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精品
看完年度的《感動中國》,我一直在思索著是什么讓這些平凡的人甘于奉獻,將人性的光輝升華至極致。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集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1
星期五的班會課,老師給我們看了《感動中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廣西桂林的何玥。2012年4月,何玥即將小學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第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到腦部組織。當時聽醫生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愿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大家的眼里,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里貼著許多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媽媽姑姑最終同意了孩子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愿。11月17日凌晨零點10分,何玥在醫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歷程。凌晨4點,她的兩個腎被送到解放軍醫院捐給了兩名患者。
何玥的愛心感動了我們,大家都稱她“最美女孩”。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2
《感動中國》已經在央視播出了,看完了這期節目,我的感想很多,于是我寫了下來。
行篤忠義,悲情接力,留下絲絲感動。破曉時,高迷正,飛雪連天路蒼茫,你懷揣工友的血許錢,毅然踏上那條歸途路。卻不想,死亡的雙手不肯數,將你拉上那條不歸路。時間定格在那接尾的瞬間,風也停止低唱,凝固著悲情融在雪里,盡悲涼!但你將忠義這棒穿透時空之隔交在弟弟手中。今生不欠來生債!即便是陰陽相隔也不負那良心債!一分一筆,夾雜著喪親之慟全部歸還,分厘不差。黃泉下的你該含笑了。
古老的信條正篆刻你們的名字——孫東林、孫水林,飛雪的寒夜響徹著信義的落雪聲,鏗鏘有力,留下陣陣感動。
中流砥柱,生死營救,留下絲絲感動。身為副隊長的你本家合業興,但一切都因那晚而翻天覆地。風雨的徹夜吼鳴已讓你倍感不安,終于還是發生那場災難——舟曲泥石流,你的民也定格在那瞬間,留下無盡的悔恨和傷痛,災后的你強忍喪妻之痛,用雙手為災區人民撐起一片藍天!
日日夜夜,是你忙碌的身影,點點滴滴,是你無聲的眼淚。你心系人民,國家第一,奔走在救災前線,徒手救援卻留下了一個永遠不能接起的電話。你那一抹軍綠映在眸子里——王偉,而你那脊梁更印在心里——叫砥柱!
熾愛無聲,火海陷陣,留下絲絲感動。當火星的跳躍瞬間化為火海,你們勇敢應戰,三進三出,成功救出5名幼童,卻也一死重傷。是什么讓你們沖鋒陷陣,舍生忘死?是大愛!在生命的考驗中,你們用犧牲作答,以犧牲小我來鑄就人間摯愛!
為師者,王茂華,即可獨自霜培桃李,也可岳父譚良才出入火海,鑄就熾愛。你們越簡單,越是彰顯偉大。你們用滿腔熾愛,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3
感恩是公共精神的一種體現,是一個社會成熟的標志,是人與人之間合作的凝聚力。感恩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普世價值。從1963年收養鄰居家的3個孤兒開始,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又先后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0余個孤兒為了不讓孩子們餓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幫人家打土塊。
阿里帕則每天都要到菜市場撿別人不要的蔬菜。雖然家里養了兩頭奶牛,但誰也不舍得喝奶,全部賣了換錢以支付孩子們的學費和購買生活必需品。2008年8月,操勞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們爭搶著贍養阿里帕老人。
每到過年過節,孩子們都會回家團聚,180多口人圍在老人身邊。每當有孩子問:“阿媽,你對哪個孩子最好?”老人總會大笑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樣親!”讀到這里,我不禁潸然淚下。一個維吾爾族阿媽,她的這種精神無不讓人感動。有人問“你這樣值得嗎?”“值,怎能不值,我愛這些孩子,但我更愛我的祖國,祖國養育了我們,13億兒女,我跟她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吧!我不求回報,只希望那些孩子們能茁壯成長!”她不假思索地笑著回答道。
有人說:“她溫暖的關愛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偏見之心。她把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化作對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靈的惶恐撫平成面對塵世的從容?!倍矣X得她的愛,在別人眼里是一種感動是一種溫暖。但是在那些孩子眼里,她的愛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陽光,更是一種讓人信任的讓人依靠的大樹。
在他照顧的孩子里,有一個孩子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愛我的阿媽,因為阿媽很愛我們?!倍嗝醇冋妗⑸屏肌⒏腥说脑捳Z啊!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一肩擔當。
在她的家里,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這是民族成長的一種見證,是民族成功的見證,是民族偉大的一種見證。讓我們一起祝福她:“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著月亮笑,每天都迎來一片金燦燦的朝霞?!?/p>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4
看了《感動中國》,我知道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毛岸英、楊利偉、雷鋒、邱少云······他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模范。提到地震,人們不禁會想起已漸漸被人們淡忘的“5·12”大地震。在“5·12”中,一個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他在地震中救出兩個同學,他是誰?他就是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中唯一一位和旗手姚明走在中國代表團前面的小朋友——林浩。
林浩在地震中先后救出兩名同學,隨即又反回廢墟想救出其他同學。不料,危房一下子塌了下來,把它埋在廢墟下。在廢墟里有幾個女同學,林浩鼓勵她們唱學過的歌,讓她們堅強起來直到獲救。林浩因為救人頭部多處被砸傷,左臂嚴重拉傷,他卻絲毫不后悔。他說:“因為我是班長!如果連同學都沒有了,要我這個班長還有什么用?”林浩一直沒有找到父母,醫生給他檢查完身體,他拒絕了幫助,自己穿好衣服,和姐姐、妹妹從映秀鎮步行,7個多小時后才安全撤到都江堰。
“5·12”發生時,林浩只有十歲。年紀只比2008年的我大一歲,但他卻在地震中表現得異常勇敢,恐怕連現在已十二歲的我也沒有這份勇氣與膽量。林浩的堅強、鎮定、樂觀令我震驚,使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臨危不亂的重要性,讓我知道在災難面前要像林浩一樣敢于同死神搏斗;也令我體會到在災難面前,人是渺小的,但如果大家團結一心,就不會被災難擊倒,這便是“人心齊,泰山移”。
林浩真是勇敢,他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5
關于感動中國頒獎禮,我覺得不用多說什么,大家心里都是一樣的。因為太感動,眼淚實在控制不住,我甚至不記得我是如何看完整個節目的。我腦海中還深深地刻著那幾個最可愛的人的身影,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陳俊貴了。
陳俊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筑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后的干糧出門求援,在風雪彌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后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于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后,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托: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
20多年里,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于,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筑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里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他的事跡真的讓我很為之動容,這是怎樣的一種執著啊!正如他的頒獎詞所說的,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陳俊貴,我們為你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