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
電影《誤殺》給人震撼的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反思,《誤殺》的矛盾沖突點很多,所以,雖然不是大場面,但是也讓人心潮澎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1
做為一部翻拍電影,《誤殺》還是有很多它的亮點和梗!韓劇電影很多都挺有意思,蒙太奇在這部電影中成了破案的關鍵,其實嚴正花是我喜歡了挺久的一位韓國演員或者是歌手!她的《都走吧》還是很經典!印度電影和韓國電影,有挺多都是揭示一些社會問題,如《廁所英雄》《82年生的金智英》,看完都會有一些思考在里面!
現在開始說這部《誤殺》,故事內容就是:男主的女兒被權貴的兒子性侵,然后這個性侵者被誤殺后,一家人使用蒙太奇手法,逃脫罪名,但最終因滿懷愧疚之心,男主去自首了的故事……制作團隊還是很強大的,陳思誠監制,反正他有錢…… 有一些老戲骨在,陳沖、秦沛,帶一些新人肖央,明顯,票房會很出彩!
印象很深的幾場戲:
一、孩子成長和事業前途的強烈沖突
父母有名譽,地位,但是對孩子疏于教育,直接給這個悲劇埋下了雷!父親忙于從政,雖想好好管教娃,奈何母親是一個扯后腿滴!教育失敗的典型!
凡是做父母的,幾乎沒有人會逃脫的一種情況:追求事業和管教孩子的矛盾!好像一定要有人為了孩子,而在事業上停止不前……不是媽媽就是爸爸!有人說“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有人說“所謂幸福,就是能睡在自己的床;吃著父母做的飯菜;有愛人的低聲細語;和孩子愉快游戲!”如此說來,這世上,多是不成功也不幸福的人!社會中很多矛盾皆是出自不幸福的家庭氛圍!《新警察故事》里的官二代,之所以變態,原來也都是整個成長過程中的不快樂,父親的打壓式、否定式教育給反派的心理,完成極大的扭曲,悲劇由此產生!當事業不再,孩子已失去時,留下一對悔恨的父母,痛苦又有何用?最重要的人與事,其實一直在身邊,要懂得珍惜和取舍!名與利,不過是云煙,真正能給予自己安全感和滿足感的事情,還是家人一直在一起!觀影如體會不同的人生,看他人教育的失敗,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唯一不斷地關注和糾正,孩子的成長就能持續進步,身心健康地長大!用愛養育子女,不溺愛,才是出路!
二、兩位母親的對決,精彩!
我一直知道陳沖的演技是了得的,但是這位叫譚卓的演員,我不是很了解。然而,這段兩位母親的對視,這段戲,我印象深刻!警察局長的高高在上,普通母親的弱勢本是完美在劇中體現的!但是,人們永遠不要低估了母愛,世人說“為母則剛”,很有道理!做了母親的人,很多家庭排序都會把孩子排在伴侶之前!譚卓說出“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獸!”時,氣場簡直2米8!全劇的亮點之一,一定有這場戲!母愛對決!
三、渣男死的真相,窒息!
都以為是女兒誤殺了渣男,其實是媽媽無意間,活埋了他,造成的誤殺!故事的尾聲,那一個棺材板上的抓痕,揭示了渣男死亡的真相,以及男主內心的煎熬!要守護家人,又要尊重自己的信仰,這日子過得真心壓抑,唯有自首才能解脫…… 我猜測,尸體被男主藏在了安裝寬帶的那個公司里,畢竟給了不少鏡頭的!在男主給了電話號碼給店主,讓他打電話給渣男父親的政治競爭對手時,我甚至產生過一個想法:政治對手幫忙移尸,完美躲過追查!幸好故事沒有這樣來編,否則,就真的太過真實地揭露了政治家們,骯臟的手段!看臺灣地區和美國的政治選舉,實在太惡心了……很多事,都不能深究!
四、人,還是要有信仰
男主的人設:一生沒有不良嗜好,唯有喜歡觀影!人很感性、善良、愛家!來自社會的普通人,雖住大房子,有美好的家庭生活,但住墓地……應該沒有多少人會選擇這樣的地方生活!故事開頭就交代的,他是有信仰的人!以前他去朝拜,對方收他的拜祭費,是因為當時他內心平和,一心圖安穩,人沒有戾氣!事發后,再去的時候,對方沒有接受拜祭費,觀眾會心生疑惑不?會!我的看法是:他就算能瞞過所有人,也不能欺瞞自己,所以內心的恐懼和折磨,一定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神和觀眾一樣,都是上帝視角,能洞悉一切真相……” 說白了,凡是有信仰的人,做事都是有底線的!我們的教材都宣揚“無神論”,不知道,這是不是很多人做事過分又無底線的原因!! 男主在店員催收網費時的表現,真的很能說明他的善良,觀影時,流下的眼淚,說明他很有同理心,是現在男士,少有的!
五、家庭合睦的細節描寫
有人說最好的家庭環境就是:父母恩愛!電影開頭就有很好的表現。和很多幸福的小家庭一樣,這個家,也有很多問題,經濟上不是很寬裕的,母親主內,熱愛生活,本是很幸福的家,因為大女兒的小小虛榮心,引發的悲劇……
我其實在整個觀影過程中,對男主表現出的愛家的體質,很是喜歡出差在外,心系家人,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男士雖然已經成家,已經當了父親,卻是從未成長過,總想被妻子照顧,實在是不能依靠的良人!我有時想,武志紅的《巨嬰國》是不是因為揭示了太多的國內現實,所以被列為了禁書??95年的時候,翻過一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里面涉及了同性戀的描寫,在女主知青下鄉,當赤腳醫生時的一段描寫,后來也被列為禁書…… 現在這本書在淘寶上,還是能買到的,作家周勵,書價190元!我那個時候買成25元!24年過去,書的價格翻了幾倍,不過,能買到也是不錯滴…… 物價上漲,愛看書的習慣,尤其愛看紙質書的習慣,是需要一定經濟基礎來支撐的!
這部電影,我沒有打特別高的分數,8分!主要還是有不少bug在的,喜歡觀影的我,只看到以上的點,票價還是很值得!
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2
初見《誤殺》時,從字面分析“誤”,即錯誤、失誤,“殺”,即“殺害”,故理解為錯誤的殺害,即殺錯了(人)。
觀影之后,才深感誤殺的不僅是人,而且還誤殺了民眾樸素的情感,甚至是誤殺了法律制度。但這一切,好像又都不是誤殺……
片頭所展現的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從片頭的越獄到之后的李維杰頂罪,這一切都是不正常的。李維杰一家:李平平被性侵未報警——李平平被威脅后欲“就范”——阿玉加入后,李平平“誤殺”素察——阿玉、李平平害怕不公而“毀尸滅跡”——李維杰不信任警察而不報警——李維杰銷毀、轉移、偽造證據,對家人進行反偵查訓練……
片中警察:桑坤利用職權搜刮、欺壓民眾——桑坤毆打舉報人,與李維杰發生沖突——拉韞偽造證據處理一樁謀殺案——拉韞濫用職權對李維杰一家展開調查——拉韞將李維杰一家帶到警局訊問——拉韞對李維杰一家刑訊逼供——警察“刨祖墳”時鎮壓民眾……
片中民眾:對桑坤敢怒而不敢言——關心李維杰一家情況,給警察施壓——群情激憤、暴打警察——走上街頭,放火打砸……
以上這些表現,均與現代的文明法治所格格不入,這不是法治所應有的狀態。但,細細回味影片情節,在一個“病態”社會之下,這一切又都是正常的。本該不正常,卻變成了“正常”、變成了“常態”,這才是最可怕的。
而這一切,均源于影片中官員對法律恣意的踐踏,民眾對法律失去最基本的信仰。
這背后的一切是法律與情感、是理性與感性、是價值取向的考量、抉擇……回歸到了正義、公正、法治。
《誤殺》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劇情的安排、角度的選取、人物的刻畫、細節的呈現、演員的投入……都讓人賞心悅目,是一場視覺盛宴。
《誤殺》留給我們太多的遐想,在遐想之后就會發現,人,總要敬畏一些東西,那神奇的自然、那威嚴的法律、那綻放的生命……都需要我們敬畏。
《誤殺》讓我們有太多的反思,反思女孩該如何保護自己,反思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反思父母該如何教育子女,反思在面對罪惡時該如何正確處理。
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3
《誤殺》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滿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里學來的反偵察手法與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
在觀影結束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寵溺的悲劇
素察的渣與壞,他的父母有很大的責任。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復制品,素察的父親是一名政客,素察的母親是一名督察長,素察從小就生活的權利的熏陶下,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沒有形成足夠的自我約束,最終導致悲劇。
素察父親的教育方式是打罵,母親則是極度的寵溺,兩種方式的作用下,導致素察只能向外尋求刺激和滿足,在青春期的加持下更是無法無天。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例如新警察故事里的官二代阿祖,為了尋求刺激,扮演劫匪,挑戰警察,也只是為尋求另外一種解脫和滿足。
所以,孩子的成長,原生家庭的陪伴和關懷是不能少的,用其他任何方式彌補的愛,也是扭曲的。
缺乏愛的成長,注定是一部悲劇史。
二、父愛如山
李維杰只是一個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為了維護家人,卻能將警察們耍得團團轉,親自上演了一出完美犯罪。
拿督察長拉韞的話來說,李維杰很聰明,比在場的所有警察都聰明。所以不要隨便低估一個人,低估一個父親所蘊含的力量。
電影在拉韞的層層壓迫下推進,利用權力之便濫用私刑,威逼利誘,最終在小女兒安安的口中得知素察埋尸在自家墳墓。
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當你感覺勝券在時,那就是你輸的開始。
就像拉韞帶著大批警察來李維杰后花園掘墳,信心滿滿打開棺材時,挖出來的卻是之前其中一名警察濫用私刑打死的羊。
這是一種諷刺,也宣布了李維杰在這場較量中勝出。
李維杰瞞著所有人偷偷把尸體換了,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名。
借用電影最后李維杰說的一句話,"我是一個沒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沒能讓你們過得好一點,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
這是一個男人的擔當,真摯動人,生而平凡,為父則強。
三、良知是最后的底線
在經過警察掘墳事件后,拉韞被革職,都彭放棄競選市長,兩人都失去了一切。
影片最后,拉韞和都彭在佛像下找到正在祈禱的李維杰,作為父母希望能找到兒子最后的希望。
拉韞和都彭走心的話語,既表達了作為父母的歉意,也表達了作為父母的期盼,可憐天下父母心。
也許這次的談話喚醒了李維杰的良知,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他也不想一輩子活在內疚當中。
隨后,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李維杰自首了,這是良知最后的底線,這勝過一切的高智商犯罪。
其實,關于素察的死,以及李維杰會入獄,這個結局在電影開頭的時候已經埋下伏筆了。
電影開頭就講述了一個李維杰在監獄越獄的懸疑故事,故事中李維杰死在越獄的墳墓中,而電影結尾又以李維杰入獄的鏡頭特寫結束,既首尾呼應,又暗示了素察并非是平平和啊玉殺死,埋素察的板子上有抓痕,很有可能是后面李維杰換尸體的時候殺死的。
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4
肖央、譚卓、陳沖三位作為風格極其鮮明的實力派演員,他們的經典角色形象早已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何在《誤殺》中讓觀眾重新認識自己,成為了三位演員的首要問題!對于喜劇形象出身的肖央來說, “我沒有孩子卻要演一個17歲孩子的父親”,這是李維杰這個角色帶給肖央的一次巨大挑戰。首次嘗試父親角色,就要面對事關女兒生死的難題,在他絞盡腦汁布下驚天迷局的同時,還要力保家人平安。正如上一款海報中所描述的那句“我沒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擋在你們前面”,肖央在這部電影中將身上的父愛本能全部激發出來,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完全被顛覆的肖央,這無疑是電影曝光后肖央收獲無數觀眾點贊的重要原因。
而對于譚卓來說,阿玉這個角色的挑戰性在于人物前后的反差,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平常的時候普通得像個群演,而當事情發生時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在譚卓張力十足的表演加持下,觀眾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前后性格反差極大的女人,更是一個為了保護孩子可以奮不顧身的母親形象。
作為《誤殺》中最受觀眾期待的角色,在片中首次解鎖女警形象的陳沖亦是電影的一大亮點。“人們并不覺得一個女人到了這個年齡,仍然可以去飾演一個有趣的角色”,這是陳沖對冷酷警長拉韞的第一印象。通過日前電影已經發布的物料來看,陳沖對于這個角色的解讀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在疑似孩子被謀殺時她可以一秒變成“野獸”,在得知真相后也可以瞬間轉化為柔弱的母親。三位主演在片中的突破性演出,不但給電影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給了觀眾一次重新認識他們的機會。
電影《誤殺》觀后感作文大全5
電影《誤殺》根據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改編,講述了肖央飾演的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里學來的反偵查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談及影片傳遞的意義所在,導演柯汶利表示,“希望影片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類型片,而是做到商業性和社會責任意義兼具,可以更升華,傳遞給觀眾不一樣的觀影感受。”陳思誠表示,希望觀眾看過這部電影后能夠有更多反思,家長能更多保護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
影片中,肖央、譚卓和陳沖大膽顛覆過往形象,收獲了觀眾的超高評價,活動現場幾位演員也分享了各自的感受。肖央表示,以往演喜劇比較多,這次成為了一名“父親”,還是一個擁有幾副面孔的老爸,希望大家可以在影片里感受到這位父親不同層次的情感。譚卓稱,自己飾演的是一個柔中帶剛的母親,她可以在孩子面前溫和柔軟,也可以為了保護女兒瞬間爆發。陳沖表示這次的角色是一個新挑戰:“這個挑戰挺過癮的,如果以我現在的年齡還能夠在演員這條路上成長的話,這部戲就給了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監制陳思誠和導演柯汶利也對肖央的突破表現贊不絕口。陳思誠表示:“肖央是一個多元化的演員,不容易被定型。他可以兼顧幽默、深沉、可愛、狡黠等特點,如果他身上有角色的某種特質,我們把它喚醒就行。”
首映禮當天,眾多導演、編劇、演員、資深影評人出席觀影,并分享觀后感。導演郭帆表示:“實在是太好看了,心滿意足,每一秒都在調動我的神經,每個演員都很棒!”蔣方舟表示:“非常驚喜,從情節到情緒都特別飽滿,里面很多細節,非常值得二刷!”編劇束煥稱:“希望中國高智商犯罪電影能夠從《誤殺》開始,捅破票房天花板,成為一個爆款,引領這種類型片打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