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
部分文章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小編帶來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1)
一日三餐離不開餐廳,餐廳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營造一個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不僅關系到每位同學的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大學生的整體形象。文明就餐一直使我們大學生的共同向往,而現在呢,你大概還會因為餐桌上的食物殘渣而食欲消無,還會因為餐桌上的雜亂擺放而苦不堪言,甚至你還會因為眼前長的買飯菜隊伍而煩惱不已
你想擁有一個舒適﹑清潔的就餐環境嗎?
你想塑造一個高尚、文明的自身形象嗎?
你想為校風文明建設貢獻一份自身力量嗎?
那就用文明來演繹自己的生活,有實際行動來響應我們的號召吧!
1請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節約糧食是尊重他人的勞動的表現,也是您高尚人格的體現
2請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排隊就餐,讓整齊有序的隊伍成為學校餐廳的一道風景線。
3為了您的健康和環保,請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餐盒和塑料袋。
4為了您的財產安全,也為了他人方便,請不要用書本或其它物品占座。 5請不要隨地吐痰,亂扔餐巾紙和食物殘渣,不要在餐廳吸煙,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行為,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
餐廳的良好秩序,文明就餐環境需要廣大師生與后勤管理中心及餐廳所有員工的共同努力。請大家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獲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以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樹立大學生的形象為目標,為營造一個文明、有序、溫馨的就餐環境而努力吧!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2)
近期,盡管新型冠狀病毒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它還沒有被完全消滅掉,所以危險仍然是存在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病毒正在悄無聲息地尋找著它們的“新主人”—那些隨意吃喝、不文明用餐或不在意它們的人。因此我們要吸取教訓,更加的做好預防措施,謹防“病從口入”,成為病毒的“新主人”。
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么做好預防措施呢?首先,為了避免口口相傳、交叉感染,我們在用餐時,應該使用公筷公勺,這樣能有效的.降低感染風險。即使是在家中用餐,也不能例外,特別是有嬰兒的家庭,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在我的倡導下,爸爸媽媽也開始使用公筷公勺了。家里吃飯的時候,桌上總是會多出幾雙筷子,擺放在每盤菜的盤子上面,這就是所謂的公筷,而盛湯的盆里,當然也放好了公勺。一開始實行公筷公勺時,從內心來說,我是真的真的不那么習慣,夾菜時總會不自覺地伸出手中的私筷。
有一次,媽媽做了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聞著那香噴噴的味道,我偷偷地咽著口水,迫不及待地就拿起自己的筷子伸向了它。正當我要觸碰到它的時候,我的手卻停在了空中,原來是爸爸拉住了我。我詫異地望向爸爸,他卻沒說話,笑瞇瞇地看著我,眼中好像有點什么別的意思。我一時沒明白過來,“怎么還不讓吃了呢?”我心想。
這時,弟弟在旁邊大叫:“姐姐,用公筷啊,你忘記了嗎?”。我聽后才恍然大悟,臉刷的一下就紅了,趕忙縮回了自己的手,尷尬地看向爸爸,訕訕地說道:“不好意思啊,不好意思啊,下次一定記得。”爸爸笑著說道:“呵呵,養成習慣了就好!下次要記得喲!”
這以后,我每次吃飯時看著餐桌上擺放的那幾雙公筷,就默默地在心里提醒自己。一段時間后,果真如爸爸所說,我慢慢就習慣了。
我覺得我們用餐時使用公筷公勺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它是我們文明餐桌的一個重要體現,既是健康衛生的表現,更是文明素養的表現,還體現了我們尊重他人、負責任的一種態度。讓我們一起來使用公筷公勺吧!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3)
平時,坐公交車只是為了到達目的地,卻沒有真正觀察過公交車上人們的乘車秩序,這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課外實踐活動給了我一次審視公民道德素質的機會,通過這次公交車文明乘車狀況的觀察,我發現人們在乘車方面的一些優良行為,例如,主動讓座,愛護車內環境等,但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漸漸浮出水面,讓我們不得不重視起來。
看著年邁的老人走上車,前排的某些乘客卻仍然無動于衷,真的讓我十分痛心。這一個看似渺小的舉動卻反映了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道德素質,不容忽視。部分市民對老弱病殘孕不讓座固然不對,但被讓座者不道謝也令人感到遺憾。
公交車作為城市生活的必備要素,是市民們流動的家,文明乘車看似小事,實際上卻對整個社會的風氣起重要作用,從側面折射出一個城市市民的綜合素質及精神風貌,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具體體現。我們作為大學生,作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者,更應該為更多的人們做榜樣,文明乘車,畢竟我們是受過教育的人。
通過此次觀察,令我欣慰的是,大部分大學生可以做到文明乘車,愛護車內環境,不在車內大聲喧嘩,基本可以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但令我痛心的是仍有少數大學生沒有給老弱病殘孕讓座的習慣,可能
是是由于公交車內人員較多,爭搶座位現象較多吧!但這不應當成為不主動讓座的理由,作為大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必不可少的,一個人擁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質,就離合格人才更近了一步。
同樣,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在乘坐公交車時,可以做到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讓座,愛護車內環境,不亂丟雜物,不損壞座椅等公共設施,在車內不大聲喧嘩,上下車時不擁擠,以保證公交車上的公共秩序。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謙敬禮讓是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從仁愛精神出發,我國古人主張“和為貴”,提出了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強調和諧社會,講求和睦相處,文明乘車正是和諧社會的表現,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托,歷史的責任。文明乘車,人人有責,公交車作為城市的窗口,乘車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盡量減少問題的出現,讓文明乘車成為一種習慣,為城市文明建設增添一筆絢麗的色彩。當今時代的大學生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為文明乘車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我們共同生活的家明天會更好。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4)
在茅箭區團委、十堰市小草義工協會、湖北醫藥學院第五臨床學院團委及第五臨床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號召下,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十堰市志愿者文明交通勸導的活動。在此之前,腦海里總是會浮想聯翩,今天所有的期待總算可以實現,之前我對于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的職責,真是理解得太少,這次活動才讓我體驗到其中的艱辛。
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的重要工作是維護良好交通秩序勸阻行人亂穿馬路。因此,好的道德修養、好的作風、好的行為規范是對文明交通勸志愿者的最基本要求。
我們在文明交通勸導過程中,身穿志愿者馬甲,手拿小紅旗,心中懷著深厚的使命感。在早中晚高峰時期,協助交警一起維護交通秩序。當我拿著指揮旗時,心中頓時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與自豪感,以前并不知道還有那么多規章制度,比如像旗橫放時停,前指時前行等規則,雖然都是按交通崗的紅綠燈行使,但身為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的我時刻提醒自己全部記下這些規則。在做文明交通勸導過程中我發現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外來中年人及部分男女青年人,遇到這些情況,我們都積極上前勸阻,有些行人對勸阻行為表示歉意,也有路人向我們致敬,但有的人根本就不會理睬你,面對這種情況,開始我有點委屈,可是一看到交警同志們,每天工作八小時,站嚴寒,立酷暑,吸粉塵,落埋怨,仍有情有禮地執勤時,我就打心里佩服。
通過這次文明交通勸導活動,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認識。讓我深刻的明白了:
第一:要做好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必須要有大愛,只有將自己的志愿服務工作對象當成自己的家人、親屬,才能真正做好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的工作。
第二:自己作為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的主要職責,更讓知道了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需要有堅強的意志,要能克服枯燥的心理,要能有明銳的觀察能力,要能吃苦耐勞。
第三:要做好一個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必須要加強自己的思想政治建設,起到遵模范帶頭作用。
我相信在和廣大市民的通力配合下,一個文明、暢通、高效的十堰市交通將呈現在我們面前。來吧!讓我們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積極參與到十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攜手共建一個新的文明車城。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5)
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你我前行的路;文明是一首歌,交織著你我共同的心聲;文明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你我心靈的枷鎖……
在我們的生活中,文明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禮儀。
在這其中,文明交通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平時最常常忽視的。
在我們小孩的眼里,文明交通無非就是不要亂闖紅燈,走路要走斑馬線之類的,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把它當回事,只是在大人的嘮叨下裝作“牢記在心”的樣子,在馬路上還是老樣子。小孩先不說,有些大人也是這樣,不懂得文明交通,因此給自己添了許多麻煩,甚至是生命的危害,親人的離去。
我還清晰的記得,十一月四號那天晚上十點左右,媽媽帶我從武康回來,天灰蒙蒙的,路上幾乎一輛車都沒有,只有邊上孤獨的路燈。
當我正要昏昏欲睡時,媽媽卻叫醒了我,“諾諾快看——那里出了一場車禍!”我一驚,睡意全沒了,連忙搖下了窗戶。
一輛巨大的工程車停在岔道口,下面壓著一輛摩托車,零件散落一地,可想而知,撞得有多么嚴重。趁著媽媽報警的時候,我的視線再次往下,一位男子臥倒在地上,一動也不動,腦后還有一灘血,傷勢很嚴重,估計生命危在旦夕,我不禁捂住了眼睛,默默地為傷者祈禱著,希望救護人員能盡快趕到。
現在回憶起來,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看到車禍,除了那份驚訝,還多了一種悲痛。也許,那名男子是一位父親,那他孩子知道了這件事,會怎樣呢?也許,那名男子是一位丈夫,那他妻子知道了這件事,會怎樣?還有他那年邁的父母親,又會怎樣?這種失去家人的感覺一定很痛苦吧!
車禍是無情的,可是人卻是有情的,我們難道就要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同胞們一個個在車禍中死去么?我想,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會袖手旁觀。
其實文明交通很簡單,不用你付出多大的努力,只是酒后不要開車,開車不要亂闖紅燈,走路請走人行道,在路上大家互相多多謙讓和包容,交通就會文明起來的!交通就會井然有序起來的!
在我眼中的文明交通,就是這樣,再也不會出現親人們離去這種悲情了,那種悲劇也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啦!
當然,光說不做是不行的,需要交通真正的文明起來,得靠我們所有人,一句提醒,一個剎車,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往往能阻止一場悲劇的發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我做起,讓文明交通伴隨我們一生一世!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6)
文明禮儀的重要性相信不用多說,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標準。對一個人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國家來說,文明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道德風氣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在古代學說中,大多都以禮為先,強調以禮治國、以禮治家。像《禮記》,《論語》等一些書籍。還有像“人有禮那么安,無禮那么危”“ 國尚禮那么國昌,家尚禮那么家大,身有禮那么身修,心有禮那么心泰”等等這樣一些名言,都證實了這一點。古人尚以文明禮儀為首,我們那么更須注重文明禮儀。
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素有“禮儀之邦”這樣一個榮耀的稱號,而作為其中的一員,就應努力去把祖國的這一特點發揚光大,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
文明禮儀是人不可少的,正如孔子的那句話“不學禮,無以立”
當我們坐在公共上時,是不是該讓座于老人、幼兒或有需要的人呢?當我們在校園中遇到老師同學們時,又是不是要敬個禮,或點個頭,向他們問候一聲呢?當我們見到路邊的一片片垃圾時,是不是該彎彎腰,伸伸手,去撿一撿,再將它們扔金垃圾桶呢?當我們遇到殘疾人時是不是該對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過馬路,或者帶他們去目的地呢? 文明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而是要成為你的`良好習慣。見到了人行道上的一塊香蕉皮,你主動上前撿起,并把它扔進果皮箱,我想,你已經做到了“文明”二字;在公共場所中,說話盡量小聲,不影響他人,即使人多,也不推不拉。那么,我想,你又做到了“禮儀”二字。文明禮儀就是這么簡單。
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最新的文明行為心得體會(篇7)
從前,我覺得“人人講文明”、“處處講文明”、“事事講文明”都是嘴巴上喊的口號。文明,在我眼里就是別人的事,像乘車讓座,說是這么說,可很少人讓過座;再比如撿紙,誰會在馬路上彎下腰撿廢紙啊,大家都覺得很丟臉……但在前不久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這件事讓我深深體會到文明就藏在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舉動里。
那是一個傍晚,夕陽已經掛在天邊。我也熬到了放學,見媽媽沒來接我,便在校門口焦急地等待著。這時,一位校服外面還披著一件羽絨服、眼睛撲閃撲閃的小女孩和同學們說說笑笑地走出校園。剛出校門,就開心地朝一位爺爺奔過去。
我正要向同學借電話打給媽媽時,一個畫面使我感動了。那位小女孩的爺爺正關切地問:“書包重吧?要不要我來幫你拎?”“不用了,爺爺,我的書包輕得很!”小女孩大概二年級,一派天真可愛的樣子。我聽了輕輕地笑了起來,一下子想起自己二年級的模樣。當他們經過我身邊時,爺爺又說:“還是我來拎吧!”沒等小女孩回答,便自顧自地把書包從孫女的肩上取了下來,“哎喲,書包可真沉呀!你還說很輕!”爺爺眼睛一亮,神秘地問:“你,是不是不想讓我受累呀?”小女孩臉紅了:“我……我,才不是呢!對了,我有一個東西忘在書包里了,我拿一下。”我見小女孩要拿東西,感到很疑惑,誰知,只見她一接過書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書包背在自己身上,抖了拌身子,“唰”一聲就跑遠了,一邊跑一邊說:“爺爺上當了,爺爺上當了!”爺爺一愣,隨即醒悟過來,哭笑不得地搖搖頭,去追孫女了。
見到這一幕,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影,我愣住了,忽然覺得臉熱辣辣地燒起來。多懂事的小女孩啊,她寧愿自己受累,也不想讓爺爺吃苦,那個善意的謊言里,藏著多少對爺爺的愛,對爺爺的孝順啊!文明禮儀中的孝順長輩她做到了,可我卻沒做到。每次我都一看見媽媽,就一邊忙不迭地把書包卸下來,沖媽媽一甩,一邊抱怨她:“這么晚才來,我都餓死了!”我光顧著抱怨,卻從不曾看見媽媽疲憊的臉色。想起來,我真是羞愧地無地自容啊!
是的,文明禮儀伴我行不應該只是嘴上說說,文明禮儀應該從點滴做起,從生活小事養成。只有人人都養成了文明做事的好習慣,大家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們才能擁有一個文明的城市。為了使文明禮儀伴我們一生,讓我們從孝順長輩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