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碧華事跡的心得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鄒碧華事跡的心得,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鄒碧華事跡的心得1
近日,上海法官鄒碧華先進事跡經(jīng)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等多家媒體報道后,社會反響熱烈,我們既為有這樣一位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法官而自豪,同時也為他的英年早逝而痛惜。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我們要身體力行,以干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告慰英靈,為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助力。
注重轉變工作作風。作風就是黨風,作風就是效率,作風就是戰(zhàn)斗力。鄒碧華周圍的人都知道,他加班加點是常態(tài),“5+2”、“白加黑”,不分白天晚上,不分平時周末,精力非常旺盛,“我不累”,是他的口頭禪。鄒碧華在法院工作26年來,從最基層的書記員做起,即使身居廟堂之高,每次院長接待日后,仍仔細研究每起案件的卷宗,并跟蹤關心案件的解決結果,“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我們一定要幫幫他們。”這是鄒碧華用真心真情換來的百姓好口碑。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跡,我們就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從自身做起、從自身抓起、從自身改起,做到自身正、自身凈、自身硬,做到底氣足、腰桿硬、能服眾,以過硬作風樹正氣、祛歪風,徹底根除“四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實實做事。以過硬的作風,促進工作,贏得民心。
注重創(chuàng)新開展工作。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鄒碧華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長前,曾在長寧區(qū)法院工作過4年。他在擔任長寧區(qū)法院院長期間,率先在全市搭建訴訟服務平臺,掛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訴調對接中心”;設立便民電話,方便群眾訴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到上海市高院任職后,推行了員額制等分類管理改革,上海司法改革前無古人,領全國之先。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跡,我們就要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堅持深入實際,勇于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科學發(fā)展,在實踐中自我提高。要加強學習,勤于思考,不斷開闊眼界, 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把握全局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開展好工作。
注重培養(yǎng)擔當精神。敢于擔當,就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 上海市高院推行的員額制等分類管理改革,涉及法院干警“穿上法袍”還是“脫下法袍”的切身利益,更是眾人矚目。如果按照職務等“一刀切”,無疑是操作簡單又不得罪人的辦法,鄒碧華為了“一定要把最優(yōu)秀的法官配置在辦案第一線,給我們的未來留出空間”,選擇背著“黑鍋”前行,頂著“罵名”跋涉,堅決反對遷就照顧。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只為在人間點亮正義之燈。“橋的價值在于承載,人的價值在于擔當”。當前,我國正值改革攻堅期、經(jīng)濟調整期、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實現(xiàn)“中國夢”的前進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和挫折,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跡,就要把擔當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履職盡責的強烈愿望、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熱情,直面矛盾和問題,主動接受挑戰(zhàn),大膽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創(chuàng)造經(jīng)得住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yè)績。
共產(chǎn)黨員是先鋒模范,從焦裕祿、孔繁森、王彥生、李林森,到鄒碧華……,我們一次又一次感動于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無私,感動于黨的好干部的敬業(yè)奉獻,讓我們化感動為力量,用更加自覺的服務,更加嚴格的自律,更加主動的工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全部聰明才智!
鄒碧華事跡的心得2
提及鄒碧華來,大家或許對這個名字并不陌生,他就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知名的審判專家和學者型官員鄒碧華。
通過學習了解到,鄒碧華1967年1月18日出生于江西奉新,1988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2014年12月10日在赴徐匯區(qū)法院參加司法改革座談會途中突發(fā)心臟病,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享年47歲。在2015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了鄒碧華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并號召全體黨員干部特別是政法干部向鄒碧華同志學習。2015年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共上海市聯(lián)合命名表彰大會,追授鄒碧華“全國模范法官”、“上海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榮譽稱號。2015年3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分別追授鄒碧華“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鄒碧華同志對待知識如饑似渴,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燈者,他在工作中踐行了一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本色,踐行了一名樸實無華、默默奉獻干部的風骨,踐行了一名真抓實干、懲兇揚善法官的氣質。他之所以能夠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源于他的初心。通過閱讀一些有關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的介紹,對其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事跡中提到,在鄒碧華第一次把當上法官的消息告訴遠在江西老家的母親時,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母親再三叮囑他,一定要做一個有良心的法官。從此“做一個有良心的法官”就成了他的一生追求、一輩子的堅守。所以說,對于鄒碧華同志來說初心是什么,這就他的初心。
鄒碧華事跡的心得3
在我觀看《鄒碧華》這部影片和學習他的先進事跡材料過程中,為他的事跡所感動,曾多次落淚。我想作為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來說,無論你的職位高低與否、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我們都應該向鄒碧華同志一樣,要堅守自己的初心,要讓自己的初心不走樣,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腳踏實地、任勞任怨、撲下身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干事創(chuàng)業(yè)。我覺得當今的黨員干部應該學習和弘揚鄒碧華同志的以下三種精神:
一是學習他不忘初心,甘于奉獻的精神。在鄒碧華個人經(jīng)典語錄中寫到:“一個人有信念,有信仰,什么事情都會過去的。”我個人認為信念、信仰就是初心所在,只要有追求、有目標,通過努力定會取得成績,有付出定會有回報。目前,一些黨員干部的初心發(fā)生了改變,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更甚至于講條件、談報酬,那種奉獻精神缺失,比如那些違規(guī)違紀、受到法律制裁的黨員領導干部就是典型事例,正是因為初心改變了才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對于我們黨員干部來說必須堅守初心,發(fā)揚甘于奉獻的精神,振作精神,積極努力工作。
二是學習他埋頭苦干,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鄒碧華個人經(jīng)典語錄中寫到:“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但正因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們去努力、去奮斗,我們的存在才因此有了價值。”他深知法制改革的重要性,立志完善和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再困難也要改革,改革就是創(chuàng)新。作為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既要埋頭苦干、用心做事、心懷一顆敬業(yè)之心,又要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照抄照搬對于工作和人的思想行為來說,只能起到反作用,創(chuàng)新才是一切事物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埋頭苦干的精神不能丟,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的作法不能減。
三是學習他持之以恒,敢于擔當?shù)木瘛T卩u碧華個人經(jīng)典語錄中寫到:“我們做法官的,一定要自己的心中有一個夢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經(jīng)歷多少困苦,都不能把心中的理想磨滅了。當一個人的心中有了宏大的理想之后,所有遭遇的挫折都會變得微不足道。”他作為一名法官,在處理各類官司時,也會遇到很撓頭的事,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依然存在,對于他來說,遇到困難后關鍵的是想辦法解決,并不是逃避,要正視困難。而他在困難面前仍不退縮,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初心。當前,我們的黨員干部中也不乏有一些同志遇到困難后不敢上前、講究向后撤,膽小怕事,怕?lián)煟狈ω熑螕斁瘢瑥母旧嫌绊懥说貐^(qū)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因此,作為黨員干部必須充分發(fā)揚持之以恒、敢于擔當?shù)木瘢袑嵃呀鉀Q人民群眾的幸福福祉作為工作的初心,把群眾關心的大事、難事辦好,把關心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實事做實
看完“鄒碧華”后,深深被這樣一個業(yè)務能力強、責任心強、工作扎實并且韌勁十足的好干部所感動。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都給他們帶來不小負擔,很多人都很難再保持年輕時工作的熱情、斗志,過著干好本職工作不出現(xiàn)明顯紕漏甚至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的生活,處處顯示著疲態(tài),但鄒碧華確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他身為法院的領導,依然身先士卒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分奪秒的工作,甚至不惜生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人。他關心下屬,同事的思想波動和情緒他也能注意到并用心去交流感化,甚至門衛(wèi)的工作經(jīng)歷他都能夠熟知并深切體會他們工作的認真和敬業(yè)。正是有了職工的冷暖裝在心里的工作,他才能帶領大家以高昂的斗志、積極的心態(tài)而團結協(xié)作攻克工作中的一道道難關,將大家的熱情和智慧充分調動起來。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感召著大家、引領著大家,信任他、支持他,使得集體是有力量的、團結的、有戰(zhàn)斗力的集體。
他是一個情感高尚的人。他熱愛家人。雖然他有工作的緊迫感,但他內心仍是多么希望能夠經(jīng)常陪陪家人,盡自己作為丈夫、父親的責任。從朗讀詩歌、陪夫人跳舞都能體現(xiàn)他對生活的強烈熱愛。并且他不低俗,思想有深度,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身邊的每個人。“用心去尋找陽光”也體現(xiàn)了他陽光的心態(tài),也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保證了他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他更是一個合格的法官。他理解案件當事人的訴求,幫他們解開心結按法律辦事,他說的“要讓老百姓像吃面條一樣順暢地吃法條”更體現(xiàn)了他不是法律戰(zhàn)線上一個冰冷的鏈條,而是維護法律高效運轉的潤滑劑。正是有了他這樣用心的去工作,才取得了當事人的充分信任和理解,很多案件和糾紛才得到公正和有效解決,為案件雙方愉悅地得以接受。反觀我們是不是在工作中有意無意的出現(xiàn)了高高在上的官僚作風,是否是像鄒碧華那樣用心去干好每一天的工作、每一件事情呢。
他更是一個斗士。針對改革方案他沒有退縮沒有逃避,積極應對,更是在反復的挫敗中越 戰(zhàn)越勇,還不忘用拿破侖經(jīng)典法典的修改次數(shù)作為對照,認為自己的工作仍沒有做到位,繼續(xù)激勵自己和同事。他的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也是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改革阻力愈來愈大時所需要的,也是我們每個同志應該學習的。沒有這種毅力和堅持,我黨十八大以來就不可能辦成多年了來想辦而沒辦成的事,也不可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他還體現(xiàn)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國家建設的緊迫,深知時不待我的機遇,深知責任的重要,才使得他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才使得他正值風華正茂、年富力強時而倒在工作崗位上。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和使命使得他在不斷堅持。結合公司舉辦的“責任擔當年”活動,感覺我們做的還很不夠,應該以鄒碧華為榜樣踏實、敬業(yè)的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公司也開展了“健步走”活動,提出了“我運動、我快樂”、“積極工作、快樂生活”等口號,保證大家勞逸結合,有健康的身體保證能夠更好的工作,我們應該體會到公司的體貼和關懷。
鄒碧華是一名法官,是一名的領導,身處上海,距離我也較遠,但他的事跡確是親切的、溫暖的、極具感染力的,他像領導,又像是朋友、親人,他睿智、真誠、堅韌、細致,從情感和工作上都極大的感染和震撼了我們。結合目前我的工作,就應該以他為榜樣,團結同事,敢于責任和當擔,勇于面對困難,“把簡單的事情日復一日的做好”,就是像我們這樣的基層工作者應有的素質和心態(tài),才能最終將公司建設得更好。
鄒碧華事跡的心得4
為了更好的學習、領悟十九大精神,單位組織黨員去觀看《鄒碧華》,我也有幸參加,說實在話,去之前我是有所猶豫的,感覺浪費時間看這種大而空的片子沒什么意義,但是當我看完之后,我深深被“鄒碧華”所折服,他的言行讓我如迷霧中見到了陽關,讓我一直彷徨的心找到了方向,讓我又再一次能從新思考自己未來該如何前行。
電影是以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鄒碧華短暫而又不短暫的一生,說他短暫是因為他因為積勞成疾,在47歲時就因勞累過度心臟病突發(fā)去世;說他不短暫,是因為在短短的47年時間內,他為百姓做了太多,為中國的法律事業(yè)發(fā)展做了太多,為中國的司法改革事業(yè)做了太多,他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寶貴經(jīng)驗和財富,雖然只有47年,但他做了別人幾輩子都不一定能做得完的事,雖然只有47年,但是他卻將中國的司法事業(yè)推進了上百年的時間的發(fā)展,所以說他的生命很短暫,但是他的貢獻卻很巨大。
在電影中有很多感人的橋段,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橋段。其一是收發(fā)室的賀師傅的一段有關信仰的闡述,當鄒碧華問賀師傅,這么多年都沒有被提拔有沒有覺得委屈的時候,賀師傅回答說:“我經(jīng)常想起我那些在戰(zhàn)場上犧牲的戰(zhàn)友,想到我能站在這是多么的幸福,這時候我明白了信仰是什么,信仰不是埋在土里,而是在我們心理,現(xiàn)在做好我的工作,就是我的信仰。”正是有了這份信仰,他在收發(fā)室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的工作,不抱怨、不埋怨,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做我們該做的,珍惜我們擁有的;其二是當小法官陳陽被黑后在跑步機上發(fā)泄自己的委屈與無奈時,鄒碧華與她談心的橋段,當鄒碧華問陳陽當初為什么選著法官時,陳陽回答說:因為自己喜歡看武俠小說,想要行俠仗義,這是她選擇做法官的初心,可是基層的法官不僅要主持正義,還要忍受遭受質疑和黑化,還有承受委屈和傷害,當還未婚的陳陽因為看了太多離婚案而對婚姻失去信心時,鄒碧華對她說:行俠仗義,主持公道是你選擇法官的初衷,永遠不要忘了這個初衷,同時,更要用你的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美的東西,讓自己有前進的動力;其三是鄒碧華在華政演講時說的一句“我的幸福指數(shù)很高,因為我熱愛司法事業(yè),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每天都在為我喜歡的事業(yè)奮斗”。這句話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身為一個法官,他要面對太多的問題和質疑,身為司改的先行者,他要面對太多的阻力和壓力,為了司改能夠成功,他幾乎沒有休息,沒日沒夜的加班,他苦嗎?我覺得他好苦,可是他覺得苦嗎?他不覺得,為什么?因為他熱愛他的工作,他覺得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yè)奮斗很幸福。
現(xiàn)在,很多人覺得工作沒激情、沒動力,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對我們的工作缺乏一種信仰,缺乏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缺乏一種熱愛,雖然我們每個人不一定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工作,但是既然我們決定了從事目前的工作,我們就應該“做一行愛一行”讓做好本職工作成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樂趣,努力前行,如果實在做不到愛上自己的工作,那么就趁早換工作吧,因為生命有限,時間寶貴,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趁自己還可以選擇時,按著自己的心走吧。
鄒碧華事跡的心得5
在鄒碧華的家中,書房是最特殊的地方,書柜從天花板一直到地上,每一格都擠滿了書,房里有幾千本書,就連桌子底下也堆滿了書,而其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法律書籍。鄒碧華每天回家待的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這里。對知識如饑似渴,是妻子唐海琳對鄒碧華的評價。有人稱他為“學者型法官”,《要件審判九步法》在司法界廣為流傳,那些閃光的思想火花,是一位燃燈者的理想和追求。在司法改革的過程中,用拿破侖改革《民法典》的光榮激勵同事在不斷的挫折中直面困難,并能從生活中的平常事物中跨領域迸發(fā)出改革的靈感,給改革事業(yè)帶來新的曙光。
《鄒碧華》讓我再次感受了敬業(yè)的力量,懂得了尊重的魅力,更讓我明白了大局的含意。司法改革方案修改30多稿依舊信心十足的鍥而不舍,深研本專業(yè)為世人答疑解惑而著書立說的專業(yè)精神,他將“敬業(yè)”一詞詮釋得淋漓盡致。敬業(yè)是什么?鄒碧華用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首先,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熱忱,“干一行,愛一行”是一種難得,“愛一行,干一行”是一種幸運。鄒碧華是幸運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同時,他又是難得的,如此深切地愛著法官這一職業(yè)。難得與幸運并存,是所有敬業(yè)者的共性。其次,是一種信念,一種堅守。順境時一帆風順,人人皆可敬業(yè);但是逆境時堅持不懈,善始善終到最后攀登頂峰,才是敬業(yè)者應有的模樣。最后,是一種成就,一種專業(yè)。敬業(yè)就要求做好,做好就必須深研,深研才能達到專業(yè),他把自己從事的事業(yè),作為一種信仰,執(zhí)著追求,從一而終。 影片中講述了鄒碧華生前生活和工作的點點滴滴,新到工作單位,面對群眾的上訪,不回避、不躲藏,給群眾開辟通道解決訴求;員工遇到困難,不是教科書式的灌輸,而是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智慧、謙遜、儒雅、無畏……所有的贊美都不足以描述這樣一位人民的法官。他激勵著像我一樣的每一位青年,做好手中的這份工作,做好這份工作所代表的崇高理想。他最喜歡的特蕾莎修女的名句《無論如何》的片段,讓我看到了方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無論如何,你還是要友善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無論如何,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無論如何,你還是要做善事; 人都會同情弱者,卻只追隨贏家,無論如何,還是要為一些弱者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于擔當?shù)暮酶刹俊K绶ㄉ械拢`行黨的宗旨、捍衛(wèi)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忠誠。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干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yè)、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奉獻,努力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yè)績。
而我,也在向前輩學習的路上,更加堅定,更加自信,更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