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
《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傳記歷史片,由胡玫執導,周潤發、周迅、陳建斌領銜主演,任泉、陸毅、姚櫓等主演,于2010年1月22日全國上映。電影講述了東周末年,諸侯割據,相互征戰。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下文是小編為你精心編輯整理的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內容,請點擊相關欄目查看,謝謝!
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1
電影《孔子》里面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為戰士壯威,接著是孔子與魯公一起出面說服齊王收復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歷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一起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一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類似于有沉書入水然后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里面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一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和老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么迂腐之處!
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一個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臺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臺詞,面對一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覺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魯國以后,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復念叨著:“我的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但是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盡管曾經別人趕他走,但是當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圣人,這里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來這就是我們的圣人孔子傳奇的一生!
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2
我讀了《史記》中孔子的故事,知道了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鬃訌?0歲開始一直從事教育。相傳,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個出名的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
孔子是一位品學兼優、虛心好學的人,他從小就十分崇尚禮制,讀書也十分勤奮、謙虛,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笨鬃犹岢鲆欢鄦?。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創立了儒家學派,他勸君主要以“仁”治國,要愛護老百姓還要講禮儀,孔子說“國君要像個國君,臣子要像個臣子,父親要像個父親,兒子要像個兒子。
孔子一生有遠大的抱負,但他卻不得志??鬃釉诙畾q就立志想成為大官,但是由于敵國的詆毀,使得他在50歲時才做了一個小官,叫大司寇。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的人。經過多年的研究整理,完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部著作,這些經典一直流傳至今??鬃拥囊簧杏性S多名言警句,這些名言警句經過他的弟子和次弟子的整理,編成了《論語》。
孔子是一位圣人,他的思想影響了全人類,我們中華民族為孔子而感到驕傲
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我并不是很理解學習《論語》的作用竟然有如此之大,但這個周,通過對我們班的論語一角的學習,我了解了一條條《論語 》里蘊含的知識,發現它對我們的學習真的很有幫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她的意思是:擁有知識的人不如愛好知識的人;喜愛知識的人不如以學知識為樂趣的人。這 句話告訴我們要對知識產生興趣,只有對”知“樂而為之,才能不斷積累更淵博的知識。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的古箏學習。最初,我因為她優美的旋律和音色而喜歡上了她,但枯燥的日復一日的練習卻讓我幾次都想放棄,堅持到現在,我已經慢慢體 會到了,古箏帶給我的樂趣,每天的練習也不再只是完成作業。我還發現一個秘密,要是我這個周喜歡練了,總會有很大進步,要是這個周應付了,不僅沒有提高, 可能還會后退,所以我覺得孔子的這句話真對,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用心才能學得好,取得更好的成績?,F在,我已經把學古箏當作一種樂趣了,只是還不夠深, 應該繼續努力。
再看看其它學科,總是喜歡的,感興趣的學得更好些。我的數學不太好,常常會出一些不該錯的題。結合《論語》里的這句話,再看著班上的數學尖子生們,我 發現她們非常喜愛數學,常常以解題為樂趣。而我,還只是把它當作一門知識課,不喜歡深入思考?,F在我知道了我和他們的主要差別在哪里,我會努力像他們一樣 ,從數學中發現樂趣,愛上數學,這樣才能學得更好。
這么一條簡簡單單的論語,卻讓我明白了這許多的道理,我會慢慢學習其它的《論語》知識,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4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我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于丹老師。據觀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圣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我想從散場之后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眾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周游列國的路途。后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游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余生。如此復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并沒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里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通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征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我想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中英合拍紀錄片孔子觀后感5
日學校組織同學們觀看了電影《孔子》,我看完之后心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對孔夫子的倫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而我卻認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義,禮,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于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以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當孔子看到當權者只懂得用酷刑來統治人民的時候,他不顧自己的危險依然提出了廢除活人殉葬制度。這在當時是十分危險的,這不能不體現出他的仁愛之心。而當子路將漆思弓救到他的家里時,他表現的是那么鎮定,沒有一絲畏懼,這又是他大義的體現。當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周游列國時,他第一站來到了衛國。衛國南子問孔子:“夫子常說,仁者愛人。不知夫子的這個人,包不包括像我這樣名聲不好的女人?”這時孔子無語,但是從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當中,我解讀出了《論語》當中的一句話:“君子尊賢而容眾”,南子又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請問夫子是什么意思?”孔子答曰:“這首詩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禮?!蹦献佑謫枺骸霸娊浫偈?,大多都是在講男女之間的情愛,夫子又該怎么解釋?”孔子答曰:“詩經三百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情思深深,但無邪念!”面對孔子的圣德,最終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這樣的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領悟的境界!”可見孔子的君子之禮是博大的。不管對方是什么人。在夾谷會盟上,孔子以不戰而驅齊國數萬之眾,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這也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當季氏將亡之時,他終于明白了孔子的真確,他決定將孔子請回魯國,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游列國路上,他顛沛流離、風餐露宿,受盡磨難。在逃離齊國時“接淅而行”,在魯國分不到祭肉,在陳蔡被圍差點餓死,在宋國差點被樹砸死……他卻榮辱不驚,為了理想中的仁禮之國,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樣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應該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精神嗎!
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有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更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信念,不畏艱難,腳踏實地地向著理想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