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范文
優質的影視作品總是能夠引出我無限的思考跟遐想,觀看不同國家的電影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文化的多元化,那么哪里有好的觀后感供我們參考呢?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1
《邊境風云》整部影片節奏很緊湊,沒有過多的廢話,也沒有過多的解釋,更多的是留給觀眾一些思考。片中兩個場景,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孫紅雷的回歸(逃亡)逃亡(回歸)。第一次是孫紅雷與毒品老大去交貨失手后,從云南回歸(逃亡,繼續做毒販)緬甸;另外一次就是孫紅雷被其手下背叛,活埋之后,與王珞丹一起逃亡(回歸,打算不做毒品生意)云南。前者場景是在大晴天的白天,導演給開船的人用手啟動小船的發動機用了特寫,然后來了個大遠景,孫紅雷和小王珞丹在長長的小船漂在河中,后面是高高的群山,從云南到緬甸的路途上,青山綠水寓含著希望;而后者則在黎明前的場景,也是在河邊,但更多的是小心翼翼,孫紅雷和王珞丹死里逃生,同樣是小船發動機發動的聲音,他們坐上了那條長長的小船,行駛在河中,背后依然是高山環繞,但更多的是一種糊的落寞。特別是從后者中,隱隱約約看到了孫紅雷在戲中失敗的結局。
在《邊境風云》中,毒販扮演者孫紅雷和人質挾持著王珞丹之間的感情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但細細分析后,會發展這樣的感情在現實中也不是不可能。年小天真的王珞丹偶然的機會碰到的改變她一生命運的大毒販孫紅雷,意外挾持到了緬甸,在緬甸又遇到其他毒販的威脅,沒有死是一種萬幸。而孫紅雷扮演的大毒販盡管壞事干盡,但對小王珞丹卻下不了手,這表明他內心深處還是有善的存在,關于他的善在影片中第三章中也有體現,看到學生因學校建筑不合格而受傷,他將學校建筑貪污的人給槍殺了,后來還說不做生意(毒品)了。這十幾年中,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相互之間的一種叫善的東西相互吸引著,才維系著這種特殊的情感,等到日后才演化成為感情。這樣的愛情在常人眼中是難以理解,甚至是難以容忍的,但確實存在,也許正如在第二章中王珞丹對她爸爸所言:試著理解我,我試著讓他做好人,感情的世界里沒有對錯,只有存在與否。
影片中王珞丹父親的扮演者倪大紅表演也非常出色,他將父親的父愛詮釋的淋漓盡致,我不要你幸福,我要你活著。這是這位父親在十年之后對女兒說的一句話。由于自己的過錯(加班給人看牙),使得他和自己的女兒卷入了這場警毒之戰,也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僅自己坐了十年牢,女兒還一直在毒販的手中。對此,他深深地自責,一直希望能將女兒逃離那種生活,但女兒的改變也讓他無奈。特別是后來,女兒和毒販逃回云南來找自己,他還是選擇了幫助他們,但在警察找到他之后,他似乎又開始猶豫,最后還是選擇了與警方合作,因為他深知女兒跟著毒販是不會有幸福的,一起是要回到正常的軌跡。這也為孫紅雷扮演的毒販最后悲慘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另外,關于影片中,毒販之間的背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關乎利益時的無情。當孫紅雷與毒販老大交貨失手之后,回到緬甸,毒販老大的兒子對其是想置之死地,加上以小王珞丹為威脅,孫紅雷已經沒有路可以走了,所以必須反擊,由此一場黑幫內部斗的激烈戰展開,趁著僧眾做法事期間,孫紅雷拿起毛巾包著手槍將黑幫老大的兒子一槍斃命,其他幫手這用機關槍無情地掃射,一切反對力量都解決,孫紅雷坐上了老大的位置??粗ナ侨绱说臒o情,但也在為孫紅雷辯白,因為這一切都是被逼無奈,因為到了不是你死我活的階段。然而,孫紅雷遭背叛,由于要收手不做毒品生意,他被手下逼他挖坑并遭活埋。這一過程中,他一次又一次懇求手下放過王珞丹,但卻一次又一次被打了回來,甚至手下有些心軟的時候,但王珞丹卻自己要和他一起死,最終他們被活埋。看到這時,不禁感慨萬千,當下很多人動不動就說真愛,卻不知何為真愛,王珞丹這種肯與自己心愛的人一起死的感情,我想肯定是真愛吧!
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2
中緬邊境,一個毒販在一次逃亡中帶走了一個牙醫的女兒。毒販把女孩當作人質,想讓女孩的父親送回藏匿的毒品。父親愿意用毒品換回女兒,可法網恢恢,帶著毒品的父親被關進監獄,父女就此分離多年。
女孩長大后,成了毒販的妻子。父親出獄后,想接回女兒,可是女兒不想離開毒販,父女再次分離。
浮沉多年,在迎來短暫的輝煌后,毒販迅速失勢,被對手活埋,女孩成為陪葬。曾得到毒販幫助的村民們將毒販和女孩救出,兩人回到父親的家里,父女終于團聚。
在返回中國的前夕,毒販決定把最后一箱毒品換成供一家人生活的鈔票,而往常接頭的人已經被警方控制。毒販精心準備,處變不驚,圓滿完成計劃,卻在準備和家人一起重返故鄉的時刻被警方擊斃。
毒販臨死前,悄悄塞給父親一把診所的鑰匙。父親回到診所,發現了毒販留給他們的一箱鈔票。
與昔日的毒梟形象不同,導演程耳鏡頭中的毒販不嗜財,也不兇殘。他只是迫于生存而販毒,只是在他人的威逼下才反抗。鼎盛時期,他將得來的錢財用于窮人孩子的教育,最后時刻,把財富留給家人,把危險留給自己,堪稱國產片中最有人味的毒販。
為了刻畫這個人物,程耳專門設計了另一個毒販,就是那個接頭人。這也正是慣常的一種毒販。他為錢不擇手段,遇狗殺狗,遇人殺人,只要有絲毫阻攔。這樣一個人物的出現,給充滿人味的毒販做了陪襯。冷暖分明,觀者自知。
當把女孩帶回的那一刻,毒販曾經萌生過殺掉她的念頭,但還是放下槍。當捐款修建的校舍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倒塌,得知接受捐款的當地人士只將很少一部分用于建設校舍,毒販拔出槍射出憤怒的子彈。當對手讓毒販給自己挖好墳墓的時候,毒販甘愿被毒打也要一次次請求見見妻子。當用毒品換取鈔票時,毒販本能地察覺到陪伴接頭人的是警察,由衷地請求他給自己一次好好生活的機會。國產電影史上最有人情味道的毒販誕生了,以至于我都希望最后一刻,他如果能夠逃脫警方的追捕,該有多好。
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3
這是一部跟大多數我們在電影院所看的不太一樣的電影,也不能簡單地用商業片或藝術片的概念去涵蓋其風格,《邊境風云》有著一個符合犯罪類型片套路的故事,但它的表現手法卻帶有相當的實驗性,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比某些藝術電影走得更遠,對白很少,有的段落節奏很慢,時間線被打亂,這會讓很多沖著這個名字或看了預告片之后走進影院,準備看一場爆米花電影的觀眾感到有點文不對題。所以說這不是一部刻意去討好觀眾的電影,但我覺得這個姿態本身就是《邊境風云》這樣的電影存在的價值。我沒看過這個名叫程耳的導演以前的作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受了大量歐美電影的熏陶,如科恩兄弟、塞爾吉奧萊翁內、羅伯特羅德里格斯等,這些導演的風格都可以在這部電影或多或少地找到投射,影片中的各種趣味也許是有一定看片量的影迷才能真正領略到的。
《邊境風云》的劇情分為四個章節,這實際上對一個故事的分割重組,這是一個會讓觀眾感到陌生的非常規的敘事方式,但看懂這個故事并不難,關鍵是對細節的吸收程度。當然如果采用正常模式,接受難度會降低,但也會少了一些讀解和復盤的樂趣。影片最顯沉悶的是被命名為《狗》的第一段落,但這反而成為我最喜歡的一段,這基本上是一個獨立成章的小驚悚片的格局,而且調子很黑,但通過局促的空間、簡單直接的對立所放大出來的戲劇沖突讓我感到很著迷,很有些《巴頓芬克》的味道。還有在第二段落中發生在酒館和診所中的一場警匪火拼戲,那樣的情節安排和場面調度也是在其他同類電影中沒有見過的,人物對峙和情節逆轉的爆發力都很強?!哆吘筹L云》的監制是寧浩,我相信這不僅僅是個掛名,在這里我確實看到了寧浩風格對影片的影響,影片中情節的穿插呼應也正是寧浩在《瘋狂石頭》中所玩弄的敘事技巧。
這肯定是一部有很多瑕疵的電影,如感情線的語焉不詳,存在一些情節的bug等等,特別是過度的風格化導致影片觀賞性降低的問題,但這如果這種風格化是導演自身的創作追求使然的話,也很難將其簡單地定義為缺點。這不是一部適合所有觀眾的電影,因為它不是那種商業電影流水線上復制出來的產品,但它確實有著自己獨特的美學訴求,比起那些千篇一律四平八穩的平庸之作,《邊境風云》無疑更有趣,也更尖銳,深入進去也更別有洞天。
《邊境風云》比較好看的是男人戲,但這些男人戲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劉華強附體的孫紅雷,也不是沉穩老練的倪大紅,而是雖然有些生澀倒也不失生猛的楊坤老師,楊坤身上有一種落魄的江湖氣,與他所扮演的獨行客式的毒販倒也有種氣質上的默契。
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4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不錯,頗有古龍小說的風格(尤其《風云第一刀》的感覺)。整部電影對話不多,純以人物性格和身份推動情節發展,又以情節突顯人物性格,很耐人琢磨尋味,每看一遍都會有新的解讀,發人深省!
無可厚非,分別代表著毒梟(制毒者)、買家(散播者)和警方的孫紅雷、楊坤和張默為電影所要聚焦的主要人物,三人的關系與命運由兩條主線聯結:一是偶然因素,人物的命運與際遇。二是必然因素,人物的身份與職業。
從偶然因素看,一開場張默就在追蹤販毒者,而楊坤正是隱匿的上線。巧合的是,張默的妹妹(高葉)偏偏與楊坤住鄰居,而且養了狗(瘋瘋)。偶然的是,狗嗅到了楊坤的罪惡氣息,才引發高葉的注意。這成為張默捕獲楊坤的關鍵。孫紅雷金盆洗手,為保障與愛人王珞丹的今后生活,決定做最后一次毒品交易,買方正是楊坤。冥冥之中的際遇,將三人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必然因素看。一場以緝毒為背景的毒品交易,通常由三方參與:一是賣家,二是買家,三是警方。電影總共有兩次這種背景下的毒品交易。第一次交易的賣家以干爹為主腦、孫紅雷為副、馬仔為先鋒,買家由警員喬裝,警方由某隊長帶隊,后以干爹身死,孫紅雷逃逸告終。最后一次毒品交易,也是電影的高潮,三方分別以孫紅雷、楊坤、張默為代表展開斗智斗勇,這本該是電影的精彩之處,但交手之間,人物生死瞬息,三人高下立判。這確有古龍小說高手對決、迎風一刀斬的感覺???扣人心弦!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前期做了很好的蓄勢。
這種蓄勢是以兩次毒品交易為時間間隔,是復雜的、立體的,包括人物的智慧、心性和身份方面的蓄勢。
楊坤。智慧方面,最后一次毒品交易前,被張默俘獲后,與孫紅雷通話時故意驚詫“怎么換了交易地點”(其實他們平時就在勐秀車站交易),實質是在不動聲色地提醒孫紅雷情況有變。心性方面,楊坤敏感、冷酷無情,從走廊安裝監視器,殺狗虐女的行徑足可體現。整體而言,是個不擇不扣為生存而心狠手辣的人!這也為他最后敢襲警做了鋪墊。
張默。智慧方面,捕獲楊坤時,故意用手將鞋子擺放在門口,引楊坤誤判人在門外,誘楊坤射殺后奪門出逃。心性方面,張默愛崗敬業,對妹妹關懷備至,卻不溺愛。整體而言,是個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人。
孫紅雷。無疑是最有看點的人物,電影中也著墨最多。他警覺睿智、洞悉人性、棋高一著、掌控全局。急中生智:第一次毒品交易被警方識破后,故意在馬桶周圍留下白粉痕跡,誤導警方毒品已被毀,實為保護天棚中藏匿的大量毒品。洞悉人性:最后一次交易中,因為楊坤的兇狠,殺警察(張默),一顆子彈就夠,又因為楊坤的貪婪,為利益所驅最終會橫刀相向,所以留給他的槍中只裝了一顆子彈。棋高一著:借楊坤之手殺了張默,又親手殺了楊坤。掌控全局:去機場前白紙換鈔票。但上述這些優點或能力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孫紅雷自身悟性、干爹教導和刀頭舔血的實戰日子里、為生存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干爹的狡猾由第一次毒品交易時的掩人耳目、深藏不露足可體現。心性方面,孫紅雷干著殺人越貨的勾當卻良心未泯。不殺王珞丹,出資為貧苦孩子建校舍,槍殺貪污工程款之人可見一斑。而正是這種良心未泯,救了他一命,也要了他一命。孫紅雷輕易不殺人,手刃干爹之子,槍殺楊坤,皆為生存故。這種身份與心性的矛盾或尷尬,有句不恰當的類比或可表達,便是“下商海狼性不足,入佛門六根不凈”。這種矛盾注定他將會改變當下做毒梟的生活,而這個轉折點就是為愛,為王珞丹!為那個第一次毒品交易中偶然擄走,卻幾次不忍殺之的女孩!
此外,楊坤、張默和孫紅雷三人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謹小慎微,最起碼實力不至于太懸殊,這也是安排他們最終對決的精彩之處,交手時,生死存亡只看誰更棋高一籌!
楊坤的謹小慎微:成也為鞋,敗也為鞋!成,發現高葉赤腳站在門口,便知其有意窺探。敗,誤以為張默站在門口(這里有個細節,張默在門外調查前,楊坤的監控電腦已關閉了),所以楊坤的謹小慎微更多是“高危作業”下養成的習慣或經驗。
張默的謹小慎微:誘捕楊坤,幫妹妹找耳環等,這些謹小慎微都是警察的身份、經驗、信念與執著所造就。
孫紅雷的謹小慎微:發現倪大紅鞋跟被警方動過手腳,藏匿了監聽裝置,這是嗅覺敏銳所致(這里我有一個疑問?;蛟S可算孫紅雷失策之處,就是造成倪大紅假死狀后,不該讓他立即返回取毒品,因為憑倪大紅的本事是拿不回來的。畢竟牙科診所剛剛發生緝毒槍戰事件不久,警方不會馬上放低注意力,而且取了毒品如何過安檢也是個問題。此外,明顯孫紅雷真的并不在意那毒品,不然不會輕易告訴倪大紅,自己待機取回多好。所以莫非是想故意將倪大紅送進監獄?)。
從電影中的兩個女演員來看,王珞丹主動與孫紅雷被活埋的鏡頭,大有視死如歸的氣概,讓人相信世間真的還有愛情存在。而高葉看似無理取鬧、惹是生非之舉,實際也是敢愛敢恨的表現,平添了許多可愛之處。
人物的性格、身份往往注定了結局。
楊坤的死,是死有余辜。貪婪無情所致!
張默的死,是責無旁貸。他本可以不死,只要屈服,因為孫紅雷真的想金盆洗手(因為他明知警察已設局,可以帶假毒品去交易。殺了楊坤后,也可以錢貨兩得,但最后他卻燒了毒品),可見孫紅雷為的只是錢,和王珞丹隱居國外生活的錢。而警察的身份讓張默毅然決然拔槍相向,后果可想而知,就如第一次毒品交易的警察隊長一樣,明知道還有比將倪大紅送進監獄更好的處理方式,但人情、事理終要讓位于法律!
孫紅雷的死,是為愛。當在機場皮箱被打開、白紙換鈔票的一瞬,一切都已明了,要么是孫紅雷早已洞悉一切,明知倪大紅會出賣自己,機場有布防,自己已跳脫不掉法律的制裁;要么是謹小慎微使然。但我更情愿相信他是出于前者,因為,他把錢留在了診所,說明他沒有要帶走的意思,只是想如何能留給王珞丹。
真正說道棋高一招,楊坤從頭至尾都是輸家,因為他的目光只為邪惡的生存和利益所驅策。真正的較量是在張默與孫紅雷之間展開的,在最后一次毒品交易的現場外,其實還隱藏著一場不見硝煙的戰斗,就是張默于交易前,通過倪大紅在機場布局,而孫紅雷卻義無反顧單刀赴會!其中,張默為伸張正義,孫紅雷是為小我的愛!他本可以不去,但還是去了!或許是寧死也要見王珞丹,兌現在一起的承諾;或許他是賭了小概率事件自己萬一能不死,和王珞丹一起走……但最終,還是邪不勝正!
而倪大紅父親這個角色,唯唯諾諾,從頭至尾都是一個無辜者,為了女兒王珞丹他有兩次選擇,第一次是孫紅雷給他的,這讓他蹲了十年監獄;第二次是張默(警方)給他的,他出賣了孫紅雷,得到的將是女兒的終生誤會。但換作天下任何一個父親,估計舐犢之情下都會如此選擇。所以,他一直是個悲情的角色、卻又是值得敬愛的角色!
綜上所述,整部電影的情節都是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進行著,唯一留下遺憾的是,最后那個黑皮箱應該放在衛生間的天棚上。緣起緣落,就讓一切都回到原點吧!
邊境風云觀后感作文5
看到半夜,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到的都是孫紅雷按住皮箱說,給條活路行不行的那個場景,三個人交換眼神,每個人心中所想,都無從猜度,但又都從表情里顯出個端倪。孫紅雷看到張默跟著楊坤來時,對他上下打量兩眼,就此淡定,因為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這必是警察;楊坤被俘獲之后,似已死心塌地投向光明,誘捕過程中極力配合,只差持鞭墜鐙,但看到箱子中暗藏著的手槍,還是忍不住咽了幾下唾沫,雖然干這行的早已將腦袋栓到了皮帶上,自由的魅力,依然無法阻擋,猶豫準備良久,還是火速開槍;張默一直作大義凌然狀,只是這里面隱隱露著點怯意,知道眼前這人是毒梟中的翹楚,是以心無旁騖,眼睛須臾不離開對方,那一邊的楊坤便無法顧及,終于著了道。
張力十足的段落當然不止這一場,只是這一段卻是最讓人心潮澎湃的,雖然昆汀的片中此種設置幾乎無處不在,但看到一個國產電影能做到這一步,還是得說一句,太不容易了。制片人的壓力、票房的壓力、審查的壓力,任何一個因素都能夠擊垮一個新晉導演往后的人生信念。這個圈子太現實了,第一次拍戲不賣,靠人情走關系,憑上各路游說,可能還有下次拍片的機會,下一次再不賣,說破天也沒人理你了,當然,有背景的導演是可以不按規則來的,比如走過路又走過河的那位。不知道《邊境風云》究竟得了多少票房,但希望不會差,因為如此有追求的影片,不小視觀眾智商的影片、浸透著濃濃風格的影片,理應得到一個好結果。
其實特別討厭把電影分成文藝和商業,那都是不入流沒才華的導演們為自己找來的說辭,所謂的藝術片,如果不能打動人,如果沒有思想在,如果只是玩弄長鏡頭下諸般造型,如果不能講好一個故事,它至多是一部半成品,此生過盡,腐化成灰,產不出后代,鑒不得后人。而商業片如果拍的好,依然能夠讓人發自心底產生共鳴,藝術是一個糊弄人的字眼,因為誰都可以標榜,自己是藝術,藝術是“我”。而商業是“我們”,大家都看過,你幾斤幾兩,多輕多重,拿出來在票房上量量,在群眾里問問,妖魔鬼怪,美女畫皮,全都暴露得干干凈凈?!哆吘筹L云》只是一部商業片,有著藝術追求的商業片,沒有很多所謂藝術片中的故弄玄虛。臺詞少是因為電影本就是用畫面言說故事的,用眼神表情演戲,用肢體動作演戲,才是上品,臺詞多到一定程度的,那是相聲;節奏慢只是一種風格,而且這種風格與故事是契合的,不生硬的,沒有喃喃自語,更沒有自以為是,更難得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并不刻意迎合當下被爆米花電影培育出來的急躁癥患者們,觀眾不是上帝,他們成了對手,互相考驗對方是否足夠耐心,結局呢?我們不知道,對影片,我們可以有信心,但對觀眾,千人千面,誰能確定?
影片結構顯然是向《低俗小說》致敬,四段故事最終勾連成一個完整的線索。借宣傳海報上漏掉名字的高葉的臺詞,這“看起來是一個治安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情感問題”,一段往事,幾番爭斗,諸般情境,哥哥與妹妹,爸爸與女兒,被綁架的小女孩與養自己長大的大毒梟,多種關系之間,情感的表達與流露透著更多隱忍,小小動作勝過千言萬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我看來,斯德哥爾摩的段落實在不如張默與高葉之間的幾場對手戲,妹妹在哥哥面前的持寵和張揚,哥哥對妹妹事事關心卻始終不動聲色的表現,都在兩人家常的對話中時時刻刻地顯露出來,這兩個角色實在是點睛之筆。當然還有楊坤,深沉的人兒透著冷冷的幽默,以后碰到他再不需要用32的梗了,可以直接問,“你鞋呢”?
還有好多能說的部分,比如人物的每一個動機都有著十分完整的細節交待,比如光與色在影片不同段落中的使用,比如可圈可點的插曲和片尾曲,比如十分精妙的各種重復剪輯,比如借房屋倒塌對現實中那些人所作所為的諷刺……這些都是導演與整個團隊的勇氣使然,好不容易有一部洋溢著理想主義的片子,希望程耳再接再厲,最后再說一句,真的不需要為觀眾做什么妥協,片子牛逼,自然票房滿溢,口口相傳比瘋狂營銷來的更有后勁兒,《邊境風云》這名字,真心讓人沒有一點想看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