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1
這是發生在二戰的噩夢,沒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時間,納粹黨員無辜殺害600多萬猶太人;沒有人敢相信,納粹黨員以射殺猶太人為晨練,鍛煉了體魄,扼殺了良知;沒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尸塔冒出的漫天尸體的灰燼,充滿著仇恨,眼淚干了,心灰了,親人死了,靈魂也滅了;更沒有敢相信,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有一名納粹黨員,用他的金錢,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處于死亡邊緣的1100名猶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壓抑的情緒,黑白灰的畫面,清幽的音樂,導演總是善于用長焦去勾勒每一個畫面,調和,厚重,并不在乎太多的細節。沒有血腥味,沒有眼淚,但整個畫面卻時時刻刻充滿著凝重,這種氛圍的火焰,燒得你心頭難受的緊。
辛德勒是一名有錢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猶太人的廉價勞動力,讓猶太人為他服務,可在相處中,他們學會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會上,猶太工人送給他一個并不精致的蛋糕,他忍不住親吻了送蛋糕的猶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納粹黨人是不準親吻猶太人的,這是違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這是長久壓抑在他心中的情緒吧:這是打從心眼的對猶太人的敬愛,他們聰明,善良,漂亮。可另一名納粹黨員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是一名軍官,可卻不自覺地愛著他的仆人——一名可憐的猶太婦女,當獨自面對她時,他不敢告白,壓抑自己的情緒,愁悶,痛苦著,可憐的他只能將愛情理解為一種罪惡,他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騙自己說“猶太人是很會勾引人的”,可誰都知道,其實他是不敢面對愛情的可憐蟲。
喜歡導演用黑白的畫面去詮釋問題,影片唯一出現的光亮色彩是一個穿紅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場間,她在尋找親人嗎?還是在躲避廝殺。然而再一次的相見,卻發現她靜靜地躺在海一般的尸體中,仍然是紅色的衣服,卻沒有了亮的感覺,是“灰色”的寂寞。
因為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猶太人躲過了被屠殺的命運,最終熬到了二戰結束,德國宣布投降。其實那每一個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過十倍的金錢,最終傾家蕩產換回來的。最后一晚,作為納粹黨員的辛德勒不得不離開他親愛的朋友們,當他接過猶太人送給他的刻著“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一個世界”的戒指時,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難熬的日子都沒有讓他流過眼淚,可今天,就在這個時刻,他忍不住哭了,他懺悔的告訴他們,其實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選擇別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選擇“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一個世界”。在歷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屬于自己角色能夠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們把他牢牢記住。他喚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頌紀念。愛國的情懷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堅強,可良知和對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讓人學習的。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后者,這條路是艱辛,危險的。可他,走了下去……
二戰結束了,可我們總是在思考一個問題,在國家與良知之見,在民族與生命之間,在藐視與尊重之間,怎樣去做出正確的選擇?那些年的德國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護了1100名猶太人,就如同猶太人所言: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一個世界······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2
辛德勒在解放前夕回想自我的所作所為,他痛苦懺悔自我浪費了好多錢,這些浪費的錢本能夠用來挽救更多的生命,那樣一個高大偉岸的人,在矮小的史登肩上哭成淚人,讓人心疼。而解放前夕,德軍下令在凌晨前屠殺更多的人,可大多數德軍早已心灰意冷,所以最終的屠殺任務也就不了了之,免去了一場浩劫。
最終的最終,時間流逝沉淀后的我們,這一生來得圓滿嗎?有哪些遺憾的事?是因為什么還會感到遺憾呢?大概是沒把某件事做到最好吧,又或者為做錯了事而后悔?真的盡力了吧,可是自我覺得做的不夠,可是別人說已經很好了?
可能像辛德勒一樣,他已經付出了比他人多千百倍的努力,被這1100位猶太人感激尊敬,可回想過去的種種,他為自我曾擁有的奢靡生活而感到悔恨,也許能感受到這悔恨的人都屈指可數,我們的目標總會或多或少地高于現實,所以只要回想起這份努力時自我已經盡力,結果就是最好的,也就沒有理由去后悔。但如果做了惡事并且沒有彌補留下的惡果,就會用整個余生回味著苦澀的味道。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3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影片很長,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細細觀賞。影片給人的震懾力很大。我為納粹的種種毀滅人性的行為而感到發指,那些堆積如山的尸體,那些奔涌而出的血液,即使是黑白的,也叫人感到戰栗。
是的,恐怖像黑夜一樣布滿整個世界,人們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紛紛陷入絕境。而正是辛德勒的一份名單,解救了1000多苦難的靈魂,在我看來,1000多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無數累加的希望,傳遞到每一個后代。
我們,也曾看到影片中的富有深意的彩色。首先是希望的泯滅,在以個普通猶太家庭對經典的吟誦,蠟燭燃燒殆盡,只剩最后一絲青煙,接踵而至的是他們的末日。再有,是微弱的希望存在,表現在一個傳紅色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如此天真爛漫,卻正經受著無以復加的痛苦折磨和恐慌,最終被無情的殺死,紅色隨之褪去。最后是希望的重生,依然是熒熒的燭光,1000多人獲救了,解放了,獲得了新生。
他們以及他們的后代,一起紀念辛德勒這一代表了,最黑暗之中的光明之神,心懷著最大的虔誠。
真心的希望,世界沒有紛爭,沒有謾罵,沒有仇視,沒有殺戮。我們擁有的都是愛與和平。讓希望鋪滿大地。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4
影片《辛德勒的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于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納粹黨黨員。他善于利用與納粹軍官的關系謀取最大的利潤。在被占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了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然而納粹對猶太人殘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這時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的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威脅。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納粹官員,使他們的`一一幸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了納粹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
我覺得納粹簡直是太殘忍了!像瘋子一樣地迫害猶太人,可以說是不把猶太人當人:他們命令軍官把猶太人關到條件極差的集中營;有用的就留著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點點不好就會被殺死,甚好至這些軍官只要心情不就會亂殺人;那些老弱病殘的就更別說了,只有送到奧斯威辛就先把頭發剪了,再把他們毒死,最后用火燒掉。
我覺得辛德勒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說是納粹黨里的正常人。因為在戰爭這個殘酷的現實社會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經扭曲變形了。但是辛德勒沒有,他還是一個正常人,他還有人格,還有作為一個人的基本良知,剛剛開始他用猶太人是為了賺錢,因為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當然人肯定有一點貪心;后來他良心發現納粹真的很壞、很殘忍、于是他就開始用錢救猶太人……可見和平真的很可貴啊!我們應該盡力去維護它!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5
在德國軍官的眼里辛德勒只是一個想發戰爭財的商人,但他們絕想不到辛德勒先生的心中閃著一團如火的紅。
那是一抹怎樣的紅啊!只是輕輕的一瞥,一個五六歲小女孩衣服上的色彩已經灼痛了他的心。在無邊無盡的黑白底上,一抹小小的。紅是最耀眼最鮮艷的顏色。它是生命的紅色,是希望的火炬,是太陽遺落在人間地獄的一線光亮,是辛德勒先生的心。
他用他的心換來了幾千猶太人的重生,雖說對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但那是先生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這些猶太工人們的生命。“當你拯救了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拯救了整個世界”。沒有話語,沒有淚水,只有充滿誠意的心。
《辛德勒的名單》不能只說它是一個悲劇,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扯碎給人看,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更是心靈的沖擊與震撼。當納粹要撤出集中營時,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送進焚尸爐,載著尸體的手推車上,赫然閃現出一個強烈的特寫鏡頭,那正是小女孩兒和她鮮艷的紅上衣。此景不由得使人心頭一緊,在內心深處發出壓抑不住的顫抖。電影海報上的兩只手,是小女孩和辛德勒的,說是辛德勒對猶太人的救贖,其實也是小女孩對辛德勒的救贖,換來了他救贖的心。紅衣小女孩最終沒能逃脫死神的魔爪,正是戰爭非人性的、殘酷的、反人類的體現。傷感,震撼,為戰爭的暴虐,也為人性的偉大。戰爭給人們帶來傷害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人間大愛。
同一背景的還有一部電影——《美麗人生》,一如片名,戰爭背景下的美麗,像和煦溫暖的陽光,可在這陽光下,主人公基度被納粹殺,把美好撕碎了。基度說:“愛是我們臨死時唯一能帶走的東西,它使死亡變得如此從容。”也許辛德勒正是懷著這樣的一份救贖的愛從容的走完了一生。一盞油燈,一部打字機,一個個名字,一份長長的名單。這是辛德勒堅定的救贖,換來了他們真實的靈魂。奧斯卡·辛德勒,他是一個人,一個有救贖之心的人,他拯救了那個時代的靈魂與良知。一曲悠遠古老的猶太牧歌傳來,依舊低沉而婉轉,訴說著過去,一個有關救贖的故事……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