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范文
愛情是一道五味俱全的大餐,有人吃到了酸,有人吃到了甜,有時候吃到了苦,有時候吃到了鮮。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1
郭濤、梅婷主演的《父母愛情》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熱血澎湃的年代。劇中,海軍團長郭濤和醫生梅婷展開了一段漫長的愛情與婚姻,這段婚姻占據了他們大半生的時光,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他們的家庭也在發生著巨變。一個家庭和一段婚姻,其實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父母愛情》講述的故事自然集中在郭濤和梅婷身上,但劇名是以兒女為視角的。兩人的愛情開始于建國初期,那是一個熱情如火的年代,每個人都在為國家建設努力奮斗,人們那時候更多想的是為國家出力,愿意舍棄小家庭的利益。郭濤在劇中是一名海軍團長,他自然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在劇中,郭濤和梅婷生育了5個兒女,顯然他們組成了一個現在看起來很龐大的家庭。孩子多了,家里就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父母愛情》不像之前的《金婚》一般,雖然兩部劇集在題材上類似,都是講述家庭和時代的變遷,但《金婚》是嚴格跟隨時代發展,而且和時代大環境有密切聯系。《父母愛情》雖然沒有脫離時代環境,但劇集更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更容易讓觀眾引起共鳴。
郭濤在片中的表演很出色,因為他演繹了一個性格莽撞但粗中有細的人物,同時他要完整詮釋出軍人江德福從青年到老年的人生歷程,這是郭濤表演生涯中較少演繹過的人物類型。梅婷也是如此,她飾演的安杰出身大富之家,但這個出身在當時卻不是好事,反而容易成為被批判的對象。但安杰骨子里大小姐的氣質多少都有保留,所以她與江德福注定是會有生活中的摩擦。
《父母愛情》雖然將鏡頭對準了軍人家庭,卻沒有炮火沙場的展示,但軍人家庭在那個時代卻很有典型性,他們生活在特殊的環境里,同時也經歷著很多普通百姓未曾有過的生活,比如江德福一家因為工作需要,駐扎在一座小島上生活,這樣的生活并非普通百姓會遇到,同時也給他們的家庭帶來很多轉變和影響,這些都是那個時代和這個家庭的特色。
劇集從服裝到道具都制作考究,郭濤、梅婷、楊立新等主要演員在臺詞和舉止上都盡力接近那個時代人物的特質,劇集在時代的質感上令人信服。從整體質量而言,《父母愛情》的水準并不亞于《金婚》,且拍出了自己的特色,所以能夠成為近期熱播的劇集,并不斷被觀眾熱議。
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2
由著名導演孔筌執導,劉靜編劇,郭濤梅婷等聯袂出演的家庭情感大戲《父母愛情》。講述的是身為海軍某守備基地司令員的江德福(郭濤飾)與資本家小姐出身的安杰(梅婷飾),如何攜手走過風雨兼程的一生。郭濤在劇中他從一個沒有文化的毛頭小子最終成為一個將軍,但該劇詮釋的不是一個戰士如何變成將軍的故事,而是他和安杰如何度過幾十年,如何愛了幾十年,是一個非常好玩的兩個人,吵著、笑著過了一輩子,不像別的夫妻,生活中的瑣事把感情磨沒了,他們是談了一輩子戀愛,很美好。
這部用記實性講敘的那個特殊年代父母的故事,孩子們成長的故事;那些已經淡忘的語言,那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已久的物品喚醒了我心靈深處塵封已久的珍藏回憶!那些我父母也有的故事,那些我們兄弟姐妹成長過程也有的情深的故事,那些我們兒時共同生活在機關大院小伙伴的故事都呈現在我的腦海,歷歷在目!
我家保姆李奶奶
小時我家帶我們的保姆有好幾個李奶奶,方奶奶、鄭奶奶,但在我家時間最長與我父母關系最好的是李奶奶。李奶奶是湖南人,她是大地主家的小老婆,生了兒子后地主婆陰謀要將她的兒子奪走,她得知消息后跑了出來,她一人當保姆養兒子,供兒子上了大學當了醫生。李奶奶做的一手好飯、一手好針線,她與我父母關系好得就像是親人一樣,她帶我和我哥時間最長,將我和我哥當她的親孫子、孫女來看待。就像《父母愛情》電視中一樣,她叫我爸湯同志,我媽鄒同志。直到李奶奶自己有了親孫女后她才離開我家,但星期天我們還經常到李奶奶家做客。李奶奶的媳婦還吃我媽媽的醋,認為李奶奶對我媽媽好些。記得____時李奶奶的兒下放到三岔當醫生時,我還特地到李奶奶家玩了幾天,李奶奶的兒子后來調回湖南,我哥還專程去看望過李奶奶,李奶奶高壽活了近90歲(祝天堂的李奶奶幸福快樂!)。2016年李奶奶的孫女由湖南回恩施參加同學聚會還專程探望了我的老媽!
林家巷郵電宿舍的孩子們
就像《父母愛情》電視中一樣,那個年代每家都有幾個小孩。我們家那時住在林家巷郵電宿舍,那個院子一共住了10戶人家,基本上每家都是3個以上孩子。那個年代父母上班沒時間管我們,我們除了上學放學特別是假期孩子們三五成群,男孩子打跪下蹲兒,打珠珠、劃甘蔗、打仗、抓紙牌,打彈弓;女孩子跳皮筋、跳繩、跳房子、捉迷藏,我們那個院子的女孩子還喜歡彈琴唱歌。那時有誰欺負了我們,一家,有時是一個院子的孩子都要去幫忙。我哥哥那時是我們那幾條街的老大,他打彈弓(《父母愛情》電視中的彈弓現在早以退出人們的視線,可那時我哥自己做的彈弓很好)、抓紙牌的技術一流,劃甘蔗也很行,一到甘蔗出來的季節,男孩子們劃甘蔗時,我們姐妹不用買甘蔗,哥哥劃甘蔗時贏來的甘蔗就夠我們吃了。因哥哥是孩子頭,我們家幾姐妹外出都不怕別人欺負,只要一說這幾個是某某的姐妹,沒人敢欺負我們。林家巷郵電宿院子的孩子們那時還成立雷鋒學習小組,我們在一起讀《雷鋒的故事》、讀《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我們幾家的小孩還比賽,看誰在家做的飯好吃,誰家鋼精鍋擦的亮、誰家的地板擦的干凈、誰家的衣服洗的亮色,寒假我們比著幫大人做團年飯,暑假我們白天做飯,讀書,下午游泳,夏天的晚上是我們孩子們的最好的時光,我們游泳回來后吃著下午留下的飯茶,然后在院子里唱歌、游戲,玩累了在院子的涼床上睡覺。難忘我們的少年時代,難忘林家巷郵電宿宿舍。
由歐陽懿摘帽引起我對父親深深的思念!
在《父母愛情》電視中,安杰的姐夫歐陽懿由于平時多言劃為右派被遣送到邊遠的小島,當他摘掉右派帽子到妹妹安杰家時,他喝酒醉了。看到歐陽當時的表情那種摘帽后的喜悅、被劃為右派的無奈和不甘心及被人岐視的復雜心理……,看到這我想到了我的父親。父親是42年參加革命的紅小鬼,反右時身為地區郵電局長的他自己是反右領導小組的領導,但就是因為分管技術工作,對不懂技術的書記說什么外行不能領導內行,總之是瞧不起,最后自己被打為右派。從被打為右派的那一天起,父親都在為自己申怨,____時父親被遣送回他的老家湖北監利勞動,沒有了黨籍,開除了干籍,老家的親人都岐視他,但父親卻堅信他是冤枉的,總有平反昭雪的那一天。那時父親上北京到省里為自己申怨,那時的領導都說你只要自己認錯就可摘帽,但父親至死不認錯。記得那是父親病重時,他自知來日不多,他將我(因姐姐、哥哥都在外地工作)叫到他的床頭告訴我,千萬不能因為他的問題對黨產生懷疑,要堅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堅信他的問題總有平反昭雪的那一天(父親從1958年被劃為右派直到病重的1976年他都沒對黨產生過一絲懷疑和不滿,那一輩人對黨的信仰是何等的堅定呀)。父親去世后的第二年1978年他的問題終于平反昭雪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既高興又傷心又難過,高興的是父親的問題終于平反了,傷心難過的是父親沒等到沒看到這一天。深深的懷念我的父親!
家里來了客人
在《父母愛情》電視中,姑姑德華看到她嫂子將她娘家的侄男侄女弄去當兵,心里不平衡也寫信讓老家的遠房親戚來到哥哥家,這下可好家鄉的鄰居八桿子打不著的人都來到了她哥哥家,想沾司令的光,鬧得家中是一片污煙障氣。這讓我想起小時,父親被整時,單位讓他當投遞員,負責投遞柳州城這一片時,父親認了一個姐姐,當父親將他認的姐姐帶回家時,我們幾個小孩被這個姑媽嚇壞了,這個姑媽滿臉的麻子,個子高的像個男人。記得有一次這個姑媽要到她高橋壩的女兒家去路過我家,我沒到過農村硬是要與姑媽一起去她女兒家,媽媽阻攔也沒能起作用。那是我第一次到鄉下,一到那我就后悔了,上廁所時旁邊是豬圈,拉下的屎掉下去沾起多高,特別是鄉下當時沒有電燈,在那玩了兩天回家以為媽媽要安慰我,結果是當客人一走就被媽媽大訓了一頓,說什么一個姑娘家隨便跟人走,像個野人。還有一次父親好像是從新塘帶回一個什么人,也是父親投遞時結識的農村朋友的家人,到城里來治病,我與妹妹偷偷地看了那人的檢查結果是肺結核,我們告訴媽媽,媽媽說她知道,我們姐妹說那你知道還讓她與我們同吃同住,在后來吃飯時我們準備了公筷,等客人走后我與妹妹在家大搞衛生,就像《父母愛情》電視中一樣洗被子、曬棉絮、消毒碗筷。那個年代家中房子窄,我們特別怕家中來客人,不像現在吃住都方便。
在單位食堂學跳交際舞
當看到《父母愛情》爸爸媽媽年老后學跳交際舞并參加交際舞比賽時,讓我想到我們年輕時學跳交際舞的事。記得那是90年代,國家商業部的一個副部長來到恩施,由老公單位主持接待,那時別說一個單位就是州商業局也沒有會跳舞的女同志,這個事刺激了老公,他說跳舞有什么難,我不相信學不會。于是在那年的大年初三還是初四,他們單位就組織職工學跳交際舞。沒有場地,就在食堂餐廳,沒有設備就是一個收錄機,沒有老師就由一個職工家屬(男)來教,每天晚飯后大家都到食堂餐廳學,也像《父母愛情》電視中一樣,剛學時大家認為跳舞時的起伏要一站一蹲,自己跳時不覺得怎么一看別人跳就大笑不止。學了大概10多天,正月十五一幫人居然浩浩蕩蕩就開進了舞廳。
由老物件引發的感概
在《父母愛情》電視中,我看到了老式的收音機、自行車、沙發等老物件,那些東西在我們那個年代是奢侈品。前些日子在網上我看到毛主席年代的十大名牌,它們是:天津無線電廠生產的北京牌820型35厘米電子管黑白電視機、南京無線電廠生產的“熊貓”牌半導體收音機、上海手表廠生的17鉆半鋼防水三針男表、上海飛人縫紉機廠生產的飛人牌縫紉機、上海自行車三廠生產的鳳凰牌自行車、上海照相機廠生產海鷗牌照相機、上海膠鞋六廠生產的回力膠鞋、北京燈塔一廠生產的的“燈塔”牌肥皂、手牌蛤蜊油、三角牌烙鐵。那個年代哪個姑娘出嫁有這些東西那可是了得。我記得我結婚時,有電視機、收音機、鳳凰牌自行車、手表(我的還是一款國外的小表),還有老公與朋友自己動手包的沙發,在那個年代可是算富的。我生了孩子后,為了方便帶孩子住在學校,那時電視臺正在播放《上海灘》,晚上十多個職工班的學生擠在我家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里看電視,那叫一個熱鬧!一晃幾十年過去了,現在的物質生活是越來越好,基本上家家都住上了寬敞的房子,家中的電器更是日新月異,特別是近幾年變化更大,什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WLAN,一家人坐在一起、朋友聚會都是在玩自己的手機,談天的少了、交流的少了,我覺得沒有了我們那個年代的朋友聚會的意義了。
也許我真的是老了,懷舊情思常在懷,我懷念自由自在的少年時代;懷念朋友們在一起無拘無束的談天說地;懷念那時吃起來很香的利川紅米;懷念5分錢一杯的謝葵兒(瓜子);懷念,懷念,懷念!!!
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3
剛看完了《父母愛情》這部充滿情感的電視劇,內心翻江倒海,有很多想寫下來的話語。不對影視作品及演員本身的技巧做評述,當然,這些也是優秀的。
劇中的人物都很飽滿,充分地展示了每個人的獨特的性格。江德福、安杰、老丁、江德華、安欣、歐陽懿、江亞菲等等仿佛現實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兒一樣,有血有肉,有各自不一樣的經歷,人生。劇中以江德福和安杰相守一生為主線,各個人物穿插其中,同主人公發生各種充滿溫馨,抱怨,搞笑的故事。當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江德福和安杰的豐富的片段。
江德福,一個泥腿子,大老粗的海軍軍官;安杰,一個知書達理,學識淵博的充滿文藝理想的資產階級小。看似完全不搭調的兩人,完全不協調的兩人,卻在一起,而且還幸福的,完美的,圓滿的過完一生,甚至是讓人羨慕的一生。還記得兩人剛結婚時,安杰各種看不慣江德福的農村、不文明習慣,對江德福的一點點改造。江德福呢,在被改造中不習慣、抗拒、接收、習慣等慢慢的成為了安杰大致滿意的樣子。但是在安杰的一生中,卻不斷地向農民大老粗轉變,沒有了期初資本家大小姐的傲慢,不屑,變的更加淳樸,接地氣。就像劇中王海洋說的,兩人就像相交線,從結婚初始不斷地試圖改造對方,使對方朝自己滿意的方向轉變,然而卻矯枉過正,變成了兩人相反的樣子,成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許這就是愛的最高境界吧。劇中很多充滿淚點的情節,從剛開始江德福為了安杰寧愿回家種田,安杰為了江德福愿意一起回家種地;最后安杰生病,江德福一直陪伴身邊,生怕老伴離他而去。
這部劇也給了自己很多感慨,安杰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資產階級文藝女青年,理想中的另一半是像歐陽懿那樣的充滿書生氣息,然而卻命運使然嫁給了江德福大老粗,但是卻很幸福,很美滿的過完一生。其實人生中沒有什么必然或者絕對,完全在于自己的心態,很多事情并不是你理想中的那樣,最后得到了不一定會一路平坦,順意,就如安欣嫁給歐陽懿,卻被打成右派,過了多年的海島苦日子,過得不幸福。生活中很多不如意那是常有的,就要看是如何面對,應該像安杰一樣,接受現實,慢慢發現美,逐漸就會人生變的更美。
結合我自己的現在,其實人生很簡單,沒有過多的想法,沒有過多的抱怨,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就像江德福去追求安杰一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還一帆風順一樣。人生的幸福不在于自己有多少金錢,而是心靈上一種滿足,愜意。人生老病死,人生很長,同樣也很短,但是世界那么大,若我們把全部心思用于去追求物質的滿足,金錢的充斥,人生很是灰暗,一片慘淡。人生遲早都得像江德福和安杰一樣兒孫繞膝,幸福美滿。
在江德福過生日的時候,兒女們送的禮物是感動到了我,還記得大兒子送了江德福一生的檔案,江德福只說了一句話,“哎,真好,我的人生一個污點都沒有”,是啊,人生沒有一個污點,是最大的禮物,是最大的滿足,對得起世間所有的人,無愧于天地。二女兒送江德福在海島上面的語錄,人生也長也短,出生的一睜眼,離世的一閉眼,期間就是人生,但是人生的故事卻豐富了內涵,增加了厚度,留下來寶貴的精神,兒女們留戀,后人們傳頌,那才是最完美的人生,不虛度此生,人死消弭,什么都不剩,什么都沒有,只有精神才能留給后人,才能以另外一種形式萬古長存。人生不就是這樣么,總的給世間留點什么值得紀念的東西。
縱觀整部劇,安杰和江德福能幸福,完滿的過完一生,無外乎兩人相互坦誠,老江對安杰的寵愛退讓以及安杰的明白事理,江德福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知道在什么時候退讓,在什么時候要堅決。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情調的人,在同安杰的對話中知道什么話能讓安杰開心,惹安杰生氣了能知道及時的逗笑安杰,但是兩人是有什么就說什么,一直都是坦誠相見,毫無隱瞞。愛是包容在他兩身上體現的很完美。
蕩氣回腸的寫完這些,感覺內心很舒服,很溫馨。現在的社會充滿浮躁,不比以前,這樣的愛情故事很少。但是,每個人其實都是對愛有一種向往,只是社會大大環境所致,我心中就希望我能有這樣的愛情故事,希望我能堅守此心,像江德福一樣有這樣的人生!
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4
帶著孩子實在無聊,這幾天家里突然降溫感覺好冷,一點都不想出去串門了,只好打開電視打發時間。
最喜歡看的就是中央1臺,覺得這個電視臺放的任何節目都不會太差,這幾天下午在看《父母愛情》,是從第三集開始看的,由梅婷和郭濤主演,越看越覺得越好看,演的都是安杰和江德福日常生活和的軍隊工作。
她們2個是經過別人安排的相親認識的,江德福離過婚,安杰是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女孩,讀過很多書,有才華有點驕傲的氣質。而江德福書讀的少,農村出生參軍后到現在已經是團長了,在他身上有一個軍人和農村人的氣質。
相親第一次見面的時候,由于江德福過于緊張,加上有小孩子搗亂,江德福給安杰倒水的時候,杯子里開水倒滿了溢出來把安杰大腿給燙了,想一下當時的情形有多尷尬。
后來江德福讓安杰上醫院看一下,安杰不去,說自己就是醫生家里也有藥,要回家抹藥。江德福還是聰明,盡管出了洋相還是厚著臉皮要了安杰的聯系方式,也把他的聯系方式留在了她的小本子上。
中間好像有2集沒有看到,等我再看的時候他們倆的感情好像已經升溫了。
看到因江德福幫安杰家搞定一件事情,所以安杰哥哥請江德福去他們家吃午飯,吃飯的時候安杰的姐姐故意把他灌醉問話,問他為什么要離婚,他說是父母安排的。盡管喝醉酒了但是說的是和清醒時一樣的,所以安杰姐姐覺得江德福人品還好,她覺得酒品就是一個人的人品,酒品好的人人品一定差不到那里去。
江德福喝醉了在安杰家休息了一下,最讓我難忘的一幕是江德福強把安杰攔入懷中,還問安杰他壞不壞,安杰雖然有一點不情愿這樣親密的接觸,可也沒有十分抵觸,安杰只是說他壞!
聽到安杰說他壞他好像更得意了,順手讓安杰的頭靠在自己的肩膀上,安杰不想靠的,還說你再這樣我叫人了,江德福說你叫這是你家。也許這個動作印證了一句話,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不過江德福本身也有過很多優點,而且他的優點多正好掩蓋了他離過婚這一缺點。
江德福和安杰相互喜歡,但是因為安杰的出身問題,如果江德福娶她的話,可能會丟掉團長一職,盡管如此,他還是娶了安杰,他說因為安杰讓他知道了原來愛一個人是這么幸福的事。
后來雖然倆人結婚了,江德福團長一職也沒有被辭去,只是那時上級準備提升他的,但是因為他和安杰結婚了,就沒有提拔他。
婚后沒有多久安杰就懷孕了,江德福知道了說自己的槍法準,自己的種子好,也夸安杰的土地肥。安杰比較愛干凈,每晚睡覺前一定要江德福洗臉洗臉洗屁股,否則就不讓他上床,江德福也同意了,隊友們都在背后笑話他成了三洗丈夫。
父母愛情觀后感作文5
因為無意中看到微博里面推薦父母愛情的電視劇讓我知道了這部劇,想著可以抽空看一下。結果在看了第一集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很快的時間就看完了這部劇,今天可以靜下來寫一下這部劇的讀后感記錄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父母愛情講述了一個出自資本主義大家庭的安杰與海軍將領江德福在50年的時間跨度里從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生活。
雖然本片中并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導演和演員把平凡的生活勾畫演繹的十分精彩,45分鐘一集的劇感覺只有一會兒就結束了。《父母愛情》有種強大的魔力,無論你從哪一集、哪部分撿起來看,你都可以毫無障礙、津津有味地繼續看下去。
一、好的感情究竟應該是什么模樣
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想的最多就是這個問題,一個出自資本家的大小姐安杰,一個出自農村的抗美援朝功勛將領江德福,這兩個人的生活看似不會有什么交集,或許我們都不敢相信這兩個人可以在一起生活,還生活的那么幸福。兩個人的相遇并不美好,兩個人都是被逼著參加單位組織的聯誼活動,在跳舞的時候他不止一次的踩到安杰的腳,后面的一次交往中還把滾燙的開水不小心澆到安杰腿上,兩次的見面安杰都是一瘸一拐的回家的,在兩人的關系稍微有點轉機的時候,江德福把自己結過婚的事情告訴了安杰,如果不是后面又有偶然事件的推動,他們的關系可能就永遠停滯了。但是江德福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多的習慣對方,安杰也在接觸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對方的魅力,在面對組織對他們婚姻的阻撓時,江德福甚至愿意為了和安杰結婚放棄自己的軍官生涯回家種田。最終他們艱難的走到了一起。
但這只是他們問題的開始,面對生活習慣的不同,生活觀念的不同,兩個人在一起需要太多的磨合和改變。安杰帶著一身資本家的“窮講究”:睡前要刷牙洗漱,上床后要換整套睡衣,早餐要吃蛋糕和牛奶,喝水喝茶喝咖啡都得用對應的杯子......
江德福也改不掉農村人的“壞毛病”飯前不洗手,吃飯吧唧嘴,睡覺不穿衣服......雖常會互相抱怨,但這些都是可以遷就妥協的小事。像江德福說的那樣:說得對,咱就辦。
在雙方原則性的立場面前,他們沒有用愛作為籌碼強迫對方改變,而是選擇彼此尊重。安杰接受江德福的批評,越來越融于周遭環境和鄉野鄰居;江德福也選擇保護安杰的小資情調,哪怕這會給他的仕途帶來一定風險。兩個人的生活就像江家生機勃勃的院子,一邊是江德福負責的菜園子,一邊是安杰負責的小花園,給彼此互留空間,但同時又相得益彰。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江德福在每一次發生矛盾時的處理辦法,對于正確的事情堅決執行,對于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慢慢接受和習慣,他幾乎沒有對自己深愛的人發過火,在這個過程中安杰也在不斷地改變,她慢慢改掉了自己富家小姐的生活習慣,不再坐人力車,這個她習以為常而江德福不能接受的方式。這一改變源于一次回家的途中安杰挺著肚子堅持要坐人力車,而江德福只好答應,作為勞動人民出身,江德福如坐針氈,在上坡的時候甚至下車給車夫幫忙推車,安杰在看到自己丈夫為了自己做自己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后再也沒坐過人力車。這件事也是他們處理問題的一個縮影,一個人愿意改變,一個人在看到對方艱難的改變后心疼對方慢慢改變了自己的習慣,兩個人都有改變,維持著這個動態平衡。江德福在每每面對矛盾時大都能靜下來微笑的解決問題,他的詼諧幽默也是感情長久的重要催化劑,讓彼此可以更快樂的生活。雖然方方面面的矛盾沖突從未停止,他們的感情也與日俱增,越來越深厚。江德福從原來那個不講衛生,生活習慣不好,不習慣上層人生活變成了最后具有很好的生活習慣、喜歡喝咖啡吃西餐、十分講衛生的人,而安杰由最初的那個桀驁不馴、不食人間煙火、高高在上變成了最后和農村人打成一片接地氣的人,有人說他們都活成了對方的樣子,在幾十年的磨合過程中他們越來越習慣對方的生活方式,并從內心里接受對方的方式。江德福和安杰“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是特定年代的產物。但他們走過半個世紀的鶼鰈情深,卻是哪個年代都通行的婚姻經營之道。
二、兩個家庭的背景對婚姻的沖擊
兩個人變成夫妻的那一刻,就不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了,變成了兩個家庭的結合。家庭的沖突首先來自于江德福妹妹,江德華的到來,德華的丈夫在抗戰中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尸,守了很多年的活寡,也沒有人敢再娶她,她的婆家更不愿意放她走,因此在江德福家需要人幫忙照看孩子的時候就把妹妹接過來,由于生活習慣、思維習慣的不同,他們之間發生了不少的矛盾,第一次的矛盾焦點在于江德華給孩子喂奶被安杰撞見,他們第一次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德華也因為不能忍受回家了。
在第一次的矛盾后,安杰也慢慢體諒,德華雖然生活習慣不好,有很多她看不慣的小毛病,但是作為小姑子的德華照看孩子十分用心,給家里幫了很多忙,吵著鬧著日子磕磕絆絆的過著,江德華幫安杰帶大了五個孩子,安杰也逐漸習慣了江德華的存在,兩個人的相處模式也在改變著。一開始動不動就喊“滾”的安杰,現在一遇到分歧就是“我怕了你了”。曾經在外叫喊安杰配不上自己哥的江德華,現在在外邊對著外人說“我嫂子啥好東西,都愿意給我”。與其說是雞毛蒜皮讓人變得不再尖銳,我更愿意相信是,親情讓人變得更加柔軟。江德華把安杰的孩子視若己出,安杰同樣把江德華當成了自己的親妹妹。在江德華被人欺負時為她撐腰:她是這家的姑奶奶,這家的事兒她說了算!到最后他們一大家可以很好的生活。為江德華的婚事操碎了心,又是張羅著替她提親又是去罵猶豫的男方,一心一意都在為江德華打算。就連安杰的孩子,在長大后也依舊不忘感恩,把江德華看的和自己的父母一樣重要。這樣的親情,雖然不驚天動地,但很溫暖。在這兩個人的一次次沖突矛盾解決的過程中江德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用了最大的耐心、發自內心的愛、對整個家庭的責任來處理一次次的危機。
三、時代洪流中的個人悲歡
在安杰和江德福相識之初,外界環境尚且寧靜。但婚后不久,風聲越來越緊,成分劃分越來越嚴重,有人歡喜有人愁,那場后浩劫的運動,即將到來。安杰有海軍軍官江德福當丈夫,雖然沒人敢動她,但依舊岌岌可危。娘家人被打成右派,姐夫被批斗,風聲鶴唳中,安杰收拾行囊帶著孩子前往海島,投奔了駐扎在外的江德福。在這座政治環境相對寬松的小島上,江德福守護住了安杰一輩子。即便局勢最緊張的時候,安杰也只是剪了裙子,剁了高跟鞋,毀掉所有的“封資修”東西。但安杰不知道的是,因為娶了成分不好的自己,江德福的大好前途被耽誤,再也沒有升遷的機會。
安杰是幸運的。但那個時代,不幸的人太多了。安杰的姐夫歐陽懿,留洋出身,一肚子學問,日常西裝革履,喝紅酒。在那場運動中,他被發配去了海島做苦工,妻女隨之前往,在海島上收緊冷眼和排擠。在那樣的環境下,幾乎沒有人敢和他們接近,就連安杰的親哥哥都對其避之不及,只有安杰,在江德福的支持下三不五時的前去探望。歷經十年,苦等平反,終于等到名譽恢復。家宴上,那個曾經優雅得體的男人不見了,消失了。他畏畏縮縮的感激著江德福,直到酒醉后才一聲悲鳴“我是歐陽懿,我不是老歐!”被人踩在腳底下,呼來喚去叫“老歐”,還有誰記得他的大名叫歐陽懿?人啊,有再多的傲氣,也都死在那十年了。沒有公平,不講是非,歷史的車輪中,個體被碾壓,命運不由自己做主。
江德福的軍人身份,給妻兒撐起了保護傘。但傘外的蕓蕓眾生,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的時光被葬送,多少人的悲歡被埋藏呢?在時代的洪流中,小人物都被裹挾著前行,何其渺小,又何其無助。同樣還有德華朋友圈里的秀娥嫂子、王海洋他媽張桂英。她們走家串戶、愛湊熱鬧的旺盛精力,大大咧咧、風風火火的行事風格,嘴上不饒人、心里不藏事的直白,完美符合了我們對一個農村女人的想象。有她們在的地方就有過日子的熱鬧勁兒。她們沒有安杰的文化,也沒有男人的話語權,但是她們有著最質樸的生活智慧和原始的生命活力。安杰和德華的姑嫂情,有著不輸安杰和江德福的夫妻情的溫厚力量。通過這個強勢又無私,刻薄又溫情的農村女人,安杰感受到了超越階級屬性的人性美好。乃至后來,在德華對老丁的苦戀問題上,安杰反而比江德福這個親哥更加上心、更加心疼。同樣,德華也在安杰身上感受到文明的美好,體面的美好。在老家親戚住進江家一番糟蹋后,她反而成了嫂子及其生活方式的捍衛者。兩個人多年相愛相殺,最后成為了對方唯一忌憚的人。又因為同為女人,很多時候往往更能共情、統一戰線。
一直處于被時代遺忘的角落里的,還有一個人。她是江德福父母包辦婚姻的前妻張桂蘭。張桂蘭三個字一直在江家人的口里被反復提及,只是形象一直缺席。尤其是安杰,張桂蘭是她的一塊心病。每次她故意在江德福面前提這個人,江德福就像被踩了尾巴一樣氣急敗壞。江德福越不愿意提她,安杰心里就越不安。剛開始,安杰以為是因為張桂蘭對江德福來說太重要,還一度吃醋。后來,這條線埋的雷終于炸了。張桂蘭的孩子江昌義突然跑到江德福家里,磕頭認爹。一家人目瞪口呆,安杰更是忍無可忍,離家出走。當然,這個插曲很快被解開真相。江德福當初跟張桂蘭沒有夫妻之實,這個孩子是她跟江德福的二哥生的。為了維護江家的顏面,江德福只能打碎牙齒和血吞。直到很久之后,江德福才跟安杰講起這段秘密往事。當初,江德福從部隊趕回去離婚,正好撞見了張桂蘭和二哥偷情。二哥是個啞巴,事發后無地自容,便逃去唐山的礦山挖礦,最后死在了礦上。從那一面后,江德福再沒見過二哥。除了屈辱,其實他心里更多的是悔恨,悔恨自己為什么不原諒二哥,將他找回來。張桂蘭這個角色,只有江德福兒女窺探視角下的寥寥三個畫面:村口的探頭張望、馬路上的步履蹣跚、目送江德福的遙遠身影。安杰沒有想到,自己的假想情敵會是這樣一個飽經風霜的農婦形象。盡管張桂蘭的出軌是不倫之舉,但她更是一個時代下被損害、被忽視的可憐人。不管她出不出軌,她終究會被江德福這樣的進步青年拋棄。從一開始,貧苦的命運,就剝奪了她作為女人可能會擁有的理想愛情和生活。張桂蘭這個帶著獵奇視角閃現的童養媳形象,只是那個時代里,無數這樣命不由己的貧苦農村女性的苦難縮影。
《父母愛情》以溫暖打底,為我們描摹了一對夫妻、一個家庭乃至一代人,半個世紀以來的生活點滴。精致準確的細節還原,暢快接地氣的臺詞,自然如呼吸一般的表演,讓我們毫無壓力地代入那些家宅院落、雞犬相聞的生活氣息中去。
有抱怨,有沖突,但更多的還是為了在一起,為了經營起這個小家而努力。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樣子。或許我們都曾想過,那個人會是個蓋世英雄,身披金甲戰衣,腳踏七彩祥云,騰云駕霧來到我們面前。可最終,我們遇見的,選擇的往往是那個在宿醉后的清晨,手提豆漿油條站在家門口傻笑的普通人。除了赤城的真心,這個人一無所有。而就是在這個人面前,我們也都忘記了之前自己制定出來的夢幻標準。遇見他,他就是標準。這難道不就是愛情真正的樣子嗎?
以前我們常常討論,愛是克制,還是放肆。可不管答案如何,我們可以明確的一點是,愛不是隔岸觀火,而是以身試險;是縱身一躍墜入紅塵,找到他,然后堅定的握住他的手,最后變成他。任由時光流轉,歲月文火慢熬,而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于水中。相信每個人看完都會有有很多的感想,期待更多的朋友有時間可以看看這不溫情的電視劇,感悟愛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