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
每當我們看完電影和書籍后都有很多的領悟,寫一篇觀后感可以總結自己的收獲,想必不少人在想如何寫好觀后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篇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在cctv1頻道晚上八點播出。我非常激動,19:50我就坐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開始。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斗成就夢想。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有三個部分。開場首先是一群小朋友大合唱我愛你中國。然后由主持人龍洋和撒貝寧主持開場。接下來到了篇章一砥礪奮斗。這里主要講述的是北京冬奧會,這里的的主要講到是徐夢桃、蘇峻、孫德遠、劉嘯騰。令我影響最深刻的徐夢桃,她給我們講述自己的奪冠故事。當時的天氣非常惡劣,但是她也沒有放棄,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最終還是取得了順利。徐夢桃還說到勇往直前,奮力前進。接下來講到的是關于一粒稻米的故事,由王巍主持。我深深有所感受,讓我知道的糧食是多么的不容易,農民伯伯是多辛苦。我們生在這么好的時代,我們應該要好好的珍惜糧食。篇一最后由小朋友合唱種子的旅程。
篇二和篇三主要講述的是奮斗,分別是持續奮斗和團結奮斗。里面令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提到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在最艱難的環境下種下一棵樹是非常不容易的。讓我知道了有這么美麗的環境,是爺爺奶奶的代代的務林人,才有今天這一片的綠色森林。我很喜歡聽小朋友唱的我們的田野。其實這個節目還是挺好的,讓我了解歷史,發展到現在是多么的不容易,讓我們這是后代可以記住今天的幸福是多么的不容易的。同時我在這短短的一個小時學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識,令我終身受益。
今天我看了這個開學第一課,我覺得我的收獲很大。我想我會記住這一課,令我印象最深的一課。
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篇2
誰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誰的夢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想要實現它們,只有成為更好的自己。而自律,便可成就我們更好的未來。———題記
暑假里,我閱讀了塞繆爾.斯邁爾斯的《青春不負夢想》,在一開始,我不過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暑假作業,可隨著一頁又一頁的閱讀,我由最初的漫不經心變為目不轉睛。我發現,無論如何翻到哪一頁,我都會有新的收獲,都會得到新的啟示。
這本書以“青春”和“夢想”兩大主題為引導全文的主要線索,講述了年輕人在青春歲月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并著重論述了年輕人應該抱有什么樣的心態與養成什么習慣,才能夠,有機會成功。從書中,我讀到了無數前進的方向,而在這其中,我最想與別人分享的便是——“自律”,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的勇氣可以在自律中得到體現,自律可以說是優秀品格的精髓。一切的美德都來源于自律。一個被沖動與感性支配著的人只會成為自己欲望的奴仆。美國總統華盛頓勇敢、高潔、優秀,直至今日也仍然美名遠播。華盛頓有著在危急時刻,表現出頗為鎮定的情感控制能力。在許多不了解他的人看來,他從娘胎里就是如此冷靜,如此理性。但,其實他的性格是很急躁的。他的彬彬有禮和善解人意都是他嚴格自律、善于自我控制而造就的。這種自控的行為在他小時候就開始了。有人曾評價他:“在面對誘惑和激動人心的場合,他總可以抵制并抑制激動的內心。這是他堅持不懈始終自律意識,將會是我們成功路上的一塊跳板。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自律呢?自律,要從小事做起。例如:堅持早上提前三十分鐘起床背書、吃完零食的包裝袋不隨手丟棄,忍住饞嘴不買小攤上的辣條等。以上這些事例看似不過隨手可做之事,卻很少有什么人能夠克服心中的懶惰與欲望,堅持下去。但只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盡量控制自己,久而久之,我們的自律意識往往會無形之中慢慢變強。人類之所以優于動物,靠得就是自我控制能力。你要想成為一個高尚的,有道德的、純潔善良的人,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的欲望。
莎士比亞說過:“人類能夠為尚未發生的事做好準備,這也是因為人類有著自律這一美德。”所以,同學們,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一定要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它將會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筆巨額財富。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成功經驗,那么就請閱讀《愿你的青春不負夢想》吧!我相信,它會帶給你信心與鼓舞,以及不斷奮斗的動力,會為不甘平凡的你,找到屬于你的成功之門。
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篇3
今年,我們十八歲了。我們奔跑在青春路上,人生才剛剛啟航。聽,我們的青春,多么像一首首獨特的歌!
青春是一首青澀的歌。回憶起的青春過往無論多美好,它都含著青澀的味道。我們總是為一些小事自卑,總不滿意現狀。我們笨拙地結識朋友,學著怎么和人相處,去體諒、理解他人。“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我們一路升學,一路離別。親身體驗這個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磕磕絆絆,不得要領。因為實踐不多,我們很容易困在小小角落。其實走出青春之時,這些事已不值一提,感覺是在小題大做。可這樣的小事落在少年身上,就是一座很難逾越的大山。青春像酒,剛開始它還是澀的。后來,經過光陰的等待,它變得香醇,澀味就只能留存在某段記憶的角落里,不復再來。
青春是一首優美的歌。我們的眼里能看到剛發芽的柳條,能看到剛開花的桃枝。校園里細碎的藍花、亭亭裊裊的玉蘭,花壇里的紫鳶…尋常景物,落在我們眼里,就成了青春美麗的記憶。“少年不識愁落滋味,未賦新詞強說愁”,我們從春花、夏月,秋雨、冬雪中,獲得感悟。這些感悟也許很簡單,也許很淺薄,但我們還剛起程,心境純凈,還有無限可能。無限的可能,便是青春的魅力所在。和朋友走在路上,肩挨在一起,照著陽光便感到心中也暖起來。臨睡前和同學聊天,閑談過去與未來,便收獲了一份愉悅。
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我們的青春在求學路中溜過。它是無形的,卻在每一天的努力學習中,從少年意氣中變得可感起來。天還未亮時口號卻已嘹亮響起的操場,被書堆成小山的課桌,被填得滿滿當當的習題,寫著激勵自己前進的小紙條……它們見證了我們的奮斗,見證了我們為未宣之于口的夢想的奔跑。少年不僅有年輕的面龐,更有青春活力的心境。你見過奔跑的少年嗎?他們帶起一陣風,讓夏天也沒那么熱了。你看過學校的籃球賽嗎?場外是歡呼喝彩聲,場內是揮汗如雨的少年。希望我們永遠保持少年心,能帶起一片清涼的風。
青春正當時,愿我們永葆青春心,唱著青春歌,走向更好的自己。
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篇4
我們都是炎黃的子孫,我們的身上都涌動著中華千年的血脈,所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義務去愛我們的國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人類漫長的歲月進程中,曾經,我們的古人就是以這種自強不息、團結進取的精神屹立在世界的巔峰之上。甚至至今,因為我們古人創造出來的文明一直仍是引世人矚目的聚焦點。為什么我們的古人這么偉大呢?經過很多學者研究后,總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結論——樸素的民族主義精神,簡單點來說就是——愛國精神。
愛國首先要了解民族的歷史——文化是民族群體意識的載體,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礎。“愛國?”誰不會呢,那難道只有口頭上說的那么簡單嗎?你實踐過嗎?你了解多少我們中國的歷史呢?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這樣問問自己,那么就不會有那么多自以為是的“愛國人士”了,那么我們的中華民族也就一定會更加富強了!理所當然吶,我們每一個愛國者都應該認真學習祖國的歷史,深入了解祖國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發自內心的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詹天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徐悲鴻畫的馬算是我們國畫中的一個巔峰,可是在他留學的時候,他受到過不少外國人的排擠,他們常常鄙夷他,辱罵他是“東亞病夫”、“軟弱的中國人”。面對這么大的屈辱,徐悲鴻并沒有沖動地去和他們爭議,而是將一腔愛國之情化為了滿忱的動力,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用實力證明了中國人的風采。因此,世人評論徐悲鴻的馬中蘊含著中國人的傲骨。所以往往,愛國就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把個人的發展同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關注自己的命運、心系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愛國就是要愛我們的骨肉同胞。在我們過著今天的美好生活,你是否遺忘了曾經我們那浴血奮斗的八年戰爭呢?你還記得一個熟悉的名字——劉胡蘭嗎?她只有13歲啊,但是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她并沒有屈服,她是這樣對敵人說的:“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干到底!”支持她的是什么呢——對,就是因為她愛自己的祖國和同胞,所以她才沒有出賣自己的戰友。沒有這種精神,我們今天是不會取得戰爭的勝利的!
作為新世紀的少年們,我們應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使我們的民族精神傳承不息!
在奮斗中成長觀后感篇5
美好的假期已經結束,金秋九月,我們迎來了開學的季節。就在昨天,2022年《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主持人撒貝寧老師一句“上課啦!”將我帶進了整個課堂的氛圍。
今年的主題圍繞“奮斗成就夢想”,分別邀請到了“八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脫貧攻堅楷模、科學工作者、奧運健兒、志愿者等上臺演講。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繼銘與他的“女兒”羊妞的故事。
陳繼銘是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管護員。在2015年,他們在附近發現了受傷的羊妞,經過醫生們的判斷,他們發現羊妞不僅體重很輕,并且患有新生兒臍帶感染,以及心率不齊的癥狀。在“象爸爸”們以及醫生們的救助下,羊妞不僅僅成長得很健康快樂,并且很快就要引來七周歲的生日。為了羊妞盡快融入象群,“象爸爸”想了很多的辦法,終于成功讓象群們接納“羊妞”。陳繼銘說,救助了“羊妞”,不僅積累了他們救助象群的經驗,也為能夠幫助到“羊妞”而感到高興。
在全球,亞洲象因為非法獵殺,棲息地減少等各種原因,全球的亞洲象數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以亞洲象收容,救助和繁育研究為核心的科研基地,那里有著許許多多的像陳繼銘一樣的“象爸爸”們,在保護救助亞洲象們作出了很多努力。
陳繼銘在最后,呼吁大家,一起加入保護亞洲象,保護動物的行列中來。還記得去年的象群遷徙的故事嗎?全球人民共同目睹了象群遷徙,雨季到來,河流水位急劇上升,讓他們要跨越的河流,水流更加湍急。雖然亞洲象善于游泳,但對于剛出生的小象來說,冒險渡河還是面臨很大的風險。工作人員們做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決定——引導象群從元江大橋過江。在經過了許多的引導,象群們最終選擇相信人類,走上了元江大橋,走上了回家的路。
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過去我們經歷了重重挑戰,現如今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前輩們的艱苦奮斗,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奮斗,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為了實現夢想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