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100字觀后感
《八佰》改編于真實事件,電影取材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了中日淞滬會戰交鋒近三個月,彼時的國民心中遍布恐懼和迷惘,軍人畏戰,人心渙散,《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八佰100字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八佰100字觀后感1
在“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八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銘記民族的苦難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點30分,電影開播。斷壁殘垣、戰火連天的場景一下子就讓全場靜悄悄的,瞬間安靜下來。電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導演管虎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他們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蕓蕓眾生,這些普通士兵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展現出一幅英勇頑強的抗戰群像。在觀影過程中,同學們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節感動落淚,一次次被中國軍人和人民群眾為了抵抗外敵侵略、拯救民族危難而不懼犧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學生。“老師,你哭了嗎?”走出電影院,這是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普通士兵揮灑民族氣概,小人物舍生取義哭倒學生是我真實的感受!”這就是老師的答案。到了淚點,整個影院抽泣聲一片,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
看完電影后的學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堅守感動,也被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振奮,有學生真摯表達:“電影《八佰》,特別棒特別感人的一部電影。這些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義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舍生取義。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一位學生在返回的路上說:“看到那么多戰士壯烈犧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淚,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戰。”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沒有戰亂,沒有饑餓,我們很多同學卻不好好讀書,沉迷手機,活在網絡世界;也有同學在學校不想努力學習,只圖安逸享受;更有同學在教室不認真學習,不尊重老師……我們不指望一部電影能夠改變什么,我們只愿大家有所觸動即可,哪怕是一丁點的都不枉費13元的電影票錢。
電影中,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界,地獄天堂,形成強烈對比,給予觀眾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我不由感嘆: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尸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沖擊太過于震撼,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學們一定銘記歷史教訓,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學習,錘煉本領,奮發有為,以千萬個“小我”之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八佰100字觀后感2
有一部電影特別火,那就是《八佰》,暑假快結束時,這個電影上線,隨后就掀起了熱潮,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談論這部電影,我也想看看這部電影,昨天晚上,寫完作業,就去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抗日時期,上海被日軍轟炸,只有上海租界沒有被炸,日軍想進入上海租界,可卻被四行倉庫里的四百名國軍守著(文中說八百),四百對幾萬,多大的差距,人們說他們守不過半天,可是他們卻守了四天,最后他們的長官下達命令,讓他們進入上海租界,放棄堅守。
這是一部抗戰劇,也是由真實的故事改編,不難想象那時有多困難,在第三天時,日本揚言要在三個小時內攻下四行倉庫,日本立馬發起猛攻,日本為了打破墻體,組成了一個鐵皮陣,也就是日軍頭頂一個大鐵皮,讓國軍槍打不進去,手榴彈扔不到。
這時一位國軍做出了自殺的舉動,他身上拿著好幾個手榴彈,跳了下去,成功炸到了日軍,其他幾個國軍見到之后紛紛效仿,最后成功擊退了日軍的進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死不如賴活,能活為什么要死,可有這樣一群人,不怕死,困難來臨之時,沖殺在最前面,他們就是抗日軍,如果不是他們,我們泱泱大國早已淪陷。
讓我們銘記歷史,從慘痛的歷史中汲取教訓,好好學習,報效中國。
八佰100字觀后感3
電影《八佰》取材于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抗日歷史故事。實際上只有四百二十人參加了戰斗,為了壯大聲勢,謝晉元副團長對外號稱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壯士”的由來,就是這“八百壯士”用智慧和勇氣抵抗日軍四天四夜進攻的故事。
隨著一聲警報聲響起,一支來自民間的保安團的隊伍從田地里走出,到達上海。這時狂風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閘北已經變成一片廢墟。電影開始了,戰斗也打響了。
四行倉庫的一邊是富麗堂皇、聲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邊是戰火紛飛、一片狼藉的“地獄”戰場,中間隔著蘇州河,一座橋把兩邊連了起來。
在戰斗中,日軍為了尋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護下,拼命的挖掘墻洞,企圖在墻內安裝炸藥把墻炸開進入四行倉庫。戰士們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軍開火,還是無法讓日軍的坦克停止,四行倉庫瞬間危在旦夕。陳樹生發現如此危險的境況,為了阻止日軍爆破墻壁,他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樓上縱身一躍跳下與敵人同歸于盡。“舍生取義,兒所愿也。”這就是陳樹生留給母親的最后的話。后面的戰士也奮不顧身的跳了下去,他們保衛了四行倉庫的第一步入口處,他們用生命來守衛著四行倉庫,為祖國而戰。
在租界的人們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們勇敢戰斗的場面,被戰士們的勇敢、忠誠而折服,他們把家里的很多東西都送入四行倉庫,藥物、食品等源源不斷的送來。
伴隨著太陽從東方升起,一面嶄新的旗幟在四行倉庫樓頂上屹立。勇士們矗立著,面向迎風飄揚的旗幟,敬著軍禮。突然,日軍的戰斗機從南岸飛來,瘋狂的向樓頂掃射,日軍的目標就是想把旗幟打到,但是四行倉庫的戰士們拼死守住旗幟。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戰士前仆后繼,無論是生還是死他們緊緊地握住旗幟不放,要讓旗幟屹立東方。旗幟就是軍魂,旗幟就是民族的希望。
電影結束了,電影院里傳出哽咽的聲音,包含著我的眼淚。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八百壯士”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們拼盡全力,英勇抵抗。正是這種保家衛國的頑強斗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是未來和平的守護者,更要銘記戰亂紛飛的過去,和平來之不易。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壯士,銘記英雄,勿忘歷史,共鑄和平。
八佰100字觀后感4
2020年第一次進影院的朋友,是需要勇氣的;2020年第一回看電影就看慘烈的影片,也是需要勇氣的。
家里嬌生慣養的小年輕,回來后說起對《八佰》的觀影感受,一再表示:看得壓抑、難受,也流眼淚了。戰爭非常殘酷,特別慶幸自己生于和平年代,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是啊,歷史是斷不能忘記的,電影《八佰》不能說它拍得有多好多完美,但經歷過半年抗擊疫情的人們,還擔憂著全球抗疫的前途出路,心情不會有多舒坦多暢快。在歷史的洪流中,中國人民經歷著一場接一場的危機,“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國歌里的歌詞字字引人共鳴,在和平的日子里想到苦難歲月,不免感嘆:五星紅旗能升起來,是多么的不容易,是多少中國人用血肉之軀捍衛 守住的國旗!
電影《八佰》,是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中國兒女的愛國情懷!歷史一次次地證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小就要受欺侮受凌辱。我輩應該勿忘國恥!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工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每一個人中國人肩上的責任和擔當!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和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影業(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陸思宇、張宥浩、魏晨、李晨、白恩、余皚磊、俞灝明、鄭愷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該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且不論票房,相信所有看完電影的觀眾都會作出這樣的評價:真實、震撼、感動。
日軍侵華的歷史是一部中國人的血淚史。影片取材自淞滬會戰的最后一役——四行倉庫戰役。為掩護五十萬國軍西撤,一支隊伍奉命死守上海最后的陣地“四行倉庫”,與日軍拼死血戰4天5夜,中外聽聞者無一不為之震動。為大壯聲勢,這支四百余人的孤軍對外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這讓我們想起小時候讀過的課文《狼牙山五壯士》,被日寇逼近懸崖,壯烈犧牲的故事。萬惡的日本鬼子!
抗擊日寇的英雄,一個個湮滅在歷史的煙塵中了。“上等兵__,一等兵張承寅,列兵趙小山……”士兵們面龐清瘦,操著不同口音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遺言,他們原本就是最普通的百姓,本該過著平穩安寧的生活,卻被一聲聲炮火轟炸推著來到了戰斗前線。
當面臨敵人的包圍和猛攻時,生死存亡之際,貪生怕死是狗熊!一位士兵喊出“娘,孩兒不孝了”后,便背著炸藥包縱身跳下高樓,與敵人同歸于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是中國人的骨氣!
四行倉庫是士兵們最后的陣地,也是他們的墳墓。在烈焰籠罩、敵軍四圍中,士兵們用盡最后一滴血與最后一顆彈,也要向敵軍付出沉重的代價。因為倉庫緊鄰蘇州河岸,密集的槍聲吸引了大量租界民眾在河對岸圍觀,甚至目睹了我軍21歲士兵陳樹生,身綁手榴彈從殘破的墻體洞口跳下,與攻樓的日軍同歸于盡。這是一場“直播”式的戰役。誓死不當亡國奴!慘烈的一幕幕一瞬間把民眾的愛國熱情燃起,于是紛紛踴躍捐贈物資。此時此刻,雖不能一同抗戰殺敵,但他們與八百壯士的心是在一處的。
國仇家恨,生死存亡。他們雖然只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但每一張面孔都有血有肉,有笑有淚。戰火紛飛中,每一次犧牲都振聾發聵、震撼心靈!為國奮戰,視死如歸,每一個無名小人物皆是英雄,皆是豐碑。
離開影院的我們,熱淚盈眶,感恩我們生長在一個偉大的祖國,有著偉大的人民啊。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是用了多少的鮮血才換回來的,永生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
民族大義,是最考驗人心的。為了讓今天過著幸福生活的同胞們好好上一堂歷史課,導演是煞費苦心了。該片的故事背景之所以選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就在于那時我們民族經歷了最為慘痛的災難,它和我們現今每一個人密切相關。導演希望我們牢記國恥,牢記使命,于是不計代價也要拍好這個故事,在熒屏上再現這個故事。導演管虎十年磨一劍,這部電影是否實至名歸被稱為“華語戰爭片新高度”?未曾觀影的朋友們,不妨坐在大熒屏面前,一起見證這場孤軍奮戰的戰爭大片吧。
電影《八佰》帶著國人回憶那段刻骨銘心的苦難歲月,記錄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價值觀。戰爭是殘酷和血淋淋的,戰士,為了守護親人和家園犧牲自己,民族情懷令人動容。致敬英雄,你們永垂青史!
八佰100字觀后感5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說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多少名戰士依然跳了下去,舍己為人并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綁著炸彈,伴隨著炮聲消失在雪國之中,你以為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了嗎?不,他沒有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都是勇敢的英雄,永遠不會忘記!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夸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華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并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直到最后,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著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群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八佰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