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1
清明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去上墳。今天早上,我也被爸爸媽媽叫醒,去給祖父上墳。
祖母把折好的紙錢拿出來,裝在準備好的錢袋里,爸爸在錢袋上寫上了祖父的名字,也就是說這些“錢”是給祖父準備的。
不一會兒,大伯開車來接我們。到了墓地,已經有不少的人在掃墓了。墓地旁有賣上墳用的.菊花和折好的紙錢。祖母拎著紙袋徑直地走向祖父的墓地。爸爸拎來一個鐵桶(燒紙錢用的)。大伯拿著干凈的抹布在祖父的墓碑上一邊擦拭著,一邊在說著什么,像是在跟祖父敘家常。我看了很不了解,這樣說著祖父能聽到嗎?爸爸打著了火機,這些紙錢就一股煙熏地飛向了祖父的世界。我也曾跟爸爸媽媽說:“老師說過,清明掃墓不能燒紙錢,會污染環境。”可他們卻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少燒一點吧。”
我們一一跟祖父告別,回來的路上,大伯跟我說,祖父是個很勤勞的人,是個好人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2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全家一起去山上掃墓。
才剛開始爬,姐姐就說等一下,慢慢來,我待會兒下山的時候肯定會走得更慢的。不過還真是,她連上山的時候都走得很慢,一路上我和爸爸停下來等了她好多次。
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了,結果一塊大石頭卻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我都恨不得一腳把它踹開,但是我還是不得不接受現實,我是不可能把石頭踹開的。我只能慢慢的抬起一只腳,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往上爬。說白了,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爬山。
又到了我最討厭的環節了,那就是在既冰冷又光滑的石頭上爬,石頭上沒有一塊地方是凹進去可供我攀爬的,所以我經常滑到落葉堆里。
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后,我們終于到達了墓碑前,那種喜悅之情就好像唐僧得到真經后的感覺一樣。
我們站在墓碑前,開始祭拜。祭拜完畢之后,我們又忙著把周圍的樹枝、落葉清理的一干二凈。
準備下山了,姐姐真的走的很慢很慢、、、、、、我花一分鐘就能走完的路程她竟然要走五分鐘。
天暗了,我和爸爸拼命的往山下跑,可姐姐還在慢吞吞的走著。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就是古詩中的清明節。
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就去山上拜念先人了,有的拿著袋子,有的拎著籃子,我手捧著鮮花,走在下過雨的山路上。山路經過雨水的沖洗,泥濘不堪,一深一淺,走得格外小心。一路上讓我最喜歡的是:兩旁長著郁郁蔥蔥,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有的葉子好像一把“芭蕉扇”,有的全身趴伏著好像蔓藤,有的好像鋸子一樣莖上長滿刺,還有的長得好像羞含草……我們先來到爺爺的奶奶墓前,因為好久沒來這里了,雜草到處都是。
爺爺用刀把墳前雜草除凈,這一除用了半了多小時。在這段時間里我和媽媽閑著沒事,就抓著四周的竹子抽起了竹芯。爺爺除完了地上的雜草,又找來了“芭蕉扇”把墳前擺臺也掃干凈,放上了事先帶來的水果、鮮花等,開始祭拜了。拜完了爺爺的奶奶,又去拜了太公(也就是爺爺的爸爸)。我一邊拜一邊還悄悄的`許了愿:希望他們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們相約明年清明還來。
這次清明節,讓我不僅接觸了大自然,又鍛煉了身體,還對清明風俗有了更多的了解。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的這首詩的時候,就想到清明節快要到了,只剩下了一步之遙。
清明節的那一天,父親一大早就對我說:“清明節到了,該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傳統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就你一個人知道,那還不趕緊去祭祖啊。”母親也說:“你不說,我們也知道啊,今天是清明節啊。”我跟母親這樣一唱一合,害得父親什么也不敢說了。
經過十幾分的步行,我們終于到了老爺爺的墓前。我拿出水果和糕點放好,點燃香,拿在手上,深深的向老爺爺鞠了一躬,拜了幾拜,接著我就拿出紙錢,在老爺爺的墓前點了起來。父親在對老爺爺行完了中國禮儀之后,就拿出鞭炮點了起來,一會兒天空中就傳來了“劈劈啪啪”的響聲,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后來我又在老爺爺的墓前默默許愿:“希望老爺爺保佑我學習更上一層樓,全家快樂幸福,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啊,我覺得那么的有意義。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5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天陰沉沉的,大風不停地刮,那天氣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們一行人去給太太掃墓。
大家來到山腳下,七手八腳地把要用的東西搬上了山。山很陡,一路上,耳邊不時傳來了小鳥演奏的哀曲,大家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大家來到了太太的墳前,舅舅把墳上雜草除去了,然后打開了顏料盒。我、三舅媽等人,拿著毛筆,用心地描,把思念一筆一畫地描在字上。在我們描字的時候,小外婆拿著蠟燭,點呀點,怎么都點不著,最后,小外公手遮著,才把蠟燭點著。然后,大舅媽把太太生前最愛吃的點心、水果,一一擺在桌子上。我們把字描完,在地上鋪上了墊子,就輪流跪拜了。我在太太的墳前,用思念與太太“交流”,心中喃喃自語“太太,今天我來看您了。請您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在我們跪拜時,天空飄起了小雨,那小雨仿佛是云姐姐悲傷的眼淚。大家心都酸酸的。
下山了,我望著太太的墳,耳邊響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6
四月五日,清明節。我和媽媽、外婆、還有舅舅一家前往郊外給外公掃墓。大家表情凝重,空氣中充斥著些些許許的哀傷,這是我們對逝去外公的懷念。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朝山上走去,山上林木蔥郁,不時聞到陣陣花兒之香,心中哀愁便也少了幾分了。走了大概十幾分鐘,我們很快便到了外公的墳前。一年時間墳頭竟雜草叢生,地上堆積了厚厚一層落葉。大家齊心協力清去墓旁雜草,再往墳上添上新土,之后外婆擺上了雞、魚、肉、糯米飯等供品,還有三杯白酒。立香燃起,插滿墳頭,縷縷青煙隨風飄散,帶著濃濃的懷念之情。大家拿著香朝墳前祭拜,嘴里念念有詞。我也不例外,點燃了三根香,向墳前拜了三拜,希望九泉之下的外公保佑我平平安安,健康快樂,將來考上好的大學。同時也希望在另一個世界的外公亦能快樂生活。
清明節觀后感作文200字7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前后,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和寒食的節日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節日,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清明這天,人們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
清明時期,古時掃墓,小孩子們還要長放風箏,有的風箏上按有竹笛,經風一吹,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流傳的戴柳、射柳等。而在比較冷的早春,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吃冷餐愓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踢足球、打馬球、蕩秋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既有愼終追遠的傷感,又到是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
清明節真是一個有著種種含義,又有著難過悲傷的情感。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