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1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專著。
這本書講述的是30個天才“微軟小子”的成長歷程。是一本新東方力推的成長勵志作品。“成長”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每個學生都渴望明白自我該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長都期望自我的孩子盡快成才,每個教師都期盼自我教出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可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長。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到達目標的道路。這條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的正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
從書中的王堅到許峰雄,從張宏江、沈向洋到張亞勤,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能夠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能夠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明白自我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學生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父母、師長用勞動和心血為子女的成長之路默默付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說,更像一部奏鳴曲,它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靈驛站。
“不承認自我是天才的天才們在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這些故事能夠讓家長們明白怎樣培養孩子,讓教師明白怎樣完整教學,讓學生明白怎樣獲得自信。不但學生、家長、教師需要關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整個社會都應當關注“成長”。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于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美國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她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并能經過該體系吸引全世界的杰出人才。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頭腦里的先進的教育理念。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發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凌志軍先生期望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改變對教育的看法”,這應當是中國教育體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期望更多的人閱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認識《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期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忙和鼓勵下,找到真正屬于自我的廣闊天地。
本書中的許多故事的確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長和教師的,不能不反思自我的得失。但每一個學生也絕對不能放松。30個天才“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能夠教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我”。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錢,不是家庭,也不是運氣,而是‘不要小看自我’”。“僅有做好了‘應當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歡做的’。”教育自我“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讓自我像天才一樣成長”。“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2
深秋,陽光透過樹枝灑下斑駁的身影,那些依舊開放的花朵,則在秋日下盡情地綻放著屬于自己的美麗,灑下一地芬芳。在這樣一個沉甸的季節,秋風也拂過我的`心頭,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個鏡頭:
六歲那年的一個晚上,媽媽突然對我說:“李謙,你是小學生了,應該自己睡覺,行嗎?”我心想:不就一個人睡覺嗎,有什么行不行!便一口答應:“好。”可是到了臨睡時,風“呼呼”吹響著樹葉,發出那種似鬼叫的聲音,讓我心驚膽戰,當我走進房間,一片漆黑,屋里充滿惶惶不安的氣氛,好像地球末日就要來臨了,我有些后悔了。于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不可以今天和您睡,明天再一個人睡?”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向溫柔的媽媽竟然沖我說:“不行,都這么大了,自己睡!”我害怕媽媽再說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覺。
當媽媽關上門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黑夜給吞沒了,讓我不知所措,我的心像有十五個水桶——七上八下地撲通撲通地跳個不停。當我快要哭出來的時候看見窗外那一點點的燈光,一眨一眨的,非常微弱,但還是在黑暗中顯得那么堅強。我想:那微弱的燈光在強大的黑夜面前猶如一粒沙子面對整個沙漠,可它是那么倔強,而我卻在黑夜中膽怯了,那我豈不是連沙子都不如嗎?我鼓起勇氣,閉上眼睛,心中默念:不怕,不怕。我竟很快睡著了。
第二天晚上,當我又看見那燈光時,發現它的光似乎更加亮了,好像在對我微笑,為我戰勝了恐懼而微笑。
也正是這一點點進步,激勵著我成長、前進。成長是生命中一級級的階梯,只有不斷超越它、戰勝它,你才能成功。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又收獲了一份十分可貴的“禮物”,它就是——勇氣。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3
最近閱讀了這本書,感觸頗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述的大多數被稱作為天才的大咖,他們在理解人生中最重要的義務教育,或小學或中學階段時,正值中國十年的特殊時期,能夠說在他們最初的學習階段是沒有得到的應有的良好教育的,沒有理解像我們今日這樣學校的有序的、高質量的教育,可是他們之后卻是成為學界或業界標桿似的成功人物。隨著閱讀的深入,拉長了時間,一個個人物的故事情節雖然越來越模糊不清了,卻逐漸構成一種強烈的觀念沖擊,這種感受是對現有教育的思考與啟迪,是對家長的一種教育方式反思的一記重錘,也是對孩子本事與行為的重新定義和發現。
其實,生活中大家對成功的案例看見的比較多,也有各自對成功理解。之所以社會上大多數人對于成功這個結果更看重,我想是因為目前社會構成的一種慣性吧,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機制。這個社會目前所倡導的就是以結果成功論來確定是否有成就。當大多數人去關注與傾向這種方式的時候,剩下的是另外少部分人,而他們關注的卻是成長,而成長這個過程恰恰才是結果的重要因素。本書的許多人物很好的演繹了這個過程,我把這個過程歸納三點和大家一齊分享。
一、找到自已喜歡的目標,努力去實現它
書中有很多中美教育不一樣觀念、方法的比較。美國教育逐漸構成的主流是自由,孩子能夠選擇自已喜歡的課程去學習。中國教育推動構成的主流是按照制式的課程去學習。這種差異在學校里包括在企業里是很常見的。我覺得沒有好與壞之分,僅有自已更應主動或被動適應哪一種主流而已,不是說中國的教育像制造工業流水線就全盤否定,凡事有兩面,因為中美在這期間都人才輩出。我認為重要的是當孩子們學業結束后紛紛踏入社會展現自已的才能的時候,你所喜歡的學習資料經過在校期間的積累能幫忙你更快找到你的事業,而一輩子找到喜歡的事情去做這是幸福的!因為大多數人僅僅找到了一份對自已沒有感覺的工作而已。
這讓我想起孔子以往說過的一句話叫做“四十而不惑”,就是一個人到了40歲的時候應當對自已所做的事情十分堅定了,如果到40誰還在為自已未來做什么猶豫不定,那想要獲得成就就比較難了。換句話說一個人要在一個行業有所成就至少要累積20年左右的時間,而能夠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堅定做一件事情,非要有強大的目標動力和興趣才能驅使自已付出所有仍樂此不疲,所以找到喜歡所做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李開復在找到自已喜歡的所學也經歷了摸索,甚至在過程中把橋牌打成學校第一,但當找到自已喜歡的目標后卻開始了自已的開掛人生。
找到你想要的目標是第一步,之后再問自已,你有什么本事去獲得你想要的,如此而已。每個人都是一個成功體,而激發它的是經過持續的勤奮,這個心甘情愿的勤奮、不覺辛苦的勤奮、全力以赴的勤奮都來源于你找到了自已想要的目標。
二、在廣泛的興趣中觸碰到自已的“貴人”
首先我想說這個“貴人”不是單一的指一個人或某個人,也可能是一件事情或一種經歷。你也許在自已喜歡的長跑中練就了飛毛腿,在一次比賽中技壓群雄,從此相信這種本事能夠發生在自已任何接觸到的領域,只要你喜歡就好;你能夠在一次課外勞動中發現你只要認真就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從此你擁有的這個品質將帶你在任何你喜歡的課程中大放光彩;你也能夠在從12歲就開始一個人獨立生活的過程中發現自已的本事是與生俱來的,就看你什么時候去開發它、利用它,只要你相信沒人能阻止你激發出你的潛能。
認真、自信、獨立這些人類完美的品質從來都不是單一在課堂上能學到的,而是在生活與學習中一次一次的錘煉獲得的,就算偶遇也要每一天經過才有機會。當你在生活中獲得了這些好習慣后,你會發現你會自然而然運用這些好習慣去反哺你的學業,并且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別人羨慕的結果,你說這是課程學習中能簡便得到的嗎?也許能夠,但這種讓人類更成熟的敏感觸須應當存在于豐富多彩的生活中。
所以更好的在生活中去尋找人生的“貴人”。
三、不是要做最好的,而是做最好的自已
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與背景都不盡相同,每個人想要目標也不一樣,必須要和別人去比,只會讓自已受到不應有的壓力。我們常說每一天提高一點點,是自已要每一天不斷提高,這樣才會讓你更有動力、更有奮斗的活力、更有現實意義,才會激發起自已的自信與本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找到更適合自已的目標,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已,這會讓我們的人生受益良多。
天生我材必有用!認清自已、找到自已、做最好的自已!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4
每個父母都盼望自我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成功人士,但成長比成功更加重要。成功是你的目標,成長是你到達目標的道路。這條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選擇了軟弱和妥協,也有的人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所以成長才是成功的基礎,僅有先成長才能夠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的正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作者從生活中摘取許多有意義的小故事,加以修飾,一篇篇引人入勝,光彩奪目的成長小故事躍然紙上,他給我們人生無數的啟迪,他給我們人生帶來意義,讓我們明白了要想成功就先要成長。
在這些故事里,有歡笑也有悲傷,有活力也有悵惘,有的讓人拍案叫絕,有的讓人熱淚盈眶。在這本小書里,我們看到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學生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父母、師長用勞動和心血為子女的成長之路默默付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說,更像一部奏鳴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靈驛站。
著名人物李開復曾說過:我認為將對世界商業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從優秀到卓越》,可是將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想這句話用來形容這部書并不為過,他是孩子最好的啟迪書,是一本值得永久紀念的書。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5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天空中的白云飄飄悠悠,活像一只只可愛的小白兔在蹦蹦跳跳。就在今天下午,我們三年級全體隊員歡聚在學校禮堂,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十歲成長禮。
十歲成長禮活動開始了,各個中隊紛紛表演了精彩的節目:有純潔高雅的朗誦《愛蓮說》,有蕩氣回腸的朗誦《滿江紅》,有飽含深情的歌舞表演《感恩》…… 在這些表演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別有情調的古箏獨奏《漁舟唱晚》。聽,那美妙的曲子,剛剛還是小溪潺潺,一轉眼就變成了瀑布飛流;明明是萬馬奔騰,可還沒讓聽呆了的你回過神來,它又變得風和日麗,真是令人陶醉啊!我情不自禁地閉上了眼睛,感覺時間在這一刻停止了,整個世界都融化在這悠揚的古箏聲中了。接下來,學生代表發言,家長代表發言,他們聲情并茂,傾訴著對老師、對家長深深的感激之情。當他們說到要擁抱老師時,我們似長江之水涌了過去,撲進老師的懷抱。在老師們溫暖的懷抱里,我們留下了幸福的淚水。
慶祝活動結束了,我們回到自己的教室,同學們個個瞪圓了眼睛,嘴巴張成了O型,大得簡直可以塞下一個雞蛋。原來,講臺上放著兩個又大又圓的蛋糕。老師打開盒子,多精美的蛋糕啊!白色的奶油,可愛的卡通圖案,饞得我們都快流口水了。老師把蛋糕切好,分發給我們。我迫不及待地把蛋糕上的小糖人往嘴里塞,一股甜絲絲的味道從我嘴里散開。突然,我的.鼻子上有一股涼涼的感覺。哦,原來有一個同學在我鼻子上抹了一點奶油,正朝我做著鬼臉呢!
今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走過十年,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屁孩,成長為一個知書達理的少年。感謝有您,親愛的父母,正因為您們的悉心呵護,我才能快樂成長;感謝有您,敬愛的老師,正因為您們的精心培育,我才能茁壯向上!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6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第二次集中培訓,當我聽了特級教師虞大明老師的講座《盤點成長路上的關鍵詞》后,感觸頗深。虞老師的講座,精彩紛呈、行云流水,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人增長見識。虞老師用8個關鍵詞串起了自己成長路上8個最為關鍵的原因:機會、導師、公開課、比賽、研究、勤反思勤動筆、否定與超越、“悅”讀一切。正因為他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些因素,讓自己由一位無名小卒走到了小學語文的高端舞臺,并還將繼續活躍在備受矚目的舞臺上。
對于每個人來講,機會是平等的,只看自己是否會把握、會珍惜而已。虞大明老師盤點自己的成長之路,告誡我們:承載著理想登上舞臺,把握住機會走向成功。我在實驗小學工作已是第七個年頭了,這七年既短暫又漫長,這里邊既有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也有自己的艱辛努力。回顧自己走過的教學之路,歡樂與辛酸同行,收獲與遺憾同在。我有幾點成長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時刻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教師是一份平靜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態決定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教師要以良好的心態勇敢地面對挑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主動去做,這樣不但會鍛煉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同時也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作為一名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不去計較個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告訴我們,我們就已經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只要不斷學習,去吸收時代的、別人的、科學的、優秀的東西。學會學習,就會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師成長的必備素質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老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因為感恩,你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你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現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我覺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靜心學習,盡心工作,用愛心回報社會。
三、做個有心人,及時的反思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說,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是膚淺的知識。因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層面去反思。作為日常的教學,近年來我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這節課,我投入激情了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更恰當的角度嗎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可測嗎?這節課中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么?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么?如果重新來教這節課,哪個地方最值得改進?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成長,才成為今日的“明星”。
作為一個老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用鍵盤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四、有承擔才有成長
除了做好本職的工作之外,更要兼顧好領導安排的工作。這個學期我接管少先隊工作,我覺得是領導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平臺。總之,我會盡我所能、用心地做好領導安排給我的這份工作。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7
每個學生都渴望自我成功,每位家長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成材,每個教師都期盼自我教出的學生取得喜人的成績。可是,成長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風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從王堅到許峰雄,從張宏江到張亞勤,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能夠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能夠讓學生、家長和教師明白自我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美兩國教育的比較。美國是當今世界的NO.1,它之所以強盛,主要是因為它擁有最先進的教育體系:1.美國的教育是從人的角度去講,教給你怎樣做人,怎樣對待別人,教給每一個公民有行使民主權利的本事,這是他們的最基本的宗旨。而中國的教育,是從科學技術出發的,是為了培養科學家,培養人才。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孩子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叫做“優秀的代價”,結果是導致了他們的很多不優秀。2.美國的教育體系不僅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頭腦里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如鼓勵孩子追尋愛好和夢想,倡導合作、主動、創新等等。中國的教育體系確很像一條制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走進去的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都一模一樣。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中國是否能成為真正的科技強國,還要取決于我們能否在教育領域趕上西方。中國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系需要不斷發展、變革,中國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期望有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夠找到真正屬于自我的廣闊天地。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8
今年我們十歲了,學校專門為我們四年級的學生舉辦了十歲成長禮。
成長禮后我們還去野外拉練,目的地是惠科工業園區,來回大約需要4小時。在回來的時候,有許多人都走不動了。那天是大太陽,35度的高溫,頂著烈日,我們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回走。火辣辣的太陽曬得我們疲憊不堪,就想一屁股坐地上不起來了。我們拖著沉重的雙腿身不由己的朝前面一步一步的移動,但是沒有人喊爸媽。就在我們實在走不動的時候,蔣老師突然喊起了口號:二班,雄起!漸漸地整個四年級都在喊“雄起”。我感覺心中快熄滅的小火苗漸漸燃燒起來。我們一邊喊口號,一邊走路。我感覺就是因為這個口號,讓我們整個四年級有了全新的動力。令我敬佩的是邱佳樂,她是頂著腳疼一步一瘸回來的,蔣老師讓邱佳樂去坐石娟老師的車她也沒去,硬是咬著牙堅持走回來了。她的這種堅強,讓我對她刮目相看。回到學校后,所有人都靜靜地在教室里休息。回到家中,我才發現我的兩個大腳趾腫成了兩個胖娃娃,我居然沒有發覺一絲痛,我想這就是堅強吧。
我們小時候被爸爸媽媽呵護著,感覺沒有遇到困難就過來了。長大后發現爸爸媽媽也有很多事情都是不會做的。每個人都是要離開媽媽的保護自己面對生活的!生活中有許多挫折,如果不去克服,你就不會有幸福,如果不堅持的話,就得不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到不了自己心中想要去的那個地方,堅持就是勝利。
就是成長禮,讓我懂得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爸爸媽媽幫得了我一時,幫不了我一世。如果你在途中放棄,你之前的努力就白廢了。我相信堅持就能到達目標。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9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也是我一生難以忘懷的日子,盧老師組織我們班的全體同學和家長來到定遠縣包公文化園,開展主題為“明德尚學,利已利人——十歲成長禮”活動,我感覺非常有意義。
活動共分為十個環節,分別是:自正衣冠,知禮行禮,愛國明德,敬孔子,敬父母,擊鼓鳴志,啟蒙書人,朱砂啟智,茶敬親師、老師寄語,禮成合影。
車隊到達后,我們四(11)班全體同學和家長共144人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蚌埠漢學文化研究會郝會長和班主任盧卉老師的帶領下,在鼓樂聲中列隊進場,現場那氣勢很是震撼。進場后,我們按照事先安排的環節依次進行活動。
第一個環節自正衣冠。穿好漢服,整整自己的衣領、袖口,腰帶,把自己身上的穿戴搞的整齊、平整。
第二環節是知禮行禮。郝會長教我們怎樣行禮,禮儀共有三種,第一種是天一禮,雙手合一,劃個圈向上推出。彎腰90度,收回便禮成。第二種是地一禮,雙手合一,劃個圈,向前推出,彎腰45度,收回便禮成。第三種是實一禮,雙手合一,劃個圈,向下推出,彎腰20至25度,收回便禮成。天一禮適合對長輩行禮,地一禮適合對同輩行禮,實一禮適合回禮。
第三個環節是愛國明德。四名護旗手手執國旗面向全體人員,大家同唱國歌,向國旗行三拜禮。
第四個環節是敬孔子、誦禮記。我們跟著郝會長一起誦讀《大同歌》。
第五個環節是敬父母,我們給爸爸媽媽行作揖禮。我雙膝跪地,給爸爸媽媽送上一杯茶,說一聲:“爸爸媽媽辛苦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第六個環節是擊鼓鳴志。工作人員一邊擊鼓,我們心里在默默立志,立德修身,立德做人,立志為學,長大做祖國建設需要的棟梁之才。
第七個環節是啟蒙書人。我們每個人手執毛筆,認真地一撇一捺寫人字,表明要堂堂正正做中國人。
第八個環節是朱砂啟智。盧老師給我們每個同學點朱砂,開啟我們的智慧,讓我們從此眼明心亮,聰明起來,更有智慧,好好讀書,增長本領。
第九個環節是茶敬親師、老師寄語。我們手捧香茶敬獻老師,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情。盧老師深情地為我們送上成長寄語,勉勵我們好好學習,個個成為祖國建設的優秀人才。
第十個環節是禮成合影。我們四(11)班144人照了一張全家福,把我們定格在美好的瞬間,記錄著我們永恒美好的回憶。
這是一次難忘的成長體驗,無論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做人都具有啟迪意義,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感受到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愛,感受到了自己對未來的追求與責任。
簡短的工作成長心得篇10
《禮記·曲禮》曰:“人生十年曰幼學”。十歲, 我們從幼稚孩童變成了陽光少年;十歲,是我們人生重要的界碑。今天,學校的老師們為我們三年級全體同學舉辦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十歲成長禮植樹活動。
早晨九點多我們就和應邀前來觀禮的爸爸媽媽們來到了銀杏湖樂園的生態區。作為主角的我們興奮極了,大家一路歡聲笑語,很快就到了活動的地點。在這次的儀式中,我們三個班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表演。同時,我們每個人都寫了一封信給爸爸媽媽。當我們把信拿給爸媽時,卻意外地發現各自的爸媽也為我們準備了一份有意義的禮物———一本寫著爸媽寄語的書。當我看到媽媽為我準備的《哈利波特》時,我開心極了!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禮物呀!帶著激動的心情,吃完老師為我們精心準備地蛋糕,我們向著植樹區出發了。那可是我們最期待的活動啊!
到達植樹區后,我們排著隊一個一個地從老師手里領走了植樹的工具和樹苗。我們四人一組,拿著鏟子,拎著水桶,認真挑選著最佳的植樹地點!最后,我們選中了池塘邊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大家卷起了袖子,兩個人挖坑,一個人扶著樹苗,還有一個人負責提水,開心地忙碌著!最后,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成功地給小樹苗安了家。大家約定好了,以后每年都要來看看我們一起種下的樹苗,愿它能像我們一樣茁壯地成長!
此次的十歲成長禮,讓我們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的教誨之恩。在這十年里,他們像一棵棵大樹保護著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從他們的保護傘下走出來,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雨和彩虹,做一個堅忍不拔、習禮知愛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