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1
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戰役中,廣州醫學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院士,奮不顧身與同事們一道沖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線。他不顧年事已高,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悉心指導救治病人,在這次廣東非典型肺炎的確診治療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病因不明患者從河源送來,其時該病人已出現雙肺彌漫性滲出,呼吸窘迫的重癥跡象。一連5天,醫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斷惡化。這一異常情況很快報到鐘南山院士那里。
鐘院士非常重視,親自對該病人進行會診。但是將病人送進icU的4天臨床監測中,所有的診斷都顯示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病例。在暫時不能確定病因的情況下,鐘院士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制訂了相應的對癥治療方案,采取無創通氣等療法來暫時緩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鐘院士率醫務人員為病人殫精竭慮尋找救治方案時,從河源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曾經搶救過該病人的8名醫務人員全部感染同一種病!鐘院士立刻預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特殊傳染病,當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體醫務人員做好準備,考慮各種可能性。他請示廣醫一院將該病人的病情上報廣州市越秀區防疫站,同時應省衛生廳要求派出專家到河源會診。
但此時,中山、江門等地也相繼有醫務人員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長肖正倫教授即刻趕往中山會診,接著去了江門。后來,鐘院士自己也趕到中山,參加調研。大家隱約感到,一場大仗即將打響。
春節期間,廣州地區發病人數越來越多,各種謠言散布開來,越傳越邪乎,如什么某某醫院死了上百醫生,什么某某醫院已經被關閉,等等。隨著恐慌的蔓延,全城刮起了搶購風,藥店里板藍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里的白醋都賣斷了貨,甚至還有人囤積居奇,賣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價!此時,廣州非典型肺炎發病進入高峰期,短時間內,轉送到廣醫一院的病人驟增,達到21人。
這時,鐘院士主動請纓,要求將最嚴重的病人送到他們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第一,當時病因不明,誰都沒把握能治好病人,而治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當時已經很明確,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病情越重,傳染性越強,接治最嚴重的病人,等于給自己尋找危險。
但鐘院士沒有考慮這些,他的心中只有病人。他說,如果有了危險,醫生都逃避,那要醫生做什么;他還說,我們本來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艱巨的救治任務舍我其誰?
從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壘。每一個“非典”病人送進所里來時,他都要親自檢查,制訂治療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氣囊為病人輸氧;在探視病人時,為了檢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頭湊到和病人距離不到20厘米處細細觀察;危重病人往往無法說出話來,為了和病人作足夠的溝通,他耐心地查看病人的嘴形,猜測病人的手勢,觀察病人的眼神,辨認他們寫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工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研究,鐘院士率領他的助手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使多數“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我們都還記得20_年“非典”肆虐時期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戰斗。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對整個人類而言都是一場生死的考驗,但科學最終戰勝了病魔。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鐘南
山院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再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彰顯了一名科學工作者堅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危急時刻盡顯科學家英雄本色,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2
在2003年抗擊SARS的戰斗中,鐘南山主動要求承擔廣東省危重SARS病人的救治工作,較早確立了廣東的病原,并率領團隊總結出“三早三合理”的診療原則,成為抗擊SARS的領軍人物;他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主動向國外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介紹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正確措施,維護了祖國的聲譽。
他積極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堅持每周二的大查房和周四的專家門診,為患者服務;他堅持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教導學生“學本領和學做人相統一”,以身作則弘揚“醫德就是想方設法解決病人的實際困難”的價值觀。
鐘南山出生于醫學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屆全國運動會上,鐘南山以54.4秒的成績奪得男子400米欄冠軍,創造了當時的全國紀錄。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鐘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癥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現任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3
全體黨員 你聽“召必至”的時代和聲
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的抗疫英雄譜里,有這樣洋溢激情的六個字“國有難,召必至”,催人奮進又感人至深。這不僅是鐘南山一個人的內心寫照,也是廣大抗疫英雄的本色外露。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對照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苦練“召必至”的擔當和能力,切實增強奮斗拼搏的精神和敢打能勝的本領。
“召必至”里顯“胸懷”。“青山矗立,不墮凌云之志。”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越到最艱苦、最困難的時候,越能看出一個醫生的本色”。鐘南山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耄耋之年,星夜逆行奔武漢,以鐘南山為代表的抗疫英雄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展示了共產黨人的政治能力和責任擔當。畢竟,共產黨人的德,首先是對黨忠誠。今天,黨和國家表彰先進、學習優秀,首先要對標這種對黨忠誠、聞令而動的崇高精神,讀懂弄清找全英雄塑成的“規律”和“脈路”,讓對黨忠誠、政治過硬成為各級黨組織的精神內核,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標識。
“召必至”里見“仁心”。樹高千尺不忘根。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不僅展現了鐘南山許國許民的人格力量,還逐漸成為作為專家人物引領時代的真理力量。真實在表面,也在最深處。一個黨員干部,只有永葆為民初心、砥礪為民恒心,才能堅守人民立場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黨的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歸屬感緊密結合起來,展現共產黨人民性的底色、本色和亮色。人心在哪里,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就在哪里。黨員干部既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及時出現在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又要苦練群眾工作的本領,善于團結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使民生工作更有力度和溫度。
“召必至”里有“妙手”。一個人的價值,最終由他作出的貢獻、展現的精神、傳遞的力量來體現。實現這一切,關鍵是擁有一流的能力支撐。鐘南山從小立志學醫,拿過多次大獎,成就斐然,培養了許多學生,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呼吸病學專家。無論是平時治病、研究,還是疫情最嚴重時刻到病房探望,他用一流的醫術、敏銳的目光、執著的精神,為百姓開出最精準的藥方,提出最科學的建議,成為全國人民心中響當當的“國士無雙”“民族脊梁”。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黨員干部要增強專業化思維,在提升專業化能力上下功夫,干一行、愛一行,甘于平凡、勇于探索、精于研究,努力成為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政策通”“活字典”,成為行業的翹楚和專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服務的效能。
“召必至”里揚“正氣”。好作風是干事創業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寶。說到底,“召必至”是一種崇高的自我犧牲和自我奉獻精神,也是無數人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豐碑。從鐘南山的敢醫敢言里,透露出滿滿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從全國醫護人員、干部職工和社會工作者等一線黨員干部的無私奉獻里,展現了上下同心、和衷共濟的作風形象。越是面臨風險隱患挑戰,越需要黨員干部發揮善于打主動仗的精神,堅定信心、團結奮戰,緊緊依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群眾,步調一致、奮力攻堅,以頑強的意志力和強大的作戰力,取得最理想的業績和成果。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榮譽高于一切,使命無上光榮。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并在主席臺就坐,釋放了強烈的信號。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趕有目標,需要黨員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鼓足干勁加滿油,推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各項工作落實再落實,奮力奪取最后的勝利。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4
鐘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呼吸內科專家。
2003年,作為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在SARS(中國大陸地區民間通稱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時期,鐘南山不但始終在醫療最前線救死扶傷,還積極奔赴各疫區指導開展醫療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之間的密切合作。
因功勛卓著,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時被廣東省榮記特等功,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稱號。
擴展資料:
鐘南山出生于醫學世家;1960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2007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1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鐘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癥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鐘南山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規范化診療、疑難病、少見病和呼吸危重癥監護與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證實了隱匿型哮喘的存在。
他所領導的研究所對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診斷成功率達85%,重癥監護室搶救成功率達91%。
2003年抗擊“非典”中,鐘南山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倡導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主動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鐘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2003年,鐘南山再次被評為中國全國先進工作者(即全國勞模)并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鐘南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并獲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5
請查收 共產黨員的“追星”指南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近日,主席簽署主席令,決定授予在新冠疫情中作出杰出貢獻的鐘南山院士“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字字千鈞的榮譽背后,是他們伏案奮斗、日夜鏖戰的嘔心瀝血,也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大義,這份榮譽背后,有敢于迎難而上的無所畏懼,有燭照他人的大公無私,更有不慕名利的高貴品格。
追他們“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所畏懼。我們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尤其需要我們以“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聚民心、鼓士氣,以萬壑歸流的強大力量沖開絕壁,奪隘而出。在新冠疫情暴發后,網絡上流傳著一張鐘南山院士白衣執甲、轉戰逆行的身影,疲倦不堪、愁容滿面,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本該在家頤養天年,卻主動背負起了“抗疫”的重任,穿上“戰甲”,奔赴抗疫一線,在他的世界里,國泰民安是鐫刻在心底的最高信仰,有了這股力量,便能帶領人民走出苦難。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他敢為人先、勇于擔當和無私奉獻的品質,在困難面前敢想敢干、迎難而上。
追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大公無私。當疫情來臨,醫生即是戰士,白衣作“戰袍”,寧負自己不負人民。“與時間賽跑,捍衛生命”是他們對國家和人民作出的莊重承諾,“聞令即動、堅守一線”是他們守護人民的堅定信念,在疫情面前。他們用生命鑄起了人民安全的鋼鐵長城,時刻心系群眾安危,身先士卒,踐行敢為人先的使命,舍小家為大家,兢兢業業發揮自己所長,致力于調查研究,幫助國民制止新冠疫情的大范圍、高速度入侵,他們是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燭火,也是吐絲結網的春蠶。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他們沖在人民前面的勇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大公無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去攻克難關、解決難題。
追他們“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的淡泊名利。不看重名利、金錢和地位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要經歷的考驗,正確對待權與錢,就能在從政路上少走彎路。這些榮譽背后的主人當初選擇義無反顧地沖鋒在前,絕不是為了今朝國家對他們的褒獎。我們在工作中免不了有人情的干擾,還可能成為一些別有用心者琢磨和“攻關”的重點對象,如果自律意識不強,思想道德防線稍一放松,公道正派的天平就會發生失衡。我們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除了抵御外在的物質誘惑,關鍵還要加強內在修養,只有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在名利面前慎思之,明辨之,才能防止潰敗、屹立不倒。
“共和國勛章”“人民英雄”的榮譽,是國家對他們付出的一種肯定與褒獎,也是對他們敢于擔當、不懼生死精神的弘揚,更是對我們“崇尚英雄、爭做英雄”的鼓舞和鞭策,這才是共產黨員應該追的星,踏著英雄的足跡,不求聞達、不慕名利,在各自崗位上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6
年過八旬的鐘南山,明知疫情嚴峻,卻硬是擠上餐車,向著最危險的地方去。報告會上,他送出這樣的寄語: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
在報告會的現場,他直言,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療工作者,能夠得到“共和國勛章”,非常激動,但更多還是考慮到“責任”兩個字。他回憶起9月8日的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上,領導人和大家握手交談的場景,“我跟領導人講的第一句話是,領導人,我要請戰!我們一定要爭取建立一個更有時效的、更有戰斗力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平臺’。”
“領導人對我說,‘很好啊!’這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鐘南山說,“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是偉大抗疫精神的高度總結,其中他體會最深的是“生命至上”。
報告會現場播出一張照片,是廣東援鄂醫療隊的幾名護士,在得知獲批參加援鄂醫療隊后,為了減少感染,全部剃了光頭,幾名女孩在一起非常開心地照了個相。鐘南山說,從照片中看到了感動。
更讓他感慨的是,經過9個月的抗疫洗禮,很多年輕人懂得了人生的追求就是要對國家、對老百姓作出貢獻,要報效國家。今年的高考,很多省報考醫學的畢業生大幅增加,孩子們知道學醫很辛苦,但是他們通過抗疫更懂得了當醫生的價值。
鐘南山說:“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現在正逢盛世,也將進入更美好的盛世,我們要加倍努力,為建好呼吸疾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平臺,為進一步戰勝新冠疫情和防控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貢獻我們的力量。”
在武漢保衛戰之后,各條戰線上的抗疫英雄們在此齊聚一堂,被鐘南山院士形容成“老朋友的相聚”。“特別開心,因為我們的目標一致。”鐘南山說:“我們不能夠就此停止,因為現在的疫情還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周邊,所以我們在科研、在防治的水平上都要做更多的努力,為全世界貢獻更大的力量。”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7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從2018年12月19日起開設專欄,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員的先進事跡,用鮮活的事例講好改革開放故事,充分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成就,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社會致敬先鋒,見賢思齊,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匯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磅礴偉力,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這里是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卷全球,這里曾是戰場的前沿陣地。時年67歲的鐘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堅守的戰士。
2003年,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這時,鐘南山帶著他的呼研所站了出來。“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在他的指揮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這一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后來成為通用的救治方案,鐘南山也成為“抗擊非典的功臣”。
“非典”過后,鐘南山依舊致力于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他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推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呼吸系統疾病是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需要應對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國廣泛的監測體系。”鐘南山說,“非典”之后,全國陸續設立了幾百個疾病監測點,能夠及時監測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況,對于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醫護人員和防疫機構都能夠快速找到病原并進行防控。2015年,廣東省僅用兩個多小時就將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輸入病例追蹤到位。
“院士門診”“院士查房”、做科研、帶學生,這位精神煥發、步伐矯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診一線工作。
“接下來我還有兩個愿望,一個是希望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另一個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學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藥可以早日推出。”鐘南山說。
鐘南山心得體會500字篇8
他建議公眾 “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仆仆。
他兩鬢斑白,滿臉皺紋,雖已高壽,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們。他像是一柱火炬,哪怕在生命的盡頭,也不忘散發余熱。他挺身而出,勇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災區,帶領醫護人員,與病毒做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毫不客氣地在他的鐮刀下搶走一個個生命,甚至冒著生命危險親自拯救重危病人。他的話猶如定海神針,讓中國成千上萬的人民看到了戰勝病毒的希望。
堅持真理,敢說真話
2003年,鐘南山堅持己見,發表不同于其他專家的觀點,最后被采納。
會后,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鐘南山平靜地說:“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
樂觀積極,心態良好
鐘南山院士說:做人要有四“樂”。第一“樂”:知足常樂;第二“樂”:自得其樂;第三“樂”:助人為樂;第四“樂”:苦中求樂。
鐘院士說:“1971年我下鄉搞科研時,在竹料鎮,過年也不能回家。我就買了點花生、糖,大家在油燈下坐著。我當時就跟大家講,我們現在是這樣,以后會好的,要懂得憧憬美好的未來。”
強身健體,健康第一
其實很早就曝出鐘院士身體素質非常好,20_年時有記者采訪時,鐘院士和記者一起爬步梯上十多層樓,結果到第七層樓時記者就跟不上了,之后記者采訪得知,鐘院士一直都有鍛煉的習慣。
83歲鐘南山院士“肌肉照”刷爆朋友圈,28歲小伙自愧不如!
說出來可能許多人不會相信,就在最近,鐘院士的健身照在網絡刷屏,引起不少網友轉發。
這是鐘院士的手臂肌肉,你敢相信這是一位83歲的老爺爺?完全吊打28歲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