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1
工作了5天,周末可以放松一下,和同事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
美澳合作的《血戰鋼鋸嶺》無疑是近期電影中少有的戰爭片,亮點也頗多,他反映了戰爭和人性,人性在戰爭中的掙扎。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盧克·布雷西、薩姆·沃辛頓、文斯·沃恩、泰莉莎·帕爾墨和雨果·維文主演。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他因為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勛章,同時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在戰場上拒絕殺戮的醫療兵。
影片講述了一位參與了沖繩島戰役軍醫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幼年與兄長哈爾打鬧時,抄起一塊板磚打傷了哥哥的頭,之后信仰力大增,在與蘿西·舒特相戀后響應號召參軍,戴斯蒙德·道斯堅持本我勿忘初心,拒絕拿槍的他卻堅持著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頭,他酗酒的父親拉下老臉向上司求情他才不用在軍事法庭繼續自己的下半生,在鋼鋸嶺一戰中憑一己之力救死無數,包括之前對他侮辱的士兵與他意見相反的長官,還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較重要的一條在于尊重,尊重每個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個人應該做的。尊重,說起來很簡單,但究竟什么是尊重?從影片中來說,尊重是救治曾經對自己拳腳相加的戰友,成功幫助他們逃離戰場、是救治曾經想要把自己從軍營里哄走的下士、是舉槍忍住沖動沒有殺死從小就開始酗酒打罵母親的父親。
電影最后,道斯成功的獲得了眾人的尊重,在戰爭中受傷的道斯獲得了眾人的救助,炮彈炸飛了他的圣經,他大聲呼喚,士兵把圣經交在他手里,他把圣經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長的結局,影片在講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甚至被人稱作是瘋子的人,如何堅持本我勿忘初心,贏取別人的尊重,世人也應該心存尊重。
人生如水,人生如歌,在長夜漫漫的人生過程中,我們需要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去創造屬于我們美好的未來。我們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社會中做一個堂堂正正的自我。
《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2
演而優則導的梅爾·吉普森最新力作《血戰鋼鋸嶺》太好看了。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基本上還原了真實情況。
故事講的是在二戰時期,拒絕帶武器上戰場的軍醫代表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魯·加菲爾德扮演)在沖繩戰役中,救出了75名受傷戰士的傳奇經歷。
導演梅爾·吉普森曾經是美國超一線的知名演員,他的代表作有早期的電影《勇敢的心》和《愛國者》。在當演員時期,他的演技好得沒話說,是人們公認的超一流的知名好演員,在后來他做制片人和導演后,他的作品《無臉的男人》、《哈姆雷特》和《天荒情未了》也是大獲好評,大家都拍手稱贊。
他的這部電影作品《血戰鋼鋸嶺》真實的描寫了當時二戰中沖繩戰役的慘烈,在槍林彈雨中,戰友們紛紛倒下,死的死,傷的傷,尸橫遍野,狼煙四起,一片慘不忍睹的場面。梅爾·吉普森對戰爭場面的刻畫非常的走心,也非常的下功夫,沒有把敵人丑化,也沒有過分渲染己方的戰士是多么的堅不可摧。他為觀眾還原了一個真實可信的戰爭,在這種狀況下,手無寸鐵的道斯冒著犧牲的危險,拯救出了75名受傷戰士,一次次的營救行動是那么的驚險,而他卻沒有退縮,而是總在說一句話:“再讓我多救一個吧。”這是怎樣的精神啊,太讓我敬佩了,此時此刻,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的留下了一行熱淚。
從道斯自愿參軍,再到他在軍營里受到軍官和戰友的鄙視、不理解,他毫無怨言,通過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軍官和戰友。上了戰場后,他第一個沖上鋼鋸嶺,義無反顧的救治傷員,在戰場上,他還搶救出了幾個日本傷員,他的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太讓人欽佩了。戰爭結束后,美國杜魯門總統親自給他頒發了獎章,他是第一個在戰場上沒有攜帶武器,沒有在戰場上殺死敵人,而得到這枚勛章的人,簡直是太偉大了。
梅爾·吉普森導演善于拍攝大場面,這對于他來說很拿手,在大場面的拍攝中,他還會抓住一些小細節,在把男主角弱化后,更好的表現出了戰爭殘忍的一面和人性善良的一面,這樣矛盾又對立的情節讓他把握的很好,沒有一點瑕疵。
我覺得這是我看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看的一部戰爭片了,沒有之一。相信梅爾·吉普森導演今后還能拍出更多這樣的作品,創造票房奇跡,好期待哦。
《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3
我觀看了《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觀影中我震撼不已,觀影后我難以忘懷。
這部電影為我們描述了戰爭的烽火歲月:二戰時美軍與日軍在沖繩島上展開激烈的戰斗。美軍雖然裝備精良,可日軍擁有100多米高的鋼鋸嶺,它成了阻礙美軍進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拉鋸戰開始了。美軍進行了數次沖鋒,但都無功而返……
多斯,一個信仰教會的青年,他不顧父親的勸阻,像許多美國青年一樣,懷著滿腔的熱血參了軍。與眾不同的是,他參軍不是為了殺人,而是拯救戰場上的生命,多斯是個虔誠的教徒,他相信殺生是罪過,所以他堅決不碰槍,這讓旁人感到不可思議,也讓我驚訝: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士兵,怎能不拿槍?這更使得教官惱火萬分,多斯也被戰友嘲諷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寧可冒著被軍事法庭審判的危險,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在一番周折后他終于成為了一個臨時軍醫,我不禁疑問:就他那身板能頂住戰火嗎?!
多斯的第一場戰斗開始了,幾天后他所在的隊伍登了島,在黎明發起了沖鋒。在艦炮的掩護下,一群英勇無畏的士兵爬向了鋼鋸嶺。剛上嶺,他們便遭到了猛烈的攻擊,有的士兵還沒來得及找掩體,就在“噠噠噠”的機槍聲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橫飛,除了槍炮聲、轟鳴聲,就只能聽到士兵的凄慘叫聲,這讓我看得驚心動魄,暗想:這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哪!而這冷酷無情的戰爭機器,卻輕而易舉地奪去了他們的生命!
在慘烈的戰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親眼看著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現出了淚光,他被熏黑的臉忍不住地抽搐著。雖然很恐懼,但多斯還是鼓起勇氣,沖到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救助傷員。看到戰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著淚為他們治療,心中默默地祈禱。亂石嶙峋中,尸橫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搶救自己的戰友!在日軍強勁的反擊攻勢下,美軍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與被拋棄的傷員,我真為身處險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還在搜尋傷員。他用生命編織成保護網,把一個個戰友送下了鋼鋸嶺。好幾次他險些被敵人發現,雖然自己也負傷了,但他還在想:讓我再多救一個!
讓我再多救一個!他將平常嘲笑他的戰友送下了山崖;讓我再多救一個,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軍官送出了敵人的魔爪;讓我再多救一個,他從死神懷里搶下了70多條生命!看到這兒,我不能自已,感動地流下了眼淚!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這么一個普通人的信念頑強、堅韌的使人難以置信。
戰斗勝利了!多斯也體力不支了。在廢墟中,他被驚詫不已的戰友們救下了鋼鋸嶺。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也許是堅強與虔誠塑造了多斯,又或許,是多斯證明了堅強與虔誠。
我思考著:在生活里,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看似難以逾越的鋼鋸嶺,也有很多的煩惱,但是如果擁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戰也只能是過眼煙云,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因為與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難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能救下這么多人,也許因為我是個‘傻瓜’吧,但我總相信,我能再多救一個!”90多歲的老人多斯笑著說。在這平和而堅定的敘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4
看完血戰鋼鋸嶺,有很多的感受,這部劇是我到目前為止看過最好看的戰爭型電影了。首先,我是個不喜歡看打戰類型的人,對于打打殺殺,動刀動槍一類型的我都敬而遠之。故而,在網評很好的局勢下,我仍然沒有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也不得不說,我挺后悔的。
這部電影大部分講的都是關于士兵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講著他從小到入伍當兵的事情。
這部電影是由梅爾吉布森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盧克布雷西、薩姆沃辛頓、文斯沃恩、泰莉莎帕爾墨和雨果維文主演。
以前不太關心這些,現在開始,會慢慢去關心影片的演員和導演,一部好的影片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部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并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在影片的最后也是有真人記錄的,當真人出現的時候,我是淚目了。因為看完了才能真正的去體會到,那個士兵究竟經歷過什么。
影片于2020年11月04日在美國上映,2020年12月08日在中國上映。 2020年12月,《血戰鋼鋸嶺》被選為2020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2020年2月,該片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最佳剪輯獎。
該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是很好。
以下說說我自己的感受。
影片中男主道斯,是個有信仰的人,因為他堅定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堅決不使用槍,也不會去殺人。因此他的堅持在別人眼中,就是不為戰友考慮,不在乎戰友的生死。
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時候,他的父親及妻子都默默支持了他。從小他就恨透了自己的父親,還差一點開槍打死了他。可是最后,還是自己的父親在軍事法庭上解救了他。這一點也是很感動的。
最后,道斯上了戰場。故事到這里,其實有些無以言明。因為戰爭始終是殘酷的。道斯險象環生,在所有人都撤離了之后,用自己堅定的信仰,一次次返回那危險之地營救自己的戰友。
這樣的行為是會得到別人的刮目相看的,至少他的上尉用行動感激了他。
戰爭最后勝利了,令我覺得影片很好的地方有一個細節。在描寫敵人的落敗情景時,很好的尊重了對手。用一種有尊嚴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
值得大家去看。
《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5
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朋友推薦的《血戰鋼鋸嶺》,雖然評價很高,但是名字實在是太有那種抗日神劇的感覺,所以期望并不高。意外的是,除了開頭十分鐘,整場電影看下來,我的眼淚就一直沒停過。并不是影片故意煽情,相反,她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雖然從小到大看了很多部關于戰爭的影片和電視劇,但是里面包含了太多的家國情懷,令我不太能感受到戰爭中真正殘酷的一面。相反,看到敵人被殺,我會情不自禁的有一股興奮和熱血沸騰的感覺。在戰場上,沒有人認為殺人不對。但是《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沒有主觀的刻畫誰對誰錯,通過最長,最血腥,最真實的戰爭場面的鏡頭,讓人感受到戰爭的可怕和殘忍。
電影的主角叫多斯,影片中多斯的上司因為多斯入伍后不愿意碰槍而質問他:如果你的家園和親人正在遭受敵人的威脅,你還是不愿意拿槍反抗嗎?你要做膽小鬼嗎?多斯說:這個問題太復雜了,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其實很簡單,反抗壓迫的戰爭是大勢所趨的,多數人會自覺自愿的加入其中,就像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民心所向。但是如果一場戰爭的本質是某些少數的當權派為了謀取私利或維護自己的統治而發動的,就算這些當權派打著再高尚的幌子,民眾也會心生反感。這就是為什么一直會有很多人去反思一戰和二戰。這也是為什么影片中多斯的父親背負著典型的幸存者罪惡感。
出于童年家庭的悲劇,多斯產生了強大的動機:我不能只自己活下去。正是這種動機使多斯在險惡的戰場上仍然不放棄救助每個戰友的信念。除此之外,多斯在入伍后不碰槍的這種堅持也令我非常敬佩和感動。能夠在各種環境中做到最優化選擇的人只能算精英,但是像多斯這樣能夠在逆境中堅持的人才是偉大的人。
《血戰鋼鋸嶺》學生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