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
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觀后感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1
曾經很久以前就聽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不過一直也沒有去看,因為在潛意識里覺得不會好看。不過,在看完以后,我會覺得這是一部很值得欣賞的電影,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年輕的80后,90后。它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同時也鼓勵著我們前進。
安迪,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曾經是一個出色的銀行家,有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因為不會表達對妻子的愛,妻子有了外遇。在酒醉后誤被指控用槍殺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余生。我在看到肖申克監獄里的景象以及那里的犯人的時候,我想安迪要怎樣度那些漫長而痛苦的日子呢?由原本風光體面的生活到肖申克的監獄,他的生活就像從一個天堂進入了地獄。我會在想他會不會自殺呢?因為他出奇的冷靜。直至后來才知道,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盡管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是被冤枉的,盡管要面對的是痛苦的監獄生涯。那個進來第一夜就被打死的胖子和安迪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胖子犯了罪,安迪沒有犯罪;胖子來到肖申克監獄是應的懲罰,安迪是替罪的;胖子無法適應另一種生活,安迪選擇了快速適應新的環境;胖子大吵大鬧,安迪沉著冷靜:最后,胖子死在了肖申克的監獄,而安迪卻最終把自己從這個地獄救贖出來了。無疑,安迪是一個聰明的人,他選擇了活下來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走出去。他善于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搞好人際關系,無論是與典獄長,看守,還是周圍的罪犯們,他都懂得如何去贏得他們的信任,因此,他可以在監獄里過的比別人自由。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要懂得怎樣去和一些很可能是你的敵人的人交往,讓他們成為你的朋友。要學習怎樣去贏得別人的信任。但是我們不能學的是他為典獄長--這樣的手段,當然,他也在肖申克的監獄用了20年的時間去贖罪了。我們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去贏得別人的信任。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2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殺害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判無期徒刑。由于監獄的腐敗,他在真相即將大白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監獄中飽受了各種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和摧殘。然而安迪并沒有被多舛的命運所打倒,他忍辱負重二十多年,終于挖出一條通往自由的地道。
全書主要贊美了“希望”和“救贖”,可是大多數筆墨卻重在描寫“失望”甚至“絕望”。
或者說,肖申克監獄本身就是可以稱之為“絕望”的,貪污、謀殺、制度化……文章很好的描寫出了三種人面對這些情況下的反應。
第一種是老布那樣的。老布在監獄里待了五十幾年,被制度化,獲得假釋出獄后由于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而自殺。
第二種是瑞德一樣的,瑞德也和老布一樣,同樣習慣不了監獄外面的生活,但他堅持了下來,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現金和信件,最后來到了安迪身邊。
第三種,是像安迪一樣的人。安迪在獄中所受的痛苦可能要比別人大得多,因為他是唯一一個無罪的人。在痛苦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他的朋友們都在擔心他會自殺,他卻早已挖好了通道,奔向自由。
老布和瑞德沒有的,便是安迪的自信,或是說“希望”。
老布、瑞德和那里的所有人,真的是從未有過希望嗎?只是被痛苦和絕望磨滅了而已。真正閃著光的希望,也正是在那樣的環境下依存的火種啊。
是的。在監獄的痛苦中,為什么只有安迪能脫穎而出?只是因為他在一次又一次對生活的失望下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與希望!
正像文中瑞德所說那樣:
“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注定是不該被囚于籠中的。它的羽毛閃耀著太過明亮的光輝。把它關起來是種罪過,這一點你也看清楚。而當它飛走時,你確實會暗自釋懷。但是,它一旦離開,你的居所一下子變空了,變得無生氣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3
“在肖申克監獄里的任何人都是無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誤判被指為殺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兇手,因而進了當時最黑暗的監獄—肖申克。遇到了一群無罪卻被律師陷害的人以及殘暴的警官,貪婪的監獄長。
在肖申克監獄中,所有人每天都過著相似的生活:吃飯、工作、睡覺,沒有興趣愛好的他們只能從挖苦別人身上尋找短暫的樂趣。而安迪卻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即使獄友不斷提醒:不要對現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與希望,那將是一件徒勞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卻用行動證明著:冒著生命危險買來了鉗子,每天雕刻著象棋與其他玩物;每天堅持讀《圣經》,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開始漸漸麻痹自我時,只有安迪仍保持著激情與信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個老友—在監獄中生活了50年后的一個老人出獄了。老人出獄后,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終卻選擇了自殺。只因為他早已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恐懼,離開了監獄的他就像失去了什么東西一般變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許是他早已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失去了失望與信仰。而沒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獨自慨嘆,抑郁而亡了。
“圣者渡人,強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動漸漸感染著監獄中的每一個人。從向政府投遞幾百封信,只為獲得捐贈書目以及修建圖書館開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學習、識字、閱讀,這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不至于在出獄后茫然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與人。
看完影片,真正讓我感慨的不僅僅是社會的不公,我敬佩著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尋找幸福的安迪。試想,我們是否也在這三點一線的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溫不火,失去創造力,每天所擁有的僅是一個不剩任何東西的軀殼。
當然,安迪著一類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們遭受苦難時,仍保存著自己的尊嚴,心存信念,充滿希望,并積極采取行動,即使軀體受了禁錮,靈魂卻從未被套上枷鎖。
我想,實際空間上的大小并非所謂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們心中,只有擁有希望,才不會迷失真正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4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么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于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余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所謂的救贖,并不是安迪本身,因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為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后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于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兇,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為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兇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著或,就是忙著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于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么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向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其實,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鑒于,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里,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一言: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對大家說,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作文5
“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少有的評分高,有意義,勵志,富有哲學的電影,里面的主人翁有兩個,一個是無辜殺人入獄的安迪,一個也是無期限的瑞恩,兩人在巧合之下相遇在了一起,后來成了好友。
再被關在監獄的十九年里他為犯人、警察逃稅,為典獄長--,在他人眼里,他已融入群體不再分離,結合。
在入獄的十九年后的一個雷電天氣之后,安迪的真面目出來了,他消失了——他越獄了,后來發現原因之后典獄長生氣至極,結果自己的黑鍋被發現,開槍自殺,安迪在獄中除了瑞恩和典獄長,還有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得意門生湯米,湯米因盜竊罪關兩年,本想在獄中考個學,以后有個穩定工作,在一次偶然發現安迪蒙冤入獄的證據。他拒絕典獄長的籠絡為安迪的自由而積極地努力,也因此慘遭毒手。
但無論如何,我們的主人翁安迪逃出了監獄,獲得了他應有的自由。
這電影中的安迪人生可以比喻成蝴蝶,曾擁有自由,財富和才華,后來產卵留下命脈,成繭之前飽受苦楚,破繭成蝶,重得自由。
在這部電影中標題的“救贖”一詞,安迪在監獄中救贖自己,也救贖了他的幾位好友,讓他們有了希望,之前雖然瑞恩反對有希望,到最后他也為理想而奮斗,如果無希望就會成老布一樣,在擁有了身體的自由后,靈魂卻不知所終,終放棄生命。而有理想奮斗,有堅定信念的如安迪,不被體制化。然老布無法擺脫!
安迪的成功不僅在于他的理想與勇氣還有利用自己強健的體魄、融入靈魂的堅毅,把一百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變短到十九年,“堅持不懈”的精神,成功的在后面片段中展現出來,并久久的在我心底回響,讓我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不放棄希望,堅持總會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