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國事跡觀后感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現任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下面小編帶來杜富國事跡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1
連日來,一個英雄的故事在云貴大地廣為傳頌: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杜富國,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杜富國英勇負傷后,軍地領導機關和醫療機構全力進行搶救。經多級醫療機構接力營救和精心治療,目前杜富國已脫離生命危險。
英雄,流血顯本色,壯舉定乾坤。入伍以來,杜富國先后獲得嘉獎2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各1次,榮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掃雷時,杜富國面對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對同組的戰友吶喊一聲:“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一側……。他用驚天一擋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認準了路,并堅定地走下去,必將成就一番事業。面對危險“讓我來”,臟活累活“我先來”,開辟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國這個年輕戰士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崇高的愛,體現了一種精神。這種愛,是支撐杜富國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跡的愛;這種精神,是把愛國、愛軍隊和愛人民統一起來的崇高精神。杜富國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真切詮釋了勇于獻身使命的奉獻情懷。在他和他的戰友們身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體現,不怕千難萬險、不惜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掃除雷障為人民的“掃雷精神”得到了弘揚。一身男兒血,滿腔報國志。這是杜富國靈魂深處最珍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們欣喜地看到,無數杜富國式的優秀共產黨員,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熱血報效疆場,奉獻在云嶺大地。無數熱血青年響應祖國的召喚,紛紛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們在鮮艷的戰旗上續寫著我們的榮光。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2
2021年5月22日,赤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干部職工收看《時代楷模發布廳》播出的杜富國先進事跡。遵義籍掃雷英雄杜富國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他的事跡詮釋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一句你退后、讓我來!充分體現了他的使命意識、擔當精神和頑強意志,他的事跡將永遠激勵著我奮勇前進。”市場監管局黨員干部王修成說。
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杜富國為了掃雷奉獻自己的青春乃至身體,像他這樣的人還有許多許多,我們應該要大力弘揚他們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匯聚個人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奉獻力量。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3
為學習“全國自強模范”“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時代楷模”遵義籍排雷英雄杜富國同志“讓我來”的擔當精神,同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茅埡中心學校組織師生于5月22日晚上21時觀看了《時代楷模發布廳》杜富國同志先進事跡發布儀式。觀看分兩類進行,一是走讀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在家觀看;二是住校師生集中在學校會議室觀看。
杜富國是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2021年10月11日,杜富國隨隊參加排雷作業時,危急時刻沖鋒在前,為保護戰友身受重傷,失去雙眼和雙手。杜富國是紅色老區培養出的優秀兒女,是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杜富國同志的先進事跡,充分彰顯了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敢于擔當的進取精神,直面磨難的剛毅品格,書寫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老師和同學觀看后,都深受教育和啟迪。老師們紛紛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擔當、敢擔當,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奮斗書寫人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學們在觀后感中寫道:“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就應該勤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報效祖國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4
杜富國,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五班戰士。自掃雷作業展開以來,杜富國同志進出雷場千余次,累計作業300余天,搬運掃雷爆破筒15余噸,在4號洞、265號界碑、馬嘿、老山等14個雷場累計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處置各類險情20多起,榮立一等功1 次,多次獲嘉獎,分別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縣老山雷場掃雷時,面對一枚露出部分彈體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同志對同組戰友艾巖喊到“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用身體遮擋住了爆炸沖擊波和彈片,自己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在幾步遠的戰友僅受了皮外傷。讓我來:任務面前,杜富國同志總是自告奮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讓我來”的生動實踐,演繹新一代“四有”革命軍人的使命責任;敢擔當:關鍵時刻,杜富國同志總是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用“敢擔當”詮釋共產黨員無所畏懼、敢為人先的優秀品格;做傳人:危急關頭,杜富國同志總是沖鋒在前、舍己為人,用“驚天一擋”的英雄壯舉,書寫新時代紅色傳人的鐵血榮光。
杜富國同志的先進事跡,展現了信仰堅定、鐵心報國的政治品格,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責任意識,英勇頑強、不懼艱險的優秀品質,舍己為人、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懷,生動詮釋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不愧部隊官兵的杰出代表。
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是中央電視臺打造的全國最具影響力和傳播力的精神品牌欄目,其推選的都是在全國范圍內令人動容的典型人物,他們的故事溫暖人心,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體現了人性中的最美麗光輝。
杜富國出現在熒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勵下,他現場唱了一首歌《當個英雄》:“我們都很普通,來自南北西東,無論在祖國的海角天涯,肩負著使命相同,崇尚榮譽當個英雄……”
主持人白巖松充滿深情地宣讀“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辭:“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越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杜富國,臨危豈顧生。”白巖松宣讀完頒獎辭后,杜富國抬起殘臂,敬了個特殊軍禮。
今年的春節對于我們遵義人民而言是城市精神的全新升華。除夕之夜,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黃大發榮登春晚向全國觀眾拜年!正月十四,遵義英雄杜富國榮獲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遵義這塊紅色的沃土不斷孕育被時代銘記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時代風潮的縮影,也是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更是遵道行義、自強不息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5
2019年初夏,兩位共和國軍人的人生故事,在短短一周內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是95歲的“人民功臣”張富清,一個是28歲的掃雷英雄杜富國。他們用各自的軍禮,震撼了整個神州大地。 一個軍禮的分量有多重?95歲的張富清,用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執著奉獻作了回答;28歲的杜富國,用雷場上生死時刻的挺身而出作了回答。這兩個不同時代版本的英雄故事,傳遞著同一種精神內核——軍人,就要時刻把使命扛在肩上,時刻把祖國放在心中,時刻準備為祖國流血犧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兵張富清的人生軌跡,是他那一代人為國奮斗的縮影。為建立新中國,“張富清們”征戰沙場,為建設新中國,“張富清們”艱苦奮斗。他們這一代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拼盡全力把昔日積貧積弱的中國建設成為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張富清說自己“很平凡”。他們這一代人的可敬之處就在于,他們做了驚天動地的事卻依舊覺得自己平平凡凡。對于國家,對于軍隊,他們這一代人不辱使命,不辱時代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當前,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這需要我們當今的年輕一代,用青春去奮斗,去拼搏,去擔當。我們需要年輕一代,像杜富國一樣,面對祖國的呼喚,挺身而出,義無反顧。
時代,需要英雄;英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6
回首杜富國的從軍路,列兵時就被破格推薦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上等兵期間就擔任副班長……他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每一步都留下印記、走得精彩。
可在掃雷隊的戰友劉新未印象里,杜富國其實并不算聰明。剛加入掃雷隊,杜富國就遭遇了“雷區”——排雷理論知識。第一次摸底考試,杜富國連猜帶蒙考了32分。但很快,劉新未就發現,杜富國這人不一般,“他年紀輕輕,骨子里卻充滿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國找來一摞專業書籍,別人娛樂時他在學習、別人睡覺后他還在學習,于是,接下來的事就順理成章了——第二次考試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
是什么力量,讓他在平常日子始終朝氣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讓他在極度危險面前做出感天動地的壯舉?
有一位作家說:“士兵的力量不僅僅在他自己身上……還在于他生長的古老土地上,在于他從祖輩繼承下來的多年形成的歷史之中。”
杜富國出生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的一個小村莊,他家緊挨著一條縣道。這條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這條路,杜富國從蹣跚學步到投身軍旅,走了19年。
杜富國就讀的小學旁有一座紅軍烈士墳塋,他曾問過老師為何墓碑沒有名字。老師告訴他,長征中犧牲了很多戰士,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沒有留下姓名。后來,杜富國常想起這段對話,那些被歷史銘記的無名英雄,在這個孩子心中留下了關于家國情懷、犧牲奉獻的最初認知。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成為一個兵。前往軍營那天,杜富國仰望紅軍塑像,敬了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從此開始自己的軍旅征程。
崇拜誰,就會學習誰。心里裝著誰,就會越來越像誰。自幼根植內心的紅色種子,在軍營這片沃土萌發,成為杜富國的力量之源,讓他始終不放棄、始終不遲疑,永遠不懈怠、永遠不退縮。
正因此,當得知云南一個村寨87個人被地雷炸得只剩78條腿時,杜富國毅然遞交請戰書成為一名排雷兵;當直面生死時,杜富國挺身而出,把勇敢、堅強、舍己為人這些充滿血性和大愛的詞語,寫在人們心中。那句“你退后,讓我來”,也和他的名字一道印在了邊境掃雷戰場,印在了飄揚的紅旗上,印在了“感動中國”的豐碑里。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7
仲夏時節,山城重慶酷熱難耐。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中心的一片樹蔭下,“排雷英雄戰士”杜富國正在刻苦地練習播音,從吐字到發音再到調節氣息,一字一句都格外認真。記者面前的杜富國,一身戎裝、坐姿挺拔,滿臉陽光自信。如果不是那副墨鏡和殘缺雙臂的提醒,很難想象他曾經經歷過掃雷戰場的生死考驗。
杜富國今年剛滿30歲,軍齡11年。2015年,他主動報名參加邊境掃雷任務,先后進出雷場1000多次,累計排除爆炸物2400多枚,處置各類險情20多次。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在執行一次掃雷任務時突遇爆炸,他用身體擋住彈片保護了戰友,自己卻失去雙眼和雙手。受傷以來,杜富國接受了大大小小幾十次手術,先后使用了10多件假肢等輔助工具。杜富國感慨地說,每次治療和訓練,對身體和心理都是極大的挑戰,而每當自己感覺有些堅持不住時,回想起自己佩掛英模獎章、頒發證書的情景,信心就更足了。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這兩年,杜富國經常被學校、部隊和機關單位邀請去作報告,他還參加了一百多次公益性社會活動,不斷向社會各界傳播弘揚愛國奮斗精神。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當播音員一直是杜富國多年來的夢想,他經過刻苦練習,現在也終于圓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