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災難片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電影后,相信你有不少感悟,這時很多人會選擇寫篇觀后感記錄自己當下的情感。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災難片觀后感,大家可以前來參考借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1
今天,我在電影院觀看了《烈火英雄》,一部講述消防員的電影,看完后,我被影片中消防隊員舍己為人的寶貴精神所感動,也不禁流下了眼淚。
本片講述了濱港市的一座儲量高達10萬立方米的儲油罐發(fā)生爆炸,并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的原油可能會引爆整個原油儲藏區(qū)。隨著大火不斷升級,爆炸也接連發(fā)生,由原油泄漏而點燃的火帶,正不斷的逼近不遠的化學罐區(qū),要知道,化學燃料一旦發(fā)生爆炸,剎那間就會帶走無數(shù)人的生命,威脅全市的安全,在這樣一個危機時刻,一批批的消防隊員,冒著生命危險,向著火場進發(fā)。
在這批消防隊員里面,我最敬佩的是消防員江立偉,他為了防止A01罐再次發(fā)生爆炸,在火場中赤手關掉了閥門,阻止了更大爆炸的發(fā)生,但是不幸的是,在他關閉閥門的那一剎那,他被旁邊發(fā)生的爆炸余波推入了火海之中,壯烈犧牲了,大火終于被成功撲滅了,化學燃料也沒有爆炸。
由他我也不禁想起了焦裕祿同志,他們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人們舍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欽佩,我們也應該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每一位消防隊員,都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2
這天我們享受著環(huán)境所帶來的舒適生活;如果明天我們肆意的破壞環(huán)境;那么后天就是末日浩劫!
這是美國科幻電影《后天》所表達的主題。這部影片投資達一億兩千萬美元,卻一洗以往商業(yè)大片“主題低俗、陳詞濫調”的老套,在喚起人類的環(huán)保意識,在塑造人類的生命價值上,充分突出了值得人類深思的課題。大概人們一向以為人類作為地球上的最高級動物就是地球的主人大自然的主宰者。就能夠肆意的破壞地球,虐殺大自然。還為眼前的利益貪婪地把大自然的血抽干、了把大自然的皮扒光、把大自然的肉啃光。跟本沒想過這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還愚昧無知、得意洋洋地宣稱要征服自然。哼,真是可笑。如果又一個冰河世紀在眼前,措手不及的人類將如何?人類還能征服自然嗎?〈〈后天〉〉給了我們一個響亮而肯定的回答。這部可怕的災難片告訴了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自然永遠主宰著人。
然而影片中有一個動人之處;人類在大災難面前,親情友情感情——人類的情感經(jīng)受了重大的考驗。人道主義精神激發(fā)出了人性的光輝。因此人在災難的面前都表現(xiàn)出先人后己的勇氣。有的人為了救別人,自己被凍死了;有的人為了不連累別人,放下了生的期望。這點我十分的鼓舞。也許,人性真的只有在最危急的時候,才能顯現(xiàn)出來吧。但人類根本沒有任何方式和自然抵抗,能做的,只有躲避和逃跑。這時候人們就應明白:人類不是萬能的。自然能夠隨時瞬絕一個種族。記住: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小部分。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3
《薩利機長》這部影片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就我個人而言,不管到最后結果怎樣,薩利機長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靠著自己40多年積累來的經(jīng)驗、過人的膽識和正確的決斷換來了全飛機100多人的生命。當然,工作人員正確的引導和乘客們有序的撤離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認為薩利機長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還有其中一段讓我很揪心,就是薩利機長邊跑步邊思考那些細節(jié),明明知道自己盡了最大努力,還要那么難過,況且結果還是好的。也許,通過這個我們應該明白,永遠都不要以你個人為單位來怎么怎么樣,它在社會和現(xiàn)實面前從來都是不得不妥協(xié)的,讓我們在各種不成文的條條框框下生活,這雖然確保了社會的井然有序,卻也扼殺了我們個人選擇生活的權利。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4
《薩利機長》又是一部這樣的作品。
中國知識界一直為左右之爭困惑,常常為左右之定義與分辨糾纏不清,其實如果我們以最原教旨主義的角度切入,區(qū)分左右派并不困難。左派,激進主義者的核心思路,永遠是否定的、批判性的,永遠看到的是事物中需要被否定的一面。反之,右派,所謂保守主義,最核心的思路,永遠是以肯定的方式分析、切入事物,保守主義在中文的語境中似乎是一個負面的詞匯,但它的要義其實是要準確的抓住需要肯定的事物,然后保住,守住。肯定性思維是保守主義者最根本的思維。如此來看,這兩種立場本身沒有先驗的對錯之分,關鍵是如何把握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對伊斯特伍德來說,懲惡揚善、開拓進取、個人主義、經(jīng)驗主義、家庭秩序、男性至上、職業(yè)倫理,都是他認為的人身在世最重要的價值觀,這套價值觀不論世情如何滄海桑田,都要保住,守住,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守則,這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立國精神。這套價值觀從根本上決定了《薩利機長》的敘事策略與形象塑造之間的關系比重。
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薩利機長》,按照好萊塢近些年的處理方式,比較容易拍成事件化電影。像是《逃離德黑蘭》、《菲利普斯船長》,這兩部電影都是以起伏跌宕的方式打造高度戲劇性的事件發(fā)展流程。依靠最古典的“最后一分鐘營救”策略一路硬挺到底的《逃離蘭事件》甚至拿下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事件類電影有一個頑疾,觀眾在觀看此類電影的時候確實緊張,投入,認同,但看過之后又很容易淡忘,要記住情節(jié)總是困難的,而鮮明的形象總是銘記于心。從這個角度來看,《薩利機長》正好與之相反。伊斯特伍德沒有將緊急迫降的奇跡事件給予高度懸念化的處理,他沒有試圖去讓觀眾為究竟能否平安降落這樣的懸念所牽引。換句話說,事件本身的戲劇化程度并非他所關心的。影片一開場就給出了奇跡般降落的結果,之后以并不連貫的策略,以正敘、插敘,倒敘的`方法,不斷的還原、拼貼事件的經(jīng)過,這一切的指向都非常明確,那就是影片最核心的議題:薩利機長選擇在哈德遜河降落的方式是否違規(guī)操作?因為電腦模擬證明,返回機場是更好、更安全、更合乎理性的策略。在這里,人性、人情、人倫與工業(yè)化生產、工具理性、程序正義這些人類啟蒙時代以來產生的最經(jīng)典的理性主義價值觀產生了劇烈的沖突。當然影片并非簡單的反理性主義,而是強化經(jīng)典人文主義精神在當今這個時代依然具有的拯救能力。
伊斯特伍德將此種沖突設置為影片最核心的沖突,而薩利機長的形象塑造成為展現(xiàn)這種沖突的關鍵。當觀眾越是認同薩利的英雄形象,便越是認同伊斯特伍德所要堅守的價值觀。伊斯特伍德塑造英雄形象向來得心應手。湯姆漢克斯罕見的以白發(fā)、白須的形象出場,雖然蒼老但是沉穩(wěn)又不失矯健,估計老牛仔要再年輕十歲這角色就他親自上馬出演了。
讓角色在壓迫性的環(huán)境中作出抉擇,從來都是塑造角色的捷徑,伊斯特伍德當然深諳此道。薩利作為機長,天然的就要承受壓力。在影片中他的家庭也面臨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事件發(fā)生過程中的壓力毋庸置疑。事件結束后面臨的調查,是英雄形象再確認的過程,也是另一種壓力之下的形象塑造策略。影片中三位最后一分鐘登機乘客的形象設置最能看出編劇的用心。這三位登機者,從不幸、到幸運、到不幸、再到幸運,之間戲劇性的奇跡之旅,正是這次奇跡事件最集中性的投射,而之所以會有幸運、有奇跡,還是因為薩利機長的英雄行為。影片有不少篇幅是表現(xiàn)在哈德遜河上的救援行動,這種救援越是成功,就越是凸顯薩利機長形象之偉岸。除此之外,我們一方面看到,在酒吧服務員、酒店服務員、超市收銀員、乘客、同事、媒體報道、妻子家人的視角中,薩利是當之無愧的拯救者、英雄的化身,但是調查委員會的職責又決定了他們必須以“客觀”的方式評判真相。所以影片的高潮段位,并非是通常此類電影常常會出現(xiàn)的機長最后一分鐘拯救成功,而是在聽證會上,用模擬還原的方式證明了薩利機長關鍵時刻所作所為的正確性,而這種正確性是建立在高度依賴個人主義、經(jīng)驗主義的基礎上。高潮段位是對薩利機長英雄形象的封閉式蓋棺定論式終極打造。
約翰?福特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電影的古典時代,在《青年林肯》中用神話的方式再塑美國的建國起源,而在如今這樣一個高度去魅化的電子-虛擬-平面時代,不論我們對保守主義價值觀懷有如何的偏見,我們都不應該忽略歷史的存在性,我們永遠都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真空的現(xiàn)世環(huán)境中。《薩利機長》正是以最伊斯特伍德的方式提醒我們這一點。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5
一天晚上,動物們被“嘩!嘩!嘩!”的聲音吵醒了,一開始,它們感覺就是下下雨嘛,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后來,靈敏的貓頭鷹發(fā)明叢林外的洪水,竟然漫到叢林里了,叢林已經(jīng)釀成了無際大海。
貓頭鷹連忙挨家挨戶地去通知,大家趕緊將東西運到了高處,也就是禿鷲的家,禿鷲是叢林里的老大,平時誰都不敢跟它在一起,可當它曉得這件事的時候,連忙打開房門讓動物們搬進去,當然這外面也有著感人的情景:步履緩慢的烏龜爺爺走的太慢,眼看洪水就沖過來了,白兔姐妹幫它把東西搬曩昔,再叫來獅子哥哥把烏龜爺爺救了曩昔;“小懶貓”豬弟弟被眼前的景象弄的腦殼里一片空白,它還以為是樓上在灑水呢!直到第二天清晨,小信鴿來找它時,它才連忙搬東西逃去禿鷲家。
“叢林老大”家正在開會,成果是這樣的:大家先把所有動物找來,再打開閘門,把誰放出去。
閘門很重很重,它們請來了所有大象也打不開,最后,它們靠所有人的氣力終于打開了閘門。
經(jīng)過了五天五夜,終于在第六天清晨,叢林大災害被解決了,這次災害讓動物們懂得了要團結的那種可貴的精神。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6
從前,在一個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個小村莊,小村莊里的人們過著幸福而平凡的生活。有一位男的每天上山砍樹,種蔬菜,女的就在家里看孩子,織毛衣,這樣的生活多快樂啊!可是因為人們覺得還有些不滿足,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要變成一個大富翁。
有一天,森林里傳來了斧頭的聲音原來是一個長的像木頭一樣的人。在砍樹,嘴里吸著香煙。可是他高高興興的為什么要砍樹呢?如果沒有了樹木,我們將不法生存,更可怕的是沙塵暴狂風來的話,我必死無疑。砍著砍著,突然一只啄木鳥飛過,在他頭頂說:“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可是啄木鳥卻不知道他不是樹,而是一個人的腦袋。而這個人總以為把樹木砍光,就會變得更加有錢,但是他錯了,這樣只會讓人們在這個地方等待死亡,這個人就成了森林的毀滅者,而人們也會看不起他,要讓他離開這個村莊,村莊會被他傷害的很凄慘,他也是為了財富才這要做的,不過多久變成了流浪漢,所以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珍惜資源,不要為了金錢而犯罪,我相信每個人,都想努力賺錢,想過上好日子,所以不要為了變成有錢人犯了財富的罪啊!
初中災難片觀后感精選篇7
今天,我閑在家里沒有事做,所以,我想去書店里看書。我為自己制定計劃,一個暑假看五本書,所以,我每天都要去看書,用書來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富有。
我在路上悠閑自然地走著,一邊走,嘴里一邊哼著歌。走著走著,我的眼前突然一亮。原來,一家彈棉花的店鋪變得黑咕龍咚的。我身子突然打了個冷顫。天啊!這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地上到處是被燒焦了的棉被,你們可以想象,原本又白又軟的棉被,如今已變得又黑又硬,有的還冒著煙,散發(fā)著一種燒焦的惡臭味。
一條條棉被被折成一團,堆在路邊。這家彈棉花的店已經(jīng)變得看不到一樣完整的東西。天花板上的燈泡已經(jīng)破了,彈棉被、放棉被的架子也被燒斷了。再看一看邊上的店鋪,一家店的店牌被燒了,店里沒有人,可能被嚇跑了吧。往上看一看,被燒的店上面的別人的防盜窗,被火燒得又爛又破,店鋪上面的瓷磚也被燒得黑黑的,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
我聽別人說,這家店的老板已經(jīng)被送去醫(yī)院了。真搞不懂彈棉被的店怎么會突然著火,好奇怪啊。幸好火沒燒到別家店去,不然麻煩可就大了。不知道這家店的老板有沒有生命危險,好替他擔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