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看完電影或者書籍后能獲得不少感悟,這時可以好好地寫一篇觀后感,這樣可以很好的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加深印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精選篇1)
1.耐心教育、講清道理
幼兒的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講道理時我們要把握兩點:首先,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一定要和幼兒講清楚。其次,要具體,講明白。如:要求幼兒對人有禮貌。
2.反復訓練,形成習慣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與一日活動中教師的指導是息息相關的。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要從日常的每一個活動、每一個游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一點一滴地滲透和強化。如早上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接受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時要向?qū)Ψ秸f“對不起”;離園時要與老師和小朋友說“再見”等。
3.榜樣教育,鞏固形成
幼兒在活動中,常會因排隊發(fā)生推擠,出現(xiàn)不遵守紀律、打鬧、告狀或爭搶玩具、獨占玩具,或室內(nèi)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沒人理睬等現(xiàn)象。對此,教師采取的口頭說教收效甚微,且幼兒易舊病重犯。這時教師可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精選篇2)
參加完這次觀摩交流會,我感覺受益匪淺,不虛此行。通過聽應老師等幾位專家的課和講座,感到她們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繪本課以及如何上好繪本課通過聽幾位專家,尤其是應彩云老師的課,我進一步明確了什么是繪本課。繪本課絕不僅僅是講述故事,還應該學習故事中傳遞的知識或其他內(nèi)涵。重點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不拘泥于繪本,從故事中引出有用的東西,傳遞給孩子們。通過聽應老師的繪本課,發(fā)現(xiàn)有關于溫情和愛的故事,更容易出亮點,尤其再配上舒緩動人的音樂,更會讓人感動異常。
二、繪本的情景閱讀,可以承載幼兒所有的學習課程我們可以在繪本故事的情景中,開展幼兒的任何學習課程。如應老師的《甜津津的河水》,開展了科學探索的學習;《猜猜我有多愛你》,激發(fā)了孩子對情感的表達;《老鼠娶新娘》,開展了心理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活動(坦誠的承認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晚安,猩猩》,養(yǎng)成了幼兒良好的問候習慣。所以,可以說繪本的情景閱讀,幾乎可以承載幼兒所有的學習課程。
三、如何更好的進行活動設計好的活動設計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遵循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去研究活動設計的邏輯。“讓幼兒在快樂中學,讓老師在快樂中教”。
四、面對孩子的說法,教師如何更好的回應 通過聽幾位專家,尤其是應彩云老師的課,發(fā)現(xiàn)專家們對孩子的回應都非常好,非常到位。對此,應老師有如下觀點:
1、先讓幼兒展現(xiàn)已有的經(jīng)驗和感受,此時,對幼兒的回應,教師只需表示應允或贊許,最忌重復。
2、梳理,幫助幼兒突出主題。在幼兒沒有按教師預想回答時,教師要通過梳理來理順幼兒的思路。
3、歸納幼兒經(jīng)驗并有目的的提升。有效的提升,需要教師將幼兒的回答和活動目標相聯(lián)系。
五、教育要心平氣和,好老師要永遠保持率真和善良只有心平氣和做教育,才能成功。要做一個好老師,就要永遠保持率真和善良。應老師說:“在臺上上課時,也不要在乎臺下人的眼光。充分享受臺上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幸福和快樂!”總之,這次學習歸來,感覺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汲取了更多的營養(yǎng)。我一定會認真反思,爭取把專家所講所教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認真貫徹先進的理念,以率真的性格,讓每一個孩子幸福快樂的成長!非常感謝幼兒園給我們提供了一次繪本學習的機會,在周末的時間里,認真地聆聽,觀摩應彩云名師團隊的繪本講座,對于我們已經(jīng)開展的繪本教學真的有了許多的教學思路和心得體會。
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精選篇3)
縱觀古今中外之教育,無不把德育放在突出地位。德育對所有的學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對幼兒園來說,更有其特殊的功能。孩子呱呱墜地時,給父母帶來歡樂,期望。許多年輕的父母一定會想到給他充足的營養(yǎng),給他豐富的知識,開發(fā)他的智力……但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卻考慮不多。其實,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幼兒期是人的啟蒙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影響。作為幼兒教師必須把握住這個有利時機,從小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位優(yōu)秀的兒童教育家說過:“優(yōu)秀的品德,只有從孩子還在搖籃之中時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
一、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感。
陶行知曾說:“德高為范,學高為師。”幼兒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zhì),才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并對幼兒施加良好的教育影響。教師的道德情感與幼兒的道德情感有密切的關系,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對幼兒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有一次,我?guī)∨笥淹獬錾⒉剑飞峡匆娨粋€清潔工人在倒垃圾,我就掩著鼻子說:“臭死了,快走!”萬萬沒想到,這無意中的言行竟然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事隔不久,在一次教育幼兒尊敬勞動者的道德認識的談話里,競?cè)挥泻⒆舆@樣說“清潔工,臭死了,我才不尊敬他們呢!”聽了這孩子的`話,我深感內(nèi)疚,這難道不是教師道德情感的偏差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嗎?事實證明教師自身必須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才能影響促進幼兒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所以說,幼兒德育應該從樹立榜樣、激起情感入手,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為主。
二、注意幼兒的德育教育。
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首先要對幼兒進行愛祖國的教育,對幼兒來說,培養(yǎng)他們對祖國的愛,使孩子領受到祖國的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麗風光,知道祖國領土的遼闊,物資的豐富,悠久的文化,這些都能對幼兒進行愛的熏陶,萌發(fā)他們對祖國的愛。使孩子養(yǎng)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孩子誠實,講真話的好品質(zhì)。要求幼兒從小不講臟話,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教育孩子不論拾到什么東西都要交公,不隱瞞自己的過錯,并要勇于改過。自己穿衣,洗臉、刷牙,吃飯,收拾床鋪、玩具等。培養(yǎng)幼兒生活的條理性,獨立生活的能力,并為幼兒參加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孩子勇敢、堅強、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經(jīng)常鼓勵,支持孩子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不要隨便指責,嘲笑,挖苦和恐嚇孩子,以免形成幼兒遇事膽小畏縮的心理。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我們要關心幫助孩子改正缺點。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種,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從中選出促進孩子主動發(fā)展的一種,只要有心是完全能做得到的。
三、教育者要與家長要達成共識。
受升學壓力的影響,很多家長只注重幼兒智力的發(fā)展,而輕視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這也是影響教師不能夠很好地開展德育工作的一大因素。比如一些家長很重視孩子數(shù)學、語文的學習情況,對教師反映的有關德育方面的話題卻置之不理;有些家長甚至教給孩子一些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有誰打你,你就使勁打他”;“小朋友和你搶玩具,你就摳他”等等,這些錯誤的教育都阻礙幼兒德育正常、正確地發(fā)展,因此教師一定要與家長達成共識,對幼兒實施一致的教育。
“十年樹木,千年樹人”,教師的工作就是樹人,說明教育人的任務是復雜艱巨的,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過程是長期、反復、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應持之以恒對幼兒做深入、細致且耐心的工作。從培養(yǎng)幼兒道德情感入手,無私地奉獻愛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動之中,通過集體的力量,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思想品德,同時,還需要家庭、社會一起協(xié)助。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yǎng)成具有遠大理想抱負和品德高尚的人。
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精選篇4)
課間活動時,爾曼、琳琳和子俊在沙地上玩得不亦樂乎。爾曼左右手同時作畫,在鋪平的沙子上輕而易舉地畫了一個愛心圖案。琳琳說:“我也會畫。”說完,依葫蘆畫瓢,也毫不費力地畫了一個愛心圖案。子俊慢吞吞地說:“誰不會呀,我也會。”說完,他也小心翼翼地畫出了一個愛心圖案。
“我還會畫蘋果呢,你們看著啊……”爾曼像個魔術師似的,雙手齊下。再收筆處將兩個食指稍微往上一提,一個可愛的蘋果圖案躍然沙上。
“我也會!”琳琳學著爾曼的樣子,很快“克隆”了一個蘋果。
“我也會!不信你們看吧!”子俊比先前自信多了,把沙子鋪平了,信手畫了一個歪歪扭扭的蘋果。
“我還會畫蝴蝶,像老師用紙剪出來的蝴蝶……”三個孩子像找到了靈感的畫家一樣,很快創(chuàng)作出很多左右對稱的圖案。
我在一旁看著這一切,不禁感慨:琳琳和子俊這兩個孩子,平日里連彩筆蠟筆都不肯拿,即使偶爾在本子上畫個圓形,也像蚯蚓爬過留下的痕跡。有美術活動時,想讓他倆拿彩筆涂鴉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兒。可此刻,他倆多投入啊!這是巧合嗎?反思平時在集體活動中,我們常常給孩子提出過多、過細、過于整齊劃一的要求,既限制、阻礙了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正常發(fā)揮,又使個別孩子不敢下筆。眼前的三個孩子,不管是從身體還是心理方面,都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沒有要求,也沒有限制,他們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從紙上到沙上,把“用筆畫”換成“用手指畫”,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創(chuàng)作的渴望。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信手涂鴉,輕松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要的東西。
看來,只有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和豐富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尊重幼兒自發(fā)的、有個性的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才會更好地發(fā)展幼兒潛能,促進其發(fā)散思維的發(fā)展。
沙地上的畫,看似簡單、不經(jīng)意,卻足夠我們好好反思一番了。
怎么教育幼兒園孩子觀后感作文(精選篇5)
上午點心時間,小組長剛將餅干盤子放到桌上,一組的六個孩子一咕嚕伸出手來開始搶餅干。搶到喜歡的面帶微笑,沒搶到的耷拉著臉,還一個勁地告狀:“老師,__×搶我的餅干!”“老師,這是我先拿到的!”“老師,這本來就是我的……”
一樣的餅干,為什么大家都要去搶呢?仔細一看,餅干上有不同的動物圖案——跳跳虎、跳跳兔、小熊維尼……哦,原來是小動物惹的禍啊!
為了平息“搶餅干大戰(zhàn)”,我們?nèi)焕蠋煻啻握Z重心長地對孩子們進行啟發(fā)引導,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也嘗試使用了輪流、合作等方式,可是效果都不佳,爭搶問題有增無減。于是乎,我們改用科學熏陶法:“不管什么圖案的餅干,吃到肚子里都會消化,最后變成大便,所以搶來搶去毫無意義。”孩子們聽后,一臉的詫異,依然一見到餅干就爭搶。
無奈,我們?nèi)焕蠋熇^續(xù)商量對策,在園部提供的餅干不變的情況下,難道真的就沒有好辦法可以讓孩子們的爭搶問題有所好轉(zhuǎn)嗎?正在苦思冥想之際,大班的一個老師介紹了她的做法——孩子們不是喜歡搶餅干嗎,那是因為他看得見盤里的餅干是什么圖案。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將餅干翻個身,將有圖案的一面藏在底下,當孩子拿餅干時,翻到哪塊就是哪塊,當然,拿到不喜歡的也不可以再去翻其他的餅干。
心動不如行動,我們隨即將這一做法在班內(nèi)進行了推廣。雖然只是簡單地將餅干翻了個身,可效果卻是出奇的好。每次吃餅干,孩子們就像在玩游戲,認真遵守著我們約定好的游戲規(guī)則。大家?guī)е闷嫒シ灨桑还苁窍矚g或者不喜歡都能欣然接受,臉上少了沒搶到心儀圖案的落寞,取而代之的是游戲時的其樂融融。
通過這次搶餅干事件,我深深地體會到,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這樣,不管你是多么的苦口婆心或循循善誘,他們依然會我行我素,但只要一個小小的游戲化的改變,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為人師者,一定要做一個智者,善于捕捉孩子的特點,善于創(chuàng)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