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1
《飛馳人生》,真的是看出了大片的感覺,除了前面的伏筆部分感覺有點平,后面的高潮部分會有點接不住,影片高潮部分有個鏡頭的切換點感覺有點接不住以外真的是部好電影,可能是大年初一的原因第一次看了一場滿座的電影。后面的半小時真的看出了國際大片的視覺感,講真宣傳片也是做得特別好,看了宣傳片可能看到電影你又會覺得電影跟宣傳片想要傳達的東西有些出入,不過這也是它成功的地方,相對其他賀歲大片,《飛馳人生》的宣傳片算是做得最好的了吧~劇透內容不多,又能扣人心弦,一個片段到底的宣傳片又有了更多的神秘感。
說說韓寒吧~
上高中那會我就比較喜歡看韓寒導演的書。那時候他還只是個作家,他的《草》《三重門》《后會無期》都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品,韓寒寫書的視覺感比較獨特,不嘩眾取寵,在他的作品里也總能找到他自己堅持的東西,從他的作品里就能讀出作者是個比較偏執執拗的性格,到是覺得這樣的性格才是一個好導演該有的個性,講真他的文筆真的一般。
比起作家他更適合做一個導演。 《飛馳人生》是韓寒導演的第三部電影,前面的作品我也都看過,都說導演的作品基本都是一個風格,《飛馳人生》真的是跟前面兩部真的不一樣,前面兩部比較文藝,后面的真的比較震撼。以前很喜歡《頭文字D》,《飛馳人生》比《頭文字D》真的更好看,劇情我可能會比較喜歡《頭文字D》
。說一下里面的角色吧,主角就不說了,房瑾瑜,哇,帥,非常帥,帥死了。這個角色無疑太適合他了。再說一下競技方式吧,此次的比賽方式跟普通的賽車不一樣,沒有傳統賽車飆車超車的激情與速度,在這部影片里只有速度,雖然整個影片的賽車部分拍攝的視覺感真的很好,但是小細節有點單一了。好吧!總而言之是部好電影~大多數年輕人應該都喜歡。笑點很足,教育意義也很好~~~
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2
這個假期一轉眼好像過了好幾天,終于去看了一場電影《飛馳人生》,這是是一部喜劇片。
我挺喜歡看這類型的電影,講述著一個賽車手重返賽場的情景,沒有錢,沒有車,但是卻有二個支持他的伙伴,那種團隊精神給我的感覺就是為了夢想在比賽,而那為了這個比賽所付出的那個過程值得人尊重。為了拉贊助,無底線的唱歌跳舞,卻不愿意向對手低頭。不是非得贏了比賽,但是卻不想輸。希望在賽道上拿回自己遺失的尊嚴;而對手也愿意幫助主角在最后關頭修復賽車,因為賽道上沒有對手,贏得冠軍又有何意義呢? 這部電影雖然有許多搞笑的地方,但是我被張馳熱愛夢想的心而感動了。比如:張馳在禁賽五年里的時間,每天在腦子里練車二十遍,等到他知道可以復賽,他十分堅持。在他找贊助商時,為富人跳舞、唱歌,十分執著,就是為了得到一筆錢可以改裝一輛賽車。
張馳還有一個很團結很執著的隊伍。當他找到當年幫助他修車的人和當年的領航員,他們都辭去工作,幫助張馳完成比賽,與他一起完成夢想。
他還有一個好對手,在張馳把車運到比賽地點時,出了事故,車撞壞了,但他的對手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張馳修好了車。
在比賽時,張馳沒有領航員,但他憑借多年的開車經驗和堅強的毅力,最后贏得比賽,獲得冠軍。 影片中,張馳的一個學員問張馳,有沒有什么克敵致勝的絕招。
張馳的那段話我記得很清楚:有克敵致勝的絕招,就你能練,別人就不能練了?耍小聰明,贏得了一百米,贏不了一百公里,你問我絕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
正如影片片尾字幕所說:獻給所熱愛的一切,比起咸魚翻身更難能可貴的,是夢想不滅。
經常看到朋友圈,有些人加班到深夜發朋友圈, 有些人生個病也發個朋友圈,跑一次步發個朋友圈,勵志的、傷感的、雞湯的……,其實有多少個能像這種,為了夢想,為了實現一件事情,一直堅持不懈的熱愛做一件事情呢?我不羨慕那些一次二次的做某一件事,但我敬佩那些為了做好一份工作,一件事情,堅持一天、三周,五年,十年的做這件事的人。事無大小,只有堅持才是難能可貴的。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愿意去提起夢想,覺得說那個太矯情,也很幼稚,不切實際,靠夢想吃飯就得餓死。
可是我認為,夢想對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是一種信仰,更應該是引導我們為之不懈奮斗的動力源泉。
愿你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
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3
奔波了一年,習慣了自己在工作崗位上高負荷運轉,習慣了跟著生活晝夜不分,也習慣了從一個地方坐很久的車回到另一個地方,即使短暫的休息也是另一種奔波。這個春節好好歇歇腳,看看與大家過著相似奔波生活的中年大叔張馳,看看最帥的賽車手林臻東折在科目二上如何依舊風馳電掣,看看階段性的卡殼能否毀掉完整的人生。韓寒又完成了一次與觀眾的“隔空對話”,這部有關中年大叔張馳的電影前不久發了終極預告,一個很小的橋段,獲得很多駕照考試的童鞋的共鳴,你我皆凡人,誰沒摔過跤。
目前,《飛馳人生》已經開啟了點映和路演,有觀眾感嘆,誰家還沒個中年大叔,誰駕照考試沒遇到點小挫折,過年看這樣“體恤”民情的電影,看到的身邊的人。不同的人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理解。有觀眾說,這部電影很燃,演員顏值演技都在線。也有人說,《飛馳人生》又勵志又熱血,一會看著笑得合不上嘴,一會哭得止不住淚。還有很多觀眾說,硬核賽車,賽車題材拍得專業,燃爆腎上腺素。
其實,終極預告已經讓大家感受到勁爆的賽車場景,漂移產生的揚塵、落葉在眼前,隔著屏幕感受到呼嘯的風吹向臉頰的凜冽感,加速、凌空躍起,猶如自己在魔鬼賽道上親自駕駛,馬達的轟鳴聲似新年奔騰的腳步,都只是電影中那份為了一生熱愛不顧一切的執著。
電影中過氣車神張馳和如日中天的青年車神林臻東,可能代表著一個男人的不同階段。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有施展的天地,像林臻東。即使沒有天賦人,也有激情,精力去接近夢想,后來被瑣事、被運氣、被挫折消磨殆盡,可能就是街邊攤賣炒河粉的大叔,可能是DJ聒噪酒氣熏天的酒吧里的歌手或舞蹈演員,比如電影中長發飄飄的尹正就得給大家秀一段鋼管舞。
而沈騰演得就是那種“爸爸口中曾經叱咤風云的人”,不復當年,也愿意掙扎,沖上沙灘的魚不愿意被陽光暴曬成為咸魚。賽車駕駛員與飛行員本來就不是一個物種,賽車駕駛員可以永遠不離地,飛行員不敢說飛機永不落。除此之外,沈騰作為一個carry笑點的美男子依舊笑力無邊,最重要的是眉宇之間還抓住了落魄中年賽車手的靈魂,有觀眾說,“稍稍動動臉皮子,我就樂”。馮紹峰也驚喜加盟,“土豪金”睡袍有型拉風,靈活自如的`大腳趾踩在豪華車蓋上,也被調侃“連腳趾都會演戲”。
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4
《飛馳人生》影片講述了一代車神張馳因五年前深夜飆車事件被禁賽又經歷千辛萬苦復出比賽的故事。這部電影讓我不得不感慨沈騰大叔的幽默感簡直是天下無敵,正如預告片中所說的一樣“上一秒笑翻,下一秒超燃”。就是在這樣一部喜劇類的電影中,我看到了千萬人的模樣。
主角張馳是一個有極高駕駛天賦的人,因為小時候偶然看到的賽車拉力賽,從而一生為其奉獻努力著。這是多少人曾經的樣子啊!年少的時候,覺得警察除暴安良,所以也想成為一名人民警察;覺得軍人保家衛國開太平,所以也想參軍打仗立功勛;覺得科學家智慧非凡,所以也想加入科研工作,發揮聰明才智……我們總是容易被別人的故事打動,卻忘了自己也有一腔熱血在沸騰、在燃燒。
因為一個瞬間,讓它成為自己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事物。即使身處困境,張馳五年來并不因為禁賽無法碰車、急速破產而消極,五年,一千八百二十五天,每天在腦海中熟悉駕駛步驟并進行模擬二十多次,這是一代車主的風采,更是一個有心人的信仰。不論面臨什么樣的危險和逆境,我將永遠向前,不回頭不停歇,熱愛我的熱愛,直到生命完全耗盡,直到我呼出的最后一口空氣與煙云融合。
生命只有一次,就如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告訴自己的:“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辨論的問題,這是上帝交給他的事實,同時上帝也保證了這件事實的結果,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所以人生要活就要活得精彩,活得驚心動魄,這樣才不辜負自己到這人間走一趟。把自己壓在心底已經蒙灰的熱愛拿出來擦拭一遍,曬曬太陽,帶著它去做自己想做的,去拼一回博一回,奇跡總是伴隨在那些勇敢追夢的人身邊,畢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真理。
“我沒見過四點的洛杉磯,但我見過五點的教室。”未來的路很漫長,但只要我知道,前方有我的熱愛,有我的一切,再艱難又何妨?你知道當鯨魚越出海平面時會滑下一串有弧線的水珠嗎?你知道寂靜園林里亙古不變的橙色日落嗎?你知道極光總鋪在北極熊白色毛發嗎?你知道秋雨后樹枝下散發著惆悵卻香甜的味道嗎?不知道也沒關系,我所熱愛的生命終將帶我去往每個美麗的瞬間。這一生,我必拼盡全力,熱愛我的熱愛。
飛馳人生電影觀后感5
《飛馳人生》近乎一多半的故事儼然都是乏善可陳的廢戲,對于沈騰來說,他在電影中也根本沒能去駕馭一個落魄的車手,但那最后半小時的巴音布魯克競技,卻出人意料的用賽車將夢想呼之欲出。
看《飛馳人生》給人最為直觀的感受便是仿若看了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而電影的分水嶺便是賽前與賽時。
賽前沈騰所飾演的張弛,是一個因非法賽車被禁賽5年,身敗名裂的賽車手,5年后為了延續夢想重返賽場,他不得不歷經磨難拉贊助,重新打造屬于自己的賽車。電影也將所有的段子全部放在了這一過程中,于是從脫衣安檢到重拿駕照,從偷拉車架到四處謀求贊助,接踵而至的包袱使電影中的張弛根本不像一個賽車手,而就是那個善于搞笑的沈騰自己。
那么這些包袱在電影中逗人捧腹嗎?顯然并沒有。完全不貼合人物,為了搞笑而搞笑的包袱所造成的,不但是核心主角的不倫不類,更使電影其余的角色都變的極盡蒼白,甚至是虛假。而對于一部其實僅只是98分鐘時長的電影來說,占據了三分之二時長的段子拼湊,使電影整體變得既冗長又尷尬。作為導演的韓寒在這賽前唯一所做的便是將這些可有可無的廢戲剪輯在了一起。
在歷經了一個讓人如坐針氈的賽前后,電影也終于步入了正軌,作為職業賽車手的韓寒,他對如何呈現賽車驚險鏡頭,以及賽車手對賽車的專注神情上,是具有極高水準的。而伴隨著巴音布魯克險象環生的天然賽道,關于夢想的純粹和熱血,在“我沒有想贏,我只是不想輸。”的目標中變的真摯真實了起來,這也使張弛的生死在電影中變的具有了意義。
電影最后結局是開放式的,在贏得比賽的同時張弛的車沖出了賽道,從領航員孫玉強丟掉麥克風騎著摩托痛哭的傷痛,到張弛答應兒子同飛行員競賽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彩蛋,面對沖出賽道的張弛,一個面向陽光的慢鏡頭,是電影也是韓寒對夢想的致敬,而這樣的結局其實遠比大團圓式的圓滿收尾,也多了一份讓人遐想的意蘊。
《飛馳人生》不禁讓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阿郎的故事》,如若這部電影能擁有一個如前者珠玉般的故事,未嘗不會是一部打動人心的經典。然而一味將自己包裝成賀歲喜劇,窮盡搞笑的尷尬,最終使電影不倫不類,雖有一腔夢想,卻無從真正用夢想領人飛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