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
《哈利·波特》講述的是年輕的巫師學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前后六年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的生活正式拉開了序幕。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1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令自己神往的圣地,也許這片圣地如桃花源般虛無縹緲,也許這片圣地似海角天涯般遙不可及,卻無時無刻不給我們帶來希望與幸福,也許這片圣地并不真正存在,但它永遠在我們心中,是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心中的那塊圣地便是魔法師哈利波特就讀的霍格沃茨魔法學校。
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是一所專門為小巫師創辦的學校,在那里,小巫師們可以學到許多高深的魔法。霍格沃茨有四個學院,分別是勇敢的格蘭芬多,聰明的拉文克勞,勤勞的赫奇帕奇和陰險的斯萊特林。本書的主人公哈利和摯友羅恩、赫敏就在格蘭芬多,而哈利的死敵伏地魔則在邪惡的斯萊特林。
面對權勢與正義,格蘭芬多人選擇了正義,因為格蘭芬多人也許沒有過人的聰明才智,但他們有著人生的大智慧和來自心底的勇氣。正是這些可貴的品質,使得格蘭芬多出類拔萃,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圣地。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赫敏,她是一個麻瓜(不會魔法的人)出生的巫女,這在魔法界是受許多巫師輕視的,但她不管別人怎么看,只要自己覺得正確就會堅持下去。她平時勤奮刻苦,孜孜不倦,有時也顯得不近人情,但她善良、可愛、樂于助人,聰明機智、行事果斷,是一個好姑娘。赫敏學習成績優異,卻不古板,一直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希望自己能像赫敏一樣優秀并認真、努力地學習、生活,這個愿望一直激勵著我向上,使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在書的最后,作者揭開了謎底:愛是戰勝世界上一切邪惡勢力的無窮力量,愛可以創造生命的奇跡。
我希望這套書一直陪伴著我、震撼著我、引領著我,讓我吸收著愛的養分,追尋著愛的足跡,幸福地成長!
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2
每一個人都很喜歡看電影,就連我也不例外。但是讓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里頭的情節扣人心弦﹑生動有趣!尤其是哈利站在“意若思鏡”前的那一幕更叫我感動!因為他從未體驗過父母親的關愛,心中想看的竟是自己的雙親。如果是我,我想我看到的應該是頭上戴著博士帽﹑手里拿著一本書的我,而身后是琳瑯滿目的獎狀與獎杯吧?
哈利雖然很有智慧,但是我發現他在處理某些事情時,有些不干脆,明知道有危險還偏要做,實在是很不聰明!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能讓我猶如身歷其境,陪著哈利過關斬將般的原因,雖然每每遇到危機,但是有我在一旁守候他,一切總能化險為夷!尤其是魁地奇杯勇奪冠軍,我的功勞應該不小吧!
我覺得這部電影除了好看以外,更讓我體驗到電影與小說的不同,所有所有的驚奇透過大屏幕來表現,更讓我有種設身處地的感覺!尤其是哈利不畏艱難﹑照顧小伙伴的熱誠更是我應該學習的地方!因為媽媽老覺得我很冷漠,只是不曉得媽媽會不會制造出像電影里的故事一樣,那么我應該也會像哈利一樣吧!
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3
《哈利波特》是我最喜歡的書,上小學時我讀了前三部。升入初中后,很開心學校在每個班級后都配了多寶閣,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書,當然也有《哈利波特》全集,每天我利用早讀前和午休等閑暇時光讀完了剩余的四部書。
《哈利波特》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的故事。黑魔王伏地魔襲擊了他的家,父母的愛讓他活了下來,伏地魔重傷后逃走了。后來,哈利波特進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讀書”,并在最后殺死了伏地魔。
看完整本書,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也是校長鄧布利多校長的一句話:”不管在哪,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么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壞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確實,在整本書中,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愛。
小哈利為什么能在伏地魔襲擊他家時活下來?為什么他能取得最后的成功?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父母對他的愛。莉莉對他那樣強烈的愛,使他活下來,在哈利的身上留下一個無形的護身符,在必要時它會保護他不被傷害,這就是愛的力量。
而伏地魔的童年和哈利波特完全不同,他從小在麻爪孤兒院長大,被人當成精神病對待,因此他的童年充滿了陰影,他發誓要報復那些傷害過他的人罵過他的人,他發誓他要親手殺了他們,他用他的魔法到處到處還殺人,小湯姆就是在這樣陰暗的環境中度過了童年,最終他走上了邪路。
但不同的.愛也有很多種,斯內普對莉莉的愛也讓我感動。他很喜歡莉莉,為了能將她揪出伏地魔的魔爪,他什么都愿意做,他成了鄧布利多的間謀,背叛了他的食死徒朋友。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莉莉,知道臨死前,他這四十年的記憶全部流露出來,這種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感受的。他的專一讓他失去了一切,又獲得了一切。他這份堅守的愛,感動了其他人,并幫他洗清了那些不屬于他的罪惡。
愛是可以融化一切的!
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4
夢中之夢,你是否在夢里見到過魔法,實中之實,你是否相信世間中存在魔法,而我堅信歷經滄海桑田的世界已將魔法幻化成人心,而人之善則是善之法,人之惡則會以邪惡黑魔法而告終。
但我終究是我,而我卻不想以惡為本,這也是善之舉。故事中的伏地魔卻恰恰相反,他以惡為本領之最。人海茫茫,總有人心險惡,當即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好好保護自己,以善之法為初衷,以惡之法為敵對。魔法雖然不是真實存在的,但它也是我們擁有的一種幻想。哈利的善良、努力與伏地魔的邪惡恰恰是最有可比性的魔法,善與惡本就互相克之,而人心卻無相克之說,貴在的是心中怎么想,是善念大于惡念,還是惡念大于善念呢?
時隔多年,當我從新進入這個霍格沃茨學校時,讀到的感觸遠遠不止昔年的感想。如果我是遠方到來的友人,那么哈利就是燈火闌珊處的故人。十一歲前的哈利,是一個弱小可憐的男孩,無父無母并且還要遭受德思禮一家子人的虐待,直到他進入霍格沃茨,找到了伙伴赫敏和羅恩,得到鄧布利多校長的支持與幫助……這一切都源于他自己的努力也包括他父母。雖然有些許不愉快的事情,但終究不可能一直是壞天氣,總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候,哈利的勇敢造就了他光輝的人生旅途。如若我是哈利,我要做一只弱小的小雛鷹,就算折斷了我的翅膀,當我從崖邊跌落時,我依舊能展翅飛翔。
人最初的念想本就是善良的,這是三字經里所說道的,因此當我們長大時,也應該教育好后代——人本無惡念,惡念卻吞噬人心,人心應當向善,善乃人性之本。
哈利波特與魔法師簡短觀后感5
正義終將戰勝邪惡,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武器。《哈利·波特》,一本大愛之書。——題記
一個黑發小巫師,眼鏡下綠眸熠熠閃光,手持魔杖,把你帶入夢幻般的魔法世界。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國作家J·K·羅琳女士的著作。它一共分為七部,分別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主要講了一個為非作歹的黑魔頭伏地魔東山再起,哈利·波特和他的兩個小伙伴,還有一些正義的巫師聯合起來,努力抗戰伏地魔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人是哈利·波特,因為他充滿正義感、不屈不撓、永不言棄、勇敢堅強。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伏地魔騙哈利,讓哈利以為教父小天狼星遇到了危險。哈利信以為真,于是,就和同伴們去了教父受傷的地方——魔法部。到了那兒,哈利才知道自己受了騙。在跟伏地魔的戰斗中,哈利的同伴們都受了傷,哈利又要保護同伴們,又要跟伏地魔和食死徒作斗爭,甚是艱難。可是,哈利沒有為此屈服,一直堅持戰斗,請看:“他們在他后面跑著,把桌椅弄得滿天飛卻不敢朝他施魔法怕把預言弄壞。他朝著那扇唯一開著的門跑去,這是食死徒們來的時候走的門。他心里暗自祈禱納威會和羅恩待在一起,并找到解救羅恩的辦法。他進入了一間新屋子,并感到地面消失了……他順著陡峭的石壁跌落下去,最后仰面朝天的落在地面上。整個房間充滿了食死徒的笑聲;他抬起頭來看見五個在大腦室的食死徒正向他靠攏,與此同時,更多的從其他走廊里出現并向他走來。盡管他的腿顫抖得很厲害,哈利還是站了起來……”終于,校長鄧不利多率領鳳凰社趕來了,救出了哈利。
看在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中,伏地魔占領了魔法部,食死徒們到處追捕哈利,哈利和他的兩個伙伴被迫大逃亡。哈利和他的兩個伙伴在逃亡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吃不飽,不能得到外界消息,每天都要換地方露營。盡管這樣,哈利和朋友們沒有屈服,而是勇敢地尋找能殺死伏地魔的魂器和圣器。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我最痛恨的人就是伏地魔了,同時也為他感到惋惜,他既相貌英俊,又法術高強,為什么比不過哈利?因為他不懂得愛,不懂得愛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只知道用高超的法術去殺害別人、威逼別人,而不是用愛心去征服別人。正是愛,哈利的母親為哈利獻出了生命,使哈利得到了強大的保護, 使 伏 地魔想盡一切辦法都殺不了哈利;正是愛,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面對惡勢力能同心同德,不離不棄,用他們有限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逃過劫難。正是愛,使得所有正義的巫師聯合起來,眾志成城,戰勝敵人……是啊!邪惡怎么可能戰勝正義,戰勝愛呢?伏地魔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
寫到這兒,我多么想手持魔杖進入巫師世界,與哈利一起挑戰伏地魔呀!
我讀《哈利·波特》,不但得到了快樂,還得到了人生哲理。
哈利波特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