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電影觀后感500字
通過觀看《攀登者》,在中國第一代登山隊員精神火炬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國登山隊員登上珠峰峰頂,讓五星紅旗在世界之巔飄揚。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英文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中英文電影觀后感1
電影院在國慶節這個檔期安排了三部很好的電影。今天我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其中的《攀登者》。本來就是已經一個月沒有見的朋友,我們一起去吃飯,吃完飯以后就想找個電影看一下。初步選擇是想看《我和我的祖國》,但是好像所有的場次都是被包場的那種,所以就選擇了《攀登者》。
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在1960年中國第1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時候,由于雪崩丟掉了攝影機,所以沒有留下相關的視頻證據。導致國際的登山協會不承認中國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件事情也對當時登上珠峰的三位登山者造成了很大的遺憾。事隔15年以后,中國登山隊重新組建,決定完成測量珠穆朗瑪峰高度的一個勘測任務。只要準確測出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就可以改寫歷史。
重新組建的這只登山隊,前后一共進行了三次登山活動,前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在他們登山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大風暴、雪崩和危險的風雪天氣,而且還要小心冰山中的裂縫。在第1次登山過程中,他們在路中遇到了十級的大風暴。其中有一個隊員為了保護女隊員,犧牲了自己的一條腿。在第2次登山過程中,那個攝影師為了保護攝影機而犧牲了自己。兩次登山結束以后,氣象局宣布已經沒有很好的天氣可以讓他們再次登頂,宣布他們撤退。最后又根據新的氣象的指導,而登上了頂峰。
他們在從第2臺階到峰頂的斷崖上設置了一個梯子。影片的最后說,這個梯子在此后的30年內幫助了無數人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
在登上峰頂以后,登山隊隊長拿出了中國國旗,將它插在了珠穆朗瑪峰的峰頂。備用攝像機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同時中國隊也勘測到了珠穆朗瑪峰當時的高度,也在世界的歷史上畫上了一筆。
中英文電影觀后感2
今天提前觀看了電影《攀登者》,坦白說它帶給我的震撼真的不止一點點。這是一部獻禮片,對此類影片似乎總有種模式化的印象,即“意義”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調動起了你所有的情緒:緊張、懵懂、心疼、難過、釋懷、振奮……再聯想到真實的時代事件,場燈亮起時,你還在那個故事里。
對于珠峰,作為普通人其實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約存在于地理課本和風光紀錄片,登山,那就更遙遠了。從普及知識意義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
再來講講片中兩段感情,在我看來是有著對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纓相識多年,雖中有分離但不曾忘記,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國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營相識,有點一見鐘情的味道,年輕人的互生情愫雖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時候,他會默默給她拍照,洗出來放在房間的墻上,她會給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會因一點私心給他添了麻煩,當然還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兩人都青澀的可愛。這樣在完成國家登山任務過程中萌發的愛情之芽,并沒有最終得到花開圓滿的結果。
不同的是,李國梁終沒有機會對黑牡丹表達,他的愛全在那一張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纓,等到了不善表達的方五洲說“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難說,誰的遺憾更大一點,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兒”,珠峰見證無數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變,愛人在心里也會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兒。
然后就是攀登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過山車一樣,緊張到不行,有時甚至覺得都不敢呼吸,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氣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張,每個人都恰如其分,鮮明的展現了每個人物的性格。吳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氣場和鐵漢柔情,章子怡的徐纓是過硬的專業氣象保障是柔中帶剛,張譯的曲松林有執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國梁敢于擔當勇于犧牲……還有胡歌、陳龍、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羅布等所有主創,都讓我跟著他們體會人物的悲喜,跟著他們或流淚或歡呼。
最后,我要說我最愛的演員井柏然。今天之前,我從沒想過會為一部電影流這么多淚,也沒想過會因為一個角色而這么心痛。李國梁是有登山經驗的攝影師,所以有著艱巨任務。完整影像資料是登頂的必需證明,承載著兩代登山人的夢,井柏然的表演很準確,他對登山的熱血,對黑牡丹的動心,對曲松林的坦誠,還有主動請纓的魄力,都讓人物立住了,立體了。我看他反復拖輪胎、爬梯子、水中憋氣,我腦中反復的是他從梯子上摔下來擦破手掌的樣子,記得后來宣傳另一部電影時他手疼的拿不了話筒,可他依然沒有在任何地方提過這段,粉絲們都是在花絮出來后才知道。
井柏然現在還是不主動提受,因為他說這不值一提,演員最重要的是戲,為角色的付出都是應當的,觀眾看的是最后呈現好不好,而不是過程。我邊看邊哭邊在心里說,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國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臺階的喜悅之后,來得那么突然,快得我無法接受。我的淚水再次決堤,是為這個角色,他在的年華,擁有很好的身體素質和登山能力、攝影能力,他離登頂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機和相機里的登山成果。不難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國梁尸體時那種悔恨,他哭喊的“我錯了”,是對方五洲說的,更是對這個年輕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還想到李國梁未說出的那些話,覺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時去做啊,別等到來不及了才后悔。李國梁是有遺憾的,但他和無數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會消亡的。
就像主題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絕頂只為國旗飄揚,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撐著他們克服了我們想象不到的困難,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們也不會忘了他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中英文電影觀后感3
《攀登者》驚險的場面讓人難忘,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老一輩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這種“登山精神”,作為黨員干部更要將“登山精神”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巔莫辭勞。”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愈是在這種時候,越需要登山精神。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廣大青年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特別是青年扶貧干部,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更好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學習“登山精神”,就是在給我輩青年強健肌體、強化意志。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青年一代可以用“登山精神”加油打氣,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實現全面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則是所有戰斗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干部的奮斗目標。
“登山精神”一直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銘刻在華夏兒女的骨骼上。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回首往昔,不管亂云飛渡、風吹浪打,我們一直都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如今,脫貧攻堅的最后時刻,有機遇也有挑戰,還要所有奮斗在基層一線的扶貧干部一起拼搏、一起奮斗。
《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離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時間越來越近,任務越來越急迫。越到關鍵時刻,越不能懈怠。脫貧攻堅目前面臨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難攻克的小山頭,但越面對困難越要敢于亮劍。作為一名基層扶貧干部,要用“登山精神”來激勵自己,敢于迎難而上,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堅決斗爭,一定要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中英文電影觀后感4
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在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日子里,你為什么要登上珠峰?”那就是:“我們中國人民的山,中國人民一定要攀登!”讓世界看看。”所以我們將秉承老船長的遺愿和偉大的愛國精神。1960年5月25日4點20分,方舟子、曲松林和杰布終于登上了頂峰。但正是因為他們沒有留下所謂的圖像數據,他們沒有得到西方的認可。可以說,英雄已經失去了他們應有的榮耀和榮譽。中國攀巖者并沒有真正抬頭看。
在這一段艱難困苦的日子里,他們滿腹委屈,含淚默默做著平凡的工作。但是他們不能忘記心中的山和躺在雪山山頂上的老船長。直到15年后,這個國家才在1970年重組了登山隊。于是黨和人民把我們召集起來,我們的英雄們毫不猶豫地又一次聚集在五星紅旗下。準備再次攀登珠穆朗瑪峰,測量中國的新高度。以“為國攀登高峰,為每一寸土地而奮斗”為使命,以愛人的信任與期待為己任。經過幾個月的高強度訓練,他們再次挑戰珠穆朗瑪峰。他們不屈不撓和自我挑戰的精神。它深深地激勵了新一代的登山者,感動了數億人。
每當我們轉向那些勇敢和悲慘的人物,我們的心里充滿了興奮。仿佛這一刻我們就在他們攀登的路上,與他們一起呼吸,共享命運。雖然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們的攀登者是非常強大的。他們抵抗了北奧的冰雪和10級的大風。第二步的猛烈雪崩并沒有使他們低頭,死亡區極度缺氧也沒有使他們退縮。就這樣,他們踏著先人的足跡,踏著隊友的肩膀,向峰頂發起了勇敢的沖鋒。用他們的話來說,“要么爬上頂峰,要么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跌倒!”
然而,當李國梁砍斷繩索掉進深淵時,觀眾們不禁哭了起來。然而,當徐英為了發送天氣信息而累得吐血而死的時候,我們的心卻痛得像刀一樣。那一刻,我們都像方舟子一樣,深情地呼喚著愛人的名字,淚水幾乎要流進大海。我們只是討厭為什么我們不能為英雄們完成他們的使命,分擔他們內心的痛苦。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在冰雪路面上,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手牽手站起來。在風雪交加的天氣里,他們就像面前的珠穆朗瑪峰一樣巍峨。
直到最后一刻,方舟子終于抓住了登頂的關鍵機會。當方五洲在步話機中說:“向大本營報告,向北京報告:1975年5月27日下午2點37分,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所有的觀眾都激動地站起來,為勇士隊鼓掌歡呼。那一刻,我們仿佛就在勇士的身邊。當測量的目標在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升起,當五星紅旗在世界第三極迎風飄揚。那一刻,除了我們內心的喜悅,我們只剩下了眼淚。我們偉大的登山運動員就是堅持這種勇于犧牲、不畏犧牲的攀登精神。最后,我們再次登上珠峰,完成了黨和國家賦予他們的神圣使命。
在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我們無數的先人,也秉承著這種團結奮斗的愛國精神,敢于攀登,擁有今天的祖國的繁榮昌盛。在當今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繼續發揚攀登高峰的精神。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才能盡快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我們人類只有發揚前進、攀登高峰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探索未知的世界,人類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如果攀登者的精神能恢復到每個普通人的身上,它也能被應用。攀登者的人生就是要征服每一座高峰,不斷挑戰自己。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也是攀登生活中每一個看不見的高峰。就像我們真正的戰士一樣,他們敢于面對慘淡的生活,敢于面對滴血。既然我們沒有能力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試著拓寬生命的寬度。
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人,永遠是最堅強的人。
中英文電影觀后感5
看完電影《攀登者》讓我想起來,今年的九月一日《開學第一課》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跡。
26歲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被凍傷而做了截肢手術,但是,失去雙腿的他沒有放棄夢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發起挑戰,終于在2018年5月,以69歲高齡成功登頂珠峰,站在珠峰峰頂揮舞著五星紅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僅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為他參與了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號稱第二臺階的一個九十度的絕壁上架設了“中國梯”這一壯舉。雖然那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設的過程中也是十分的艱難,因為海拔高,本來就缺少氧氣,再加上天氣極寒,他們每做一個動作都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最終用了一天時間,才將“中國梯”牢牢地架設在了第二臺階上。此后,相繼有1300多名登山隊員,踩著夏老他們架設的“中國梯”,從珠峰北端登頂。
經歷幾十年的歷程,夏老那顆希望五星紅旗在珠峰飄揚的初心,始終激勵著他即使失去雙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頂如今的中國已毅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今后,中國將繼續展現大國姿態,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等一系列超級工程建成,讓每一名中國人都為五星紅旗永遠高高迎風飄揚而驕傲、自豪,但是,永遠也不能忘記那部掛在世界之巔的“中國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