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
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觀后感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1
近日,我通過上網觀看視頻、查閱相關資料等方式,對鄒碧華先進事跡深入了解和學習,他愛崗敬業、敢于創新、關愛他人的精神觸動了我的心靈,在感動的同時,覺自己要學的還很多。
一是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
鄒碧華作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設的主管領導,不知疲憊、忘我工作,經常是“5加2”、“白加黑”,始終以“從事一份職業,就一定要去熱愛它”的理念要求自己,踐行從優秀到卓越的工作理念。
作為一名普通的街道工作者,雖然平凡,但是我要像鄒碧華一樣有一顆為愛崗敬業的真心,要有強烈的責任擔當和使命擔當,不計較得失,以做好日常事務為落腳點,不能因為崗位平凡而得過且過混日子,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街道建設和發展,為社區居民生活幸福作出貢獻。
二是要學習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鄒碧華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他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開,其中6項應用屬于全國法院首創。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我認為鄒碧華身上體現出強烈的創新精神,我要像鄒碧華那樣孜孜不倦的學習,開闊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現在我主要負責處理應急、安全、防災減災工作,專業性很強,因此更需進行系統學習,靈活運用,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提高溝通技巧、組織能力,更好地開展應急、安全、防災減災工作,服務好人民群眾。
三是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博愛精神
鄒碧華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離去,我希望我的墓志銘上寫著‘因為我的存在,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他就是這樣的人,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世界上最難打開的是人心,最容易敞開的也是人心,真愛暖心”。作為黨員,我要始終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群眾的事兒放在心上。今后,我要積極參加在職黨員“雙報到”、“微夢想,微服務”、生活便民等各類志愿服務,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糾紛,發揮好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帶動身邊人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鄒碧華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敬業精神和博愛品德卻愈加偉岸,高山仰止,歷久彌新。他的光輝事跡將被一代代傳誦,精神和品德將被一代代傳承下去,永遠激勵我們努力干好本職工作,踏踏實實地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
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2
作為一名基層的殘疾人工作者我深知自己工作使命,因為我面對都是基層困難群眾中的重點對象,殘疾人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有很多難以跨越的障礙,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就要成為殘障人士的知心朋友,困難與障礙的解決者,溫暖與幸福的傳遞者,這就需要我在實際 工作當中發揮優秀黨員的優良作風像犧牲的“鄒碧華”同志學習,學習他不斷努力學習努力讓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創新精神為基層殘障工作的創新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構建基層社區和諧建設做出一名共產黨員殘疾人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在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的同時,我也要緊貼工作實際找出自己工作的不足,要有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合我們工農區正在開展的《暖心行動》《黨建》志愿服務等一系列活動為載體,把殘障人士的困境梳理出脈絡,利用我區正在大力度打造民生的良好時機,盡量利用人大政協領導下基層的機會呼吁有關部門在招商引資的同時,能多多關注殘疾人極其家屬的就業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一是解決了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二是提升了相關企業的公眾形象,我感覺殘障人士家屬的就業問題解決了就樹立了他們生活的信心,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同時也減輕了政府的負擔,政府就會抽出更多的時間人力去搞建設,財政收入增加了就形成了更多惠民生的機遇。百姓開心幸福是學習“鄒碧華”同志最好的手段,在實際工作中我還要不斷學習民政、就業、司法等部門的業務知識為殘障人士服務,還要積極幫助他們把實際困難反應給相關部門讓他們感覺到溫暖。
“鄒碧華”同志雖然身居高位但始終保持艱苦不俗的作風,做群眾的服務員雖然他不幸犧牲,但是他的精神會永遠激勵著我,我要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把基層群眾的需求及時反應給有關部門讓困難群體笑歡顏是我工作的動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犧牲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為構建和諧工農作出工農人的應有貢獻!同時我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領導能給我更多服務群眾的機會,我一定做好表率像人大代表一樣做好政府和百姓的連心橋。
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3
12月10日,47歲的鄒碧華在工作中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不幸因公殉職。鄒碧華同志長期在人民法院工作,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司法事業中,為人民司法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他的逝世,讓全國法律界一片哀悼之聲。這些天來,全國掀起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跡的熱潮。向鄒碧華學習,就要學習他以下三種精神:
一、 學習他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
他是專業的法官,也是法院系統最好的榜樣,他帶領團隊建立了上海法院審判管理信息中心、執行指揮中心、司法警務指揮中心、數據共享中心及十大司法公開與服務平臺、自主研發了信訪投訴監控系統......他精湛的審判業務能力、敬業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從法官、檢察官到法學教授、律師、當事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尊敬。俗話說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一點鄒碧華同志做到了。
二、學習他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鄒碧華同志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會用些時間來學習,他家的三面書墻,桌椅旁都堆滿了書。勤奮的鄒碧華將審判實務和理論研究結合,寫下《要件審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難問題解析》《基層法院可視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審判九步法》成為全國民事法官和律師辦案的重要指引。取得這些成果就證明了鄒碧華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
三、學習他關愛他人的博愛精神
他關愛家人、關心同事、善待律師,對于當事人,他更是飽含深情!他像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他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離去,我希望我的墓志銘上寫著‘因為我的存在,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如今,他做到了,他成為人民的好法官,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一個名字讓我們不同領域的法律人感動,他就是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 2021年3月2日下午3時許,雞東法院組織全體干警觀看鄒碧華先進事跡報告會,全面掀起了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跡的高潮。
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4
鄒碧華,生于1967年1月18日。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經濟法專業。1988年本科畢業后進入上海市高級法院經濟庭工作。1993年至1999年期間先后在北京大學法律系就讀,獲國際經濟法專業碩士學位和經濟法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之2012年間,先后擔任上海市高院研究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副庭長、民二庭庭長和上海市長寧區法院院長。2012年11月,就任上海市高院副院長。2021年12月10日,在赴上海市徐匯區法院參加司法改革座談會途中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離世,年僅47歲。這樣的一個好法官的英年早逝,讓我們惋惜流淚!
鄒碧華為司改嘔心瀝血,用生命捍衛法律尊嚴,把自我融入到人民中,融入到祖國法治中去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
法律是冰冷無情的,但卻因鄒碧華的努力散發出光和熱,閃耀出溫暖。他在擔任長寧區法院院長期間,率先在全市搭建訴訟服務平臺,掛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訴調對接中心”;設立便民電話,方便群眾訴訟。為被父母拋棄的患白血病男童索要撫養費。作為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作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深知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尤其是弱者的合法權益更需要得到法律的保護,這樣才能用法的精神更好的服務百姓。
鄒碧華始終沖在司法第一線奮斗和奉獻,他的學術水平很高,說話卻又很平和,是一位高瞻遠矚接地氣的領導干部。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鄒碧華雖經歷多次職務和角色轉換,但他始終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終保持對黨的事業忠誠的信念。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最終累倒在他熱愛的司法事業上,累倒在他摯愛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畢生追求的法治路上,但他的精神卻繼續傳遞著光和熱。他曾說,如果有一天,他離開這個世界,希望他的墓志銘上能有這樣一句話:“因為他的存在,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鄒碧華做到了。剎那芳華,即是永恒。
“有的人活著,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還依然活著。”英雄身死,但信念不死,精神永存。我們不該只是把鄒碧華同志作為一個英雄來仰望,不該只是用鮮花、掌聲或贊歌來紀念或歌頌他,而是應該繼承他甘于奉獻、充滿激情,勇于承擔重任,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傳承他為人高尚、公正執法、熱愛事業的品格。循著他的足跡繼續前行,用我們千千萬萬人的共同努力,讓“鄒碧華精神”踏著春天的腳步繼續出發。
鄒碧華先進事跡觀后感5
時代需要榜樣,榜樣就是方向,方向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全國優秀法官鄒碧華同志就是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里,涌現出的杰出榜樣,是新時期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征程上,人民司法的新標桿,是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燃燈者”。
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于擔當的好干部。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政法干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努力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們就是要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我們與鄒碧華一樣,是同處在一個法治建設求新求變的偉大時代。這是一個另多少法律人夢寐以求的時代,另多少法律前輩為此奮斗終生的時代。我們能為趕上這樣的時代而自豪,能為身處這個時代而慶幸,能為這個時代的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驕傲。這樣的時代能激發我們對司法事業的無限熱忱,他能讓我們無論面對什么的艱難困苦、什么樣的曲折得失,都能坦然面對,都能義無反顧。因為我們的隊伍里有鄒碧華這樣的“燃燈者”在引路,有“鄒碧華精神”再激勵我們,有鄒碧華這樣的典型做標桿,我們只有始終像鄒碧華那樣保持火一樣的激情,才能完成黨賦予我們的使命,完成鄒碧華未竟的事業,才能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們就是要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做出無愧于人民的業績。人民法官來自于人民,人民是我們的根,是司法權的權源。我們只有始終牢記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心存敬畏,守住底線,才能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我們只有永遠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動搖,才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任何紛繁復雜的形勢下,保持定力,堅定方向,自覺抵制公器私用,讓“刀把子”永遠掌握在黨和人民的手中。我們只有做出無愧于人民的事業,才能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和信賴,司法權才能有公信力和權威,人民法官也才能有作為和地位。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們就是要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做出無愧于歷史的業績。我們今天的事業,是傳承于我們前輩們的流血犧牲和無私奉獻,沒有他們就沒有人民司法的今天。我們的事業,同時也是薪火相傳的事業,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也是對子孫后代負責,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責。而我們今天的每一名法官都正處在歷史的抉擇中,我們能交出一份什么樣的答卷?歷史將會給與我們怎樣的評價?這需要我們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正如所指出的,“法治領域改革涉及的主要是公檢法司等國家政權機關和強力部門,社會關注度高,改革難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拘泥于部門權限和利益,甚至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討價還價,必然是磕磕絆絆、難有作為。”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的手上,而我們又是處在這樣一個浩浩蕩蕩大變革的時代,時不我待,失不再來,只有抓住機遇,拿出自我革新的胸襟和氣魄,迎難而上,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做出無愧于歷史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