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山西的作文1000字5篇
山西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跡,但我覺得最奇特的還是那古樸的懸空寺。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寫山西的觀后感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寫山西的作文1
人人都說,山西是個好地方。
山西總人口3410萬人,面積156579平方公里。雖說地方不是太大,但是有很多著名的景點,小吃,來到山西你能感受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會讓你有不一樣的感受。
山西的五臺山,大家應當早有所耳聞,它與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佛教四大名山,位于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09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顯通寺位于臺懷鎮中心地是五臺山歷史上最古規模最宏大的寺廟原建于漢代,北魏時擴建,明太祖時從修,現在有各種建筑四百余座,規模浩大
龍泉寺,原為楊家將家廟,始建于宋代,整體雄偉壯觀巧奪天工人物栩栩如生,游人觀后贊不絕口,是人印象深刻。
綿山,又稱介山,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區。
平遙古城是一座有著兩千千多年歷史的古城與四川的閬中,云南的麗江安徽的歙縣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山西的晉祠鄉想必大家早有所耳聞,它是晉祠大米的主產區,大米晶瑩飽滿,做出來的飯香氣四溢,令人垂漣欲滴。
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
喬家大院
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云岡石窟還是世界聞名的石雕藝術寶庫之一,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石窟群。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岡石窟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已成為國內各界人士參觀游覽的重要場所,也是國際友人傾慕和向往的旅游勝地。
云岡石窟全貌
山西小吃如:
1山西小吃—上黨糊肘子:
2山西小吃—神池麻花:
3山西小吃—河曲酸粥:
4山西小吃—長治山楂餅:
5山西小吃—定襄蒸肉
6山西小吃—繁峙疤餅
7山西小吃—石頭餅
8山西小吃—油豆泡
9山西小吃—保德油棗
10山西小吃—晉南釀菜
11山西小吃—榆次灌腸
12山西小吃—汾酒牛肉
13山西小吃—太谷熏鴿
14山西小吃—碗團
15山西小吃-莜面栲栳
16山西小吃—太原泡菜
17山西小吃—太古餅
18山西小吃—羊雜割
19山西小吃—片烤方肉
20山西小吃—太原泡菜
21山西小吃—揪片
22山西小吃—燒大蔥
23山西小吃—刀削面
24山西小吃—莜面栲栳栳
25山西小吃—醬豬肉
想吃吧!!!
山西婚俗:
一般都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盡管時代變遷,移風易俗,但大體仍沿舊習,特別是農村,重要禮儀程式,墨守成規,至今未變,大致都須經相親、訂婚、結婚、回門四個步驟。相親:媒人為男女提親,介紹雙方的情況,如年齡、屬相、生辰、人品、長相,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和父母為人等。兩家權衡條件,集眾人商議后,有意結親者,男子隨媒人到女家相看。雙方同意,即約時間,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飯,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離去。訂婚:經媒人在男女兩家之間多次說合,確定彩禮和嫁妝,婦方交換兒女生辰八字,擇吉日行訂婚禮,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禮給女方,并設宴慶賀。次日女方設宴請男方。之后,擇日領取結婚證,有的還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贈些服裝,稱換夏或換冬。結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禮,俗稱“下茶”,男方使媒人將“新娘”出聘時所穿衣物(內衣)及“水禮”(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親各自請未來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飯,謂之“吃喜頭飯”。娶親的前一日,親朋皆來,俗稱“待人”,有的請“鼓匠”助興,所以又稱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餅”。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稱“吃喜糕”。早飯后,男方奏鼓樂、抬花轎(有的用馬車或騾馱轎,現在基本上用汽車)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親。新郎要給新娘帶去一根紅褲帶,名曰:“喜結良緣”;帶去一個瓶子,瓶中插一棵蔥,謂之“生根立后”;帶五根肋骨的豬肉或羊肉一塊,叫做“離娘肉”、“五方喜慶”,娶親回來時,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帶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離”。女方設茶水、糖果、糕點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換上男方帶來的衣服(一般為紅綿衣、綿褲),向父母拜別后,由胞妹摻扶上轎(車)。同行人有送新的,開箱子的,后有“賀堂”(又稱圓飯)者隨行,按事先擇好的時辰進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攙親者攙引,踏“紅氈”進入新房,并為“賀堂”者“燒茶”,吃“進門飯”。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禮畢即開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間新郎新娘要向來賓敬酒,行禮,認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鬧洞房儀式,俗稱“倒寶壺”,讓新郎新娘說繞口令,猜謎語,說笑話取笑,后夫妻吃對面飯,深夜方畢。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親戚朋友行禮,稱:“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舉行),并由受拜方出禮錢表示祝賀。喪葬:古代朔州的喪葬禮儀程序極其繁瑣,一般可分為小斂、大斂、燒紙、送燈、辭靈、出殯、復二等。2006年,“中國首屆黃河黃土高原柳林·孟門年俗文化節”在柳林縣孟門鎮隆重舉行,與百名民俗專家、學者一致通過《保護中國傳統年俗文化孟門宣言》。
山西,我祖祖輩輩的故鄉,山西有好多的名勝古跡和民俗習慣可謂魅力山西
山西,山美,水美,人更美!
寫山西的作文2
山西是個美麗富饒的城市,這里有高聳的山,有清澈見底的水,還有高樓大廈。
山,大家一提到山,馬上想到高聳的山,爬山,還有許多著名的山的名字。那么在山西,又有哪些著名的山呢?蘆芽山、五臺山、恒山都在山西呢!蘆芽山,因形似“蘆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嶺中挺拔的一座雄峰,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劍直插云霄。這里峰巒重疊,簇擁大小200多座山峰,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霧縈繞,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蘆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引人入勝。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58公尺,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恒山,人稱北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揚名國內外恒山山脈祖于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云代,東西綿延五百里,是海河支流桑干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恒山,號稱108峰,東西綿延150公里,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南障三晉,北瞰云、代二州,莽莽蒼蒼,橫亙塞上,巍峨聳峙,氣勢雄偉。天峰嶺與翠屏峰,是恒山主峰的東西兩峰。兩峰對望,斷崖綠帶,層次分明,美如畫卷。懸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是自然景觀中的奇跡。苦甜井在恒山半腰,兩井相隔一米,水質卻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涼,被稱為甜并;另一井水卻苦澀難飲。甜水井井深數尺,卻取之不間,可供萬人飲用、唐代時,唐玄宗李隆基曾賜匾甜井為“龍泉觀”。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有山的地方必然有水。那么這里有哪些河呢?汾河、黃河、滹沱河。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長710公里,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汾河在太原境內縱貫北南,全長一百公里,占到整個汾河的七分之一。汾河四周九山匯聚,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臺樓榭,風光旖旎,自古以來,就被列入名山大川之列。《山海經》載:“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河(黃河)。”《水經注》載:“汾水出太原汾陽之北管涔山。”有史以來,汾源和汾水為三晉悠久燦爛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汾源堿晉文明的搖籃和發祥地,是三晉人民飲水思源,尋根感恩之處,其水之純凈甘醇、景之優美別致,自古享有三晉第一勝境之美譽。現汾源旅游景點有汾源靈沼、雷鳴寺、樓子山等,為省級旅游風景名勝區,是三晉兒女依戀、崇敬、向往之地,是全省人民民心凝聚、眾志成城的象征。
黃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中國的母親河。若把祖國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雞,黃河便是雄雞的動脈。黃河流程達5464千米,流域面積達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條支流與溪川相連,猶如無數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為祖國大地輸送著活力與生機。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曲是黃河的源頭,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在山東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點:山西河口;中、下游分界點:河南舊孟津。黃河的入海口河寬1500米,一般為500米,較窄處只有300米,水深一般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滹沱河,發源于山西省繁峙縣泰戲山孤山村一帶,向西南流經恒山與五臺山之間,至界河折向東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東流至河北省獻縣臧橋與子牙河另一支流滏陽河相會入海。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陽武河、云中河、牧馬河、同河、清水河、南坪河、冶河等,呈羽狀排列,主要集中在黃壁莊以上,以下無支流匯入。流域內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西部地處山西高原東緣山地和盆地,地勢高,黃土分布較厚;中部為太行山背斜形成的山地,富煤礦;東部為平原。流域內天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重。流經山區、山地和丘陵的面積約占全流域面積的86%,河流總落差達1800余米。瑤池以上為上游,沿五臺山向西南流淌于帶狀盆地中,河槽寬自一二百米至千米不等,水流緩慢。瑤池至崗南為中游,流經太行山區,河谷深切,呈“V”形谷,寬度均在200米以下,落差大,水流湍急。黃壁莊以下為下游,流經平原,河道寬廣,最寬可達6000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漸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兩岸筑有堤防。
山西的名人也很多,石勒、石虎。
石勒,公元274——333。十六國時期后趙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從奴隸到皇帝整個世界歷史上的唯一一人。字世龍,原名匐勒,一作。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319年稱趙王。西晉羯族的來源,一說是附屬于匈奴隨之入塞的羌渠部後裔;一說來自中亞的石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一帶)。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教(即拜火教,看來他們和阿拉伯有些淵源)。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帥。沒于333年。謚號:明帝;廟號:太祖;安葬地:高平陵;曾用年號:太和(328年二月—330年八月);建平(330年九月—333年)。唐朝詩人司空圖有詩“石勒童年有戰機,洛陽長嘯倚門時。晉朝不是王夷甫,大智何由得預知。”
石虎,字季龍,生于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卒于晉穆帝永和五年(349年)。上黨武鄉縣(山西榆社縣北)人,石勒的侄兒,十六國時后趙皇帝。石虎作戰英勇,弓馬嫻熟,深得石勒贊賞,被封為征虜將軍。石虎也因此全力以赴為石勒建立后趙政權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他對漢族采取民族滅絕政策“至于降城陷壘,不復斷別善惡,坑斬士女,鮮有遺類。”,嚴重激化了胡漢矛盾。用石虎后來的話說可謂“端拱指授”、“躬當矢石”。
山西的特產也很多:代縣剪紙。
代縣民間剪紙,主產于鹿蹄澗村,已有300年歷史。現在代縣農村婦女大都會剪紙。剪紙也是代縣農居室內的主要裝飾品,特別是春節和一些喜慶吉日期間,這里的家家戶戶都剪貼各色窗花剪紙。代縣剪紙質樸天真,拙中藏巧,以“小”取勝。剪紙內容包括人物、禽獸和鬼神形象,傳統的“八仙”和“二十四孝”圖案是代縣剪紙的典型。
我的家鄉美嗎?歡迎你來到我的家鄉!
寫山西的作文3
經常聽得身邊朋友說人家“大城市”怎樣怎樣,可《抱愧山西》這篇散文卻告訴我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實——我的現居地山西也曾經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城市。那么山西是因何而在上一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海內最富的?又是因何而在它風光百年過后終于徹底衰落的呢?《抱愧山西》給了我這個史盲一個完美的解答。
當余秋雨發現,“在上一世紀乃至以前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方,而竟是山西”,吃驚的不僅有他,還有我。想來慚愧,我也和余先生一樣曾偏執的認為山西是較為貧困的省份。但讀罷此文,我的看法被徹底改變,這個曾經“海內最富”的地方,漸漸走進了我的視野。
眾所周知,山西地區地貧瘠,少耕織,要想致富,就必須出奇制勝,找別的出路。很慶幸,精明的山西人經過考察、抉擇,終于把目光投向了家鄉之外的遼闊天地。不甘受苦的他們,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走西口。這一步是何等的關鍵!走出“桎梏”的山西商人,經商時很少有空間框架,因此談論起天南地北就像是在談論街坊鄰里,整個中國版圖都在視野之內。無怪他們可以最先發現各個地區在貿易上的強項和弱勢,從而準確行動。從這一點上說,正是背井離鄉的選擇成就了他們未來的輝煌。
乾隆《太谷縣志》中說的明了:“(山西)民多而田少,竭豐年之谷,不足供兩月。故耕種之外,咸善謀生,跋涉數千里,率以為常。士俗殷富,實由此焉。”由此觀之,山西的崛起也就順理成章了。至于山西到底顯赫到了什么地步,不如讓我們一同到著名的喬家大院看看,這里便是昔日山西的一個縮影。“萬里馳騁收斂成一個宅院,宅院的無數飛檐又指向無邊無際的云天。鐘鳴鼎食的巨室處處呈現出一種心態從容的中國一代巨商的人生風采。”如此恢弘的氣勢,怎不令人嘆為觀止?此刻,又有誰不稱贊當年那“走西口”的良策呢?靜下心來想想,確實是“一步”之差,當時的山西,走到了中國的前列。試想,如果山西人冥頑不靈,死守著那一方薄地,怎會有歷史上的“海內最富”,怎會有百年老字號“日升昌”?說到底,就是把路選對了。畢竟,方向對了才可能走上成功正道。若是定位就出現了偏差,成功自是無望的了。至此,不得不令我深深的佩服百年前賞析的先行者。正是他們的努力開拓,一代巨賈之鄉,才成為了現實。
它的第一部分講述了余秋雨先生為什么會產生抱愧于山西的想法。通過他之前對“山西——是我國特別貧困的省份之一”的這種看法,與他查檢過一本本書籍,閱讀過一篇篇文稿后得出“山西曾是中國最富有的省份”的結論,形成鮮明的對比、反差。以至于讓他有了“抱愧山西”的想法和期待的一次山西之行。
第二部分則寫了余秋雨先生在這次山西之行中參觀的平謠西大街上的商用建筑時所生發的感想和聯想。才兩三家,便已被這些建筑身上的一種從未領略過的氣勢所壓倒。當然除了工作場所外還參觀了像祁縣喬家大院的生活場所和那里帶給余秋雨一行人的感慨。
而第三與第四部分則告訴我們山西商人最終取得成功要付出的代價,以及他們的良好的整體素質:坦然從商、目光遠大、講究信義、嚴于管理,還有山西商人在風光過后陷入困頓、敗落的境地的內在原因。最后兩部分寫出了山西無數商家的世紀性繁華的整個敗落,更深刻更宏大的社會歷史原因,和作者借一些文章的段落來表達的無奈之情。
讀完整篇文章,留給我最深的印象的是山西商人十分講究信義的人格素質。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終于無力償還,借出方便大方地一筆勾銷,這樣的事居然在他們中間所在多有,不足為奇,真的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雖然我有時在同學借了錢之后再沒有過問,可那怎么也僅僅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數目,多它一個不多,少它一個不少,并不能真正說明什么。看人家山西商人,那可是“巨款”呀。如果是我的話,我自己都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到機智而不小心眼的“大商人心態”,盡管我個人認為自己心胸并不狹窄。
另外,讀完此篇,讓我重新審視了一番我以前并不看好的現居地,原來它也驚天動地過,也有如此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原來什么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要有一種探究精神才可。
寫山西的作文4
這幾天讀柴靜的《看見》,其中一章“山西,山西”說到山西煤礦開采帶來的種種巨變。
柴靜家就在山西,那是汾河邊上一做清朝古宅。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水邊蘆葦叢從,明黃的水鳳仙、累累紅珠子的火棘,還有藍的發紫的小蝴蝶穿梭其中,屋檐下是燕雀在嬉戲,歡笑美好得不真實——確實,對現在山西的孩子來說,你很難叫他對著焦黃色的天,焦黑的滿是煤渣的地,充斥著焦油味兒能見度不到十米的空氣,一塊一塊稠黑泥結成的板狀的“河水”,來想象當年的鳥語花香。
環保提倡了一遍又一遍,領導班子換了一任又一任……有用嗎?工廠照舊悠然地吞云吐霧——你管的了嗎?生靈的悲怮在鋪天蓋地的GDP和金錢的誘惑前顯得多么渺小。做生意的挖十年礦,賺得金玉滿缽,凱旋而歸。但留下來的人呢?這些祖祖輩輩守著這塊地的人呢?他們能怎么辦?——幾乎無人不患鼻炎、支氣管炎,滿耳的咳嗽聲:一個個氟中毒的孩子咧著滿口的黃牙;肺癌、肝癌、胃癌……你真的忍心嗎?
——“你不怕住這兒的后果?”
——“習慣了就行,人的進化能力很強的。”
——“你的孩子將來怎么辦?”
——“管不了那么多。”
《慶余年》中寫道:不能怪這些百姓,他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知道自己能知道的,放棄自己無法知道的,享受自己能享受的,憤怒與被允許憤怒的。村中煤礦的事村長一人做主,村委主任競選,選票當分紅,一戶能領兩千五百塊,大家伙兒都眉開眼笑。維權?環保?吃飽了撐著吧你!只有個老人,家住煤礦正上方,已經沒有水用了。他對著記者哭叫著幾乎瘋癲,村里人看著都笑了。愛看熱鬧的國人只有在大難臨頭時才開始驚慌失措。
破壞輕而易舉,而重建需要漫長的努力卻不一定能復原。這才幾年,對,才幾年,原先繽紛的大地像得了色盲癥,色彩在退去。老頭兒看了柴靜一眼,搖頭道:“你們這代不行了……”再也看不到汾河水了。地下都被挖空了,指不定哪天一腳踩下地獄。一輛輛運煤車駛過,誰顧得上不遠處云岡石窟中大佛微笑的臉上沾滿厚厚的烏黑的煤灰?塑佛的砂巖逐漸腐蝕剝落,昔日的蛙聲蹤跡全無,塌落在塵埃中的青磚上依稀可見當年繁復美麗的磚雕——“十萬年前,古人類在這里生存,汾河兩岸是連綿不斷的山崗”“四千五百年前,晉南興起的陶寺文化,是先秦史籍中出現的最早的‘中國’,是華夏的根基”。而今,高度文明的我們,卻要親手將她毀掉——整片土地都被黑霧籠罩著,寸草不生。黑風在城市上空呼嘯著,那是文明發出的沉重嘆息。
“我不想再回山西了”柴靜說。
家鄉是游子的根。那里有童年的痕跡,有祖祖輩輩生活的烙印。她是記憶的依附,心靈的歸宿——鄉愁是融入血脈的深情。但是,當面對一個面目全非的故鄉,當記憶中的一景一物都不復存在時,這份深情又該何去何從?而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記憶,我們今天引以為傲的文明與繁榮會有任何意義嗎?
寫山西的作文5
愛我山西,保護文物 看文明發祥之地,看歷史文物遺跡,別樣的地方,別樣的方言,別樣的風情---難忘的別樣的體驗,難忘別樣的情感。
山西有著久遠而輝煌的歷史,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傳說中的華夏族始祖炎帝和黃帝 ,都曾帶領山西南部人民劈山治理黃河,培育五谷。堯。訟。禺曾經在晉南建都。 人說山西好風光,這風光好在哪里,首要的就是這里有星羅棋布的文物。 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四大佛教名山的五臺山,位于五臺縣境奈。五臺山由頂部山峰組成,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海拔最高的北臺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五臺山峰奇秀險,古松挺拔,云山霧海彌漫,清水河穿繞山間,金碧輝煌的殿宇樓閣掩映于青山綠水之中,奇麗景色猶如仙境,堪稱佛教藝術的寶庫。 晉祠是一處自然山水和歷史文物相結合的建筑圓林。山上松柏青翠,山前清泉環繞,殿閣巍峨,古木參天,亭臺樓閣星羅棋布。祠奈圣母殿文化部鑒定為國寶建筑,以其雄偉的建筑,高超的塑像藝術聞名世界。 當近,有的文物由于日久失修已經毀壞得不成樣子了,有的被人門用來蓋建店鋪以賺外快,保護文物,客不容緩。 文物,是山西人的驕傲,山西的自豪,是勇敢而偉大的山西人民的智慧的結晶。我們一定要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把她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出于對中華民族的無比熱愛,出于對中華民族的一往情深,在此,我們向所有有知識之士發出呼吁;行動起來,保護文物。
如果您是一位山西人,請您投入到這一場保護文物的運動中來,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如果您是一為領導,請您高瞻遠曙,積極組織保護文物活動;如果您是編輯,記者,作家,教師,請您告訴廣大公眾拯救文物的意義和重要性;如果您是一位實業家,那么請您在拯救文物時盡可能提供贊助-----我相信,只要煤個人都行動起來,便是文物煥發光彩之時。 愛我山西,愛我文物。愿這一口號響徹校園響徹每一個山西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