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1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位是暴躁易怒,愛用拳頭解決事物的白人老哥,卻有著一個貧窮而溫暖的家庭;一位是智商過人,富有天分的音樂家,坐擁金錢與名氣,卻一個人獨自住在巨大豪宅之中的黑人紳士小哥。兩位看似不相關的人,一同前往那個白人至上的美國的南方。這究竟會發生什么呢?這便是美國著名電影《綠皮書》所展現的故事。
《綠皮書》看似是一部喜劇,卻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其間所描寫關于種族歧視的片段更是數不勝。從片名就可以看出,綠皮書是當時黑人在南方的食宿地指南,因為當時南方許多地方都不歡迎并不對黑人開放,在影片中也完美地闡述了種族歧視,從黑人音樂家在演出,想上洗手間侍者去用友好的虛偽與氣象,他指了指門外林地中的臨時廁所,用餐時無人愿坐在他身邊而且為他端上的竟然是炸雞,(當時白人認為黑人只能吃炸雞),在他在一大群虛偽的上流人中的吃著低下的食物,這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種歧視,將黑人地位的低下更直觀的向觀眾展現出來。
《綠皮書》這部電影雖然是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但一點兒也沒有暴力情節,不像曾經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樣,《綠皮書》是利用人性的虛偽將種族歧視完美的展出,這樣卻更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此外《綠皮書》中有一句臺詞讓我深受感染“人之所以是孤獨的,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是啊,有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的第一步,因為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 你就會感受到歡樂與友情。就如本片白人小哥從一開始對黑人生來的厭惡,甚至將黑人用過的杯子直接扔進垃圾桶到開始主動的幫助黑人小哥走出困境、讓黑人小哥幫他寫信再到與黑人小哥成為好友并邀請他到家中做客。二人的友誼沖破了階級、沖破了種族、沖破了一切。
其實,上帝造出這么多膚色就是為了讓世界變得多姿多彩,而不是分出一等二等三等人,讓種族之內相互攻擊欺凌,所以請勇于走出第一步,拒絕種族歧視,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同住地球村。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2
托尼是一個有著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為酒吧整頓而暫時失業的白人托尼應聘去給黑人鋼琴家雪利當司機,因為雪利要巡回演出,所以他們要在一起相處兩個月。
托尼是向來不講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從骨子里優雅端莊的文化人,兩個人互相影響著。托尼從一開始不愿意為雪利拎箱子,到后來會真心為雪利著想;雪利從一開始高高在上蓋著毛毯,到后來誤以為托尼要離開而想給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托尼怎樣把話里的臟字去掉能讓人聽著更舒服,而托尼卻覺得如果別人不想聽他說話,就可以滾一邊去了。
雪利經常會因為自己的膚色遇到很多麻煩,他不能進高檔的餐館,只能在松樹下的爛茅廁方便。無論他在臺上怎樣風光,到了臺下,也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老黑”罷了。他會因為自己那“不討人喜歡的膚色,處處受人欺凌惹麻煩,而托尼卻常能替他擺平這一切。
雪利教會了托尼要“站著生活不要跪著賭錢”,雪莉看到托尼在場外和別的黑人一起扔擲子賭錢,告訴他:“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但你不同。”教會了托尼冷靜,并告訴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著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們卻在這,什么都不能做。發泄那點情緒并沒有什么用,只有尊嚴才是永遠的。雪利本來可以去更受歡迎的地方拿著比這里高三倍的工資但他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卻還是選擇這么做。
托尼本來也有著種族歧視,他丟掉了黑人喝過的杯子,但當他看見雪利演出后,卻說:“根本不像個黑人,而像個自由女神。”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托尼告訴雪利,他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吃最后一餐那樣去享受。兩人在車內開懷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雪利笑得這樣開心。之后,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沒有報酬,但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比往常更開心。
他們從陌生人到工作關系,最后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貴優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視清高,也有溫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許有一天你曾經最看不起的.人,會是你過節時最念念不忘的人。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3
看完電影《綠皮書》,我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么都說白人托尼是主角,而不是黑人唐謝利?雖然電影開頭先出現的是托尼,但托尼生活的改變,卻是因為謝利博士。反抗種族歧視的是謝利博士;雇傭托尼的是謝利博士;體現電影主旨的,似乎也是謝利博士。是謝利博士說出的“保持尊嚴,才能贏得勝利”,而不是托尼。剛看完時,我甚至感覺,《綠皮書》就是從一個貧窮白人的視角講了一個富裕黑人的故事。
這個富裕黑人的故事是什么呢?唐謝利要到南方做巡回演出,雇了滿口臟話、抽煙成癮、黑人工人喝過的水杯都要丟進垃圾桶里的托尼給他做司機。謝利博士舉止儒雅,風度翩翩,和白人富人一般;托尼的生活幾乎毫無尊嚴可言,一點錢都來之不易,因此開頭他對謝利博士是抵觸、羨慕又有些不屑的,再加上他種族歧視的傾向,二人開始動不動就會吵架、發火。而隨著故事推進,謝利博士教會了托尼給妻子寫信,教會了他誠信,不能無緣無故打人,教會了他作為一個人的尊嚴,教會了他反抗歧視,更教會了他友情和信任。
這個富裕黑人的故事中,真正成長與改變的,是托尼。這或許就是托尼是《綠皮書》主角的原因。在我看來,《綠皮書》不僅講了唐謝利反抗歧視的勇氣,還講述了這份勇氣與尊嚴對種族歧視者的感染與改變。在1960那個“白人至上”的年代,謝利與托尼的友情和這種感染與改變,正是改善種族歧視現象所需要的。
今天的世界,或許已經沒有了指明黑人允許進入的場所的“綠皮書”,少了明目張膽的種族歧視。但在這個走向和平、平等與美好的世界中,種族歧視依然在角落中存在著,在笑容和鮮花和歌聲中藏匿著。存在的,還有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地域歧視、職業歧視、外貌歧視。當大人認為孩子的創意不過是胡編亂造,當男性認為女性只能柔弱而不能堅強,當人們對于工人、對于清潔工嗤之以鼻,當人們在私底下叫著“日本鬼子”“阿三”“外國佬”,歧視真的離我們很遠嗎?我們想過像唐謝利一樣改變它嗎?相信過人們也能夠像托尼那樣被改變嗎?考慮過我們有能力讓自己和別人更有尊嚴嗎?
以上便是我對《綠皮書》的思考。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4
路始于兩個人。
一個住在布朗克斯的一個街區,為了家人的生計奔波,煙不離手,油嘴滑舌,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
一個住在卡耐基音樂廳樓上,為上流社會的人士演奏,知書達理,舉止優雅,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
這一路, 像一場修行。
對于唐,在種族歧視并不嚴重的紐約,他擁有他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他仍毅然前往南部,希望以一己之力去除成見。
每場演奏結束后,臺下欣賞的白人便會熱情地為他鼓掌,他滿面笑容,優雅地起身致謝。但同時他也面對了:侍者彎腰恭敬地為他服務,但也恭敬地禁止了他走向“白人廁所”;在旅社他西裝革履,坐在一旁品酒,黑人發出邀請,遭到拒絕后便嘲諷他“還不是怕把一身好衣服弄臟了”;在西服店他被禁止試穿;在酒吧他被歧視毆打……在臺上,他光鮮亮麗,下了臺,他什么都不是。他找不到合適的歸宿,白人從心底還是瞧不起他,黑人因差距也譏諷他。“我不像個黑人,也不像個白人,那你告訴我,我是什么?”歷盡痛苦后,他站上了酒吧的小舞臺,敲響了那架不知品牌的鋼琴。沒有高雅的環境,沒有安靜的氛圍,但唐卻笑得很開心。
托尼,盡管生活窘迫,卻仍保有白人種族歧視者的傲慢。他拒絕接觸黑人使用的東西,會偷偷把來家里干活的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但迫于養家糊口的壓力,他不得不為黑人唐做事。“他高高在上地坐著,把自己打扮得像一個阿拉伯酋長。”他向妻子這樣形容唐。一路相處,一路磨合。托尼在唐的“逼迫”下改變自己。保持語言文明,學會合理處事。“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在控制脾氣的同時,托尼也要收起自己的偏見。他在信中向妻子表達了他對唐高超音樂技巧的贊美,在唐遇難時總出手相助。在圣誕餐桌上,面對親戚對唐“黑鬼”的稱呼,托尼卻阻止了他“別那么叫他”。
“嗨,托尼。”
“嗨,唐,圣誕快樂。”
路終于一個擁抱。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5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后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并不是那么富有的白人“小混混”托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并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于是,音樂家懷著這樣的夢,帶上了托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于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里“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著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托尼聯系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為什么差別這么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為什么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托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么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里嗎?為什么你還要鬧出這么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著回答:“是啊,托尼。我住在這座城堡里,但是孤身一人!”
于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里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里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著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里透露著無奈。
同樣是黑人,為什么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托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托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托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綠皮書》電影觀后感想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