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朱麗華事跡觀后感
朱麗華眼神無光,但是臉上的笑容很是燦爛。僅2018年,她就資助了51名學生,資助金額25萬多。自從1991開始捐出第一筆助學資金,朱麗華每年都要結對一些貧困學子,到今天已經資助了434人次。這位堅強有愛的盲人阿姨是他們全行的偶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朱麗華事跡觀后感1
10月17日上午,嘉興市民政局召開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全市民政系統110余位黨員干部齊聚一堂,認真傾聽、用心感悟;審視初心,錘煉黨性。
“福利院是我從學校畢業后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從那時起就知道麗華阿姨自強不息的故事和樂于奉獻的情懷,一直非常敬佩她。”聽了朱麗華的事跡,市地名辦主任朱瀛深有感觸,“學習了麗華阿姨的先進事跡,她樸實的語言、崇高的思想,讓我再一次深受感動,也深受教育。”
民政工作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老百姓的需要就是民政人工作努力的方向,民政事業任重道遠,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須具有敢于吃苦、勤于工作、迎難而上的精氣神。身為一名民政干部,朱瀛對自己接下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要進一步以過硬的黨性和扎實的作風,勇于難題,立足本職崗位,爭創工作業績;養成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好品質,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務員’這個身份,自覺擺正位置,一切以為民、利民、便民為宗旨,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把群眾的事情辦好、辦細,真正將群眾放在心上、職責扛在肩上、責任落到實處。”
朱瀛堅定地說:“我將把這份感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埋頭苦干,進一步樹立勤奮敬業、踏實肯干的好作風,對標身邊的先進,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為民政事業添磚加瓦!”
有相似經歷的人,聆聽朱麗華事跡的時候不只是感動,更有一份對她的敬佩。
10月25日,聽著朱麗華講述自己已經簽下了器官捐獻書的時候,嘉興市婦幼保健院的黨員陳美芳流下淚來。曾經是一線護士,陳美芳最了解醫護人員的艱辛,當她聆聽朱麗華的講話時,心靈依然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學醫的過程痛苦又枯燥,一般人都很難堅持下去,何況是一位盲人。”陳美芳感嘆道,朱麗華一定是內心非常熱愛這個職業,并且有超乎想象的毅力才能成為嘉興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工作上,朱麗華刻苦鉆研,治療了300多例腦癱患兒;在生活中,朱麗華又奉獻自己回報社會,這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榜樣。
“行醫過程中,醫生都會遇到一些誤解和困難,朱麗華不但克服了困難,還自主創業。”相似的職業經歷,也讓陳美芳特別有感觸,“她決定捐獻器官,也是燃燒自己最后一絲能量,為醫學作貢獻,真的非常偉大。”
感動中國朱麗華事跡觀后感2
9月18日,以朱麗華為原型的音樂小品《春暖花開》登上了南湖區道德模范表彰晚會的舞臺。音樂小品中,年輕的“朱麗華”和年老的“朱麗華”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對話。演出感動了現場觀眾,掌聲伴著淚水經久不息。
該劇的編導是嘉興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南湖區戲曲家協會主席、南湖區文化館研究館員倪玲芳。有多年主題創作經驗的她,一看到朱麗華的故事就燃起了創作的欲望。9月初,她開始創作,通過時空對話、內心外化的方式表現了朱麗華自強自立、樂于奉獻的人生,生動地詮釋了“首創、奮斗、奉獻”的紅船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
“朱麗華歷經坎坷,鳳凰涅盤,不但從黑暗中走了出來,還在黑暗中為他人點燈。”倪玲芳告訴記者,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磨難,失去光明的朱麗華被張海迪的事跡激勵,如今朱麗華的事跡也將激勵其他人,如果每個人心中都能存有光明,社會就充滿了正能量。
倪玲芳希望,即使是沒有見到過朱麗華本人的人,也能從小品中了解朱麗華,向她學習。接下去《春暖花開》將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文藝巡演中亮相。
10月16日,在嘉興大劇院舉行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在朱麗華18分鐘的報告過程中,真實鮮活的故事感人至深。“朱麗華身殘志堅,她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我們,她的精神讓我們深受鼓舞。”當天,聽完朱麗華先進事跡報告會,海寧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費曉義和桐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范瑜都情不自禁地為朱麗華鼓起了掌,在她們看來,優秀的浙大學子朱麗霞已經在傳遞朱麗華的信仰和初心了,“這也激勵我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去努力克服,斬除荊棘,不把困難當困難,堅定理想,不斷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從一個報告廳到另一個報告廳,這段時間,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跡在禾城大地廣為傳頌,在榜樣的力量帶動之下,各行各業的人紛紛向“大寫的朱麗華”致敬,希望用行動不斷向她靠攏。
感動中國朱麗華事跡觀后感3
朱麗華同志是一位盲人推拿中醫師,一級視力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精神可嘉,在黑暗的世界里創造了一份光明的事業。
不言放棄,把推拿做成事業
由于意外事故,一個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和希望的少女,再也看不到藍天白云,看不到綠樹紅花,看不到彩蝶飛舞,五彩繽紛的世界從此變成了無法抹去的黑色,當時她感覺人生如跌落萬丈深淵,極度失望,一度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在痛苦和絕望的掙扎中,她終于迎來了希望。1985年,組織上送她去參加全省盲人按摩技能培訓班學習,培訓期間接觸了與她有著相似命運的盲人朋友,他們身上自強不息的精神讓朱麗華又看到了新的希望。這次培訓使她不僅學到了技能,還使她開闊了眼界,思想豁然開朗,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發誓要成為一名按摩醫生,自食其力,為病患解除痛苦,為廣大群眾服務。她堅信自己雖然沒有視力,但卻不能沒有事業,一定要發奮努力工作,在有生之年多幫助別人。
學成回來后,她被分配到嘉興福利院工作。1986年,在福利院的支持下成立了康復室,全身心治療院里的幾個腦癱患兒。在她的精心治療下,這些不能走、不能站立、不能坐甚至連哭都不會的孩子半年后居然能夠慢慢站起來,甚至會說話了。由此,福利院康復室的名聲越來越大了,盲人推拿按摩醫生朱麗華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社會上的腦癱患兒紛紛被送到朱醫生這里治療。隨著收治病人越來越多,1992年,在嘉興市殘聯的關心和幫助下,朱麗華擴大了康復室的規模,成立了福利院推拿按摩康復中心,并將診所列為正規的醫療醫保定點單位,還接收盲人徒弟學習按摩推拿技術,為廣大病人服務。至今,已有200多名腦癱患兒經過她的治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有部分腦癱患兒甚至能與健康小孩一起上幼兒園,給患兒家長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和安慰。但朱麗華并沒有滿足,她希望能有更多殘疾人體會到她的快樂,20年來,她陸陸續續帶了38個盲人徒弟。帶盲人學推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缺少視覺上的感受,很多人對動作力度、位置拿捏不準,朱麗華就拿自己當試驗品。很多回,她的皮膚在一次次教學中被搓破,但她沒有一句怨言,而是讓徒弟們換個地方,繼續練習,直到學會了才停止。在她的盲人推拿診所學習上班的盲人徒弟,不僅解除了殘疾人就業難的后顧之憂,而且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自食其力的同時還能為家里增加收入。
她20年如一日,始終把診所當作自己的家,視病人如親人,節假日也從不休息,刻苦鉆研推拿技能,不分白天黑夜為病人治病。她內病外治,為一個個腦癱孩子推拿按摩,先后有百余患兒在她手下站立起來;她自學成才取得大專文憑;她白手起家辦診所,解決了近10名殘疾者就業……從事推拿職業至今,累計接受其推拿按摩治療的患者已達16.8萬余人。
不忘感恩,用愛心回報社會
朱麗華永遠記得,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是各級政府、各級殘聯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她才一步步走到今天。飲水不忘挖井人,多年來,她始終不忘回饋社會,熱心公益事業,用愛心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為全市的公益事業作出了諸多貢獻。“有生之年多回報社會,多幫助別人”,朱麗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06年夏,正值市福利院推拿診所成立20周年,朱麗華為回報社會對她個人和診所的關愛,毅然將自己多年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5萬元錢捐贈給南湖區的20名貧困學生,鼓勵他們不要因貧窮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每位學生得到助學金2500元。2006年6月,在全市開展的“我為南湖增光輝”活動中,朱麗華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在捐出2個月工資的基礎上,又主動捐獻1萬元,以實際行動支持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建設。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平時省吃儉用的朱麗華第二天就到銀行捐了1000元,幾天后在單位組織的捐款活動中又捐了2000元,一直從廣播里了解災情的她得知這次地震帶來的巨大損失后,又取出多年積蓄10萬元,作為“特殊黨費”全部交了出去。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事業,她創辦的推拿診所成為第一批96345社區服務求助中心加盟企業。當“96345”組織加盟企業和社區中有一技之長服務者進社區、下鄉鎮開展公益活動時,朱麗華總是率診所員工積極參與。有一年夏天開展“黨員奉獻日”義務服務活動,朱麗華不顧行走不便,冒著攝氏37度酷暑,打的來到活動現場華庭街為市民服務。目睹此景此情,周圍市民十分感動。熟悉她的人說,朱醫生生活十分簡樸,卻把幫助他人視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內容。朱麗華每年至少把3個月收入捐贈給社會,貧困孩子、病弱殘疾人更是朱醫生資助的對象。有人說她傻,但朱麗華卻始終認為,愛心是需要傳遞的,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盡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她開辦的嘉興市南湖麗華推拿診所現有推拿師8名,且全都是盲人,唯一操作電腦的工作人員也是位殘疾者。業內人士說,如此全是殘疾人的推拿診所在全國也是很少的。作為嘉興市醫保定點單位,南湖麗華推拿診所每年接待患者4萬多人次。
感動中國朱麗華事跡觀后感4
在兒童護理部,我們照顧的都是一些腦癱、肢體殘缺、智力低下、發育不全的孩子,他們的吃喝拉撒都需要24小時精心護理,麗華姐就是為這樣一群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用她的堅強之心、慈愛之心、奉獻之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福利院職工和孩子。
她把點滴時間都用于學習,不斷摸索、實踐,成為中醫推拿的行家里手,成為嘉興盲人中的首位中醫師,也是唯一的一位。
兒童部的工作又臟又累,還需要技巧,剛來福利院時,我手足無措,曾一度打過退堂鼓。但是每次想到麗華姐身上那股韌勁、鉆勁、干勁,我就又有了勇氣和動力,去一次次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福利院有個男孩叫晨晨,是一天晚上麗華姐值班時在福利院門口撿來的。他是一個腦癱患者,剛到福利院的時候,手腳僵硬、功能全失,生命垂危。麗華姐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給他推拿治療,晨晨漸漸能坐起來了,手也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腿腳也變得靈活了許多。現在晨晨已經30多歲了,能簡單行動,還學會了用腳使用手機,自強不息的他也特別有愛心。
幾十年來,麗華姐一直牽掛著福利院,每次回福利院,她都要去看看孩子們。而作為退休老黨員,每次組織生活會,她不管在哪里,不管多忙,不管有多不方便,都會想方設法參加,從不缺席。
最近我才知道,28年來,她默默資助了480多人次,捐贈了333萬元,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把一生都獻給了黨的事業!我們都以她為榮,向她學習!
感動中國朱麗華事跡觀后感5
朱麗華是我的摯友,更是我尊重的大姐。她失去了光明,卻用她的愛與溫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生動詮釋了紅船旁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
不幸的意外,使她雙目失明,甚至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偶像張海迪的一次報告使她受到了啟發,增強了樂觀生活的勇氣。她潛心學習推拿技術,獲得中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師;她白手起家辦診所,解決了十幾名殘疾人就業問題,并免費傳授推拿技術,讓100多名殘疾人找到了工作;300多名腦癱患兒經過她的治療,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復……
“有生之年多回報社會,多幫助別人。”朱麗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創辦的推拿診所成為第一批96345社區服務求助中心加盟企業。除了基本的生活支出外,她每年把大部分收入捐贈給社會,貧困學生、殘疾人家庭更是她資助的對象。
朱麗華還是一名優秀的殘疾人工作者,擔任著省盲協副主席、市殘聯主席團副主席、市盲協主席等職務。她協調起草制定了《盲協內部管理條例》及《盲協組織機構工作規范》,使盲協組織工作有了更具體的章程;組織視力殘疾人參與業余交流慰問活動、學習盲文等。
她還連續五屆當選嘉興市政協委員,為殘疾人事業積極建言獻策。朱麗華始終認為,愛心是需要傳遞的,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盡可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