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優秀范文5篇
偉大的愛國精神,是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最新《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優秀范文5篇2022,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篇一】
《長津湖》這部影片主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影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這一代不打這個仗,那么我們的下一代也要打。
在觀影的過程中,有四幕是我非常有感觸的,分享給大家:
第一幕就是在出發打仗的火車上,車廂打開,萬里江山盡收眼底。在槍林彈雨的高節奏劇情中,突然有了這樣的山河安好、波瀾壯況(闊)的一幕,真的讓人感受到,為什么當時那么多的人不顧生死,也要去異國他鄉戰場。打這一場保衛戰,因為他們的身后有他們想守護的大好河山。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國家好不容易給我們分了土地,我們不能讓別人搶了去。
第二幕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在“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軍隊在軍營里大口吃肉,而我們中國軍人在荒山野嶺吃紅薯,挨餓受凍,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
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屹立不倒,堅持抗戰到底。
讓我感動的第三幕是,千里說哥哥死的時候身體被炸成了兩節,腸子怎么塞都塞不回。萬里說哥我要跟著你,萬一我走了,你也幫幫我,幫我收拾收拾,幫我體面的走完最后一程。
最后一幕讓我淚奔的是雷老爹犧牲的時候,快斷氣的時候,說了一句,他說:別把我留在這,把我帶回家吧!
這一幕啊!讓我想到了最近榮歸故里的英雄們。人們沒有忘記你們,國家更加沒有忘記你們。從2014年到現在已經有七百多名(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到了祖國。
在三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除了有幾個小孩子要上廁所離席之外,其他的人沒有人離席的。
《長津湖》這部電影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悲慘壯歌。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我們的戰士穿著單衣,吃著紅薯,趴在雪窩,用鋼鐵般的意志和美國的王牌部隊拼死搏斗,這才是我們要敬重的超級大英雄。他們甚至為了國家和人民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現在國家強大了,不會再任人宰割,這一切的功勞,和他們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這部影片呢,給我帶來了很深的一個震撼,除了讓我們深受感動之外,更多讓大家思考的是,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這些都是用烈士的鮮血換來的。
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觀看一下這部電影,看完這部電影啊你真的深有感觸:何其有幸,生在華夏!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篇二】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我們應有精誠所至的合作精神。在抗美援朝期間,無論是在重重包圍的上甘嶺、還是在零下40度的長津湖,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愿軍同仇敵愾,頑強不屈,戰至最后一人,仍不放棄。正是以鮮血和生命熔鑄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以及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眾志成城,才譜寫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雄渾史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經歷無數災難卻還能不斷發展壯大,立足于世界之林,不是因為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有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民團結起來挺身而出、直面困難。在重返聯合國時我們據理力爭堅決維護國家權益,在建設新絲綢之路上我們團結一心努力爭取共同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全體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能發聲的發聲、能出力的出力,這就是每個中國人的團結精神、家國情懷,雖深藏于心卻付諸行動。黨員干部要團結一切力量,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浪潮,用汗水續寫中國輝煌,以雙手托起中國夢想,讓行動堅實中國底氣。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應有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為什么我們能打敗號稱160年未有敗績的美國軍隊、為什么“鋼少氣多”竟打贏了“鋼多氣少”,一切都源于中國人民志愿軍不怕犧牲、砥礪前行的理想信念。“身后就是祖國,我們無路可退。”“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后輩就不用打了。”高舉信仰之旗,心懷家國大義,這就是71年前我們父輩達成的共識、喊出的口號,從古至今,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從未更改,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的黃繼光、楊根思等戰斗英雄,再到喀喇昆侖的祁發寶、陳祥榕等戍邊英雄,再到新冠疫情中逆行前進的鐘南山、李蘭娟等白衣天使……正是因為他們,我們的祖國才不斷發展、越發強盛。雖然我們現在身處一個和平的年代,但也不能耽于逸樂,黨員干部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只有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能克險摧難、奮力進取、不負時代和歷史的選擇。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篇三】
當載著志愿軍的火車駛過長城時,那壯美山河的畫卷一幕幕地浮現在眼前,這氣氛很好地襯托了志愿軍為什么而戰,為誰而戰,這不就是為了保衛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啊!師出有名,則無往不利,這就為后面史詩級的戰斗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零下40度的天氣,整連級的志愿軍戰士在積雪中埋伏不動,猶如石雕一般,緊握的步槍上面已經落滿了積雪,猶如一根根樹枝,當換防戰士過來的時候突然發現他們都已經凍僵犧牲了,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志在支撐著這么偉大的舉動,我想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可以做到,唯獨中華民族,他們也有父母子女,他們也是柴米油鹽肉胎凡身,但他們愿意犧牲自己舍小家為大家。我不禁熱淚盈眶,我想此刻再華麗的語言也表達不出對英雄的崇敬之情。
七連老大哥雷睢生開著裝滿標識彈的汽車沖向敵人戰地,嘴里唱著“不要留我一個人在這”的沂蒙山小調,梅生抱著犧牲的雷睢生說“我們之所以要打仗,就是為了后輩不打仗”,談子為扛著火箭筒打一架架飛機,被人稱“打不死的英雄”,但他卻說“我不是什么英雄,那些凍死在冰天雪地的戰士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些抱著炸藥包倒在敵人碉堡前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對啊,你們都是中國人民的大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你們展現出了中國軍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只要志愿軍的沖鋒號一響,敵人就會聞風喪膽,抱頭鼠竄,似乎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雖然志愿軍的主要武器是“萬國牌”的,而美國這邊則是飛機大炮坦克航母一應俱全,單從軍事武器來說,中國這邊是完敗,但是中國人的戰斗意志是美國聯軍的千倍萬倍。前面沖鋒的倒下了,后面上來的撿起前面的槍繼續沖鋒,正是因為這樣的鋼鐵意志,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我們才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志愿軍戰士姜魁堂臨終的時候,把兒女叫到身邊,對他們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共產黨中國就有希望。跟黨走沒有錯。”
中國共產黨抗美援朝的決策換來了新中國__多年的和平發展,喝水不忘挖井人,乘涼不忘栽樹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昨天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先輩們留下的寶貴遺產,擁護共產黨,保家衛國,義不容辭。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篇四】
72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遠赴朝鮮戰場,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經過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奪得這場“正義之戰”“開國之戰”“立威之戰”“止戰之戰”的最終勝利。而今,全國人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周年,緬懷那段艱難而光榮的歷史,爭相向“最可愛的人”看齊。歷史從未忘記英烈,也不曾遺落英雄。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上。
不忘歷史,方得始終。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2周年大會上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這一不朽精神,彰顯出立足人民、奮不顧身的愛國情懷,英勇頑強、向死而生的英雄氣概,不辱使命、慷慨奉獻的忠誠品格,是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具體體現。在歷史長河中,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始終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披荊斬棘、奮勇前行。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源于不懈斗爭,也來自奉獻犧牲。舍身而起,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堅守陣地,寧愿在烈火中犧牲也不動分毫的邱少云;英勇決絕,提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楊根思;長津湖畔,凍成“冰雕”而保持戰斗姿勢巍然屹立的整個連隊官兵……30余萬名英雄功臣,6000多個功臣集體,197653名志愿者壯烈犧牲,譜寫了一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斗爭史。經過殊死搏斗、向死而生的不屈斗爭,才形成壓倒一切敵人的偉大氣概,才鑄就“英雄兒女”“最可愛的人”這些熠熠生輝、光芒永存的時代符號,才奏響可歌可泣的凱歌,鍛造出歷久彌新、催人奮進的抗美援朝精神。毫無疑問,英烈必將永存不朽,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必將永垂不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不斷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立足當下、把握未來。72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敢闖敢干、銳意進取、艱苦創業,取得了獨一無二、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在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越是到了關鍵時刻、緊要關頭,越要高舉精神旗幟,把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戰線各領域,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扎實奮斗、頑強奮斗、不懈奮斗。
偉大精神激勵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這就意味著,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凸顯、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環境,傳承好抗美援朝精神,激蕩出奮勇前進力量,是我們克服各類艱難險阻、荊棘坎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制勝法寶”。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應該立足戰略發展全局,在對照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審視現實中思考未來方向,在干事創業中知難而進、堅韌向前。推進偉大事業,我們要緊緊依靠黨的領導,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激發敢于斗爭、勇于犧牲的意志,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勇氣和決心,有力抵御重大風險、應對重大挑戰、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鑒往事,知來者。回顧壯闊歷史,瞻望光明前景,我們有底氣,更硬氣,無比堅定、無比自信。賡續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拿出雄赳赳、氣昂昂的精氣神,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大智大勇,將百折不撓、守正創新、一往無前的砥礪奮斗融入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必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篇五】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唱起這首《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讓我們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筆者認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本質是愛國主義精神,它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指導基層黨建工作。
涵養“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戰略定力。長津湖、上甘嶺……每一次震驚世界的勝利奇跡,都是志愿軍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當前農村是基層黨建的薄弱環節,也是抓好基層黨建的突破點和切入點,要充分發揮抗美援朝精神,抓準建強基層支部的關鍵點,把鄉村振興工作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班子,提升基層組織的組織力,持續增強班子的模范帶頭作用和帶富領富能力。
秉持“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探索精神。“特級英雄”楊根思生前說過:“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抗美援朝精神,把在鄉村振興一線選任干部作為組織工作重點,激發各級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那些干出實績、闖出新路、打出名堂的好干部既有為又有位。
激發“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宗旨意識。英雄的旗幟永遠飄揚,精神的火炬永不熄滅。基層群眾的問題復雜多樣、訴求不盡相同,黨員干部要想解決好每一個問題、每一件訴求,就需要知識面、業務能力由“專科”變“全科”,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在辦實事過程中涵養互聯網思維,為更好解決群眾急事、難事向信息技術要答案、要方法。
“時光荏苒,光陰飛逝,但有些日子與事跡注定會載入史冊,永遠鐫刻在人民的心中”。我們堅信,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基層黨員群眾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十四五”開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