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
《螢火蟲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后的神戶周邊為舞臺,描寫了在戰爭中父母雙亡的兄妹二人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1
今天是英語晚自習大家都認為英語老師會讓我們看完電影后,他會來講課。可是事情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在看書的那一段時間,英語老師拿了一本《螢火蟲之墓》看了起來,他還對我們說:“這是日本一個叫野板昭如的一位十三歲的小作者在日本戰爭時期寫的一本書,野板昭如在自己的最后一點時間里寫下的一本書。"
后來,閱讀課快下課的時候英語老師問我們要不要看《螢火蟲之墓》的電影。于是,我們就齊聲說好。‘’我覺得即使我們今天晚上少做了一張試卷但是通過這個電影也行你們能收獲的遠遠要比做一張試卷要好得多。”
野板昭如原本生活在一個可以說是幸福的家庭,可是后來因為美國的侵略野板昭如母親叫野板昭如和他妹妹先逃出去。結果野板昭如的母親就去世了,不久野板昭如又在取錢時得知他爸爸也不幸去世了,得知這個消息清太不禁傷心欲絕,但是他想我還有個妹妹,“我一定不能讓他知道這個事實”后來,野板昭如還被他阿姨給逼得帶著他妹妹離開他家住到了防空洞和妹妹相依為命,他妹妹也非常懂事。但過了不久野板昭如他們沒有吃的東西了,野板昭如為了不讓他妹妹生病還餓著肚子所以野板昭如每天晚上都去搶偷東西給妹妹吃,直到有一天野板昭如沒人發現了為此還進了警察局。幾天后,野板昭如的妹妹也因為營養不良去世了。
當看到這里時我也不禁流熱淚盈眶了。后來,英語老師還問我們一個非常深奧的問題:“你們現在也許還會和爸爸媽媽吵架,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你爸爸媽媽不在了你還會和你爸爸媽媽吵架嗎?”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確沒有想過。因為以前我總是覺得爸爸媽媽對我好是他們應該的,和爸爸媽媽吵架我都認為是他們的錯而不是我的錯。聽了英語老師的一番話我的確是深有感觸,今天會到家媽媽還問我要吃什么我給你燒。我心里的確的有些感動。每當我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和爸爸媽媽吵架時,以前我也許會和爸爸媽媽吵架但是,自從英語老師的問的這個問題后,似乎我的一切不愉快都沒有了。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2
故事采用倒敘的手法,作為一個中國人,用我們的視角觀看在戰爭中殘害我們祖國的敵人,并不是所有的風光勢力背后那些殖民軍的家人都生活無礙,戰爭的危害是相互的,中國軍民國家處于水深火熱,而日本民族的普通中下層人也收受到政策的壓迫,作為一個島國,就像是被上帝拋棄的孩子,基本生存糧食供應本就很欠缺。
日本地形多山,深林占地廣,靠海捕魚,但是農業確實難以發展,就算開辟了山上所有的荒地,也欠缺良好的地理地質條件,收成依然不能滿足現有人口,日本只能重視工業,糧食嘛,可以進口。但這是一個重要原因,戰爭爆發,軍糧需求激增,一切以為國效力為重,平民們只能舍口糧去貢獻,大和民族的國家意識還是有的,這也是戰爭中日軍占領我國東北糧倉的重要原因,就地取材以維持軍需。
日本中等水平的百姓,并不窮但是也吃不上糧食,更別說是下層人民沒有錢什么都買不到。小節和她哥哥所具有的生存能力只能說是勞動,但是無法獲取食物啊,人就會餓,兩個都還是孩子,一個卻以另一個的緊緊依賴來保持激情,對生活的希望就是相依為命罷了。在那種天下人同難的日子,都勒緊腰帶過日子,他們這種命運的人無依無靠,唯一想著的就是吃飽,活著,當人餓了多少天對食物的渴望都是充滿在腦海里的,真正有了食物也沒有力氣和沖動去吃,所能保留的就保留,也許會有一種人之將死的預感。
反而如果很多天沒吃飽飯,同樣處于一種幾饑餓狀態,人就會無線地渴望一點食物,哪怕用盡最后一份力也是在尋找食物,有了食物就會瘋狂地吃,沒有就算傾家蕩產不顧一切去換取食物,孩子畢竟是天真的,大人做事都是要看時局和家里其他人的地位的。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3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看過一遍不忍心再看第二遍的杯具電影,影片講述了戰爭受害者孤兒艱難求生的悲傷故事。
日美戰爭期間,敵機狂轟濫炸。14歲的清太背著年幼的妹妹小節到處逃命,躲進防空洞,可是母親卻被炸傷而死。他們二人被迫居住到嬸嬸家。清太瞞著妹妹,說媽媽在醫院。嬸嬸得知清太的母親已死,就給清太的父親寫信要錢,但他的父親沒有回信。嬸嬸嫌棄他們兄妹二人吃閑飯,就越來越苛刻。最終,清太與小節搬到了一個舊防空洞生活。
懂事的清太十分能干,他和活潑可愛的妹妹把防空洞變成了樂園。夜晚,無數螢火蟲漫天飛舞。可是螢火蟲只能存活一個夜晚。清太看見小節在埋死去的螢火蟲,清太問小節:“你在干什么”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
惡劣的環境使4歲的小節嚴重營養不良,并且起了濕疹,他們沒錢看病買藥。清太聽說當海軍軍官的父親早已經戰死了,他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可憐的小節躺在防空洞里餓死了。不久,清太也餓死了。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我悲痛得流出了眼淚。戰爭真是太可惡了,它讓幸福美滿的一家人全部死去。如果沒有戰爭,清太和他的妹妹小節就會像我們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
影片最終,無數螢火蟲在空中飛舞,照亮了夜晚,可愛的小節拉著哥哥的手,歡樂的吃著糖果,漫天的螢火蟲在飛舞,仿佛祝愿他們在天堂找到了幸福。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4
這是一部和宮崎駿的《龍貓》同時制作的吉卜力動畫電影,卻完全沒有《龍貓》的輕松美好。正相反,這部片子反映出日本近現代最為黑暗悲慘的一面。
故事是以兩個死去的亡靈的視角來敘述的。亡靈看著生前所遭受的種種磨難,無聲地哭泣著。我不知道導演安排這對悲慘兄妹的亡靈,靜靜地坐在駛向遠方的火車上的用意是什么,或許他們將不再有戰爭,不再有饑餓,不再痛苦。這讓我想起日本著名音樂人吉田潔的一首歌《遙遠的旅途》,同樣充滿無限蒼涼的意味。這亡靈化為永恒的悲劇。我想這部片子不太適合小孩子看吧,過于壓抑了。
哥哥誠田,帶著可愛年幼的妹妹,原本過著一家四口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戰爭瞬間爆發,摧毀了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主人公失去的越來越多,我們的靈魂也被撕扯的粉碎。“螢火蟲”象征了希望,光明及美好的回憶。可是即便這光明也只是茫茫黑暗中唯一的微光,導演也殘忍得建造了一座墳墓。這個墳墓的名字叫“絕望”。節子哭泣著說:為什么螢火蟲的生命和媽媽的生命都那么短暫呢?
節子的糖果罐,裝的不僅是糖,也裝著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里的,節子所有幸福。終于節子的骨灰也放進了糖果罐里,而她的哥哥知道生命的最后,都帶著它。帶著對這個曾經不知人間冷暖,單純幸福的妹妹的,所有回憶。
人性是什么?在這部片子里反映得很透徹。主人公誠田原本是個樸實善良的少年,面對親人的生死離別,連掙扎反抗的力量都沒有,孤身帶著妹妹,過著茍且偷生的日子。明知偷竊有罪,可是在生死的懸崖邊,還有什么比生命更寶貴的呢?更何況世態炎涼,沒有人愿意向這對可憐的兄妹伸出援手,此時面臨絕境的誠田,在戰火中冒死靠著偷竊來維持兄妹的生命。面對的燒毀自己家園的戰火,面對倉皇逃竄的人群,竟發出歇斯底里的嘲笑:“再多來一點炸彈吧!”從被戰爭傷害,到對戰爭無奈,再到不得不依賴戰爭生存,這中間有太復雜的人性。正如資中筠老先生所言:人性中既有善良也有邪惡,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會呈現不同的狀態。兄妹兩并沒有怨恨任何人,只是悲傷,到后來連悲傷都沒有了。最后,一切都沒有了,一切都成為過去。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5
《螢火蟲之墓》——戰爭的雙方都需要反思
寫在前面,首先澄清,《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勛的作品。好多人誤認為他是宮崎駿的作品,呵呵,在那里我代老宮謝謝大家善意的誤解~
催淚彈一般的電影很多,《泰坦尼克號》、《天堂電影院》、《戀戀筆記本》……但第一次讓一部動畫片感動的淚流不止,《螢火蟲之墓》是第一部,一部日本動畫片,一部日本人關于戰爭的動畫片,一部日本關于侵略中國的戰爭的動畫片形式的反思~
我雖然不是大德蘭修女,但是我同樣堅決的反對戰爭,不管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邪惡的戰爭。只要是戰爭,那就必須是罪惡的~
這部影片就帶給了一個新視角,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觀察發起罪惡的戰爭的邪惡侵略者國內的狀況~影片沒有任何束縛,完全按照導演的意圖細致的表現出了戰爭出對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和人性的泯滅到人的最終死亡,不怕表現出不和諧的一面,我先贊一下。影片表現了親戚從收留到厭惡到拋棄兄妹的過程,表現了人與人間的親情在物質面前不堪一擊;善良的小兄妹,個性是哥哥,從一個善良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性格乖張的流浪漢,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泯滅表現得淋漓盡致~
好吧,這就是被我們描述成有著吞并亞洲野心的日本,對于戰爭所做的思考。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悲慘,但是日本同樣十分慘烈。在戰爭中,是沒有勝利者的。其實,兄妹的愿望和汶川災民應對大地震時的愿望一樣卑微,就是活下去。日本人做出了這樣的反思,提醒自己戰爭是罪惡的,喚起廣大民眾對于和平的渴望。
透過影片,我發現日本是個善于剖析自己的民族,戰后日本經濟的騰飛說明了日本痛定思痛,發奮圖強的品質。而我們反思戰爭,也不就應總是把目光盯住南京不放,如果總是像個弱者一樣聲討侵略者種種不義,那說明我們還處在弱勢,并沒有真正的強大起來。如果我們總是跟隨主流的宣傳,抨擊侵略者的暴行,那說明我們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如果總把職責推給當時的執政黨,細數當時的首都所遭受的慘痛蹂躪只能說明此刻的執政黨并沒有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職責。
《螢火蟲之墓》的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