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网_实用的精品范文美文网

最新范文網 > 心得體會 > 國學個人心得

國學個人心得

時間: 新華 心得體會

國學個人心得篇1

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與教育》的在線學習,這次學習分為四個教學視頻,我用半個月的時間看了好幾遍教學視屏,總計用時20多個小時。另看完教材《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二)。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小學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小學生講解,并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說。

(一)修身養(yǎng)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標。 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于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斗: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zhí)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jié)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游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

這些言論,簡潔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zh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于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著學生的現在,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并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yǎng)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說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松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于樂才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于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道之未聞,業(yè)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于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yè)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為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得以傳揚。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xù)《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fā)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也為我的教育事業(yè)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yè),《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構筑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國學個人心得篇2

近日參加了中心組關于國學知識的學習,感覺受益匪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國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tǒng)文化的證明,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點體會:

一、國學使人提高素養(yǎng)

傳統(tǒng)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國學是關于道德的學問。學習就是要把自己修煉成一個奉公守法、恪守信用、遵循規(guī)則、奉獻社會的人。《論語》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人要有“為萬世開太平”的恢弘志向,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其進取意識和向上精神值得我們汲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黨員干部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帶頭學習國學,加深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更加明理和睿智,拓寬看問題的視野和知識面,提高對道德修養(yǎng)認知的水平,使自己懂得更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二、國學為人指明方向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三、國學教人學會做人做事

中共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理論和決策,都可以從博大精深的國學中找到傳承基因和歷史淵源。儒家學說倡導“禮義廉恥”、“忠孝仁愛” 等等,構成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而傳承至今。我們在學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它對當前工作的重要借鑒意義。比如對于“禮義廉恥”,毛澤東主席曾經說:“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我們要深刻理解其廣博的內含,融會貫通于當前的廉政建設之中。又如“忠孝仁愛”,“忠”,就是要忠于國家、忠于黨;“孝”,就是要孝敬長輩,試想,如果連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怎么可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仁”,就是要廣施仁政,以人為本;“愛”就是要愛國、愛黨、愛人民、愛家庭。尤其對國學中以孔子思想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學習,要努力發(fā)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領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則、為人處世的哲理、生產生活的奧秘,以求得人與人關系的和諧、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國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國學個人心得篇3

中國可以是一個經濟大國,同時也可以是一個科技大國,但最根本的,中國還 是-個文化大國。 ————季羨林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傳統(tǒng)文化更是一個民族能夠發(fā)展壯大的根基。 而 國學又是什么?準確來說國學對于我們對于這個國家甚至于世界都有著怎么樣 的影響呢? 通過這本書, 我們可以了解到——國學是文化的精髓,它包括我國幾乎人盡 皆知的儒家

學說,同時還包括了很多其他相關學說,可以說是在相輔相成的。也 就是說對于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很多的方面都這些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首先我先來介紹一下這本書的構造。該書分為 10 章,分別是“史” 、 “儒” 、 “禪” 、 “道” 、 “法” 、 “兵” 、 “醫(yī)” 、 “易” 、 “禮” 、 “食” ,通過對國學精華部分學 習,深感學習國學,弘揚國學精神,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第一章 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三皇五帝”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三皇五帝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史學界似乎一直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而實際上,三皇五帝的觀念來源于我國先 祖對于宇宙系統(tǒng)的看法。古人認為,宇宙是由靜止的天、地、人和動態(tài)的金、木、 水、火。土組成的。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也就是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帝“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 從書中我也了解到,事實上,三皇五帝代表了我國遠古社會的兩個時代。 三皇時期代表著從母系氏族轉向父系氏族的時代,伏羲和神農是父系氏族的代 表,神農氏族后來又分化為黃帝、炎帝兩個部落,再后來又融合為炎黃部落。五 帝代表的時代是三皇之后、夏朝之前的時期。舜帝是公認的五帝之一,夏朝始祖 大禹就是從舜帝那兒獲得部落首領地位的。從夏朝開始,統(tǒng)治者從人民的服務者 變?yōu)槿嗣竦膲赫フ撸?帝位的繼承由禪讓制度變?yōu)槭例徶疲纱碎_啟了中國歷史的 新階段。

這一章從三皇五帝開始,介紹了非常多歷史的知識。像是將皇帝成為萬歲是 什么時候? 還有中華民族的姓氏起源啊,還有常說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為 什么呢?等等?? 第二章 儒——“內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說道儒,最先想到的就是儒家學說的三種主張——禮治、德治與人治。儒 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么樣的關系?“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又有哪 些解讀;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為統(tǒng)治工具的?你知道“孔門四科”還有 “孔門十哲” “孔門六藝”嗎?歷史著名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歷 代君王到泰山進行“封禪大典”等等 第二張從儒學的角度出發(fā) 體現出了儒家學說對于我國的影響。 接下來開始就慢慢的開始接近我們的生活了 第三章 禪——佛法要義、釋義人生的佛學思想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要義 第五章 法——以法為教的法家思想

第六章 兵——上兵伐謀、居安思危的兵家謀略 第七章 醫(yī)——從生命真諦中看中醫(yī)的高度 第八章 易——大易思維中的周易智慧 這幾章可以說就是其他幾門學說的補充, 也可以說我國的文化是在這些學說的相 輔相成下前行的,再來是禮,這一章也是我推薦的一章,禮儀這個詞并不陌生, 但是深入進去會發(fā)現這真是一個很奇妙的世界, 從自古的那些可以說不人道制度 再到現在簡化后的基本禮儀,這一路可以說是崎嶇坎坷。 第九章 禮——仁義禮智信背后的國學含義 這一章最開始說的是古代官場中的“奪情”和“丁憂”制度 ,雖然名字有些奇 怪,但是這也確實是中國古代禮俗,官員遭父母喪應棄官家居守制,稱之為“丁 憂” 。服滿再行補職。 朝廷于大臣喪制款終,召出任職,或命其不必棄官去職,不著公服,素服治 事,不預慶賀,祭祀、宴會等由佐貳代理,稱“奪情” 。 奪情也就是丁憂制度的 延伸,意思也就像字面一樣 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 不參加吉禮。奪情原本少見,但在戰(zhàn)場上,原談不到“丁憂” ,古人稱之“墨绖 從戎” ,又稱“金革之事不避” 。

中國古代規(guī)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 親父母的喪事, “自聞喪日起, 不計閏, 守制二十七月,期滿起復”。意思是必須請假二十七個月,回鄉(xiāng)下守喪,事后再 重返官場。但是為了因應各種局勢,“奪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禮制。

唐代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奪情起復制度,但在唐玄宗后奪情已較少見。 然后又有談及“禮”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齊家治國的根本嗎?為什么說“孝” 是傳統(tǒng)文化之根本嗎?“三綱五常”對我國古代專制社會的影響;為什么說“三 從四德”是對婦女的壓制?古人講的五禮是什么? 所謂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史記·五帝本紀》 : “歲二月, 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 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主要內容 有: (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師。 (2)祭地祗: 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即諸小神。 (3)祭人鬼:祭先 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嘗、享祭先王、先祖。 嘉禮:嘉禮是和合人際關系、溝通、聯(lián)絡感情的禮儀。嘉禮主要內容有:飲

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 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兇禮:兇禮是哀憫吊唁憂患之禮。兇禮的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 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襘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這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我本以為會是從頭開始的五種禮儀。 像這樣容易曲 解意思的還有一個 那就是“長跪” 《戰(zhàn)國策》里出現過“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這里的“長跪”并不是長時間跪著的意思而是直身而跪,也叫“跽” 。古時 席地而坐,坐時兩膝據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則伸直腰股,以示莊敬。 這一章中還有講到古代的一些謙稱,避諱等等。還有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等一些有趣的 故事。 最后一章自然而然當然要數食物,我國地大物博,美食更是讓全世界絕口稱贊, 談論國學又怎能少的了食! 第十章 食——飲食文化中蘊涵的國學智慧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 它的飲食文化與烹調技藝是它的文明史的一 部分,是中國燦爛文化的結晶。

中國疆域遼闊,氣候多樣,熱帶、亞熱帶、溫帶、 亞寒帶兼而有之;地形多樣,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無一不備,這樣就為中國的 飲食與烹調提供了不同種類、不同品質的魚肉禽蛋、山珍海味、瓜果蔬菜等豐富 的動植物原料、調料。 數千年來,中餐積累了精湛的烹調技藝,僅烹調的操作方法就有:燒、炸、烤、 燴、熘、燉、爆、煸、熏、鹵、煎、氽、貼、蒸等近百種,從而形成了各式各樣、 千差萬別、風味各異的菜系和品種。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在全國約有各式菜肴一萬多種。著名的清宮廷宴席菜肴“滿漢 全席” ,僅此一桌的冷熱大菜就有 120 余種。以這種大菜為代表的中國食文化, 顯示出華麗、氣派的“天朝”和“帝王”心態(tài),表現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普遍特點。 中餐的菜肴以色艷、香濃、味鮮、型美而著稱于世。其型美,尤以花式冷拼盤最 為突出。它造型別致、五彩繽紛、栩栩如生,呈現出富有意境的景色和圖案。那 山川樹木、亭臺樓閣、花鳥魚蟲、珍禽異獸,盡收盤中。仿佛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給人以享受。

而且中餐每套都以雙數為單位,四、六、八、十??等成為一般的 規(guī)則,俗話說: “兩個盤子待客,三個盤子待鱉” ,追求雙數恰恰表現出中國文化 注重“十全十美” ,講求偶數為利的心理習慣。 餐的菜肴名稱也別具特色,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給人以美好的回味。如游龍 戲珠、陽春白雪、銀珠牡丹、金玉圍翠、玉手摘桃、宮門獻魚等等,五花八門, 應有盡有。充滿了詩情畫意,有時就是一種立體的詩配畫。

我國的食可不光是這些,茶!也是讓人自豪的一方面 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 的茶文化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 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在歷 史上吹響了中華茶文化的號角。 從此茶的精神滲透了宮廷和社會,深入中國的詩 詞、繪畫、書法、宗教、醫(yī)學。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 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 “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yōu)劣,也帶有神思遐 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 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 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huán)境一般由建筑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 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 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用木頭做亭子、凳子,搭設茶室,給人一種詩 情畫意。供人們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jié)。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 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征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 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 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 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 菜肴等,達到調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這比“茶風俗” 、 “茶道” 的范疇深廣的多, 也是中國茶文化之所以與歐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的原 因。錄 俗話說 多讀書,讀好書。增加一點書卷氣,保持心靜如水、人淡如菊的心境。

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人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yǎng)靜氣的搖籃。讀書妙處 無窮,書香熏染人生。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 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至少可以滋潤心靈,開啟心智,由瑣碎雜亂的現實提 升到一個較為超然的境界,一切日常引為大事的焦慮、煩憂、氣惱、悲愁,以及 一切把你牽扯在內的擾攘紛爭,瞬間云消霧散。讀書至少可以增長知識,去除無 知;提高素養(yǎng),除去愚昧;充實生活,豐富精神;滋潤心靈,減少空虛;淡定從 容,明辨是非。 通過這本書 讓我穿越古今 欣賞到了不同的風景。 再次請讓我對這本書的作者深 深的謝意。

國學個人心得篇4

一粒種子,叫做國學經典,把它播撒在心中,讓經典誦讀永駐心間;有一條潺潺的溪流,叫做中華美德,讓它滋潤、澆灌著心田,讓中華美德伴隨身邊;有一盞燈,叫做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提著它走過漫漫人生,讓知識在現實中靈活運用,給予你莫大的力量!

誦讀經典

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中說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蕭掄謂說過:“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這些詩句就足以證明讀書的重要性,經典誦讀巨大的影響力!

《國學小名士》中的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熟讀、熟背很多的古詩詞,朗朗上口、滔滔不絕,這種境界讓我心中震撼無比,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呀,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孕育了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鑄就了經久不衰的藝術瑰寶,猶如夏日的漫天繁星,閃爍著奪目的光彩;宛若春日的遍野鮮花,散發(fā)著馥郁的芬芳。到剛勁端莊的方塊字里,感受《水滸》《三國》的英雄豪氣;到如歌如畫的唐詩宋詞中,領略楓橋的鐘聲,大漠的孤煙;在外婆的歌謠里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女媧、大禹的故事縈繞耳畔。那一曲曲動人心弦的詩詞,會給予我們美好的藝術享受;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經典佳作,給予我們無限的知識,會讓我們受益終生。

今后,我要向《國學小名士》中的同學學習,廣泛誦讀經典,牢記于心,我要誦讀國學經典,走進古詩詞的世界里,去感受詩人樸質、真切的情思; 徜徉古詩詞的長河中,去感受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讓經典誦讀永駐心間!

傳承美德

中華美德到底是什么?這個疑惑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觀看了《國學小名士》之后,我心中終于有了答案。

古語有云:“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就是中華之美德——它陶冶人的愛國情操,樹立愛國愛民的遠大志向;它讓人孝順父母,對其充滿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自己的全力幫助別人,不圖任何回報……而對于我們青少年,中華美德并沒有多大,它只是生活中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事。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都可以衡量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品德。

從小生活在獨生子女的家庭中,進屋要先敲門、吃飯要禮讓、要盡量向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等等的優(yōu)良美德我都沒有養(yǎng)成,我不禁感到深深的愧疚!

從現在起,我要改掉壞習慣,力爭做一個中華美德的傳承者!今天,中華美德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的手中,將由我們焊接,要靠我們傳承,我定要譜寫中華更璀璨的詩篇! 讓中華美德伴隨身邊,伴我成長!

知行合一 學以致用

俗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學而不思則罔 死而不學則殆”;“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毀于隨”。學會知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舉一反三,努力實踐。

人生猶如那一望無際的大海上的一葉扁舟,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道理就好比那揚起的風帆,幫助你繼續(xù)探索、繼續(xù)前行;人生仿佛那長長的道路,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崎嶇不平,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道理就好似那導航的明燈,為你指明人生的正軌;人生仿佛一片茂盛的大花園,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道理就宛如那綻放的鮮花、翠色欲滴的小草、高大挺拔的大樹,零零星星地點綴著花園,但卻散發(fā)出無窮的魅力和光彩!

為此,我有了新的打算和計劃:每次學習了新的知識后,要多練習,做到舉一反三、靈學活用、扎扎實實,在學習生活中穩(wěn)扎穩(wěn)打,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讓知識在現實中靈活運用,讓我受益匪淺,給予我莫大的力量!

我堅信: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奔跑,便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反而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華,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成長為一名知識豐富、道德高尚、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學生!

國學個人心得篇5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寶。四言詩經,五言古風,唐詩宋詞,構成了詩歌國度中無比壯麗的景象;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瑰寶之一。清詞麗句,恢弘奇?zhèn)?遨游詩海,美不勝收。

古詩是什么?要讓兒時的我來說,那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難以理解的句子。而這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在考卷上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低年級時,背古詩對我來說是最復雜不過的了,背個詩簡直比登天還難吶!可當我今天看了《國學小名士》后,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們那脫口而出的背詩速度,實在讓我驚呆了!他們口中那一句句優(yōu)美的古詩,都是祖先留下的財產,這一份份財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燦爛文化的啟明燈,照亮了我們對古詩熱愛的激情。

古詩句的境界也很高,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寫風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還是隱藏在詩句里的深層意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句詩句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時間是不會倒回來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詩告訴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堅強,頑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告訴我們做凡事都須艱苦鍛煉,不斷磨礪,才能取得成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是勸告我們小時候要努力,不然長大了想后悔也來不及了……

古詩句的意境也很多,讀著讀著,眼前就出現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伊人獨立花下,落英繽紛,一雙春燕在細雨中飛翔。晏幾道把相思都描繪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蕩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妙哉!妙哉!

可是自從有了電腦、手機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后,人們有什么問題就會使用它們查詢,可以搜到很多的滿意答復。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變得很少去通過書籍查找資料。那就更沒有多少人會去在意故事詞了。

我通過看《國學小名士》對古詩詞加深了理解。古詩詞已不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了,古詩詞是每個中國人必須了解的文化,古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中國,隨著時間的流逝,語言也發(fā)生了多次的變化,從古人說的文言文到現在說的白話文,文言文現在也成了學習的一種,它們都被挖掘了新的價值,這種價值是無價的。

我對《國學小名士》里的哥哥姐姐們都贊不絕口,我要向他們學習,多積累古詩詞,多了解祖國文化,多看些好書,多儲存有用的知識。

同學們,讓我們向祖國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讓我們向古詩詞的方向前進吧!

國學個人心得篇6

學習《論語》的收獲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边@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國學個人心得篇7

國學本身所涵蓋的內容復雜而又多樣,它不僅包括了在古代中國長期占據正統(tǒng)地位的儒家學說,還包括了很多其他相關的學說派系。不能否認,在現今的教育體系里,對國學的普及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如何普及國學,向來是引人爭論不休的話題,有人主張少兒讀經,不少大師力挺國學融入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教育終究可控,但如何在學校以外,提高社會人群的國學素養(yǎng),畢竟仍是一個難題。作為文化普及的一種重要手段,新世界出版社順應國學熱,別出心裁推出了《北大國學課》一書,這是一本介紹講解國學的入門書、基礎書,以“普及國學文化,傳播國學智慧”為主題,對初學者特別有用,因為所講的都是最基本最精要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可以從中汲取和領悟修身做人之道。

《北大國學課》搜集、整理了歷代大師們的經典研究成果,以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剖析、解讀國粹。全書劃分成10個章節(jié),分別是“史”、“儒”、“禪”、“道”、“法”、“兵”、“醫(yī)”、“易”、“禮”、“食”,希望通過上述十個方面深入淺出的解讀,能夠幫助大家對于國學有一個系統(tǒng)化的認識,以下本人就“儒”、“食”、“醫(yī)”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讀后感:

儒:儒家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學派,在亞洲甚至是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儒家學說的三大主張是禮治、德治與人治。禮治,核心思想是建立森嚴的社會等級關系,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使自己的行為有法可依、有理可據。德治,就是要建立起嚴格的道德觀念約束人們的行為,著名國學大師梁啟超曾撰文指出,儒家的“德治”學說以“感化”為手段,使人知榮辱、明是非、懂善惡、存感激,是一種深化到個人心靈的社會改造。人治,這一學說建立在“德治”的基礎上,其核心思想是注重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權力,甚至居于統(tǒng)治地位,進而促使整個社會的道德進步,以達到天下大治的局面。

儒門弟子修身養(yǎng)性的至上法則是“中庸之道”,“中庸”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雍也》,就哲學層面而言,講的是一種大智慧、大境界,“中庸之道”也被孔子稱為“君子之道”。在日常生活中,“中庸之道”的意義也是隨處可見。比如,一個人如果欲壑難填,那么他一定會被煩惱和憂愁所困擾;如果一個人無所事事,毫無追求,他的生活又完全會被百無聊賴所包圍。這就要求人們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松馳有度、適可而止,并學會在得意的時候克制,在失意的時候自勵,也就是能夠洞悉“中庸之道”。

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從人的生理周期出發(fā),把一生的修身養(yǎng)性分為三個階段:人在少年的時候,由于缺乏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幾乎對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戒色”就是要避免世間萬事萬物的誘惑。人到了壯年的時候,不僅有了自己的見解,而且由于思維定型,通常會比較執(zhí)拗固執(zhí),所以,身處壯年時期的人要戒掉“遇事先做,做了再想”的習慣。人到了老年的時候,都會比較患得患失――既怕得到,更怕失去,人老時最大的忌諱就是貪婪,而貪婪只會帶來失控和歇斯底里,也就意味著失敗,老年人應該“戒得”,也就是放下和順應自然。

食:東方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當西方社會將吃飯僅僅看作生存手段的時候,炎黃子孫就已經開始思考著如何將飲食變成美妙的享受了。東方的茶文化、酒文化,甚至是由佳人相伴衍生出來的“秀色可餐”,都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可以說,飲食文化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人將飲食分為八個境界,這八個境界分別為:果腹、饕餮、聚會、宴請、養(yǎng)生、解饞、覓食、獵艷,我國菜系按照地域的不同,分為八大菜系,分別為:粵菜、川菜、魯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和徽菜,這八大菜系基本囊括了我國古代飲食文化的精要,可以充分代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老百姓的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我國的傳統(tǒng)禮法中,茶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茶葉的種類大體可以分為綠茶、青茶、白茶、黑茶、紅茶、黃茶和花茶。世界茶文化起源于中國,茶樹的出現在我國已有數萬年歷史,茶葉被我國先民用作飲品也已經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了。我國關于茶的文獻記載最早出現于西漢,專家推斷,飲茶文化的形成應早于這個時期。漢末的名醫(yī)華佗對茶也有論述,他在《食經》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苦茶久食,益意思。”也就是說,飲茶有助于大腦思考。到魏晉南北朝時,茶文化已經融入飲食文化,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民百姓,都將飲茶作為一種日常活動。道教和佛教對茶文化的認可,也對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家認為飲茶可以幫助身體修煉,佛教認為飲茶可以幫助參禪時盡快入定。公元780年,唐人陸羽著成《茶經》一書,《茶經》主要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入手,涵蓋儒、釋、道三家對飲茶文化的見解,集中探討了飲茶藝術,并首次提出了中國茶道精神,使我國茶文化的發(fā)展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中國茶道多方體現儒家中庸之道中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并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哲理于品茗飲茶的日常生活之中。

從唐代的陸羽到明代的屠隆,都提出了一個觀點,即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品一旦上升到與人品節(jié)操相對應的高度,也就與茶之清淡寧靜品格的欣賞,十分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了。茶成了溝通自然與心靈的契機,這正是儒學一貫追求的最高境界。

醫(yī):中醫(yī)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能體現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質的部分。正如主席2010年6月20日在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醫(yī)孔子學院揭牌儀式的講話所指出:“中醫(y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健康養(yǎng)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yī)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觀念、原創(chuàng)思維方式,融合了歷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精華,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佛家文化的智慧。

中醫(yī)與西方醫(yī)學理念相比,中醫(yī)更追求從整體的角度上來看待病理問題。作為傳統(tǒng)國粹,古往今來的專家、學者都對中醫(yī)有著深入的研究。當然,由于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中植入了類似于“陰陽五行”、“經絡穴道”,甚至是“氣功”這樣相對抽象、奇幻的元素,所以人們在審視中醫(yī)理論的時候會產生一些懷疑。但是歷朝歷代的醫(yī)學研究專家一致認為,這些看上去相對玄虛的理論,實際上是符合生命真諦的。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y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y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我國古代醫(yī)者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自然元素并非處于一成不變的狀態(tài),恰恰相反,它們時刻都在發(fā)生變化,而促使它們不斷轉化的原因,就是陰陽變動。比如光明、溫暖、充足易于生發(fā),稱為陽;陰暗、寒冷、貧瘠不易于生發(fā),稱為陰。為了身心的健康成長,要多多吸收正能量,摒棄負能量。

半部《論語》得天下,半部《論語》治天下。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無為而治、孫子的不戰(zhàn)而勝,將中華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現代理念有機結合,奠定了中國未來發(fā)展的基礎。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作為一個中國人,無論是國學經典傳播者,還是接受者,傳承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走近她,接觸她,了解她,都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衷心希望國學經典能給大眾帶來發(fā)自內心的喜悅與成長。

國學個人心得篇8

歷史是美好的,歷史是偉大的,知識好比是大海,學習就是一面小小的帆船,而歷史,就是船上的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國學小名士》充分的讓學生們展現了自己的歷史才華,更讓我們,對歷史有了一份了解。

看完《國學小名士》總決賽后,我深有感觸,“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短短十六字的口號讓我們對國學更有了一份新的認識,來自中國各地的選手們躍躍欲試,經過一輪輪的選拔,選出了十二位能書善畫的小名士,來參加最后的總決賽。比賽中,大家不相上下,比賽結束,大家互相照顧,這才是一種最美的人品,一份最好的美德。

第一輪,我愛記詩詞,根據大屏幕上出現關鍵字,背誦帶有這些字的古文詩詞,大家不相上下,比賽越來越激烈,一連過了好幾十輪,仍未分出勝負,我真為大家的詩詞儲備量感到震驚,隨著比賽的輪數越來越多,選手重復頻出,我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總算,比賽結束了,剩余的六位同學繼續(xù)參加下一輪比賽,我的心平靜了下來,想想那些哥哥姐姐對國學的喜愛和認真,我不禁暗暗佩服起他們來。

到了第二輪,賽場上越來越緊張,第二輪的比賽是舞文弄墨,比賽中選手根據提示答題,知道答案便可按下答題器,獲得答題機會的選手,即可用毛筆寫下答案。在這一關中,大家認真聽題、看題,個個都躍躍欲試,用毛筆寫字時,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第二關過后,場上只剩下四位小名士,在場的觀眾和我都緊張起來。

第三輪是棋逢對手,這個環(huán)節(jié)每兩人一組,兩人通過答題,與下五子棋相結合,直到五顆五子棋兩連成一條直線,則贏。場上,大家淡定的答題,一點兒也不焦躁,沉著冷靜,而我倒替選手緊張起來,這一輪比賽終于結束了,場上只剩下劉康寧、謝奕晨兩位選手準備進入冠軍爭奪戰(zhàn),我真替她們高興。

總算到了冠軍爭奪戰(zhàn):楹聯(lián)對決。本關中,根據所提供的上聯(lián),兩位選手分別對出下聯(lián),三局兩勝者即為冠軍。選手們躍躍欲試,更是這輪比拼,讓我知道了寫對聯(lián)的很多習俗,比如說要對仗,還有上聯(lián)的最后一個字往往都是仄聲,所以,下聯(lián)就必須是平聲,經過這一輪的緊張對決,最后劉康寧奪冠。

小時候,詩詞是我們最不愿意接受的東西,國學更是我們不懂的的東西,但是現在,我們可以自豪的說出:“我們愛詩詞!我們愛國學!因為它們,是祖國的精華!”

國學個人心得篇9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這本書從開天辟地到各種自然現象,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學子,從社會歷史到禮樂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里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我穿越時空參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創(chuàng)造的令世人稱贊的奇跡,我看到了這個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風雨侵襲中依然堅定地向前奔跑。讀了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讀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們偉大的民族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以韓國的第一家孔子學院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個國家爭先創(chuàng)辦孔子學院,掀起了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浪潮。

讀了這本書,我不能不驚嘆我們的祖先不僅用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不朽的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而且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堅不可摧的長城文化。它從戰(zhàn)國的硝煙迷霧中誕生,曾一度肩擔抵御外族守護關內的歷史重任。歲月滄桑,朝代更迭,它為了責任而不斷剝蝕自己的青春。如今,長城作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征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國學個人心得篇10

一年一度暑期師德培訓學習。昨天本人聆聽我校校長組織全體老師學習國學經典的講座,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現在外國人都學習我們的國學經典,創(chuàng)辦了不少孔子學校。我們國人有什么理由不學 國學經典。學習國學經典:一:提高自身素養(yǎng),為教育教學工作打好良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經典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養(yǎng)性齊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 說到底就是"業(yè)務+人格"。盡管教師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學者,但是教師要想管理好學生,就要真正地為學校。家長學生辦實事,善于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班級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學校老師應該經常組織了對學生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學習了國學經典后,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今后各項活動及班隊課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guī)》《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孩子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huán)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校園的環(huán)境、氛圍;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每個節(jié)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學生在接受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yǎng)。

4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磁铁_推拉电磁铁_机械手电磁吸盘电磁铁厂家-广州思德隆电子公司 | 磨煤机配件-高铬辊套-高铬衬板-立磨辊套-盐山县宏润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南京办公用品网-办公文具用品批发-打印机耗材采购 | 扬州汇丰仪表有限公司 | 不锈钢/气体/液体玻璃转子流量计(防腐,选型,规格)-常州天晟热工仪表有限公司【官网】 | 东莞市踏板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_正宗桂林米粉_正宗桂林米粉加盟_桂林米粉加盟费-东莞市棒子桂林米粉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美缝剂_美缝剂厂家_美缝剂加盟-地老板高端瓷砖美缝剂 | 江苏全风,高压风机,全风环保风机,全风环形高压风机,防爆高压风机厂家-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多物理场仿真软件_电磁仿真软件_EDA多物理场仿真软件 - 裕兴木兰 | 烟台游艇培训,威海游艇培训-烟台市邮轮游艇行业协会 | 强效碱性清洗剂-实验室中性清洗剂-食品级高纯氮气发生器-上海润榕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 昆明化妆培训-纹绣美甲-美容美牙培训-昆明博澜培训学校 | 拼装地板,悬浮地板厂家,悬浮式拼装运动地板-石家庄博超地板科技有限公司 | 挤出熔体泵_高温熔体泵_熔体出料泵_郑州海科熔体泵有限公司 | 国际船舶网 - 船厂、船舶、造船、船舶设备、航运及海洋工程等相关行业综合信息平台 | PCB接线端子_栅板式端子_线路板连接器_端子排生产厂家-置恒电气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假肢-假肢价格-假肢厂家-河南假肢-郑州市力康假肢矫形器有限公司 | PC构件-PC预制构件-构件设计-建筑预制构件-PC构件厂-锦萧新材料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 新疆十佳旅行社_新疆旅游报价_新疆自驾跟团游-新疆中西部国际旅行社 | Pos机办理_个人商户免费POS机申请-拉卡拉办理网 | 纯化水设备-纯水设备-超纯水设备-[大鹏水处理]纯水设备一站式服务商-东莞市大鹏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圆周直径尺-小孔内视镜-纤维研磨刷-东莞市高腾达精密工具 | 大流量卧式砂磨机_强力分散机_双行星双动力混合机_同心双轴搅拌机-莱州市龙跃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合肥白癜风医院_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_合肥看白癜风医院哪家好_合肥华研白癜风医院 | 网优资讯-为循环资源、大宗商品、工业服务提供资讯与行情分析的数据服务平台 | 小型高低温循环试验箱-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东莞市拓德环境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 中药超微粉碎机(中药细胞级微粉碎)-百科 | 锥形螺带干燥机(新型耙式干燥机)百科-常州丰能干燥工程 | 国际高中-国际学校-一站式择校服务-远播国际教育 | SDG吸附剂,SDG酸气吸附剂,干式酸性气体吸收剂生产厂家,超过20年生产使用经验。 - 富莱尔环保设备公司(原名天津市武清县环保设备厂) | 震动筛选机|震动分筛机|筛粉机|振筛机|振荡筛-振动筛分设备专业生产厂家高服机械 | 热熔胶网膜|pes热熔网膜价格|eva热熔胶膜|热熔胶膜|tpu热熔胶膜厂家-苏州惠洋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多样品组织研磨仪-全自动组织研磨仪-研磨者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专业深孔加工_东莞深孔钻加工_东莞深孔钻_东莞深孔加工_模具深孔钻加工厂-东莞市超耀实业有限公司 | 艺术漆十大品牌_艺术涂料加盟代理_蒙太奇艺术涂料厂家品牌|艺术漆|微水泥|硅藻泥|乳胶漆 | 高柔性拖链电缆_卷筒电缆_耐磨耐折聚氨酯电缆-玖泰特种电缆 | 房车价格_依维柯/大通/东风御风/福特全顺/江铃图片_云梯搬家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常州减速机_减速机厂家_常州市减速机厂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_RTU_dcm_北斗星空自动化科技| 无锡网站建设-做网站-建网站-网页设计制作-阿凡达建站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