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作文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對于教育孩子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歡迎大家來查閱。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
盼了又盼,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終于播出了,今年的節目內容主要為青少年描述了關于我們祖國從建國至今的70年變化,向青少年們傳遞祖國一直在奮斗、一直在成長的拼搏信念。
我看完之后感觸頗多,時光過隙,歲月如梭。時光就像是一頭往前飛奔的白馬,帶領著我們不斷向前,從1949年建國至今,70年的風風雨雨,祖國由開始的`落后到現在的強大,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祖國70年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70年前的我們吃不飽、穿不暖、住的是泥磚方、走的是泥路,而70年后的我們不僅吃得飽,還吃得好,不僅穿得暖了,還穿得時尚,住的是樓房,走的是水泥瀝青路,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祖國為我們所帶來的。
踏過了當初的荊棘與泥濘,嘗過了那時的艱辛和苦酸,我們中國在發展的路上一直都走得謹慎小心,一步一個腳印,至今天功成名就,仍能不忘初心,旨在為百姓謀福利,帶領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這樣的國家,如果能讓我不愛她呢?
我無法預料明天的世界,明天的祖國,明天的我會是什么模樣的,但我知道,無論明天的我是什么模樣的,我都會一樣地愛你。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
今年央視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相比往年更加吸引人,因為除了對學生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更大的意義是突出了建國70周年以來的巨變。這是讓我們思考的一課,給了我們心靈的啟迪,也是讓我們感受濃濃愛國情的一課,讓我們知道作為青少年,該如何去愛國,如何回報社會。
今年9月1號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依然對中小學生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讓我最難忘的一幕是每個上臺嘉賓自身故事的述說,對于生活的不屈不撓,對于夢想的永不放棄。他們讓我明白了沒有任何人的成功可以隨手可得,每一個閃耀光芒的背后都是無數的汗水和淚水。正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所言,他們光線靚麗的背后,也隱藏著無數難以開口的苦衷。
我的思路不自覺回到了上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公布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己由于上數學課不認真,沒有及時做好復習工作,導致最后不及格的分數。當時知道這一消息,眼淚馬上就飚出來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對于自己的學習也是前所未有的迷茫無措。眼睛盯著熒幕上他們為了成功所付出的每一個畫面,都是如此直擊人心,相對于那些苦難,想想自己遇到的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我有什么理由不振作起來呢?
愛國是我們每個人終身的主題,一個人如果連基本的愛國之心都沒了,那么他即使獲得再多的榮譽及金錢,也不足以讓人尊敬,只會讓人唾罵。《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愛國這個主題在今年來說,意義尤其重大,因為今年是我國成立70周年,這是所有中國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兒!
以上就是我對開學第一課的所思所悟,你們是否從中學到了更多深刻的道理呢?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
今天,聽老師說要給我們看電視,全班同學都沸騰起來了,有的尖叫,有的歡呼。開學第一天晚上就能看電視,大家可高興了。
晚上,老師打開電視,先是動畫片、奧運女孩林妙可和抗震小英雄唱的《我和你,心連心》。大家都興致勃勃,全神貫注。可快樂的時間往往是短暫的,只一會,就播報汶川大地震的片段。播放兩個內容:一個是世界罕見的8.0級毀滅性大地震發生后,桑棗中學在1分32秒內全部井井有條、不慌不忙地跑出了教學樓。墻倒了,屋塌了,學校變成了廢墟,可他們學校1220多人沒一個人傷亡,沒一個人被廢墟埋住。這真是奇跡。這怎么回事?答案只有一個:學校重視災難來臨時的救生和逃生訓練,而且不止一次訓練過。二是電視播放了一個14歲的小女孩,她在上學路上,不小心掉進了40多米深的“天坑”。你知道什么是“天坑”么?天坑深不可測,最深的可達100多米,四周是絕壁,沒有路上來,掉下去可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靈,十個有十個死,沒有聽說有人掉下去還能爬上來。這個小女孩掉下去后,沒有驚慌也沒有害怕。餓了就吃一點媽媽給的飯團,渴了就喝一點草上的露水,疼了就咬一根樹根。就這樣,一邊攀爬,一邊自己鼓勵自己:“一定要爬上去,要見到爸爸媽媽,還有學校里的小伙伴。”就這樣,她爬了七天七夜,終于爬了上來。
我想:萬一是我碰到這種情況,我會咋樣?這個小女孩真厲害,我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
今晚可以看《開學第一課》,我激動的快速扒完碗里的飯,沖到我們家一年都開不到幾次的電視機前。
打開電視,廣告大軍空降到我面前,擠到我和開學第一課之間的縫隙中。盼啊,等啊,打開手機。咦,時鐘都已經指到八點零三分,開學第一課怎么還不開始呢!我開始懷疑,是開學第一課的航班延誤了,還是馬大哈的媽咪弄錯了播放時間。
耐心的在廣告面前坐了15分鐘,終于等到期盼已久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在《開學第一課》的歌聲中拉開帷幕。隨著一陣歡呼聲,主持人撒貝寧老師和何炅老師出現在電視熒幕上,帶領我們開啟了開學第一課的旅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都非常的吸人眼球,但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無殼蛋孵化小雞”這個有趣的小實驗環節。
無殼兒蛋生雞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就是沒有蛋殼出生的小雞,可是沒有蛋殼小雞怎么才能生存下來呢?我也好驚訝,便跟上去,看了個究竟:原來實驗中的雞蛋是把他打開,將完整的雞蛋放在的經過改造的玻璃杯里面,再放進溫箱里面,等過了二十一天,小雞就會孵化出來。不過,雞蛋必須要用已經孵化過兩天的雞蛋。
這個實驗讓我感到無比驚訝,同時也看到了我們國家的科技正在向美好和完美進發。 無殼孵化小機的研究成功,是不是代表著已有的試管嬰兒這個科研項目,將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代表著,以后可以不通過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就能在溫箱里降生一個個可愛的小孩呢?
為了祖國能長久的屹立在強國之林,做為新時代少年的我,會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當一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為地球人去實現,那些還不能用科學解決的事業而奮斗!
加油,一起努力向未來!
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于播出啦,今年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漢字就是我們驕傲的事情之一。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中華漢字也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商周時期的金文再到秦朝時代的小篆,之后又到漢朝的隸書,然后就變成了現在的楷書。而不同的書法字體,又各自有自己的特長。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勻稱,筆畫粗放,而篆書和隸書又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行書是一種非常流暢的書法,而楷書卻嚴肅而端莊。草書筆劃奔放,好似鳳舞龍翔。
中華漢字又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
漢字左右工整,既能簡寫,也能寫詳。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漢字,一種美麗的文字;漢字,一種神奇的文字;漢字,一種富有力量的文字。我愛你,中國的漢字!
漢字,如果黑板上缺少了你,那我們這樣的花朵就得不到滋潤;如果書本上缺少了你,那萬千群眾就得不到教育;如果來往中缺少了你,那我們中華雄獅的子民就得不到溝通。種種如果,種種得不到,漢字,這可見你在我們生命中有多么重要。我愛你——漢字。
漢字,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你在我們心里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你讓我們人與人之間有了感情的交融、心靈的溝通。是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五彩斑斕。我愛你——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