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zhàn)士。現(xiàn)任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下面小編帶來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1
曾經(jīng)網(wǎng)絡上大火一句,“只愿歲月靜好。”其實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我們生活在這么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正是有那些負重前行的人,才能讓我們得到夢寐以求的“歲月靜好”。在負重前行的戰(zhàn)士們中,就有那么一位勇敢的戰(zhàn)士,他就是“排雷英雄”杜富國,將青春獻給了祖國山河,將生命置之度外。
3年的掃雷生涯,他累計進出雷場1000余次,2400余枚爆炸物被他小心拆除,安然捧出。但是,在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當中,一顆深藏地下30多年的手榴彈爆炸,讓他失去了雙手、失去了光明。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失去雙手,就意味著什么事情都難以進行,失去雙眼,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世界變成了黑色,可是杜富國卻沒有被現(xiàn)實的困難打趴,他說“雖然沒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xù)為夢想奔跑;雖然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陽,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繽紛。”
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正是有像杜富國一樣的人,為了國家,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前赴后繼,勇敢的挺身而出,才帶給我們安全、穩(wěn)定。
如今的杜富國,雖然裝上了假肢,但是前路卻困難重重,他需要一點點的適應,一點點的學習,由于沒有視力牽引,先進的假肢只能完成約15%的功能,杜富國的日常生活還是要靠殘肢來完成。但是他從不想給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帶來負擔,他自立自強,從不會走路到會走路,從不會吃飯到自己吃飯,穿衣、洗漱、上廁所……這些日常小事,杜富國現(xiàn)在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英雄是崇高的,是值得被尊敬的。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像他們學習,即便我們不能奔赴戰(zhàn)場,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2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zhàn)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這是2月18日晚央視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組委會給予杜富國的頒獎詞。
杜富國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紅色基因早已根植于他的骨血,“不怕艱苦、舍身奉獻”的長征精神成為他的信仰,成為他那句“你退后,讓我來”的原動力。
這六個字,映照出軍人視死如歸的壯麗本色,詮釋了戰(zhàn)士忠誠擔當?shù)木衿犯瘢凵涑銮嗄瓿缟杏⒛5娜松非螅虐l(fā)出英雄為國為民的磅礴力量。他不愧是“云嶺楷模”,是當代青年的'精神坐標,是奮斗新時代的動力源泉。
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無畏、看到了擔當,學習杜富國,就應該把排雷英雄的無畏和擔當學到手。無畏,是心中裝著人民,在世界上最復雜的雷場,每掃出一片還要手拉手再趟一遍,就是為了把一塊安全的土地交給人民。擔當,是因為杜富國從小就有為國當一名英雄的豪情,這個豪情,讓他在軍旗上抒寫忠誠。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們不用上戰(zhàn)場。但是,我們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時要彰顯的出來,在困難的時候撐得住、在關鍵時候頂?shù)纳先ァR掠趽敚3指墒聞?chuàng)業(yè)的激情和攻堅克難的勇氣,只有這樣,我們的事業(yè)才會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3
杜富國,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一名普通戰(zhàn)士,在最危險的時候,毫不猶豫用血肉之軀將戰(zhàn)友護在了身后,年僅27歲的他,看到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面卻是冰冷無情的火光。寫到這里已情難自禁,看到你傷后堅定的樣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國,我們永遠記得你最帥的模樣,記得你排雷后像個小孩開心的微笑。
時間撥回到2021年10月11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你重復著每天的排雷工作,卻不曾想突遇爆炸,在這危急時刻,你用身體換來了戰(zhàn)友的平安,自己卻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勇敢與擔當,溫暖和感動著世界。當你聽到中越邊境掃雷云南段最后一塊深排雷場被徹底搜排完畢并移交給邊境百姓這一消息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是“邊境掃雷人”的責任擔當,更是中國軍人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我知曉杜富國同志先進事跡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們黨員干部應該從中領悟到什么,或者說學習到什么。
力爭上游,做不畏風雨的弄潮兒。前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富國同志響應號召,主動申請加入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復一日的排雷是他對籠罩恐懼的雷區(qū)百姓深深的愛,無怨無悔。作為中國軍人,杜富國沖到了最前線,力爭上游的信念是他對自己的交代,不畏風雨的完成排雷任務是他對邊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為,如果沒有像杜富國同志一樣敢為人先的弄潮兒,亂石嶙峋、溝壑縱橫的雷區(qū)怎樣掃,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怎樣得到保障?
敢于擔當,做迎接挑戰(zhàn)的勇敢者。危急時刻的一句“你退后,讓我來”,短短六字,蘊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年輕的杜富國在危險面前的大無畏精神,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發(fā)出的一聲長嘯,“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無不使人動容,深深折服。“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富國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無悔的青春贊歌,悠揚又響徹云霄。作為同樣充滿激情想干一番大事業(yè)的年輕人,杜富國不懼挑戰(zhàn)、敢于擔當?shù)牧α客苿又覀冇峦鼻埃貏e是“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精氣神,鼓舞著青春的我們,行荊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有心人。富國心系飽受“雷”害的邊境百姓,立志為人民掃除最后一片雷場;我們黨員干部心系基層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決百姓困難。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yè),是使命,是責任,是交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要時時做到為民著想,與人民同甘共苦,才對得起人民的信任與期待。如今,人們?nèi)ヌm考看到焦桐懷念焦裕祿,望見大亮山蓊郁的林場想念楊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榮的新區(qū)建設,自然想到廖俊波。這些甘為“樵夫”的共產(chǎn)黨人,把群眾利益看得比天大,為民披荊斬棘,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時代豐碑,留給后人瞻仰、學習。總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桿秤明白著呢。
富國,記住你最帥的模樣,那是屬于你無悔的青春;胸前的軍功章熠熠生輝,那是對你偉大事業(yè)的嘉獎和表彰;被守護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與淚,更是對你人生的無上認可和褒揚。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有很多種,你用最壯烈的一種讓我們牢牢記住了你永遠帥氣的臉龐。對于我們廣大同樣奮斗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雖然職位有所差異,但和“杜富國們”一樣,都是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yè)而努力,“富國”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4
生若夏花,絢爛于狂風雨驟之后,滯于秋葉,靜美于西風烈烈之間,疏影橫斜,只沉寂在并不明朗的月夜,暗香浮動,只沉醉在寂寞的黃昏......杜富國本可以選擇退后,逃過一劫,但他卻選擇了保護戰(zhàn)友,說了“讓我來”!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在受傷之后,有人問杜富國,“你為什么會用身體為戰(zhàn)友擋彈片?”杜富國說:“我和戰(zhàn)友是以命相托的兄弟,換了是誰,都會這樣做。”在日常的排雷作業(yè)中,杜富國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技術比你好,讓我來”,“班長,這種小事讓我來就行了”,“你們讓我走第一吧,我比較熟悉”.....“讓我來”,是一種堅定的信念,源于對戰(zhàn)友的保護,對工作的熱忱,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他在生死關頭“讓我來”,在重擔面前“讓我來”,在生死關頭“讓我來”,“讓我來”是軍人的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更是敢于承擔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舍身忘我,傳承砥礪戰(zhàn)斗作風,新時代賦予軍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新時代也需要我們廣大青年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有勇于擔當責任的膽量和氣魄,在緊要關頭也能挺身而出,大喊“讓我來”。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排雷兵,是和平年代里離死神最近的人,他們?yōu)榱饲宄讏觯屓嗣袢罕娺^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對于軍人,敢于擔當,為國奉獻,不是一句承諾、一聲口號,而是在遇到急難險重的工作,發(fā)生重大事件時,充分發(fā)揮新時代主心骨作用,杜富國正是這么做的。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掃雷英雄杜富國在任務面前、生死關頭對戰(zhàn)友說“讓我來”。他在任務當頭沖鋒在前、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生死一線舍身相擋,以“讓我來”的新時代精神踐行人民軍隊性質(zhì)宗旨,忠實履行使命任務,身心力行譜寫了新時代青春贊歌,悠揚而響徹云霄。
“長江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頒獎典禮上杜富國說:“雖然失去了雙眼雙手,但在今后的生活里,依然會很堅強、很陽光、很快樂,過好每一天”。當頒獎典禮中的杜富國抬起斷臂,敬了個特殊軍禮時,讓我感動,也讓許多人為之動容,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在這個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我們要為社會盡己所能,以熱情、擔當和責任完成好我們的本質(zhì)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將“讓我來”的精神體現(xiàn)到細小入微處,擔好新時代新使命賦予我們的責任。
杜富國,人民的英雄,祝您早日康復!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5
時針指向2018年10月11日,那個殘酷的下午。一枚銹跡斑斑的手榴彈,排雷戰(zhàn)士們杜富國一次普通的掃雷舉動:那一刻,彈片橫飛,雷鳴巨響,成為杜富國恍如隔世的人生分水嶺。所有人都記住了一句話:“你后退,讓我來”。那是杜富國在掃雷之前,對身后的戰(zhàn)友義無反顧的宣言。在手榴彈突爆的那一刻,杜富國突然將身子向左微傾,用力向前方縱身一躍,轉(zhuǎn)瞬間,戰(zhàn)友被壓在了他的身下——他用自己身體的殘缺,保全了身邊戰(zhàn)友的安全,直到人們發(fā)現(xiàn)他時,他殘缺的臂膀還緊緊壓著戰(zhàn)友的衣冠……
杜富國的故事,在華夏大地被人們所傳頌。人們聆聽著一次次“你退后,讓我來”的宣誓,仿佛在書寫世界上最感人的獻身。為祖國,奉獻全部青春與熱血的志向,更深扎在每位中國人的心中。杜富國在雷場上無畏的犧牲精神讓人敬仰,他身殘志堅的自強精神也值得青年官兵學習。很多人不禁會問,杜富國沒有了雙眼和雙手,是否會對生活喪失勇氣和信心呢?毋庸諱言,杜富國身心的苦痛必定難免,但他呈現(xiàn)給我們的始終是一個無比堅強、無比陽光、無比燦爛的英雄戰(zhàn)士形象。在“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杜富國抬起殘臂向人們致敬,用微笑面對觀眾,感動了無數(shù)人。了解他的人都說,杜富國憑借堅強的意志,勇敢地站了起來。心中升起太陽,青春依然綻放。誠然,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外界的幫助、組織的呵護,但只有自己有信念、有夢想、有追求,才能不懼風雨,茁壯成長。正是因為心中有志、生命有光、腳下有路,杜富國戰(zhàn)勝了身殘體痛,成為抗擊挫折、不懈奮斗的青年楷模。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杜富國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樣的人在哪種崗位上,在成長和奮斗中,會收獲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只要學會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榮光而不自滿、受挫而不短志,順境逆境都會成為人生的財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作為各行各業(yè)的“追夢人”,我們更應該來向杜富國同志學習。一是職場如戰(zhàn)場的拼搏和擔當精神。在職場上我們或多或少的會遇到這樣的那樣的問題和困難,在問題和困難面前,我們是否也能像他一樣,將問題和困難留給自己,主動去承受和擔當一些事情呢。二是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有清楚的目標和定位,并為了目標去不斷的努力。杜富國同志之前是一名邊防戰(zhàn)士,按常理來說邊防工作與排雷來說相對安全系數(shù)要高很多,但他自己寫申請要求調(diào)到目前的單位,可見他對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清晰的認識和規(guī)劃的。職場上也是一樣,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職場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規(guī)劃,知道自己要想什么,怎么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職場目標。三是要發(fā)揚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現(xiàn)在職場如戰(zhàn)場,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一個人不管是做事業(yè)還是在職場上,要想取得更多的成就靠一個已經(jīng)很難了,唯有依靠團隊和組織才能取得更多的成績。杜富國同志是當代的英雄和時代的楷模,也是我值得職場上去學習的榜樣,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學習。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6
回歸軍營、回到社會,今后的路怎么走?
沉默良久,杜富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個問題,我現(xiàn)在很難回答。”
誰還會對這位英雄戰(zhàn)士,提出過多的要求呢?畢竟,他傷得太重了;畢竟,他經(jīng)受磨礪的時間還不長。但杜富國話鋒一轉(zhuǎn),說出了一串閃亮的名字。
他羨慕盲人登山家張洪。這位因患青光眼而雙目失明的男人,早已不需要別人照顧,一個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并成功登頂珠峰。
他敬佩退伍軍人王曙光。在當年的邊境作戰(zhàn)中,這名老兵被炸飛了雙腳,如今不僅戴著假肢行走四方,還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他最想認識貴州同鄉(xiāng)劉修平。和他一樣,劉修平?jīng)]有雙臂、雙目失明,卻自學法律,幫助村民化解矛盾,帶動鄉(xiāng)親們共同致富。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從這些身殘志堅的強者身上,杜富國看到了自己將來的樣子,也找到了關于未來的答案。
這答案,是他經(jīng)常書寫的“永遠前進”。為提升學歷,杜富國報名參加了某高校開辦的繼續(xù)教育課程,定期上課,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這答案,是他越走越遠的活動半徑。這兩年,杜富國到部隊、院校和黨政機關,進行了100多場教育宣講,積極傳播愛黨報國、奮斗自強的正能量。
這答案,是他不斷“解鎖”的生活技能。如今的杜富國,能一個人上廁所,還會熟練使用平板電腦,與親人、朋友、戰(zhàn)友進行微信語音交流。
這答案,是他無比堅定的夢想追求。2021年7月1日,杜富國應邀出席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這一次,排雷英雄杜富國,決心在人生的“另一個戰(zhàn)場”也做一名響當當?shù)挠⑿邸?/p>
關于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篇7
起初,好多人都擔心,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會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
負傷后剛蘇醒的那些天,杜富國總是對醫(yī)護人員說:“我得加強鍛煉,讓自己好得快一點,這樣就能早點回去掃雷了。”手術后不到一個月,他就讓人扶他下床走路;一個半月,他就在病床上支起雙肘做平板支撐。
當?shù)弥矍蛞矊⒈徽荒茉偕侠讏鰰r,杜富國依然牽掛著掃雷。他說:“如果可以,我想學學播音,把掃雷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掃雷工作。”
起初,每個人都覺得,慘遭不幸的杜富國值得同情,需要安慰和激勵。然而,同樣令人沒想到的是——
遠在西藏當兵的弟弟來了,杜富國安慰弟弟“我沒事”,鼓勵弟弟“在部隊好好干”。
曾在雷場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來了,杜富國囑咐戰(zhàn)友“注意安全,等待你們凱旋。”
時隔兩年,一個前來采訪的記者,得知杜富國自己穿衣、洗漱、疊被子、開門、跑步、用盲杖走路、用機械手吃飯,學習播音甚至還堅持練字……這名記者動情地說,“他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卻升起太陽。每一個走近他,想要安慰他的人,反而從他身上獲得感動和力量。”
3年來,杜富國多次去學校、進軍營,結(jié)合自身成長經(jīng)歷話初心、談感悟,激勵了許多人。2020年,杜富國的妹妹杜富佳是一名護士,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她兩次請戰(zhàn),從貴州隨隊出征武漢。曾現(xiàn)場聆聽杜富國事跡報告的貴州電子信息技術學院大二學生丁恒報名參軍,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成為一名光榮的邊防戰(zhàn)士,每日在杜富國戰(zhàn)斗過的地方巡邏執(zhí)勤。
在昔日杜富國負傷的那片土地上,一望無際綠油油的山茶樹正茁壯成長。一如今天的英雄,心有陽光、不負時光。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放眼華夏大地,杜富國等英雄正是億萬中華兒女心中“最閃亮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