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希望大家喜歡!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1
感謝焦作日報社舉辦校園記者“讀經典寫美文”活動,給我機會學習國學經典,感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弟子規》這本書由入則孝、出則的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章節組成,每個章節都有注釋、譯文、經典故事組成。其中“孟母斷機”告訴我們,學習要循序漸進,不得有厭倦心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弟子規》也就是告訴學生做事要有規矩。認真品讀經典國文,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潛移默化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是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就老了,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時此刻。
讓我們從誦讀經典開始,以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并使其發揚光大,讓優秀的國學經典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2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們一邊背誦《弟子規》,一邊表演舞蹈。表演完時,下面一陣鼓掌聲,我為《弟子規》而驕傲!可我并不知道我的行為離《弟子規》還差的很遠。早晨,我正在背誦“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媽媽過來跟我講:“吃早飯了!”我根本不理她,可看到這幾行字時,我臉紅了,我這才知道:我沒有真正領會到《弟子規》帶給我的用處。從那以后,我便努力做到。說說簡單,其實很難,比如:我在看書,看得津津有味時,媽媽叫我吃中飯,我有時會聽不見;還有一次,爸爸叫我讀英語一小時,可是我讀了一會兒口就干了,我不想讀那么長時間,可沒辦法,《弟子規》上是這么說呀,我只能繼續讀書了……,我最恨得是外公每天至少有一次要來煩我,千忍萬忍還是忍不住,只好背地里大罵外公一頓。因為我做得很辛苦,所以最后人家好好表揚了我,我心里舒暢了許多,好像一身疲憊的我一下子精神了。
《弟子規》不但給我帶來提示,還給我帶來很多快樂,比如《弟子規》里每句話都藏著一個小故事,來典故我的童年。《弟子規》這本書一直陪伴在我的童年,而它不是我的負擔,我也很喜歡它,它就是我的一個好朋友,我們經常會“碰面”!
《弟子規》它是一本好書,它能給我們大家帶來一個快樂的童年!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弟子規》的每一點的話,全家將會笑哈哈,將不會再有警察,將不會有品德課……這些剩余出來的時間,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看,就一本《弟子規》就會有那么多道理,如果你懂得,那并不難,難得是要去做好,才會變成第二位“孔子”!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3
自從讀了《弟子規》課外閱讀后,我似乎覺得我變乖了,我變得越來越懂事了,我也仿佛明白了怎樣孝敬長輩?怎樣幫助別人?怎樣愛護自己?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經清朝的賈存仁修改編訂,改名為《弟子規》。弟子即學生,不僅僅指兒童,擴大范圍講,凡欲學古圣訓的文化人,都可以稱之為弟子;規即規范,弟子規即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是學習古圣賢和為人處世的基本讀物。它告訴我們在日常生活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定要言行謹慎,講信用。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孟母斷機、司馬光改錯、孔融讓梨等等,孔融的美德讓我知道了要懂得謙讓。最讓我欣賞的是“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它讓我懂得了,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冬天要讓父母感到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感到涼爽;早晨起床,一定要先去看望父母,并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一定要先向父母報平安,使他們放心;
讀了《弟子規》,讓我了解了古代經典的博大精深。是古代祖先留下的巨大財富。作為炎黃子孫,我以后一定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人捶捶背,倒倒茶,盛盛飯,落實到言行中,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有修養的小學生。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4
平常我有很多不足,可我今天讀了一本叫《弟子規》的書,這本書教育我要當一個勇敢,聰明,誠實,孝順的人。對照《弟子規》的教育,再想想自己以前的行為,情不自禁的低下頭一陣面紅耳赤,
我經常跟父母頂嘴,不聽他們的教導,他們讓我往東,我偏要往西,我沒做到《弟子規》中得父母呼,應勿緩這句話,一次,媽媽叫我吃早飯,可我心中有一百個不愿意,所以就隨便應付了一聲馬上到,然后繼續睡覺了。等到我醒來已經是11點30了。我飛奔到客廳,見媽媽已經早早的吃完了早飯等著我起床。我愧疚的低下了頭,盡管臉再紅也沒有用。
還有一次,我上英語補習班晚回家了半個小時,媽媽說我是不是不會背書留了下來?可我沒有一點耐心,站在那的我暴跳如雷,于是,媽媽便去找老師問一下,老師說我英語課文不會背,于是我又火冒三丈,媽媽再一次問老師,可是老師說的還是原話。我只好承認了。后來回想一下,這件事不應該欺騙媽媽,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我真對不起媽媽。
《弟子規》是我啟蒙我好老師,教會我很多,讓我學會了怎么做人。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5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有一則故事讓我久久不忘。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孝子叫孟宗。他非常孝順父母,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這可急壞了孟宗。
有一天,孟宗坐在母親身邊,問她要吃什么。母親說要是能喝上一碗熱乎乎的鮮嫩竹筍湯就好了。孟宗欲哭無淚,嚴冬臘月哪兒還有冬筍哪?
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孟宗跋山涉水,可是連一個筍芽的影都沒有看見。于是孟宗抱著竹子大哭起來:“老天爺,幫幫我吧,幫我實現母親的心愿吧!”也許是孝心感動了天地,此時,突然從地下猛地鉆出竹筍,而且有好幾株。
孟宗頓時心花怒發,扛著一袋竹筍興致勃勃地回家去。說來也怪,母親一喝竹筍湯,病就很快好了。
孟宗純純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也深深感動了我。我要為媽媽做幾件實實在在的事,讓媽媽開心,我也開心。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6
《弟子規》是一本好書,多讀對我們有好處,可以幫我們改掉許多壞毛病。
以前,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我那時十分貪玩,有時間就去和同學們去玩。
有一次,我出去玩。過了很久也沒有回家。媽媽到處找我,都不見我人影,媽媽就非常著急,到處去找我。過了一會兒,我玩累了,一回到家,媽媽就就對我說“你去哪里了?我還以為你不見了呢!”媽媽是很著急,但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情況。
還有一次,我床上把被子蒙著頭睡,媽媽沒發現我,就出去找我,到處問同學我在那里,但都沒問到。當媽媽回家時,她就發現我已經在床上熟睡了呢!真是有驚無險啊!
我學了《弟子規》之中的“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句話的意思是“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時也要向父母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我們。”之后,我就再也沒有這樣了。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7
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學習了一本經典書籍——《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此書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我閱讀和背誦這篇文章后,使我懂得了以下方面的道理:第一 使我懂得了我們要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愛護兒童。第二,努力做到聽老師和家長的話,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我要必須充分表現自已的才華努力學好每一科功課,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句話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它充分體現出了做人要講信用,說謊話騙人胡言亂語是不可取的。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曾經對電腦游戲十分著迷,只要一碰到鼠標,我就完全沉浸在電腦游戲的世界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與媽媽約定的結束游戲的時間一拖再拖,為此,媽媽大發雷霆,我才不得已關掉了電腦。如今,我學習了《弟子規》,想想先人們的教誨,反省我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的汗顏,做人是應該講究信用的,信用是一個人的做人之本,如果一個連信用都不講的人,他又怎么能夠立足社會,成就一番事業呢?
《弟子規》使我認識到了我以前所作所為的不足,這本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在思想道德方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發自內心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為,學會做人,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珍惜時間、誠實守信、認真學習的人。我會時刻用這本書鞭策自己,它將像一座燈塔一樣照亮我的漫漫人生路,讓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想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以《弟子規》時刻警醒自己,做到誠實守信,多一些精彩的細節,少一些失信的言行多一些靚麗的風景,少一些違約的承諾。向著自己追求的目標,不懈地去努力、去拼搏,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
總之,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匪淺,我要把其中學到的道理應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8
有很多人他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今年寒假,學校要求我們背《弟子規》。回到家我問媽媽什么是《弟子規》,媽媽說《弟子規》主要講在學習和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媽媽還說要我對照自己的行為認真閱讀,背誦。我一聽來了興趣,心想自己平常是家里的乖乖女,應該不會與書中所說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詳細閱讀《弟子規》卻發現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缺點。
《弟子規》中說:"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可是我偏偏和書作對,我的書桌上放著練習本,練習冊,漫畫書……所有和學習有關,無關的書全都放在書桌上,東一本,西一本,我的書桌成了"舊書攤",要想找一本急用的書,有時比登天還難。現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弟子規》中還說:"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卻常常忘記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沒有告訴媽媽,我回到家里媽媽狠狠地說了我一頓,我讀過《弟子規》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我出門時要和媽媽打招呼,回家時也要跟媽媽說一聲。這樣媽媽就不用擔心了。
我讀完了《弟子規》,了解了自己的缺點,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點,做一個完美的好孩子。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9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所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策而成。具體列舉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后經清朝賈村仁修訂改版,并改名為《弟子規》,它自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防邪存誠、養成忠孝家鄉的最佳讀物
。我們剛剛學完兩篇,雖然這兩篇不足二百字,但卻教授和教育了我很多事物。比如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其次要做事小心、說話誠實、講信用。其中還講了對待父母要:“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講的意思是:父母有事叫你,應趕快答應去做,不要拖拉懶散,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如果我們如實的做到了《弟子規》中的“美”與“德”,那么我們這個社會會非常的和平,充滿著禮貌與愛;如果做到了,這個社會,甚至這個世界將不會有戰爭,不會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
弟子規的讀后感300字10
這幾天,我們班里開展了“誦讀經典,感悟成長”的活動。我已把《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
我雖然對它的內容只是一知半解,但我知道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航標。其中我感謝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必須恭敬 地聽從,并且銘記于心;當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我們時,應當虛心的接受。遺憾的是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
記得那次寫周末作業,我不知道怎么寫日記,更不知道寫什么。我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沒有寫出一句話,心里非常急躁,忍不住大發雷霆,把本子和筆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媽媽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就是不聽,媽媽實在忍不住就吵了我一句,我就與媽媽大鬧了一場,把媽媽氣得都掉淚了。現在想起來,我非常的后悔。
以后,我要認真領會《弟子規》里的每一句話,并按照要求做事、做人,做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