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現任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下面小編帶來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7篇,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1
雷場上,以無畏的英雄氣概,喊出了“讓我來”;致殘后,以驚人的決心毅力戰勝傷痛,證明了“我能行”。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四級軍士長杜富國的感人事跡,體現了“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的精氣神,立起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好樣子。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從備戰打仗到搶險救災,從沙場礪兵到海外維和,從雪域孤島到萬里海疆……哪里有中國軍人,哪里就有奮斗的身影,在強軍興軍征程上,一代代青年官兵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將輝煌與榮光鑄就。
事非經過不知難。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關鍵在于能否“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我們青年一代要向杜富國同志學習,胸懷理想、忠誠奉獻、奮斗自強,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祖國和人民,唱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2
“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庇袦囟鹊牡湫蛨蟮朗紫缺厝粫幸粋€有溫度的主人公。在這個萬物皆媒的全媒體時代,有的媒體的新聞生產漸顯功利化傾向,煽情過度、嘩眾取寵的內容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受眾的好感度。而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他們一些看似出人意料的舉動,因其蘊含溫暖人心的情感力量,厚植了新聞溫度,越來越受歡迎。在宣傳杜富國時,《新華每日電訊》的文章《大家眼中的掃雷英雄杜富國》,分別從邊民、部隊領導、戰友3個不同角度講述杜富國的故事,截取杜富國蘇醒后首先詢問戰友安危;猛硐老鄉穿上隆重的民族服裝,帶上鮮花和自家土雞蛋,冒著瓢潑大雨一路顛簸7小時,趕到醫院探望杜富國這樣一些小舉動、小細節、小畫面,來反襯謳歌杜富國的高貴品質,讓人更受觸動。在宣傳典型人物時,不刻意拔高,不過度美化,而是著重把人物身上的人情味講出來,把故事的感染力傳播出去,與受眾的情感同頻共振,找到共鳴。
與環境貼近,塑造立體形象,增強深讀性。馬克思說過:“任何人都不能脫離人類社會而單獨存在?!比擞肋h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里,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如果離開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而孤立地描寫人物,那么塑造出來的人物必然不夠真實立體,必然會脫離實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蓖瑯?,環境對人物的生活成長也有著重要影響。和平時期青年官兵能夠赴湯蹈火,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這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具體到杜富國而言,他的英雄壯舉并非與生俱來、遇險才有,而是靠汗水澆鑄、靠實踐鍛造,這背后離不開軍隊的培養、離不開軍人家庭的支持。在宣傳杜富國時,《人民陸軍》報挖掘出杜富國所在掃雷排爆大隊“危險黨員先上,困難干部帶頭”的環境熏陶,讓他鍛造出了一身挑重擔、打頭陣、叫得響的過硬本領,更培塑出了關鍵時刻“讓我來”的擔當精神。而國際著名掃雷專家李智倫曾說過,“沒有掃雷官兵家人的支持,要在世界最難掃的雷場創造奇跡,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杜富國英雄壯舉的背后,同樣也離不開家人的默默支持。《解放軍報》刊登的《挺立的脊梁》《杜富國一家人好樣的,你們堪稱挺立的脊梁》等多篇作品,在講述杜富國典型事跡時,都重點刻畫了杜富國身后那個滿滿正能量的家庭,尤其是他平凡而偉大的父親。面對兒子生死未知,老父親杜俊對掃雷大隊領導說的第一句話是:“首長,請告訴我孩子的真實情況吧,我能挺得住?!睕]等到回音,他又說:“我也是一名黨員。有戰斗就會有流血犧牲,我們能理解?!边@樣的話語讓人感動流淚,這樣的父親讓人肅然起敬,讓我們對杜富國的成長環境更加清晰,無疑中也增加了典型宣傳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3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醪?/p>
腳下是地雷、身邊是戰友,稍有不慎就可能爆炸身亡,千鈞一發之際,他對戰友說到:“你退后,讓我來?!彪S后,地雷爆炸,他在最后關頭護住戰友,戰友并無大礙,而他則被炸成血人。這一幕不是影視情節,而是發生在邊境的真實情節。
他就是掃雷英雄杜富國,他為保護戰友失去了雙手雙眼,這個因公受傷的英雄現在怎樣了?他還好嗎?
三年前,那個被炸成重傷的男子名叫杜富國,他于1991年11月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中,看著電視上英姿颯爽的戰士,少年的杜富國就暗暗立下當兵的心愿。
2010年12月,19歲的杜富國經過層層考核順利入伍,實現了少年的軍人夢。入伍后的杜富國嚴于律己、刻苦鍛煉,在此期間,他對排雷產生了濃厚興趣。去到掃雷隊后,隊長發現了他的一手好廚藝,便想發揮其特長將他安排到炊事班,被杜富國直接拒絕:“我要參加掃雷行動”。
經過系統的學習,他儼然成為了知識淵博的“掃雷專家”,掃雷專家不同于其他“專家”,這樣的專家要面臨著各種猝不及防的安全隱患。杜富國明知它極高的風險系數,依然選擇勇往直前。
2015年6月,24歲的杜富國開始了他的掃雷生涯,掃雷任務光榮艱巨,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雷窩、引發爆炸。杜富國在加入掃雷行動后,就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
杜富國膽大心細,他前前后后進出雷場多達一千多次、憑借專業的能力排雷枚數多達2400枚、解除險情二十余次,為邊境安全做出了不俗貢獻。
從2015年6月到2018年10月,三年來,他每一次出任務都做足了準備,只是,他預料最壞的結果在2018年10月11日真的來臨,這一天他差點命喪邊境。
那日,他和戰友艾巖在云南省麻栗陂縣的一個雷場進行雷場排查的作業任務,杜富國剛進陣地雷場后不久就看到了裸露于地表的手榴彈彈體,這個彈體下可能隱藏著雷窩。杜富國在向領導匯報情況后,根據指示進行“查明有無詭計設計”,他讓艾巖后退,自己則開始排雷作業。
然而在清理浮土時,彈體突然爆炸,在生死存亡的時刻,他一把護住了一旁的戰友艾巖。巨大的爆炸沖擊波將杜富國炸成了血人,防護服瞬間被撕裂為棉絮狀,而杜富國抱住艾巖后暈倒在血泊中。
接到艾巖的緊急呼救后,所在軍隊即刻派去醫護人員進行救治,隨后將其轉院,專家全力對其救治,在和死神搏斗的4天,醫護人員終于將杜富國從死神手中搶奪過來,虛弱不堪的他醒來后,第一句話就是:“艾巖沒事吧?”
軍隊對杜富國舍己為人的精神高度認可,在他出事7天后,麻栗陂縣、遵義市、馬關縣、湄潭縣等黨委政府先后前來慰問,他在眾人的關心下,積極配合醫生做康復項目。杜富國樂觀堅強,失去雙手后,他表示自己以后可以用智能機器臂;摘除眼球后,他表示自己可以用聲音傳遞力量……
就像雨果曾說:“讓自我的內心藏著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倍鸥粐谑ソ】档目嘈讨杏孟蛏系臉啡ぶ巫约翰粩嗲靶?、不斷突破。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4
回歸軍營、回到社會,今后的路怎么走?
沉默良久,杜富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個問題,我現在很難回答?!?/p>
誰還會對這位英雄戰士,提出過多的要求呢?畢竟,他傷得太重了;畢竟,他經受磨礪的時間還不長。但杜富國話鋒一轉,說出了一串閃亮的名字。
他羨慕盲人登山家張洪。這位因患青光眼而雙目失明的男人,早已不需要別人照顧,一個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并成功登頂珠峰。
他敬佩退伍軍人王曙光。在當年的邊境作戰中,這名老兵被炸飛了雙腳,如今不僅戴著假肢行走四方,還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他最想認識貴州同鄉劉修平。和他一樣,劉修平沒有雙臂、雙目失明,卻自學法律,幫助村民化解矛盾,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睆倪@些身殘志堅的強者身上,杜富國看到了自己將來的樣子,也找到了關于未來的答案。
這答案,是他經常書寫的“永遠前進”。為提升學歷,杜富國報名參加了某高校開辦的繼續教育課程,定期上課,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這答案,是他越走越遠的活動半徑。這兩年,杜富國到部隊、院校和黨政機關,進行了100多場教育宣講,積極傳播愛黨報國、奮斗自強的正能量。
這答案,是他不斷“解鎖”的生活技能。如今的杜富國,能一個人上廁所,還會熟練使用平板電腦,與親人、朋友、戰友進行微信語音交流。
這答案,是他無比堅定的夢想追求。2021年7月1日,杜富國應邀出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這一次,排雷英雄杜富國,決心在人生的“另一個戰場”也做一名響當當的英雄。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5
辭舊迎新,在濕冷的冬日里,杜富國感受著這份溫暖,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這一年,你痛苦,你開心,你哭泣,你歡笑,你失去,你獲得/你還是軍人,你還是富國/你還是爸爸媽媽眼里可愛的兒子,你還是戰友心中的好兄弟/但是,你已經不是原來的你/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你是一束光,照亮了世界……”
這是西南醫院康復科全體醫護人員寫給杜富國的詩。過去一年,他們見證了杜富國的蛻變,也被杜富國的堅強感動。
護工許繼紅,在醫院工作了12年,記不清照看過多少病人。第一次看到杜富國,他鼻子一酸:20多歲的年紀,受了這么重的傷,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啊?
許繼紅低估了杜富國。陪護第一天,還沒等他進屋,杜富國自己起床了,硬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疊了拆,拆了再疊……看著他滿頭大汗的執著勁兒,我既佩服又心疼?!痹S繼紅說,單從這一件事就看得出來,杜富國把兵當到骨子里了。
因為炸傷,杜富國的脖子、肩膀、腹部、大腿等處疤痕一塊連著一塊,癢起來就像渾身爬滿螞蟻,他摸不到、撓不著,又不愿麻煩別人,只能咬牙強忍。
他也有忍不住的時候。護師余翔介紹,每隔半個月,杜富國就要到整形科打疤痕軟化針,一次要打幾十針。細長的針頭扎進剛剛結痂的傷疤,即使嘴里咬著毛巾,他也疼得喊出聲來,有時不得不叫人將自己摁住。
在康復技師唐鵬看來,這些在別人眼里猶如煉獄般的苦痛,杜富國根本沒有時間去唏噓和感傷,他迫不及待抓住每一天,讓自己變得更自立、更強大。
他要跑步,在反重力跑臺上,一跑就是10公里;他要寫字,用殘肢夾著特制的筆,一筆一畫地練;他要播音,從吐字、發聲開始,跟著教學課件一字一句地學……
“聽眾朋友們晚上好,這里是‘南陸之聲’……”2020年3月8日,“富國陪你讀好書”系列廣播節目依托南部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為增強播出效果,杜富國放棄了由他人領讀、自己復讀,再后期剪輯的制作方式,堅持全文背記。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泵鎸Ь炒煺郏鸥粐鴽]有選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躺平”,而是頑強地奮起。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6
“他的心里裝著的都是人民,從來沒有他自我和家人”,張富清的兒子就是這樣描述他的父親的,聽得出他對父親有些絲絲的“抱怨”,但當他了解到其父隱藏了60多年的英雄事跡后,他說:“我此刻明白了,父親是在向黨報恩”。
張富清,雖已是95歲的高齡,但始終牢記當年在部隊里時許下的錚錚誓言,一輩子都在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黨性。從戎,他多次勇當突擊隊員,沖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轉業,他放棄了回原籍工作的機會,主動選擇去湖北省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任職,夙夜在公,在公明明;齊家,他身居陋室但不覺清貧,鎖住組織給的降壓藥,堅決不與大兒子分享,確保粒?!皩K帉S谩?,克勤克儉,公私分明;修身,他活到老,學到老,始終堅持在思想政治上與黨中央一致,身患眼疾,不愿多花公家一分錢,使用最便宜的人工晶體,截肢后堅決不用輪椅,靠著假肢再次站立,意志頑強,行有力量。
我認為,張富清同志不僅僅是過去戰爭歲月的突擊英雄,更是貼合新時代忠誠干凈擔當好干部標準的先進模范,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共同學習的榜樣。我們應當像他一樣:
學習張富清事跡,就要始終心懷人民,堅定夢想信念。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興。實現人民群眾對完美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執政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俯下身子,走到群眾中去,堅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關注人民群眾的切實需求,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為工作成效的“試金石”。
學習張富清事跡,就要始終恪盡職守,帶頭真抓實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我們這代人雖身處和平年代,但國際形勢嚴峻,競爭日益激烈,想實現身上的使命并不簡便,我們需要在這“無聲硝煙”的“戰爭”中,繼續學習和發揚張富清同志的突擊隊精神,勇向急難險重任務沖鋒,啃前人啃不下的“硬骨頭”,立足崗位,奮發實干,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創造新業績,做出新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跡,就要始終清正廉潔,堅持純潔本色。我們要明白一厘一毫,皆民脂民膏;一絲一粒,皆我之名節。共產黨人僅有公正克己,不貪不腐,一心為公,才能使民心穩固,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我們要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行為作斗爭,不給人民心添堵,不給組織找麻煩,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有關杜富國事跡觀后感及收獲篇7
95歲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我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回顧張富清同志的一生,在戰爭時代,擔任的是最危險的突擊任務,因為他堅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退伍之后,堅定信念,秉承著共產黨員的初心,把自我送到祖國最需要自我的地方,他從不炫耀自我的成就,而是把一切都當做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當做的事。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帶著自我的赤誠之心為黨和國家在奮斗,為新中國、為人民不畏困難、勇于犧牲。
風風雨雨艱苦奮斗一生,卻把所有的戰績都歸功于自我的黨員身份,正因為對入黨宣誓的執念,對自我初心的堅守,才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俗的成就,奉獻自我的青春和力量。英雄不忘初心,堅定自我的信仰,哪怕前方是一條戰火硝煙、鋪滿荊棘的道路,也要用自我的身體擋住這些困難,只因為時刻記得自我是一名戰士,一名共產黨員。
心中有信仰,行動有力量。有了堅定的目標和夢想,才會為之而奮斗努力,不管條件多艱苦,也要本著職責心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自我的工作熱情。新時代、新征程、新夢想,用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信仰力量做堅強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