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1
影片一開始,場景就非常震撼:女排隊員們渾身是傷,護膝、隊服滿是汗污和血漬,她們拼盡全力接球、扣球、摔打……宛如戰場上奮不顧身的戰士。
假期里,全家看《奪冠》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在不同時代奪冠的故事,不同時空的場景在人物的回憶與活動中反復對比。而開始的那段震撼場景即是80年代女排姑娘們拼搏的景象。
郎平的經歷把兩個時代的女排聯系到了一起。她在指導現在的女排時,反復問隊員“你們為什么打球?”沒有人能給她滿意的答案。我想,她一定也很多次問過她自己。
為什么打球呢?“80年代,”爸爸告訴我,“那時我們國家還很貧弱,中國需要在世界舞臺上證明自己,人們把“奪冠”看作祖國強大的象征。為了為國爭光,每個中國人都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這就是當年的女排精神。”
那么我產生了疑問:為什么郎平當了教練之后,不讓現在的女排也為榮譽犧牲一切了呢?她還是反復提到“女排精神”,但她也給隊員們放假,不去阻止她們自己的追求和想法。新時代的比賽中,她除了嚴格訓練,更是運用了高科技和比賽策略,充分發揮每位隊員的個性和優勢,最終贏得了冠軍。
我覺得,郎平的“女排精神”在變。現在祖國強大了,已經不需要一次簡單的比賽來證明,我們沒有必要再為了一次比賽犧牲一切。但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證明自己價值,人人富有個性,人人積極向上,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更有活力,更加強大。我想,這就是郎平所說的,新時代的“女排精神”!
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2
假期間,我觀看了奪冠這部電影,講的是,老一代中國女排中的隊員郎平,她的排球生涯。
在1981年前,老一代中國女排刻苦訓練,但因郎平體重太輕,教練讓他增重,舉重達到100斤時,才能摸球。所以,郎平的進度很慢。她自己下定決心,每天訓練結束,她就一人在球館里練球。漸漸地,郎平的進度跟上了,還練得了一手好扣球。當時,設備并不先進,隊員們只有死訓練、苦訓練,才能彌補中國與別的國家設備上的空缺。好多人,手上已經潰爛了,可是依然堅持。膝蓋軟骨磨沒了,還是不放棄,盡管有腰傷,但依然上場打球,最終,贏得了勝利。
多少年后,郎平成了美國隊的金牌教練,因為,自己一心懷念著中國隊,帶美國隊打了一場勝仗后,回歸中國。她改革了原先中國隊的排球格局,讓新隊員與老隊員互相接應,中西結合。組合了一支大國家隊,又一次拿下了世界杯。
整部電影非常激勵人,他們不管身上有多少傷痛,都沒有放棄。一般人是很難堅持的。我認為,要做到這么有毅力,就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樣,才能堅持。就像,當年,郎平想要達到美國隊海曼的摸高。最終,成了享譽世界的金牌教練。
身上有傷必定會疼,但有一種莫名而強大的力量,迫使中國女排隊隊員,可以忽略疼痛。在賽場上,每個人的位置、作用都不同,看起來,有些位置重要而有些不重要。但,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雖然遍布天涯海角,大小各異,可是你看到過有哪顆星星不曾發出一點光亮嗎?
我覺得,一場排球比賽就像是生活,需要團結和拼搏,才能做好許多事情。
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3
今天我觀看了《中國女排》,我感受到了女排精神,那令當年中國人為之驕傲,引領下一代青少年的精神。
《中國女排》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在經歷了初代中國女排的輝煌之后,開始逐漸式微,不斷地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挫折。但中國女排并沒有放棄,開始了全新的改革。雖然在改革初期屢受挫折,但在最后與巴西的對決中,女排精神再次展現,努力拼命,團結一致,使得中國女排再一次走向了世界的舞臺,奪得了桂冠。實現了女排精神的傳遞。
第一部分是個人的努力。劇中引用了毛澤東的一句話我非常喜歡:“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是呀,時間要那么多,有什么用,如果不拼,不努力,拿到冠軍可能嗎?啟迪了青少年應當吃苦耐勞,不虛度光陰。我們這群普通人,除了會吃苦還會做什么?
不,這不是一個人的比賽,而是五個人的榮耀。在女排的賽場上,引用劇中的一句話:“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沒有什么團體比賽能夠靠自己一個人取得勝利!也許你一個人很強,我們五個人單單只挑一個出來,沒有人打的過你。但是你不團結,不合作,我們五個人加在一起便可以打贏你。
曾經,我的一個朋友組織了10個人,平均分兩組跑5乘100比賽。其中一組里面有一個人他跑的特別快,但是他的四個隊友跑的不快。以至于第一次他雖然贏了,但卻只差幾秒。于是乎他大怒,不停斥責他的四個隊友,說他們拖累了自己。后來再一次舉行比賽的時候,他因為沒有人愿意搭理他。連參加的資格都沒有。
不團結的人,沒有資格取得勝利。個人的強大,只是團體的錦上添花。只有團結一致,并強大的隊伍才是真正引領世界的隊伍。
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4
“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我們重提女排精神,那么,這種精神是什么?
這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前行的征程永遠都不會一帆風順,實力有長有消,過程有起有伏。在高處不因勝利而沉醉;在低谷不因暗淡而迷失。30多年間,中國女排也曾跌倒,也有波折,即便在里約起初也是一路低開。然而,也正因此,“女排精神”才更顯出其可貴。因為,只有永不言棄的人,才有資格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只有永不言棄的民族,才可以真正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這是團結一心的精神。集體項目,“團結”是制勝的核心要義。“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中國精神中,積淀著集體主義的傳統;女排的戰績,也包含著集體的力量,恰如主帥郎平所說,“我們有上億球迷在遠方觀戰,我們不孤單”。
女排精神所蘊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體育的范疇,被視為融入各項事業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已經深深扎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將永遠激勵著中國人民。
面對每天瑣碎的工作,有時會感到枯燥乏味,身心疲憊,會因為鋪天蓋地的單據而想逃避,甚至在厭倦期產生時想要放棄。《奪冠》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應該不言辛苦,踏實肯干,銘記初心,牢記使命,用女排執著、團結的精神激勵自己,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把繁瑣、枯燥的工作內容做對,做好,要有踏石留痕,抓鐵留印的工作態度,保質保量的交付自己的業績成果,不負所托,不辱使命。
致敬女排精神,學習女排精神,執著拼搏、永不言敗,我們要時刻驚醒著、時刻準備著、時刻行動著。
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5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奮斗史,從開始的五連冠到后面的低谷再到后來的重登世界之巔。五連冠,女排精神,這是影響著我父輩一代人的精神,每次和父親談論體育,他幾乎會念念不忘的提起五連冠,女排精神。這次《奪冠》幫助我進一步了解了女排精神,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
在備戰大阪世界杯時,女排擔負著國家走向世界的光榮榮譽、人民渴望世界看到中國變強的欲望還有對日本的不服情緒。女排們訓練之艱苦,之刻苦,之永不言棄的場景,展現在熒幕前,訓練時的傷痕累累深深的觸動著觀眾的.內心,女排精神變得不再抽象,更加情景式地映入頭腦當中。當獲得第一次世界杯冠軍時,舉國歡慶,這雖然代表了當時人民渴望世界看到中國的愿望得到實現,也體現了體育的魅力。想起了大學期間,恒大在亞冠奪冠時,校園里的大屏幕下,占滿了人,當奪冠那一刻,每個人都大喊恒大np的場景。這和熒幕前的舉國歡慶有著一樣的氛圍場景。
2008年奧運會,女排兵敗于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從此女排一蹶不振,徹底跌入谷底,女排精神似乎也開始被人遺忘,甚至被人覺得不再需要。如何振興女排,在新時代再現女排精神,考驗著女排。郎平披掛上陣,進行了大改革,《奪冠》不再一味地體現新時代訓練的艱苦,刻苦,而是側重于對女排球員的心理疏導,保證女排的全面發展,也賦予了新時代女排精神新的內涵。
整個電影,前面以訓練之艱辛來觸動觀眾的內心,后面以比賽的緊張節奏扣住觀眾的心臟,還是比較值得觀看的電影,不會昏昏欲睡。
奪冠的電影觀后感600字6
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度殺入奧運決賽。惠若琪的一記探頭球,讓全場屏住呼吸。一個高速旋轉的排球,勾連起幾代排球女將的熱血與青春,中國女排三十余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
中國女排代表的是中國精神,中國的驕傲,中國的國風,中國的威風。中國的女排,輸不起,也不會輸,中國的女排象征的是堅韌、是從容、是強大,從而,中國既然能在歷史上博得一席之位,那么同樣,也能在全世界的體育賽場上打下一片江山。這絕非是吹牛,因為女排能夠吃苦耐勞,能夠從容淡定,能夠發揮極致,能夠拿下第一。這也絕非是能與不能的問題,而是行與不行的問題。郎平年輕時的那個排球館,掛著這樣一句話: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憑什么中國不能做到,憑什么中國要受到冷嘲熱諷。女排雖然失誤過,但從不會失誤一輩子,女排雖然也并未奪得過第一,但從不會讓對手一輩子奪得第一,女排雖然流淚過,但從不會就此罷休,挺也要挺過去,死也要死過去。女排,是什么,女排是國家,是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是國家的榮譽,是國家向世界驕傲的證據!
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掉皮不掉隊。中國女排,只有拼才會贏。這是口號、也是打贏比賽的方法,郎平教練所提出的要求。中國女排,對手比中國強,那就強過他們,他們比中國更強,那就超過他們,他們不屑中國,那就集聚排球精神,戰勝他們, 打贏他們,讓他們毫無翻身的機會,讓他們領教中國排球精神,讓他們看清我們中國既是華夏文明古國,又是體育界大展威風的強國,唯有這樣,才能打敗對手,才能徹徹底底地打贏每一場比賽,才能安心地接過獎牌,才能放縱自己,才能轟轟烈烈地和教練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看著中國的國旗冉冉升起。中國的力量誕生在中國女排精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