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最新
《我和我的祖國》由7個故事講述了不同的主題,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以及《護航》,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最新七篇,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一】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溫暖的歌聲中,《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終于開始了。在看電影之前,很多朋友告訴我媽媽,《奪冠》中的主角小男孩東東和我長得很像,于是我特別期待他的出現。
看完了熱血沸騰的《前夜》和感人至深的《相遇》,冬冬出場了,他是一個濃眉大眼的男孩子,和我還真有幾分相似。為了讓大家看到女排比賽,他把家里的電視機架在桌子上,飛快地跑上樓梯,麻利地翻過窗戶,三步并作兩步地沖上房頂平臺,雙手緊緊地扶住天線,不斷調整天線。“沒了,沒了!”、“好了,好了,冬冬不要動!”下面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冬冬雙手緊抓天線主桿,大豆般的汗水從額頭上掉下來。突然,下面響起了噼里啪啦的掌聲。“進球啦,10比2!”人群中一片歡呼。這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小美就要離開了,他還給小美準備了禮物,于是他以獵豹的速度跑下樓想和她道別。可是當他看見人們著急萬分的時候,他還是轉過頭,向房頂跑去,來到樓頂,他騰空躍起把窗簾勾在衣服上抓住天線,好像超人一般。終于,“超人”堅持到了最后,中國隊不負眾望,以三局全勝的好成績贏得了比賽。大家紛紛拍掌祝賀,把冬冬拋向空中。可冬冬卻很難過,因為他錯過了和小美的道別。而30年后,他們又見面了,但這一次一個是中國乒乓球總教練,另一個是海外物理學家,都成了對中國有用的人。
有國才有家,冬冬這么小都懂得愛國,為了大家看比賽,失去了和好朋友告別的機會,電影中的其他六個故事也都講了主人公用自己的平凡造就了祖國的不平凡,我也要向他們那樣,認真做好自己的該做的事情,堅持到底,不懈努力。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二】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至今的七十年,這段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歲月中,藏著太多太多的不容易。《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正是分別講述了建國七十周年以來的一個個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一個叫《前夜》的故事,就發生在舉行開國大典前一天的晚上。林治遠工程師正在為電動升旗裝置做準備,他為了確保方案萬無一失,就用三比一的模型進行了最后的實驗。然而升旗實驗卻出了問題,林治遠沖破一切阻撓來到廣場——焊接阻斷球只有他能做。他冒死爬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桿,完成焊接。
我當時很難想象林治遠是如何克服了恐高的心理,換成是我,我肯定會恐懼得說不出話、手腳發軟。
第二天,當毛主席按下按鈕,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空中伴著莊嚴的國歌冉冉升起,昂揚地飄揚在空中,飄揚在世界的東方。林治遠望著國旗,滾燙的兩行淚流在他的臉上。
我當時明白了,讓林治遠奮不顧身的到底是什么。
想起在這之前,有一位軍長派來的軍人的想法和林治遠的意見相左,氣得林治遠說:“你以為升起來的僅僅是塊紅布嗎?”
升起來的當然不僅僅是一塊紅布,它是國家成立的一個標志,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精神。這也正是林治遠所擔當的責任,它推動著他,在一個“驚心動魄”的未眠之夜,做了一回“英雄”。
我看完這個故事,內心的感動與敬佩之情久久不能平復。為了開國大典的順利舉行,大家精益求精,在原材料缺少時,北京城的老百姓們都紛紛送上了自己家里的物品。
我們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萬千中華兒女偉大的母親,我們與她緊密相連。我在《前夜》中甚至隱隱看到了我和我身邊眾人的影子,因為這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三】
國慶假期,我去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電影通過七組普通人與祖國大事件息息相關的經歷,用每個小人物的故事來見證祖國的繁榮富強,見證大時代下的人民愛國熱情和愛國精神!
電影里的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感慨萬千。但讓我感觸最深的還屬《前夜》。故事中的工程師林治遠,為了在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大典上,保證升旗儀式萬無一失,他真是費盡心思。他潛心研制了手動升旗裝置和電動升降裝置,無數次的反復試驗,徹夜未眠。
在關鍵時刻,旗桿頂端的緩沖裝置生銹了,必須重新焊接一個,而這個緩沖裝置的材質不常見。在當年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很難找到制作所需的材料。然而,我們卻看到了非常感動的一面。雖然老百姓不清楚到底需要怎樣的材料,但是他們的舉動,卻讓人倍感親切和可愛。老百姓紛紛響應號召,把家里的各種“寶貝”送來,銀項鏈,手鐲,長命鎖……一位嗜煙如命的老大爺把自己的.煙管也送來。他們為了祖國的尊嚴和榮譽,這種甘愿為祖國而舍小家利益,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行為,非常鼓舞人心!
當電影放到高潮片段,林治遠得知在場的所有人中,只有他會焊接技術時,他義無反顧地去克服自己的恐高心理,徒手爬上旗桿,成功地把緩沖裝置焊接在旗桿的頂端,順利地完成了國家交給他的光榮任務。正如他所說“為了國家,這點高度算什么”。
當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激昂的國歌,高高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時,我心潮滂湃。是的,前夜的黑暗已逝去,接踵而來的將是光明。
我想起自己在上幼兒園時,學會吟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國歌,也是我最喜歡唱的一首歌。在那時,“我是一名中國人”就已經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我讀4年級時,也曾是學校的一名升旗手,我胸前佩戴著紅領巾,在接過國旗的那一刻,雙目緊緊注視著莊嚴的國旗,非常激動!那是多少英雄用生命的鮮血染紅的它,我用顫抖的雙手緊緊地抱住國旗。
愛國,不是單單的一個口號,它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行動。少年強,則國強!雖然我現在還只是一名小學生,但是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自己的所能用實際行動去熱愛我的祖國:我要多看新聞,多關注社會時事;在外面看到有垃圾,要隨手撿起來;生活中用水時要擰緊水龍頭,節約并珍惜水資源;乘坐公共交通時,要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我還要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給困難地區的小朋友……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長大后成為國家的一名棟梁。為祖國的發展建設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四】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看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本片由七個小故事組成,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前夜》和《回歸》這兩個故事。
先說說前夜吧,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晚上,林致遠工程師,他負責研制出新中國成立時的第一個電動旗桿,保證在全世界面前順利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就是開國大典上的一個小軸環,小而重要,缺一不可。尤其是次日的升旗按鈕是由毛主席按下,所以一點差錯都不能出,如果出了差錯,后果不堪設想。為此他徹夜難眠,反復調試,確保萬無一失。當試驗的國旗緩解升起的時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可是當國旗升到最高處時,因為頂端一個部位的材質不合格造成了國旗無法飄揚,還把國旗的一角卷了進去。由于零件需要特殊的材質,他的助手呼吁群眾一起幫忙,在眾人幫助下,終于改進了零件的材質,林致遠克服了自己的恐高癥,爬上20多米的旗桿,成功的換上了新的零件。第二天的開國大典上,國旗冉冉升起。我聽到了毛主席的聲音,雖然沒有親身體驗,但還是非常振奮人心!
接著陸續看了其它的故事,但是當我看過《回歸》后,這個故事感染到了我。
《回歸》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記錄下這一動人心魄的歷史瞬間。香港回歸祖國是個重要的日子,描述了中國的升旗手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刻所做的準備和遇到的困難,國旗升起的時間一分一秒都不能差,升旗手反復訓練克服困難,終于在0點0秒分毫不差的升起了五星紅旗!我的自毫感此刻油然而生!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五】
在寒假期里,我干了許多事情,其中特別讓我難忘的是看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這部電影里有7個故事,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和北京你好、白晝流星以及護航。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相遇”,在這個故事中,作為一名原子彈的科研人員,高遠不惜拋棄妻子和家人,來研制原子彈,而且在一次應急事件中,為了挽救基地免受核輻射,他冒著生命危險拉下了閥門,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奉獻精神呀!
在這部電影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在“北京你好”這個故事中,張北京為了一個父親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鳥巢建造者的兒子能看運動會,把自己中大獎準備給兒子的生日禮物——一張奧運會門票給了他。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不舍得這張票,但他說是鳥巢里的空氣不夠好,所以才不去看。還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在“白晝流星”故事中,老李為了一對兄弟改過自新、好好地生活,連他們偷了自己看病的錢也沒有責怪他們,在臨死之前也沒忘鼓勵他們,這種精神多么值得我們敬佩呀!
這部電影還教會我很多道理。在“前夜”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團結的重要。在缺做紅旗的紅綢子的時候,總工程師林治遠的助手爬上房檐,用喇叭廣播向老百姓借,紅綢子總算借到了。可是在交付的前一個小時,攔阻裝置出現故障,助手又爬到房檐上來借。原本我以為這么晚了,不會有人來捐。沒想到有很多人來捐,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眼鏡、鋼筆都帶來了,可是都不符合要求。正在這時,一位清華大學的化學教授把實驗室里僅有的一塊稀有金屬拿了出來,解決了燃眉之急。我覺得我應該學習林工程師的助手,我平常遇到困難,常常不好意思跟別人說,總是自己想辦法。
這部電影教給我許多道理,而且電影里有很多感人的情節,深深打動了我。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六】
《我和我的祖國》7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感人肺腑。讓我感同身受的是《奪冠》。
1984年夏天,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那時候,電視機還是稀罕物。我們墻門里只有外墻門的一戶人家,有自己組裝的12吋黑白電視機。平時,他們家把電視機當寶貝一樣,放在房間里。開一會,電視機發熱了,就關掉。
女排比賽的時候,他家就和電影里一樣,把電視機搬到天井里,墻門里的人全圍在一起觀看。坐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就捧著半導體,一面聽著,一面從人縫里張望著電視機。
那年,我工作沒多久。我工作的廠在望江門外,我做的是三班倒,夜班的時候,就住宿舍。中美女排決賽的這天,我剛好上夜班。我下午就去廠里,廠工會會議室有一臺18吋的大電視機。這幾天,會議室對我們青工開放,我是近視眼,早點過去,就是為了搶前面的座位。
比賽還沒開始,會議室擠滿了人,兩把吊扇有氣無力地扇著,絲毫減輕不了熱量。開始了,開始了,有人激動地喊著。只要郎平扣球,就又狠又準,當時的解說詞叫“短、平、快”。隊長張蓉芳被稱作天安門城墻,她和周曉蘭一起,把球死死地擋在球網外。每進一個球,就一陣歡呼聲,直到旁邊人發出“噓“聲,才漸漸安靜下來。小小的會議室,被我們擠得水泄不通,又悶又熱,誰也舍不得離開。終于中國隊以3比0拿下冠軍,奪得三連冠,全場起立,掌聲一片。
這天,廠長破格讓食堂給我們做了夜宵,還買了啤酒免費喝。也在這天,我在日記本上寫下了“女排精神萬歲”幾個字。
后來,我上了電大。再后來,我離開工廠。很多年后,我都會記得那年夏天。在困苦的日子里,我會想起我寫下的“女排精神萬歲”。所謂“女排精神”,不是奪了冠軍,而是永不言敗、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我和我的祖國》觀后感與感悟【篇七】
近日,單位組織大家集體觀看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我的淚點很低,從影片一開始看到熒幕上飄動的五星紅旗,聽到王菲用空靈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情緒就開始升騰,當一個個故事漸漸鋪開,我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
故事中有一些我沒有經歷過,有一些我經歷過但當時還不理解,通過幾位導演對每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平凡人物平凡故事的藝術升華,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國70年發展歷程的艱辛與輝煌,更真切的理解了祖國強大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意義。就像一個孩子長大后懂得了自己的母親。
曾經年幼時,我也像我的孩子一樣每天戴著紅領巾,對著國旗敬禮,卻并不能切身體會國家之于我和我周圍的一切意味著什么。待慢慢長大,學習了歷史,有了更多生活體驗后才漸漸懂得了有國才有家。祖國強大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才能生活的和平穩定,才有機會去追尋自我價值。同樣,我們每一個人愛自己的國家,多做有利于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我們和我們的祖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要論感觸最深的篇章還要數《白晝流星》和《相遇》,因為這兩個故事觸動了很多我個人生活中曾經的感受。《白晝流星》中的兩兄弟很幸運,在人生的岔路口遇上了一位恩人為他們指引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不是所有貧窮人家的孩子都這么幸運,我想起自己求學階段一次次被催繳學費,幾次走到要輟學的邊緣。相信今后有像我當年一樣遭遇的貧苦孩子會越來越少。因為,國家正在且一直在強有力的推動脫貧攻堅。更多的窮苦孩子正在擺脫無學可上的境地。《相遇》里沒有過多的場景,但任素汐在公交車上的一大段臺詞很深入人心,作為一個地質人的妻子,我甚至也感同身受。國家的每一次飛躍式發展都是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無私奉獻換來的,我們所感受到的歲月靜好,是因為背后有人在負重前行。雖然戰火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平安溫暖的大環境中,但是我們永不能忘記那些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獻去保護整個國家的偉大科學家們,要心懷感恩,要向他們學習那無私的精神和不求回報的付出!
愿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