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范文,“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李俠鎮定自若,迎著槍口吞下電報稿,并向戰友們深情地發出最后一封電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1
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電影,我深有感觸。
這部影片描述紅軍出身的地下報務員李俠在抗日和解放戰爭中,在上海出生入死與日本及國民黨特務巧妙周旋,冒著生命危險,堅持發出重要情報,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壯烈犧牲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我已經被李俠的英雄事跡感動得熱淚盈眶。為了國家和人民,他不顧自身安危,堅持發電報,以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和敵人斗智斗勇,把一份份價值極高的電報發給延安。被捕后,在牢獄里他受盡了嚴刑拷打,但始終不向敵人屈服。為了不讓敵人得到秘密電臺的信息,他毅然把紙條吞進肚子,他用他的機智保護了組織。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叫《永不消逝的電波》,因為,人雖然犧牲了,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想想,如果沒有英雄們的付出和犧牲,革命怎會成功?現在的快樂生活是老一輩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更加的珍惜。
以后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2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永不消逝的電波》。
電影講的是1938年抗日戰爭中,為了革命事業,有兩名戰士假扮夫妻,潛入敵人內部為共產黨總部延安發送情報,他們一個叫李俠,一個叫何蘭芬。一開始,何蘭芬不適應他們所在地的環境,但有李俠在她身邊的支持,她慢慢地也適應了。李俠為了能安全的發電報,經常藏到樓頂上去發。可有一天,敵人發現了李俠的行動,就秘密把他和何蘭芬抓了起來。
在牢獄里他們受盡了嚴刑拷打,但始終不向敵人屈服。后來,何蘭芬被放了出來,她回家以后,自己非常艱難地生活著,直到李俠也被放出來,于是他們又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一個漢奸讓李俠把一些電報發給敵人,李俠沒有辦法,只好按照漢奸的安排把電報發了出去,同時,他趁漢奸不注意,順便給延安也發去了一份,這充分體現了李俠的機智和勇敢。然而沒過多久,敵人還是發現了李俠的行動,于是便準備逮捕他,由于他早得到了消息,趕緊逃走了。但最后敵人還是發現了他,并殘忍的把他殺害了。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以不辜負為我們犧牲的那些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3
今年寒假,我看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驚動人心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紅軍報務人員李俠和何蘭芬假扮夫妻被派到上海工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李俠和何蘭芬出生入死的戰斗在日本間諜和國民黨特務之間,面對敵人的重重審問,他們沒有后退,沒有被困難打倒,沒有說出機密,他們依然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向我軍發出重要電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上海解放前夕,李俠在發電報時不幸被國民黨逮捕并殺害,雖然李俠被殺害了,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卻永世長存。
電影看完了,我的心中突然生起一種對李俠和何蘭芬的敬佩之情,他們為了國家和人民,他不顧自身安危,堅持發電報,記得在監獄中的時候,敵人用多種酷刑折磨他們,想讓他們說出上海所有的秘密電臺,但他們毫不畏懼,堅決不說出秘密。李俠以驚人的毅力和過人的膽識在日本間諜、漢奸、國民黨特務之間斗智斗勇,并把一份份價值極高的電報發給延安,他們這種精神感動了我。而我一遇到困難就后退,一遇到問題就問別人,今后,我一定會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知難而進,決不后退,做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祖國建設的更美好,以不辜負老師和同學對我們的期望。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4
今天,我看了一部讓我終身難忘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看完后,我留下了一句又一句的感悟。
1939年,是抗日的最艱難的時期。共產黨中央為加強上海的地下電臺工作,派電臺李俠從延安來到上海,與黨員女工何蘭芬假扮夫妻,開展工作。在艱苦的工作中,李何之間產生了愛情,后經領導批準結婚。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李俠不幸被日軍逮捕。不久日軍懷疑他是重慶國民黨派員,將他釋放出來。出獄后,國民黨地下人員姚葦也誤認如此,想拉李俠下水,為國民黨工作。李俠深入虎穴,巧取敵人情報,并將敵人的談判內幕在報上揭露出來。臨近解放,敵人瘋狂搜捕地下電臺,李俠奉命轉移。恰在此時,兩個緊急的重要情報必須要發出去。李俠承擔了任務。他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準備,讓妻子帶兒子先行轉移。當他發完電報,已被敵人包圍。他鎮靜地向延安發出了最后的告別信號。不久,李俠被國民黨殺害,但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永世長存。
在戰場上,多少人犧牲了,多少人被侵入者無情的殺害了,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永存在我們的心間,他們的靈魂卻永遠留在這他們誓死捍衛的土地!戰爭是無情的,中國發生過許多災難,南京大屠殺,細菌戰……但都是在戰場上奮斗的戰士與歷經磨難卻永不屈服的群眾給擊敗了!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秉性!
中國,是不會被他人擊倒的國家,中國人,也是不會被擊倒的人們!戰士們,更是不會屈服,讓我們一起稱呼犧牲的戰士們為:英雄!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5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愛國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外公告訴我,這部電影距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
故事發生在1938年,黨中央派李俠到上海做地下電臺工作。李俠在隊員何蘭芳的幫助下,與情報站的金達、白麗遙和呂道偉三人接頭,把情報傳給重慶。而與此同時,日本女間諜柳妮娜排查到了李俠這個重要人物,并策反了李俠的弟弟,趙子歧。何蘭芳冒充李俠太太,營救李俠,確使李俠再度遭到懷疑,幸虧兩人配合得當,柳尼娜才打消了懷疑。可好景不長,柳尼娜又發現端倪,與李俠展開了斗智斗勇。她變裝跟蹤,利用趙子歧設置密電陷阱,甚至以李俠的初戀情人路夢惠要挾他。沉穩堅毅的李俠一次次戰勝了敵人,并與何蘭芳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臨近解放,敵人瘋狂搜捕電臺。李俠為了完成任務沒有撤離,落入了敵人手中。
“再見了,同志們,我永遠想念你們!”電影結束了,李俠最后的這句話卻久久在我耳邊回蕩。李俠憑借著他沉穩堅毅的性格,不畏艱難,深入敵占區,與敵人斗智斗勇,出色地完成了黨中央交給他的任務。他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尊敬。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坎坷,這時,我們要靠自己和團隊的力量,不向困難低頭,勇敢地克服困難,從而取得成功。
回想起電影中情報站的同志們勇敢頑強的精神,我不由得發出由衷的贊嘆。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6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是黑白的,沒有顏色,而且有時候會一閃一閃的,媽媽說是因為影片拍攝的年代太久了,當時的攝影技術也很有限,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有些地方我不太理解,媽媽就給我解說。
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戰士李俠被派到上海,進行地下黨的活動,把敵人的情況用電報的形式發給組織的故事。李俠到了上海,和一個女戰士假裝成一家人,利用各種職業做掩護。他白天是畫家,是賣糖果的;到了晚上,他就給我們的黨組織發很多重要的情報。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他們依然危險重重,經常有日本特務來查戶口。后來,日本人發現了他們的電波信號,追蹤到了他們家,在一個晚上,從他們家搜到了電臺,把他們兩個都抓了起來。李俠在日本人的監獄里受了很多酷刑,日本人把他折磨的死去活來,他暈過去后又用冷水潑醒,繼續審問。可是他始終沒有屈服,只是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再后來,日本人以為他是國民黨,就把他放了,可是他并沒有回到安全的地方,而是繼續待在上海,進行地下情報工作。
終于,由于日本人的情報經常泄露,他們懷疑到了李俠。于是,日本人由一個叛徒領著,在一個黑夜,向李俠家撲來,李俠并沒有慌張,也沒有逃走,他讓自己的太太帶著孩子先走了,他鎮定自若的繼續發送電報,“嘀嘀嘀”的發報聲在寂靜的夜里顯得格外清晰,當那群兇神惡煞的日本人闖進來的時候,他從容地把一顆毒藥放到了嘴里,并發送了最后一條電報:“同志們,永別了。”同志們收到這條電報,知道他肯定犧牲了,都悲痛地流下了眼淚。我看到這里,也很傷心,李俠已經知道自己將要犧牲的時候,還是如此的坦然,這真的讓我敬佩啊!
媽媽說,如果沒有像李俠這樣許許多多的革命戰士,也許我們現在還生活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也許已經成了亡國奴,是因為千千萬萬普通而又偉大戰士們的犧牲,才換來我們今天安寧幸福的生活啊!我看過《建黨偉業》,也看了《建國大業》,看了很多激烈的戰爭場面。場面很慘烈,我也很害怕,可能不能體會到戰爭時期的恐怖,但我深深地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珍惜。我希望世界和平,永遠不要再有戰爭!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后感作文7
今天我終于理解了天天所宣傳的喊的口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電影遇到了現實中真實歷史事件,愈發生出了更多的敬畏之心,有了現在,更懂得了初心的重要,因為來之太不易
永別了,同志們,我想念你們。這是地下工作者李俠同志(原型李白烈士)在敵人包圍之際對同志們的最后一句話,也是電影里的最經典的鏡頭。
剛開始看到的時候,我沒有太大感覺,畢竟我知道沒有當初的犧牲就不會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這種眾所周知的道理。
當看到胡歌劉濤他們在劇本圍讀會上第一次討論的時候,我聽到一句話:“地下工作者就像是黑夜里的微光,一旦犧牲,就是真的從世界上消失了,但是沒有人會知道他們做出了什么”,我當時淚如雨下,是啊,每個人都那么渺小,都如微光般一旦消失便沒有了蹤跡,我們又何嘗不是微光,雖然微小的不值一提,可是也在努力貢獻那僅有的一絲光亮。教師這個行業從來不是一個一言可以道盡的事業,他的定位永遠無法單一粗暴的簡單的說成是教書二字。這些年來,風雨走過,才發現,在這里找到了感同身受的“微光”二字。
當請出袁霞老師來講述影片背后的故事的時候,我發現原來有些痛永遠無法云淡風輕的表達。當李白烈士的孫子李立立先生用無比嚴肅的表情和克制的聲音訴說自己爺爺奶奶的故事時,在我們眼里立下了豐功偉績的無名英雄,在他那里是活生生的失去親人的痛苦。后臺的兩位主演也無聲任由眼淚留下。
一個參加過秋收起義,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優秀共產黨員,去了那個危機四伏的上海,為了革命,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自由,一呆就是十二年,這十二年里,他們都沒有想到,因為一次任務,他們會遇見對的那個人,李白遇見了何蘭芬,從相識到相知。他們一起在為了革命發散著那絲微光。可是戰爭時代哪有穩定,哪有歲月靜好,哪有平淡生活,在上海解放前的20天,那天晚上,國民黨渡江戰役的江防計劃需要緊急發往西柏坡,盡管他有著精湛的技術,穩健的速度,老道的經驗,可是仍然暴露了。
李白烈士說:“我好像看到了解放的樣子”,“我們的孩子會在1949年出生,他會是新中國的孩子”,“天快亮了,新中國的光明我好像也看見了”
當聽見劉濤飾演的何蘭芬聲嘶力竭的喊到“五分鐘,你超時了,你超時了,李俠”的時候,我在電視機前渾身顫抖不已,無法自控的嚎啕大哭,我此時多么希望像胡歌說的那樣“多么怕他被發現,多么害怕他遇到不好的事情”,可是,李白烈士犧牲了。而在那個下著大雪的晚上,當何蘭芬一個人走在無人的街道上,聽到傳來的槍聲時,我無法得知她的感受。當時我腦中突然涌現一個想法,總要有人會去做那些別人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然后這個事情會使所有人受益的事情。只是,他們只能做無名英雄,像戈壁里隱姓埋名的鄧稼先,像田間辛苦研究的袁隆平,像奮戰到最后一刻的那個教授,像……有太多的中國人做著這樣的事情,可是他們也只是全中國的一部分,他們亦是渺小的微光。就像胡歌所說“他們像是一根火柴,火柴劃亮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已走到了盡頭,可是就是這根火柴,點亮了中國的光明”。
是的,董卿引用裴多菲的詩說“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李白烈士是為了更多人的自由,拋棄了自己的愛情和生命”。
當蘇采青(當時李白烈士的對方從未謀面的戰友)說到:“如果再有一次機會,給李白烈士回復一封電報的話,想要匯報的好消息太多,祖國這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我卻只想表達對李白前輩的敬仰和緬懷”。在臺上那安靜的幾分鐘里,整個演播廳里只回蕩著發電報的聲音,那幾分鐘里,靜的可以讓你清楚得聽到你的內心,所有人因這幾分鐘的電報聲無聲掉淚,臺上的他們,臺下的觀眾,電視機前的我,當她讀出那封七十年前沒有機會發出的電報:“李白前輩,您期盼的黎明,到了”時,眼淚已經無法控制。
黎明,多么令人期待的字眼,此時當我看到這里,我知道工作上的風浪已經打不倒我了,加油,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那個心中的微光,為了那個信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