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500字作文
《辛德勒的名單》已經不單單是名單了,而是生命,是承載著1000多人的生命。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500字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1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對于占領區內的猶太人的種族滅絕的政策。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德國企業家在戰爭期間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猶太人使他們避免被納粹屠殺的故事。對于當今世界六十多億的地球人口相對于幾千年戰爭中死難的幾個億的人來說六百萬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當這個數字發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當這種種族滅絕政策發生在某一個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時候這背后的歷史終究還是無法讓任何一個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懷掉。困難的雖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為同一生物種族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點都無法用木然與無視去對待當然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視歷史死不悔改的頑固種族與異類的。幾十年前這場在歐洲的慘劇至今依舊是我們心中無法釋懷的一種苦難一段無法允許誰去玷污的記憶......
辛德勒一開始并不見得是什么英雄與好人。和許多人一樣他只是一個投機者罷了一個利用德國對猶太人的種族政策投機發財的商人。酒色財氣他樣樣精通在德國社會中他憑借自己的強悍的交際能力與猶太人的死對頭納粹的劊子手稱兄道弟。甚至他自己一開始也是一個很堅定的納粹。起初對于猶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們而已。利用他們為自己工作為自己賺錢為自己獲得權利與好的生活享受。一開始在小小程度上對猶太人的庇護不過是在庇護自己的錢財而已。但是正是這樣一個人正是這個我們認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場由自己的民族發起的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中他散盡了家財也被自己的民族關起來過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逃難在自己的國家戰敗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個本來應該在大屠殺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沒有什么親屬關系的生命在這個不偉大的人的庇護下他們成為了戰后整個歐洲為數不多的猶太人。
電影簡介中說戰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后裔竟然超過了整個波蘭的猶太人。前后幾個數字不得不說很多時候我們該承認一些東西承認這個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猶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著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難道不能說是猶太人的庇護神嗎看完三個多小時的影片對于很多的事情我還是有著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種族滅絕例如戰爭例如戰爭中的人與事......
二戰納粹法西斯這一系列的詞語戰爭結束了幾十年的歲月里依舊是很多人難以忘懷一些東西尤其是對于那些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幸存者。以影片為例德國法西斯僅僅是在二戰的幾年中對歐洲的猶太人就帶來了不止六百萬的死亡更別說這場有人以來規模最大損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戰爭。種族滅絕是很多的國家與民族的“杰作”。似乎每一個民族都能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哲學也似乎只有手中有槍的民族他們才能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上帝最杰出的作品。死亡是他們加之在他們認為不是跟他們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無法去理解這“用民族的劍為民族的犁爭奪空間”的邏輯。當我在電影中看到幾十個劊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個猶太活人當做豬狗一樣的屠宰的畫面時我無法去言語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歷史書上提到僅僅幾千的日本鬼子就能占領我們上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樣。壓迫與被壓迫在我的心底實在無法找到一個很直白順暢的邏輯關系去理解。歷史的構成究竟是什么我不明白......
同樣一份名單成為生或者死的界定線我也沒有弄明白。當辛德勒用錢財用關系在這個生與死的斗爭中換取到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的時候我不禁要問生命竟然可以用價錢來商量戰爭年代里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到底是怎么樣的內在邏輯戰爭這個一直給我們帶來悲哀的斗爭形式為何總是如此的受到各個民族各個年代各種信仰的人的喜愛人類的生存與動物界的弱肉強食究竟有什么樣的區別與聯系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對這樣一種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樣的意義當年強勢的德國人對付的是弱勢的猶太人而如今強勢的猶太人又在對付著處于弱勢的巴勒斯坦人。幾十年僅僅幾十年不少的猶太人對當年德國的屠殺一直耿耿于懷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猶太人看到了他們屠刀下處于悲慘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無論長幼無論男女也無論軍或者是民。一顆高科技的炸彈下去失去的是鮮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過是未來歷史書上的數據而已。
當然不可否認一個在那個時期處于優勢地位的德國商人能冒著生命危險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視為不是人的猶太人辛德勒是偉大的。他救活的不僅僅是一千多條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種族屠殺屠刀下的一群猶太人最重要也是最為人們懷念的是他救活了正義救活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中人類獨有的人性。 從這個角度來講雖然我與他生長的文化區域不同但我還是得向他獻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影片結束了那場戰爭也結束。但是新的戰爭新的“名單”也正在醞釀與產生。或許結局的時候辛德勒的話是最有深意的他說不是他在戰爭中救了猶太人而是他們的自救而已。換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說人類要發展只能靠自救呢?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寬恕與諒解的國家世界才會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來也才會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單》期待和諧真正有一天成為世界上所有種族的最至高無上的真理.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2
第一次聽說這個電影的名字是在高二的音樂課上。但是那是音樂,當時給人很壓抑的感覺!正因音樂里包含了太多的無助,失望,恐怖…從那時起我就想看看這部電影,但是終究正因各種不是借口的借口而沒看…
一晃,已經上大二了!上周上課程與教學導論時,老師提到了它。最后決定看了,時刻安排不太適宜,用了三次才看完!在影片中,我認識了奧斯卡.辛德勒,一個讓我尊敬的“納粹分子”!
辛德勒是個愛財的商人,他也很好色!這是我對他最初的印象。但是這也并沒什么,畢竟人的本質就是自私的!納粹的暴行,使辛德勒逐漸的遠離了他的“組織”。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后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從那時起,他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務必”的工人名單,透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幸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火車被錯開到奧斯威辛后,他又不惜花重金將她們救回了他的“工廠”!不久,蘇聯紅軍來到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里干活的幸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并非戰犯。同時,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贈送給他,在戒子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多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所能。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于拯救猶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辛德勒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辛德勒一個讓我尊重的人!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3
《辛德勒的名單》讓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個灰色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每個人的的心都灰色的,無論是未來毫無希望猶太人還是殺人如麻納粹黨!
二戰。猶太。人類歷史中筆墨最濃最黑的幾頁。興許這一題材的電影早已鋪天蓋地,各種側面寫罷,各色千秋演盡。淹沒于時間消逝于記憶的非林膠片無數,這張名單何以獨樹一幟?個人認為,極富藝術感的表現手法、巧妙的情節主線選擇、以及真實豐滿的人物塑造是其脫穎而出的部分原因。當然,輕柔卻近乎震撼的配樂,“于無聲處聽驚雷”般撥動著觀眾情感之弦,確保了在漫長的195分鐘里必定有一次動人的噴發--或許在那一襲紅衣出現的一景,或許在淋浴籠頭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許在猶太歌聲再度飄蕩于奧斯維辛上空之時……
關于人物,最震動我心靈的,還是這樣一個人物:辛德勒的猶太會計,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嚴謹到刻板,刻板到木訥--卻有著清醒的頭腦,不僅在經濟方面。絕對的理智。從一開始,他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命運,意識到沒有國沒有家的他只能是戰爭風雨中飄搖的一支脆弱卻堅忍的蘆葦,意識到無論他與辛德勒多少親密他們終究是兩個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會派對;他,只能在猶太聚居區里掙扎,朝不慮夕。幾次辛德勒將他從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緒復雜到無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現出來了吧。也難怪,在一切開始之初,辛德勒舉杯感謝他,他會顯得那樣的不自在。想來,時間和事件,真是改變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結束之時,同一間幽暗的辦公室,stern手捧名單,說太好了,這名單太好了。他是個猶太人,一個在時代洪流中幸存的猶太人,一個見證了這一時代洪流的猶太人,一個將猶太民族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聚于一體的猶太人,一個幸運的、傳奇的猶太人。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4
長達3個多小時的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以納粹德國在波蘭對猶太人的屠殺作為背景,集中營的生命仿佛畜生一般廉價,被隨意的踐踏。猶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戰爭的慘痛代價讓人不忍。人性在戰亂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說戰爭從來只會凸顯人性丑惡的一面,我們也看到納粹軍人對生命的漠視和肆意的殘殺無辜的波蘭猶太人。慶幸的是我們也看到戰爭的無情卻激發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辛德勒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商人,和其他商人一樣重利輕義。戰爭對他來說只不過是一個謀取商業利益的契機。他首先是通過自己的機智獲取德軍官員的信任打通了與軍方的關系,接著再利用借雞生蛋的本事從猶太商人那里得到經營的資金。代價僅僅是一些生活用品,其趁人之危的行徑為所有光明正大者所不屑。接著更是利用隔離區的猶太人作為廉價勞動力獲取利益的最大化。至此我們所看到的僅僅是一個典型的惟利是圖的商人形象。
辛德勒的改變伴隨著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而發生,從點點滴滴的憐憫之心到最后泛濫得一發不可收拾。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實也情理之中的。起初辛德勒救猶太人工人只是為了工廠的效益,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這時候隔離區的猶太人遭遇的不幸是失去了自由。獨臂老人由于辛德勒給他的工作而對他萬分感激并親自道謝,我們看到辛德勒對此顯得很不耐煩,對于老人的道謝他僅僅是敷衍了事。接著老人在為軍隊掃雪的過程中被殺害,辛德勒為此向軍方抱怨,理由是自己損失了一位操作熟練的工人。接著斯特恩被送上火車,辛德勒焦急如焚使出一切手段終于在最后時刻救出斯特恩,這時的辛德勒或許已經產生了同情之感。當然,也不排除他已經把斯特恩當成朋友,竭力相救只是出于對朋友的關懷。接著隨著阿曼司令官的到來,猶太人被推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每天仿佛都掙扎在死亡的邊緣。及至,血洗克拉科夫城的那天,辛德勒站在高坡上遠眺城中一個個鮮活生命在一聲聲的槍響后倒下。辛德勒的心中再也無法平靜了。或許這一刻,同情的火焰已逐漸融化他心中的冰冷麻木。后來,他盡己所能拯救他所能拯救的每個生命,有時,僅僅是片刻的生命他也執著的去延續。此時,辛德勒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也逐漸高大起來了。大家都對他滿懷感激。由于上級的決定隔離區中的所有人員都將被運往奧斯維辛集中營,這也意味著更血腥的屠殺即將降臨了。高潮也隨之來臨,辛德勒搬出家里所有的錢和阿曼司令官進行了一樁交易,或許是史上最荒誕的交易——用金錢來購買生命。都說生命無價,我不知道辛德勒花了多少錢去拯救那1100個生命。但我認為,那寫著1100個猶太人名字的名單同樣是無價的,如斯特恩所說,那幾張名單里面是生命,而名單外是深淵。其實名單的無價更在于它承載了辛德勒的無私和舍己為人的品質。
最后,戰爭結束,德國戰敗,可能淪為戰犯的辛德勒即將離開眾人踏上逃亡的道路,名單中所有的幸存者們夾道相送。大家不舍的送上離別的禮物。一顆戒指,上面用希伯來文刻著:挽救一個生命即挽救一個世界。這一刻,辛德勒深深的自責起來,他愧疚自己怎么沒有多賺些錢,怎么沒變賣掉車子和徽章,那樣或許就可以挽救哪怕是再多一個的生命。這一刻,辛德勒的思想覺悟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實他早已無需愧疚了,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還有誰如他一般為了那些卑賤的不名一文的猶太生命傾其所有。這一刻他就是英雄,盡管他沒有深入虎穴,沒有獨闖敵營。
又是一部關于生命的影片,這類的影片最終都會回到生命的意義這個主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過程還是終點,是自我的升華還是某個使命。或許,永遠沒有答案。只有一點是明確的,生命永遠是最可貴。如辛德勒所言:今天你們能成為幸存者最該感謝的是你們自己。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5
朋友聚會,每當有新朋友在場時總會有人有意無意地提到某某人是影迷,而又總會有人說電影無非是一種快餐文化。也許很多電影真的只能用快餐來形容,好看、花哨、熱鬧卻經不起思考更別說時間的考驗。經常在各類媒體中看到__劇組主創人員表示自己是"有誠意"地拍攝一部電影,而看過其作品之后不得不令人懷疑那些誠意究竟是給予電影觀眾的還是給予片酬或是別的什么的。特別是某些披著大制作大投入的大片巨制……。真不知道這些話是應該多說幾句呢還是點到為至,看了太多吐槽,感受了太多無奈之后,只能說一句"說了也白說"而草草了事。
不過,總會有一些電影會成為影史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并不是第一部反映那段歷史的電影,也不是第一部因為反映了那段歷史而獲得國際大獎的電影,卻應該是同類題材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電影。
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這是一個取材于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
2、這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所表現的是歷史中最黑暗的一面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3、這部電影擁有一個超一流的制作團隊,包括一流的導演、一流的編劇、一流的演員、一流的攝影、一流的后期制作、一流的配樂、一流的剪輯等等等等等等……
所有的原因歸根到底其實只有一個--認真的態度。
關于這電影的種種已經快要被專業影評人與電影愛好者們8得快要爛掉了吧?所以,不想再去說那些專業的或者是非專業的話題,而是想聊聊關于態度的問題。
《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小說《辛德勒方舟》,小說中的故事是一位因辛德勒而死里逃生的經歷的猶太人波德克。菲佛伯格所講述。1983年斯皮爾伯格與一直期待這段恐怖的經歷能夠被拍成電影的菲佛伯格見面,斯皮爾伯格給他的回答是"10年"。
為什么是10年?
斯皮爾伯格用行動給出了一個答案,他試圖將這部電影讓給曾經擁有同樣經歷的猶太導演羅曼。波蘭斯基,1983年的斯皮爾伯格真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駕馭這樣一部沉重的電影,即使在這之前他已經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但那些電影的確沒有辦法與"嚴肅"兩字劃上等號,歷經10年沉淀之后小說終于被搬上了大銀幕。
一個夢想或者說一個計劃被擱在心底是個什么感覺?
時不時地會被這個夢想打斷思路又是什么樣的感覺?
十年磨一劍,劍出鞘,天地驚!
真的希望能夠多看到這樣的電影而不是看著邊上的觀眾捧著爆米花無聊地嚼來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