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1000字
揚州雙博館是我們揚州著名的文博景點。早在三年級時,我就曾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過雙博館,只不過那時只是走馬觀花而已,感覺沒有太多的收獲。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1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
懷念兒時的揚州,懷念兒時的日子
在這三點一線的忙碌生活中,我竟如此懷念兒時的楊州。小時候,我并不住在四季分明的北方都市,而是閑居在祖國南端,四季如春的江南小鎮——揚州。
楊州的安逸之美使人流連。彼時在楊州的日子并沒有如今的繁忙充實,卻有一種楊州獨有風格,精致而小巧,柔美又秀氣。那時的日子充滿著無限的快樂,彼時的我常常跟隨著小伙伴,在那婉約的湖水中潛游摸貝,在那柔軟的水藻間撿足有半個拳頭大的田螺。在那暖風中洗莧菜,吮甘蔗,在油菜花田里撲蝶捕蠅。玩兒累了,便回家靜靜的欣賞那時還年輕美麗的母親扎著一頭柔順烏黑的長發,用一雙白皙潤滑的手做菜。有時真覺得那是一種藝術的享受。用文火把剛從井里挑上的水燒的漾起波紋,吐出白泡,油菜便可下鍋了,那自己小菜園里綠油油,嫩生生,青翠的似乎滴出水的油菜一下鍋就開始跳起了舞:那綠色紗裙在水中旋轉,越轉越快,顏色由淺變深,最后再打一個漂亮的雞蛋花,給紗裙鑲上一層美麗花邊,便大功告成。一股撲鼻而來的清新而悠遠的香氣和明麗青翠的色彩,不禁引得人想先吃為快。而我,早就笑嘻嘻地坐到了餐桌前,擺好碗筷等著開飯了。
現在想想真是懷念那時的安逸和清閑,更懷念那時不加人工雕琢的自然的美。
揚州的植物令人難忘。揚州有陰綿不斷雨和四季如春的溫度。在這里,也就只有柔韌的楊柳能配得上這絕頂的景色。柔韌的柳枝在微風中飄動著,就像揚州女子們飄散的長發。那時揚州學生是不用剪頭的,一陣風吹過,黑亮的頭發此起彼伏,一股馨香的皂角香撲面而來,與飄動的柳枝相照映。瞧,多美的一幅畫!照常理說,在土地肥沃,水源豐足,四季溫曖的楊州,應百花開放,姹紫嫣紅的,可這里的花仍然安分守已,該什么時候開一什么時候開,決不早開一天,也決不早凋謝一天,守時的很,就像溫文爾雅的楊州人一般守信守時。
母親在菜園的角落種了幾叢花,早晨灑點水,片刻后便可看到牽牛花這個害羞的楊州小姑娘羞答答的綻開了純美的笑顏,而月季只有在晚春最盛,黃的、紫的、粉的、白色,把菜園妝點的像一個美麗又充滿驚喜的迷宮。而我摘朵花別在頭上,裝的像模像樣的學起了母親喜愛的黃梅戲。那時的日子像花開一樣充滿了驚喜和快樂,現在想想真是懷念啊!
楊州的夜空令人惆悵,那時的夜,何常不是嫵媚。在溫暖的楊州,少見的涼爽,只有在夜里出現了。在涼風習習的樹蔭下,躺著凝望夜空的我,心中突然覺得多一種叫惆悵的傷感,月色如霜,星光卻莫名的燦爛,那時真的有星星可數,雖沒書上說的那么多,但在我記憶里也是多的數不完的,幼嫩的心中卻冒出了一個極煞風景的問題:這樣的日子還能過多久?
果然,該來還的來。母親因工作調動而來到了干冷的北方都市工作。而我家也跟著來了,在這曾經無比向往的高樓林立的繁華街道中,我反而迷失了心路,冒出了一咱莫名的疏離感和恐懼感。母親的一頭黑發在燈紅酒綠中顯得那么格格不入,無奈,母親把一頭黑發燙成了黃棕色的“方便面”,枯干而叫囂的在我眼前晃來晃去,第一次覺得母親的頭發那么刺目。城市的油菜顯得那么精神,精神到一種病態的碧綠,自來水煮沸后的開水也失去了井水那美麗的漣漪和馨甜的甘爽,母親費盡心血煮出的美食也喚不起我的胃口,只是像一臺機器一樣機械的吞食,早以失去了當時的愜意和舒爽。終日灰暗的天,陰沉的讓人窒息,天空中一顆星也沒有,我只好數月亮來打發時間:“一個月亮,一個月亮,還是一個月亮。”
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那兩句話:我真的懷念兒時的揚州,兒時的記憶。懷念,懷里揣著的思念;思念,思念卻回不到從前。我辭別了揚州,卻留下了一念掛牽。
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2
自從爸爸媽媽帶我參觀過泰州火車站后,就一直想能乘火車去游玩,終于爸媽決定國慶節期間帶我乘火車去揚州游瘦西湖,我可高興了.
坐在火車上看窗外,田野變成了一塊塊深淺不一的方形地毯,河水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不知不覺就到揚州了.
站在瘦西湖的橋上,放眼遠眺,湖邊的垂柳宛如輕盈的少女正對著碧綠的湖水梳妝打扮,翩翩起舞呢!
我們隨著涌動的人流來到了"徐園",門前有一對威武的大石獅子,左邊的獅子爸爸抱著一只繡球,象征著大權在握;右邊的獅子媽媽抱著一只可愛的小獅子,象征著子孫綿延,可惜小獅子的頭和背都變得滑溜溜的了.原來,在揚州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摸摸獅子頭,一生不用愁;摸摸獅子背,榮華又富貴.步入園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我們穿過徐園的后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杭州有個西湖,這里就叫瘦西湖;鎮江有個金山,這里就叫小金山.原來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這時下起了雨,我指著不遠處橫跨在瘦西湖上的亭子說:"我們去那邊躲雨吧!"爸爸饒有興致地問:"數數,有幾座亭子 ""五座!""這就是五亭橋,她不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從上面看,她像一朵大大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我飛奔上橋,的確,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構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合,氣勢宏偉.人們泛舟湖上,輕歌曼舞,融入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我也被深深地陶醉了!
穿過五亭橋,一座高大的白塔便矗立在眼前了.據說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原來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后用鹽包為基礎,以紙扎為表面,在一夜之間制作而成的.真塔是后來用磚砌而成的,在瘦西湖中也僅作為點綴而已.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句,千百年來,二十四橋以其清麗俊爽的畫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揚的情調撥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弦.整座橋是用漢白玉砌成的單孔拱形石橋.它全長24米,寬2.4米,兩端各12級臺階,兩邊各24根漢白玉雕柱,高,寬各2.4米.橋上雕飾明月圖案,秀麗典雅.橋東有貼壁黃石假山,西有熙春臺,再現了唐詩中的詩情畫意.
迷人的瘦西湖風采撥動了我的心弦,給我留下了清新雋永的回憶.
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3
早已聽說揚州的古巷文化聞名天下,可我一直沒有空暇,身為揚州人,心中一陣愧赧。一個偶然的機遇,文學社組織觀賞揚州古巷,這消息足以令我心滿意足,興奮不已。
終于盼到了那天,不用說,大家都很興奮,由導游領著,第一站――工藝美術館。館內的櫥窗中所放的不僅是一件件無價珍寶,更是經歷了風雨滄桑的揚州文化。從導游的口中得知,早在唐朝,揚州就已成為一座重要的經濟城市和對外商埠,各路巧匠云集此地,手工業迅猛發展。明代的揚州更是如此。什么剔紅雕漆,百寶鑲嵌,螺鈿鑲嵌,甚是繁榮。清代則是將雕漆與鑲嵌融為一體,創造了“雕漆嵌玉”這一名貴品種,更顯揚州濃郁的地方氣息。《文峰塔》、《玉堂春色》、《江天一覽》、《松齡鶴壽》……各類杰作數不勝數。
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園中生長著數千種名貴的竹類:毛竹、羅漢竹、龜甲竹、箭竹……連導游自己都說不清到底有多少種竹。園中之最當屬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各有千秋,分別選用了四種各有特色的石料、四季代表性植物。每到一處,仿佛置身于此季,遐想萬千。有春的嫩,夏的茂,秋的盛,冬的蕭。其中冬景,最為有趣。墻上排列著二十四個孔洞,是為了讓寒風掠過,以發出呼嘯之聲,由此得名“風音洞”。但奇怪的是,不知在臨近春景的墻上為何有一大洞。我不明白,于是順眼望去,一下子瞧見了洞后那萌發的春天。噢!謎題不解自破:冬天去了,春天還會遠嗎?真是妙哉!奇哉!
古巷游也正式進入主題。隨導游來到汪氏小苑,感受一位揚州鹽商的充滿古韻氣息家居生活。廳堂中的擺設是那么貼切,那么怡然自得。看著桌上放著的茶具,遙想當年,我仿佛望見主人和客人圍坐在一起飲茶吟詩的情景,多么和諧、多么愜意!主人的家族很興旺,家中的陳設更是別具風情。無論在小院的哪個角落,我都能找到汪氏家族興旺和繁榮的緣由以及主人對美的獨特見解。
漫步在揚州且深且長的古巷之中,心中不時涌起陣陣激情。它不同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它有著自己的寧靜與安詳。置身于其中,我仿佛感受到古巷滿懷熱情跳動的心、那深沉而舒緩的呼吸。我仿佛見到夕日的商人們在古巷中穿梭的身影,古巷人民純樸而可親的含蓄一笑,空氣中洋溢著的,有著一種深切的古巷人不朽的人生品格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內涵。我為古巷所癡迷、所陶醉。古巷千古長存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的意志。
暮日斜灑在大地上,萬物仍是那般充滿生氣。幽長深遠的古巷走到了盡頭,可我的心卻始終走不完那段生命的巷途。是的,我正在聆聽,聆聽那一個個動人的傳奇神話;我正在感悟,感悟那一顆顆充滿激情的內心。我是聽不完悟不盡的,但我喜歡那份寧靜。
在這一片樂土上,生長著許多堅韌不拔的古巷人民,揚州城的神奇的韻律正激勵著他們,鼓舞著他們向著新世紀開拓新的歷史篇章,揚州人的永不腐朽的精神將會向著東方、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無限延伸……
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4
二十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明白人一眼看出是描寫揚州的一首詩,沒錯,今天,我就讓大家來領略一下揚州的風情文化及月的特色。
揚州是中國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在江蘇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長江中下游。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在揚州的范圍有:郊區,廣陵區,邗江區3個地區;高郵,江都,寶應,儀征。這么一個歷史遺留下來的風水飽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揚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醬菜等等。那當然少不了月。揚州的月我認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馬上就是中秋節了,那時的月亮是最圓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橋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個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種景色是多么美啊!
關于月亮的傳說有很多,大多都是關于嫦娥的,有人說嫦娥奔月,有人說嫦娥下凡,還有人說吃了月餅之后就夢見嫦娥,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時候聽的很多,所以我說揚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決對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稱揚州為月亮城呢?現在有很多的人用揚州月或月亮城做廣告,現代的詩歌寫揚州的里面總也要提到一個“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來到揚州旅游的游客都說:“揚州城真是名不虛傳啊。”都在為這有著月亮城之稱的揚州城而贊嘆。
揚州,它不僅有月亮城的美稱,而在月亮的基礎上的煙花三月旅游節更是別有一翻風味,這個旅游節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揚州玩,差不多都是為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首李白的千古絕詩而來,雖然有了詩句,但沒有真才實料也不行所以,揚州本來就是一座風光秀美的風景城;有著知識和文化的文化城;有著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記的有人說過,“淮海惟揚州。”這句話的意思是:淮河與黃海之間是揚州。揚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揚波以揚出了名。所以,這就是揚州的真才實料。從地圖上看,揚州屬于亞熱帶的氣候地區,一年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氣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煙花三月下揚州的“三月”是指農歷,相當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資料表示說明:當時的揚州,平均氣溫為14.3攝氏度,大地回春,各種各樣的花都開了,這就是煙花,就在這時候,揚州的市花——瓊花,伴隨著揚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調下開放,那時的揚州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魅力。所以煙花三月旅游節才引來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異口同聲,拍手叫好。
揚州,這個美麗城市,不但有家鄉的特產,還有“月亮城,旅游城”的美稱。最后,我就用一首詩來結束,表達我對揚州的贊美之情:
月亮已經走過自己的歷程,如山河一樣,以七五的時間從殘缺走向圓滿。此時天朗氣清,一盤冰輪懸在空中,把一結白灑向人間,人們在各條大道的腳步頻密如急速的鼓點。那是歸人的心跳啊!所有游子仿佛受到了月亮的召喚,月亮的吸引,都急匆匆的往家奔去。
揚州旅游觀后感作文5
夏季,暮色中的田園,是大自然醉人的美麗與馨香!暑假生活是異彩紛呈的,這不,今年暑假我便隨父母來到了美麗富饒的揚州度假。
揚州,一個人杰地靈、令人神往的地方,在浩瀚而美麗的歷史長河中,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陶醉。揚州又被稱為‘月亮城’,揚州的月亮美在它的含蓄而不張揚,美在它的自然而不事雕琢。
天氣晴朗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揚州城的每一個角落,秀美、柔和、寧靜、優雅。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靜靜地享受著這寧靜的夜晚。托一壺清香淡雅的香茶,與左鄰右舍圍桌而坐,談談閑話、議議家常,清風為舞,明月相伴,真是無限愜意。
信步于秦淮河邊,或漫步于瘦西湖畔,你隨處可以聞到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水的氣息和花與樹的清香。月光灑在瘦西湖上,給這美麗的人間仙境又增添了幾分迷人的風采。透過月色,遠處傳來悠揚的簫聲,不禁令人浮想聯翩:那長發飄飄、手執玉簫的美貌女子此刻仿佛就站在二十四橋上和著晚風輕輕地吹奏著。此刻,水邊的垂柳低低地拂著水面,微風撥弄著湖面,湖水在小橋下蕩起一層層漣漪。
月光在湖面上閃動著。隨意撿起一粒石子丟向湖里,“撲通”一聲,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蕩漾著向四周擴散。而我的心也如月影一樣被均勻地分成了一圈圈,晃著、蕩著。水波漸漸地平靜了,河面上又映出了一輪明凈的月。據說每到皓月當空之夜,站在瘦西湖邊往五亭橋下望去,15個橋洞,洞洞有月,形成了水天一色、眾月爭輝的絕美景觀。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道出了揚州無邊的月色。就連大詩人杜牧也因“十年一覺揚州夢”而流連忘返,真可謂“半灣星月漾銀鉤,瘦盡春城十二樓”。
河岸、細柳、拱橋、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輪淡黃中透出白晢的月兒便是這一切的靈魂。它默默地打量著這座千年古城,把它的萬般柔情化作了那絲絲縷縷的纏綿灑向每一個角落。湖水清清,楊柳依依,微風習習,簫聲陣陣,與皎潔的月光融為一體。這溫馨的氣氛籠罩在揚州城上空,彌漫著、升騰著,成了數百數千年的永恒,成了永遠流傳的家鄉月和故鄉情。
游過揚州,誰能忘的了這揚州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