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
《十二生肖》,它是成龍電影中最后一部,也是達到最頂峰的一部電影。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1
今天我在網上看了一部電影《十二生肖》,它是成龍電影中最后一部,也是達到最頂峰的一部電影。
故事講的是當年火燒圓明園,致使大批文物流落海外,其中十二生肖獸首最引人關注,期間不乏奸邪的文物販子,試圖通過偷盜的手段獲取寶貝。以此為契機,正在度假的國際大盜JC和他的專業團隊一同遠赴巴黎,尋求國寶鑒定專家的幫助。經過周密細致的準備后一同踏上了尋寶之路。而在這過程中,JC曾經被利益和金錢泯滅的愛國之心漸漸蘇醒了。。
電影中動作戲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如360度輪滑服,等其他高科技設備實在太給力了,還有成龍的一系列動作都是絕對的難點。但戲中卻從未失去對語言的表達,片中大量法語和英語的對白,如孤島上來自西班牙等地的海盜和伯爵的殺手。將文戲和武戲很好的融入在一起,動作與言語交錯相融,妙趣橫生。不僅要打還要吵,這更加強了角色的表現力。如此電影在動作設計上追求極致、動作表演又絕對搏命,同時又將動作表演的肢體語言做到當世無雙,堪稱達到巔峰。
而我覺得這不僅是一部動作片還是一部很好的愛國教育片。
曾經的中國閉關鎖國,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很多國寶,很多中華五千年來的璀璨結晶流失海外,被其他國家收在博物館里,當成自己的文物,但是真正能為了這些國寶奉獻自己力量的人實在是不多。本片其實從側面強烈譴責帝國主義侵略時代的惡行,對世界各國人民的傷害,對埃及等古國文化掠奪的譴責。如果十二生肖獸首真能那么圓滿的回歸圓明園要是每個國家都能夠誠懇的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那就好了!
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2
《十二生肖》招牌式的成龍動作喜劇,喚起了我所有對童年時期電影的回憶,他是陳家駒,是馬儒龍,是亞洲飛鷹,矯健的身手,滑稽的動作,拼命三郎式的搏命鏡頭,讓我無法不為之敬佩。
如今成龍已年近六十,沒有人可以敵得過歲月的磨礪,成龍也一樣,但是在英雄謝幕前,誰又不想用力一搏,一喚當年的風采,最后一次重溫自己久違的榮耀呢。于是《十二生肖》誕生了,我相信它也成功了。可能有人會說,電影的動作設計,笑點設置都是以往的“成龍式”,沒有突破,但是我在想,完全意義上的成龍式電影還要追溯到98年的《我是誰》,這一別就是十幾年,觀眾看成龍的電影不就是為了追憶這久違的感覺嗎,難道非要突破成《碟中諜》或者是《007》。
電影最后成龍從火山滑落下來,看到成龍滄桑的面孔,我看的眼角有些濕潤,他還是那個不怕死的拼命三郎。如今的成龍,對于那些高難度動作可能再也力不從心了,可能觀眾以后再也不能見到純粹的成龍式電影了,看完這部讓我期待一年多之久的《十二生肖》后,突然內心有一種極度的失落感,所有的期待就這樣隨著兩個小時的電影結束而過去了,并且將一去不復返。向我們的美好童年致敬,向《十二生肖》致敬,向成龍致敬。我相信終有一天成龍這個名字以及他招牌式的功夫喜劇會被永遠載入世界電影史冊。
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3
《十二生肖》,是成龍今年剛拍的一部電影。這部是成龍從影以來的第101部電影,據說這部是成龍最后的一部動作影片。讓無數的龍影迷們期待了好久,現終于迎來了首映。
對于成龍的電影,我還是喜歡看他以前的老片。我也算是他的影迷吧!不過不是那種瘋狂型的。前段時間他出的新警察故事我沒覺的好看,感覺他演的有點力不從心。回不到他以前的那種風采,找不到他曾經演的那個味道。因為畢竟他己不再年輕了,所以當這部十二生肖上映時我也沒有想要去影院觀看的欲望。等好幾個同事看了,都說這部片子好看,我家的父女兩個看了都說好看,我今兒個才想到要去看看。
當我買票進入影廳時,電影的序幕己開始了,人幾乎都己滿座了。看來這部片的票房肯定是高的。影片一開始就帶給人驚險刺激的鏡頭。成龍的裝備讓人大吃一驚!真像個神偷游俠,中國版的007。裝備是高科技的非常先進。成龍拍的動作片里當然都少不了打打殺殺的鏡頭。這部片也有很多的驚險鏡頭,這部片中的打斗非常的激烈,比這幾年拍的每一部都強!讓觀眾找到了成龍大哥年輕時的那種風采。五十多歲的人了,還像當年那樣的好身手,真是老當益壯啊!真佩服成龍大哥。現代年青的動作演員沒一個能跟他比的。
影廳里時不時的笑聲傳出,因在這部片里有很多的搞笑鏡頭。我也看的快笑的沒氣了!真的,這才是真的能讓人在看著刺激驚險的劇情又能讓人發出心底的笑聲的影片,我想只有成龍大哥的影片才能帶給我們觀眾這種雙重的享受。
影片結尾的那一小段,給人印象最深刻。為什么這么說呢?成龍為了那龍頭銅像國寶,不惜自己的生命去拯救那個寶物。在沒有降落傘從那么高的墜落下來,那個慘狀真是讓人看不下去了!先不說這拍電影里會有什么特技的鏡頭,但演員現實拍戲肯定會遭很大的罪受。為了這些能給觀眾幾分鐘享受的刺激鏡頭,付出了多少的血汗,也許還會有生命的危險。真讓人挺感動佩服的。所以我們觀眾都要支持正版,都要去影院觀看。這是對從影人員付出的勞動的一種尊重。當演員有風光的一面也有艱辛的一面,這拍片幕后的苦,觀眾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支持正版的。
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4
再次看見成龍,已是他第101部電影了。
成龍的電影無時無刻不透露著“溫柔”,周星馳的電影無時無刻不透露著“寂滅”,梁家輝的電影無時無刻不透露著“冷峻”。這些屬于骨子里的東西,從一開始就痕跡明顯地貫穿于他們的每一部電影之中,至少據我所知,在電影界他們的“角色”最“一成不變”。
一個演員演得太像自己以至最終已經成為了自己,這樣的演員不是合格的演員,戲里戲外還是應該分得清楚,否則真真假假就容易出太多問題。
這部電影集中了成龍以前電影中所有的元素,幾乎沒有創新且又落后了,部分形式與當代之商業元素相融,畫面感依舊輕松、詼諧、正派甚至還有些“嫵媚”,成龍每次以“大人物”出場,以“小人物”之心聲為結尾,名氣越大責任也越大,被別人被團體被民族甚至被國家都過分“夸張”和“依賴”了。影片之中“那個人”之“氣場”還是足以壓迫整個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形式和靈魂的,使這部電影跟以前大相徑庭。其實,一部“好萊塢”式的商業電影,只要名利雙收即可,本沒有過多的贊譽還是毀譽。在沒有能力制定法則時,還是要遵守法則。
冒險體裁,怎么看都是被強加之物,像那部《人再囧途之泰囧》,非常適用于情緒放松,沒什么意義,只是“大笑”而已。就好像在《一九四二》和《泰囧》之間選擇,我不愿意再看前面的,更不愿意再看后面的,未看之前已經知道后果,還有意義嗎?在成龍這部電影里,“冒險”只是一個花絮,不需要“大做文章”,只要電影和觀眾兩廂情愿即可。
讓我覺得意外和驚喜的,還有一個人,就是韓國演員,權相臣。很久以前的韓國電視劇《天國的嫁衣》中的男主角。在涉世未深的時候,我迷上了這部電視劇還有男女主角,那時候全家也都愛看,每天吃過晚飯,全家都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等著,這也是那時候很好的回憶之一。像電視劇中的這種愛情簡單又不缺危險,復雜又不缺純真,做男人,他就是最佳之典范,娶妻子,她就是最佳之情人,談愛情,它就是最合適之模板。將近十幾年以不見,想不到他漢語現在已經說得這么好了,在韓國難覓其蹤,來中國也鮮見其影。他給我的那種感覺就是一個通體“憂郁”的角色,那種永遠茫然的眼睛,滄桑的臉,以及永遠平平的額頭,足以寫盡一個過氣明星在當代歷史中之全部原因。
整部電影始終被成龍之氣場所壓制,其余角色反映平平,也許演得又太過于“不像”他們自己,而成龍之說學斗唱又太過于“像”他自己,整部電影無疑還是一部“主角”式電影與當前電影模式合拍,大英雄、真英雄,難有東風倒壓西風之式。成龍所飾之角色一向以“正派”自居,而使他的'影片始終洋溢著正能量,因此觀眾面很廣。自那次《新宿事件》上卻采取了某種形式的妥協或者叫順應,“入鄉隨俗”,這也是一個“演員”應該做的任務,尤其在保持了幾十年的“風格”上,采取了小小的“變動”。成龍的電影處處都體現著某些只屬于中國人的感覺,頗有些“中庸”之道,又有“武”風。在《特務迷城》中,雖扮演一個“小角色”,卻將小角色的能量開到最大,儼然傳遞出這樣的正價值:認識自己的人才是王者,才能主控局面。這也是所謂“主體”意識。傷人打人點到為止、給壞人留有余地、時時刻刻注意保持自己的形象維護傳統電影所要表現之正意味。在《十二生肖》中,依舊保持了自己電影之風格,雖不再以“中國人”的形象自居,卻仍肩負有傳統傳播的“義務”,動作場景越來越大,影片氣勢越來越強,依舊保持那種“玩命”的風格,但這種“玩命”卻又不同于以往,簡直可以“以假當真”。成龍這次從火山口上摔下來,不再像《特務迷城》里用一個“玩具”作一個“緩沖”,而讓頭實實在在地撞到了巖石上,這種“緩沖”之物即使換作“龍頭”,是否也不會“疼”呢?整部影片給我最大震撼的莫過于成龍從火山口旁高速俯沖,撞地,連續反轉,直到再次撞擊。看到此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這并非鋼鐵筑造之“身體”,卻能夠經受住不合“物理”法則的過程,懷疑之余,卻也被這種膽識、毅力和勇者精神所折服。這好像是欣賞一幅美麗的水墨畫,一艘人類的外太空探測器,以高速撞擊地面,經過多次翻轉損傷,還在堅強地掙扎著。這真是人類之幸,傾全部之力設一個賭局,打一個“只能贏不能輸”的賭。對于我們所住的地球來說,我們究竟對她了解多少?此時此刻,看著這座龐大的活火山,猶如在看一個外星球,“地球”對于人類依舊太陌生了。這是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那種龐大之美、力度之美、速度之美、拼命之美、精神之美,這就是那些喜愛“極限”運動的人,藏在靈魂里迸發進生命里所無法割舍不能割舍無法言說不能言說之精神。
也許對成龍的電影太過于熟悉,光是某些經典影片就已經不知道看過了多少遍,每一種動作、每一種設計、每一種興趣點、每一種貫穿劇情終始之脈絡都無不清晰地延續著曾經輝煌之歷史,雖有些“因循守舊”,但頻率如此之高危險系數如此之大的動作場景還是讓人為之一振為之敬仰,不能不為這樣的“演員”抱以最大的尊敬。
高科技元素頗多,似乎生活之絢爛也很多,在這個人類科技躍遷的時代,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跟上自己的靈魂。科技的迅速發展必將深刻和徹底地改變著整個人類社會中的一切東西,恐怕任何東西都是雙刃劍,在打磨工具的時候,應該提前做好算計,以免反噬。
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5
整個電影《十二生肖》觀看中其實摻雜著標志性的成龍式的喜劇效果,整個電影看下來是很歡樂的,片子有很多高難度動作,從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家也也應該知道,我想寫一篇長影評談談具體的細節,但樓上好多說不要劇透,我也不想劇透,說下個人《十二生肖》觀后感吧。其實《十二生肖》真是成龍大哥很不錯的一部作品,誠心之作,。國情懷有,但我感覺渲染的不是那么厲害,因為最后都扯到全世界丟失文物上去了!!最后也有明星客串,最大的還是最后成龍大哥媳婦露了了臉(新聞大家可能也都看了)片子其實討論的問題很多,主要是文物摻雜些家庭!但看看之前龍哥年輕時的作品,這部真的動作小很多!!但龍哥把這片拍出來真不容易,龍哥的電影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珍惜之!!
1、某外國高手坐在沙發上,說:我不離開這個沙發就能搞定你。開打。
上次是什么時候?(“30秒,把你打趴”、“你選擇吧(對成龍說,用手還是用腳)”)。
真的佩服成龍對“打”的理解,他知道觀眾想看什么。而且成龍的對打實戰性我覺得是最好的,畢竟小時候的底子好,有些動作完成的匪夷所思。不得不佩服。
2、攝影機中距離、全景的打斗場面。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打斗拍攝方式最具有觀賞性,帶感。可惜我們好多年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拍攝方式了,記得成龍在警察故事《1》中和我國內地公安對打的那場戲吧,過癮吧。
如今的打斗戲,要么全是近景,只看見拳頭會來揮去,一點都沒有之前90年代中期的那些武打戲那種在攝影層面和剪輯層面的精彩和震撼。要么就是時間太短,像甄子丹啊最近的一些電影,全景的打斗時間都太短,根本不過癮。
3、一場重中之重,具有顛覆性和原創性的動作戲。是工程作業和技巧展現的完美結合。這一點來說,之前成龍電影,90年代或者是80年代,成龍的團隊在工程技術方面不止一次已經給我們完美的展現了。
好萊塢的動作電影偷學了多少成龍電影不得而知,所謂動作電影不單單只是擺弄幾下花拳繡腿,他要契合周遭的環境,利用攝影機展現多層次,最主要的不是單單的特效和特技,核心必須是人。開個車橫沖直撞,搞點爆炸,這些根本沒有技術性。
重要的是人。人體的技巧、柔韌性、極限、絕處逢生、與人類體育的結合。
十二生肖觀后感550字6
影片講述由成龍飾演的賞金獵人Jackie,為了領取國際文物販子開出的巨額獎金,帶著他的一票高手伙伴們四處尋找圓明園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個獸首的下落,最終轉而幫助中方,全力挽救國寶,將尋回的獸首歸還中國的故事。
成龍的《十二生肖》是作為今年首部確定與IMAX合作的華語電影,也的確依然是延續了他以往電影的極限動作風格,槍火追逐、山地落傘、盤路追車、滑梯纏斗、多角度爆破等精彩場面。但大哥的巔峰時刻已然過去,愛國主義情懷的情節設計,顯得略顯無力;明顯感覺到大哥的苦心,好比讓傳統的中國人,穿西方人的衣服。科技感趨于強烈,明顯感覺大哥想把中國電影往好萊塢方向牽引,顯然靠他一人之力還不夠。觀眾關注的是視覺沖擊力的呈現,是一種爽的感覺。大哥一向推崇實景拍攝,實打實拍,大部分情況下不用替身,這是比較牛逼的地方。幕后花絮里,介紹大哥拍風洞、火山爆發和古堡的戲,其實還是很給力的。真正回歸到影片當中,觀眾是不會關注電影拍攝背后的故事有多牛逼,投射在觀眾眼球上的畫面,視覺的沖擊力、情節設計,人物形象……構成的觀眾評判依據。
說到人物,覺得一直以來,在大哥的電影里,大部分的笑點、重點都在他一個人身上,對于其他配角,小人物,印象并不深刻。這部片子里,我記得的,只是張藍心的大長腿、打戲,有點變形金剛味道的輪滑衣,他跟法國狗的笑料,海盜李宗盛的猥瑣和裝傻,還有最后吳彥祖跟舒淇的彩蛋。幾個俠盜的線索,在影片中交代的有點零散。我發現好的片子往往都不按常理出牌,會真實的呈現人性的多面性。當成龍在權衡的時候,一切以愛國為主,因此犧牲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淡化了故事主線,犧牲了張藍心和權相宇的感情線索,只留下好萊塢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橋段。我倒覺得作為成龍飾演的賞金獵人角色,應該更多真實展現他作為凡人、小人物的一面,他沒有私欲?沒有思想斗爭?愛國還是稍微主旋律了些,一旦影片調性確定,人物形象必然不能做到飽滿,很多東西是和主旋律相違背的。
雖然說達到巔峰狀態后再想超越很難,但是大哥也的確在努力能去超越自己,極力給觀眾呈現大片帶來的科技感,刺激感,實際效果在觀眾眼里似乎只是輕描淡寫了一筆。不過,還是值得去影院放松消遣一下,有刺激,有笑料,有精彩打斗場面,怎么說,從計劃到拍攝,前后也五六年之久。此處僅為個人拙見,一千個人眼里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嘛不是。所謂,槍打出頭鳥,最先嘗試的、開路者角色,必然受到各種評判標準,后人才能揚長避短,把前人拍在沙灘上。2012年首部與IMAX合作的華語電影,無關乎情節設置,沖著大哥的一片苦心,還是可以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