鄒碧華事跡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鄒碧華事跡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鄒碧華事跡觀后感1
《鄒碧華》根據法官鄒碧華生前事跡改編,講述他公正為民、敢于擔當的好干部形象,以及他為自己的事業鞠躬盡瘁的故事。
影片真實再現了鄒碧華同志光輝而又短暫的一生,展現了一名好黨員、好干部、好法官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的崇高精神。電影依據客觀事實打造劇情,不僅對敏感矛盾點不避諱,反而匠心巧用,雕琢成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直面很多人民法院工作中的痛點難點,例如面對信訪矛盾時,耐心對待不了解法條的人民群眾,以免激化矛盾;又如,捕捉部分法官的心理活動,對現實司法環境不滿意,對法官職業待遇不滿意,對個人發展前景不滿意等,并在法制理想和現實中做出抉擇;再如,當司法改革來臨時,每一項改革都涉及司法領域深層次的問題,司法部門不斷迎接挑戰。影片中,辦公室的書架、會議桌上的文案、父子間的交流、夫妻間的談話……無論是小的細節,還是大的故事情節,都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認真、有信仰的主人公。
從鄒碧華成為法官的第一天起,他的母親就告訴他要做一個有良知的法官,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與義務,所以每天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始終站在戰斗最前線。正是這種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生命的劇場于他47歲那年落下了帷幕。人的一生很短暫,我們需要向鄒碧華一樣懷揣信仰和希望,不懈追求,不忘初心,保持最初的夢想,一步一步向前走。
影片除了向我們展示公正為民、敢于擔當的這樣一位法官外,更多的是教育我們學習他留下的信仰精神和探索精神。同時又提醒我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更好的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
鄒碧華公正為民、勇于擔當、愛崗敬業的精神事跡引領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發揮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精神,在分公司發展的瓶頸期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鄒碧華事跡觀后感2
近日,單位組織觀看了《鄒碧華》,電影雖然落幕了,然而鄒碧華同志的事跡卻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觀者的心。他對司法事業的熱愛,他敢于涉險灘的精神,他對弱者的無私關懷,無不深深地震撼著我們,感染著我們,更鼓舞著我們。
學習鄒碧華精神,要為人民排憂解難。電影中,鄒碧華親自接待了來法院上訪的聾啞老人,將心比心地說:“你有母親,我也有,你的問題我來解決。”并到案件現場進行實地調查,聯系了街道、電力、消防等多個部門,綜合分析火災原因,真心實意地為老人解決了實際問題。我想作為衛生監督執法工作者,也應時刻懷有一顆執法為民的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學習鄒碧華精神,要為熱愛的事業奮斗終生。電影中的鄒碧華是熱愛法制工作的“庭前獨角獸”,堆滿法律書籍的書房以及被書籍包圍的辦公桌;為了傳播法律的種子,利用周末時間,為高校的學生帶去豐富而有趣的法律知識;編著《要件審判九步法》,高興得與妻子分享,然后翩翩起舞,無不令人感佩。我想只有熱愛自己的崗位才會為之奮斗終生,才會努力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作為青年工作者的我們,對待工作也應時刻保持這樣的熱情,扎扎實實的做好本職工作,堅守職業情懷,崇法尚德,忠誠敬業。
學習鄒碧華精神,迎難而上,做敢于擔當的好干部。電影中,鄒碧華積極投身于司法體制改革,面對質疑和反對,不畏艱難險阻創新出了法制工作難度系數,實現了法官員額制改革和入額法官遴選制度建設。他用堅定無比的信仰,支撐著自己,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用燃燈者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斷開拓創新。我想今后在面對工作中的難題時,也應學習他“敢于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的精神品格,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無論無何,還是要做善事;誠實與坦率會使你容易受到欺騙和傷害,無論無何,還是要誠實與坦率;人都會同情弱者,卻只追隨贏家,無論如何,還是要為弱者奮斗。”電影中鄒碧華朗誦的這段特蕾莎修女的詩歌,像是鄒碧華的人生寫實。作為青年工作者,我們也將以鄒碧華精神,在工作中,勇挑重擔,忠誠黨和人民,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為衛生計生事業而奮力拼搏。
鄒碧華事跡觀后感3
--月--日下午,我觀看了《鄒碧華》。影片中,鄒碧華在康達生日聚會上背誦了特蕾莎修女的《無論如何》。這是他生前最喜歡的詩,他且用行動詮釋了無論如何。
一、無論如何都要做好社會的這桿公平秤的法官。
他說:“我們每年要經手上萬起案件,數量很大,而每個家庭一輩子也許就這一件,如果因為我們的失職造成了冤假錯案,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越來越多的人就不會相信我們的法律了,那我們工作還有什么意義呢?”
二、無論如何都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的法官。
他深入火災事故現場,做起走訪調研,他用手語與訴訟當事人老伯伯進行交流。他那句動情的:你有母親,我也有母親……融化了多少人的心。
三、無論如何都會尊重他人的好干部。
作為干部要學會尊重。鄒碧華到長寧區法院任職的第一天,遇到面對上訪群眾而有所怨言的法院信訪辦主任康達,對康達講的一句話:你這個人民是吃過法條的人民,我們要把法條與面條攪拌在一起,讓當事人吃法條與吃面條一樣順暢。在全院干警會上,鄒碧華讓賀青山走上臺前,尊稱他為賀老師。一句“賀老師”,闡明了平等尊重。
四、無論如何都會關心下屬的好領導。
陳陽在審理一起糾紛案中,原告無理取鬧甚至在網絡上造謠,陳陽在跑步機上無言的身影讓人心疼,鄒碧華為他支招,用智慧教他如何通過審訊撕破虛假訴訟人的嘴臉。
五、無論如何都要做一個好爸爸。
可能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爸爸,因為讀博,沒能親自迎接兒子的降生;因為工作忙,不能陪兒子過生,只能在匆匆離去的車里探出頭對兒子說一聲“生日快樂”。他通過視頻給兒子留言,工作再忙他也還是想做一個好爸爸。這一幕讓我感受到敬業的力量,明白了大局的含義。作為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對本職工作的認真負責也是對黨的忠誠。
在全院干警會上,鄒碧華請賀青山上臺講一講他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賀青山對收發的信函如數家珍,他認真、敬業、負責,每年為法院糾正了許多錯發的信件。鄒碧華問他從事的這項工作可能與職稱、職務的晉級并沒有太大聯系時,賀青山說:“想一想那些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連長、班長,還有那些好兄弟,我能活下來就已經是很幸運的,組織上關心我,把我安排在法院工作,讓我每天一抬頭就能看見國徽,就好像無數犧牲的烈士們在看著我,我只有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對得起他們。”賀青山同志的話讓我淚崩了,一個顫抖著標準的軍禮詮釋了什么是忠誠。
鄒碧華說:“把簡單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簡單。”聽到這句話,我不禁陷入沉思,平凡工作中的一幕幕在眼前閃過。我想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不一定要干出一番多么大的事業,但我要干好本職工作,堅定理想信念,用“無論如何”的態度攻破難關,砥礪前行。
鄒碧華事跡觀后感4
在科學城黨委組織下,作為企業黨支部黨員,同轄區黨員同志一同觀看了《鄒碧華》。電影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生前事跡為藍本,在銀幕上再現了一位公正為民,敢于擔當的好法官形象。
20--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首先向來滬學習交流司法改革工作的領導同志介紹上海司法改革進展情況,中午,又趕赴徐匯區法院參加會議。由于已經連續幾天馬不停蹄地工作,在去往徐匯區法院的路上,他突然感到心臟不適,不幸離世。
看完影片后,我感慨到:敬業,影片中的各類人物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我們展現了他們的敬業方式,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收發室的賀青山,身為法院的一名普通職員,在收發室這一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沒有怨言。他能準確的說出每年收發報紙、書刊、信訪信件的準確數量,并為那字跡不清的回信內容而與信訪辦主任據理力爭,他做的事很簡單,但像他這樣對信件負責和敬業的態度尤其值得我們學習。故事的主人公鄒碧華更是如此,熱愛著自己忠誠的司法事業,為中國法制建設,司法改革快速發展不斷鉆研,不懈奮斗,鞠躬盡瘁。
他們能夠熱愛并敬而行之于自己的事業,我想是信仰的力量,是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賀老師對黨和國家事業的信仰,是鄒碧華對人民和中國法制建設的信仰,只有信仰存于心,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才會做到腳踏實地。
敬業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鄒碧華事跡觀后感5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有幸在工會組織下,觀看了《鄒碧華》。雖然職業不同,但是感覺自己和鄒碧華很多相似之處,敬業、執著、真誠,很遺憾的是,這么好的一位知識分子因為這些閃光點,積勞成疾,過早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和家人,國家也失去了一位對法律忠誠,對職業熱愛,對改革有信念,有才華、誠實和率真好法官。無論如何,我希望我們身邊的這些好同志在努力工作,盡職盡責的同時,維護健康,珍愛生命,畢竟有了健康和生命,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和人民,無論如何,我們是國家、是社會、是家庭的希望和依托。
人們往往不理智,缺乏邏輯性并以自我為中心;無論如何,還是愛他們;如果你友善,人們會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無論如何,還是要友善;如果你成功以后,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無論如何,還是要成功;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善事;誠實與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騙和傷害,無論如何,還是要誠實與坦率;人都會同情弱者,卻只追隨贏家,無論如何,還是要為一些弱者奮斗;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于一旦,無論如何,還是要建設;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人們可能會嫉妒你,無論如何,還是要快樂;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無論如何,還是要幫助;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可能永遠都不夠,無論如何,還是要將最好的東西付出!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這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