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青春之歌》就是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作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代背景下,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以對待世俗的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層偉大革命之中。全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愛國主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涵,這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我所講的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體現人民群眾對自己祖國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進歷史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獨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安全富強聯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要表現為致力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反動統治的斗爭,把黑暗的舊中國改造為光明的新中國。在現階段,愛國主義表現為獻身于建設和保護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事業,獻身于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中國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如今,對于每一個青年學生來說,“志愿者”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情系山區兒童,奔赴邊遠貴州山區支教而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樹地震中,志愿者們以血肉之軀為災區人民鑄成了一道不可撼動的“生命之城”;2008年奧運會賽場外,志愿者們以細致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世界友人的贊揚;剛剛結束不久的上海“世博會”上,青年志愿者們充分展示了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大文明姿態……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拓者。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們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不屈不撓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時代下的我們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將每個人命運同祖國前途,民族未來和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做一名志愿服務黨、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志愿者”,譜寫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于我們的青春之歌。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2
《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或許不為太多人熟知,也或許為很多喜愛那個年代文學的人所熟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那個時代的動亂對我們這些處于和平年代的人來說是陌生的,它只存在于歷史課本的那些冷漠的字里行間,不曾被我們真正地理解與感受過。可是當我真正地讀完此書的時候,感受到了一種青春無價的激情,在激蕩著熱情與追索的歲月中,品讀《青春之歌》,不覺倍加感慨。
小說中,林道靜與三個男人的情感歷程不僅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見證了林道靜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內心。除了愛情,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對革命的熱情也是青春的標記。當青春擁有了愛情與信仰后,便開始漸漸地豐滿起來。作為中心人物,林道靜代表著那個年代眾多女性的經歷:逃婚——同居——革命——成熟,看似難以理解的經歷在那個年代卻是一種客觀存在。正如作品中所說,林道靜崇拜芭蕾舞之母鄧肯,而她對愛情的追求也向那位藝術家靠近:毅然離開深愛她的余永澤,深深地戀上革命青年盧嘉川,將對革命的熱愛、對青春的詮釋和對盧嘉川的愛融為一體。
《青春之歌》是一曲對青春的禮贊,歌頌那些為民族危亡而頑強奮斗的青年才俊。盧嘉川的身上,最能體現青春的熱情與激揚,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青春;江華,機智而又穩重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鮮血解讀著青春;林道靜,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逐漸成長和成熟,成為一名擁有堅定信念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
讀著《青春之歌》,或許我們沒有抗戰時期那些英雄兒女動人事跡的切身體會,但是透過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和許多英雄人物的革命事跡,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在這場歷史大風暴中,雖與我們同齡,但他們卻有著不一樣的“青春”。
每個人都擁有青春,對于那些年過半百的人,“青春”給了他們回憶和遐想;而對于我們這些風華正茂的人來說,“青春”給了我們無盡的活力和美好的憧憬。
試想現在的我們,“青春”到底被我們浪費了多少?就在我們的身邊多少正值年少有為、大展宏圖的青年卻是那么的“不堪一擊”。面對一兩次的打擊,有人選擇買醉,有人選擇沉淪,更有甚者竟然選擇一跳,他們難道就真的這么脆弱嗎?他們如何對得起那隨風而逝的“青春”?買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淪的人乘坐的時候,卻發現青春不在空傷感;而那些輕生者,或許他們不會再有后悔的感覺,但他們留給生者的是無盡的傷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命運”,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寫命運。盡管這條路很艱難,可你有青春,有沖勁,有干勁,還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來,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來再哭,繼續著自己堅定的腳步。
青春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短暫的,但也正是因為它的短暫方才顯得它彌足珍貴。青春也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奏響青春的每一個音符,讓青春之歌響徹命運的每個章節。讓我們在短暫的時間里燃燒激情,讓青春的火焰永遠蔓延下去。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3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好書《青春之歌》。這本書為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后,一大批愛國主義有志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參加舉行大游行、請愿、示威等活動的場景,細致的雕刻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將各種知識分子走向不同道路的過程清晰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主人公林道靜,為了反抗 花瓶、沒有靈魂的傀儡和依靠別人的供養過日的命運,走向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革命者的幫助下成為了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作品中的林道靜是一個從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是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在曲折艱難的道路行走中,逐漸成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的代表。她出身于一個地主家庭,佃農生母,慘遭迫害致死。由于她深受異母的凌辱和虐待,因此從小養成孤僻倔強的性格。她憎恨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為反抗不幸的命運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社會時共同邁出的第一步。但她仍然不是一個成熟的革命者,她身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狂熱性以及個人英雄式的幻想常常流露出來。最后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并參加了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的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回首看看現在,和林靜道相比,我們有著社會、家庭、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物質生活豐富;反觀我們的精神生活和林靜道相比,顯得多么微不足道。雖然林靜道在一段時間中出現過內心的彷徨與不安,但是她在共產主義革命者的引導下找到并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了青春的價值。
林靜道在那一段中華民族的特殊時期沒有選擇沉淪,反而選擇了奮斗,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貝多芬的不屈、看到了肖邦的倔強、看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勇敢、看到了小仲馬的堅持。在相同的年齡段,我們的青春卻和她的有著極大的差別,她的青春在精神與困苦的洗禮下變得富有價值和意義。
青春是人生必須經過的一段時期,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其一生中特殊的價值,并占據著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正應該無愧于青春的名詞,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正是我們應該建立健全個人價值觀、世界觀的時期。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無愧青春呢,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游的虛幻中,難以自拔;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醉生夢死;有的人把青春獻給了懶惰與放棄,忘記理想。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4
生活在這個“和平”時代的我們幾乎沒有那股“為革命勝利而奉獻自我”的沖勁,這股勁在久而久之的安寧中逐漸淡化,甚至將要化為烏煙。惟獨從書本或影視中還能有所體會。楊沫的《青春之歌》正是一部充滿了奮斗激情的作品。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旋律為愛國知識分子寫下的一首青春的贊歌。
這是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描繪了當時我國各類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過的道路。塑造了眾多的知識分子形象,如盧嘉川、林紅、江華等,他們遵照黨的指示,領導學生運動,宣傳愛國主義思想,他們是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小說的結構清晰明了,整個故事都是圍繞著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和行蹤展開的,由林道靜散發開引出各種人物和事件。作者用很多的筆墨來描繪林道靜的形象。林道靜是林道靜是大地主林伯唐強暴佃戶姑娘秀妮所生,母親投河自盡后,小道靜受盡了養母的百般虐待。她的出生和她所生活的環境造就了林道靜的性格:倔強、富于反抗、同情勞動人民,卻又染上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習性。在林道靜的體內流著“紅血液又有黑血液”。這一性格的雙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要經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難,她心地善良,同情民眾,憎恨她的家庭,為擺脫可怕的鳥籠、可怕的婚姻,為追求自由,道靜離家出走,但是她雖然逃離了家庭給她設置的網,卻又踏進了余敬唐的羅網。她因絕望而走向自殺的道路,北大學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以“騎士兼詩人”的風度和溫情體貼贏得了林道靜的愛情。然而現實不能把兩個沒有共同的追求目標的人捆綁在一起,這樣只會給雙方帶來無盡的痛苦和折磨。道靜終究是要擺脫余永澤給她設置的鳥籠的,她向往自由,追求革命。她的內心涌動著滾滾熱情,而余永澤在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在道靜為與余永澤的愛情苦悶時結識了盧嘉川,他引導她閱讀進步書刊,學習革命理論,并逐漸投身于火熱的斗爭。日漸覺醒的林道靜發現自己以前“好象個糊涂蟲”,也使她進一步看清了余永澤自私、庸俗的真面貌。當余永澤趕走盧嘉川,導致盧被捕,最后犧牲時,林道靜終于與他分手了。林道靜的這段經歷,不僅真實再現了30年代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無路可走的痛苦處境,而且也形象地說明了,個人反抗是軟弱無力的。從林道靜與余永澤的決裂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林道靜在探求光明人生道路中的又一曲折經歷。林道靜跨出了“愛”的小圈子,標志著她思想歷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轉折。
這以后,她經受了一系列血的教訓和斗爭實踐的艱苦磨煉,她張貼標語,撒發傳單,單槍匹馬地進行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特務的逮捕。黨組織營救了她,把她秘密護送到定縣農村。在這里,黨又派果敢、機敏、干練的江華同志領導她工作。在江華的幫助和教育下,林道靜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尤其是女革命者林紅的熱情幫助,以及她那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使她進一步懂得了人生的意義是為人民,為革命而奮斗。她看清了自己思想深處存在的溫情狂熱,多愁善感的小資產階級思想,并自覺在平凡而艱苦的工作中鍛煉自己。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終于成為英勇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林道靜的成長過程告訴我們:知識青年只有將個人命運融入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中,其青春才是最壯麗和輝煌的。
作者通過曲折的情節,細膩地挖掘林道靜的內心世界,描繪了林道靜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脈絡,真實而生動地揭示出知識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尋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靜的形象真實感人,栩栩如生,可以說是這部小說在藝術上最成功之處。作品不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典型,而且還通過林道靜的成長,刻畫了國難當頭時走著不同道路的知識分子形象。他們中有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林道靜的引路人盧嘉川、江華和林紅;有民族危亡之時,名利熏心、整天想著個人幸福的余永澤;有開始傾向革命,但最終因貪圖享樂而成為別人手中的玩物的白麗萍。正是這些與林道靜相互映照的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立體地反映了“一二·九”運動前后動蕩年代我國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為進步知識分子譜寫了一曲青春的頌歌。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5
《青春之歌》敘述了“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青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應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動蕩的年代,青年知識分子為革命事業奉獻的精神,體現了他們那一代青年在中共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丟掉包袱的成長過程,也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出路,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林道靜是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的成長表明那個時代廣大知識分子走過的一段曲折艱難的道路,作為一個具有崇高的無產階級信念和熱情的青年革命者,經歷了一條艱苦而磨練的過程。她出身于一個地主家庭,母親慘遭迫害致死。
她受到后母的凌辱和虐待,使她從小養成孤僻的性格,她特別憎恨當時害死她生母的封建家庭和舊社會,為了反抗、為了向往的新生活而離家出走,這是“五四”以來,許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向革命事業,投向光明的黨共產黨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故事講述她的思想仍然還不成熟,政治上還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不過最后在盧嘉州,林紅等的教育幫助下,經歷了二次鐵窗血與火的洗禮,參加農民搶麥斗爭和“一二九”學生運動,在一系列革命實踐中變為堅強,政治上逐漸成熟起來。
讀完了這部作品后,我感觸頗多,在當時這種社會環境下,進步青年敢于投身革命斗爭之中的熱情,應該值得我們這代好好學習,學習他們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是那么堅強勇敢、思想積極進步,讓人欣賞和崇敬。從對待世俗的冷漠不關心到投身革命的滿腔熱血,林道靜的經歷體現了他們那個年代青年的革命精神,體現了他們那種青年特有的熱情力量,那種為實現革命事業而不顧一切的勇氣,令我敬佩。就是這種力量和勇氣,鍛鑄了一個使人景仰的“女戰士”形象,也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青春之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過描寫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下的年輕人的革命精神。當看完了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那個時代愛國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他們的信念是那么的堅貞。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來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6
我看了《青春之歌》這篇小說,使我流連忘返小說寫的是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作者是楊沫,這是她第一篇小說。
這本書我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她叫林道靜,她為了尋找個人出路,為了逃避給男人當“玩物”的命運,所以踏上了流亡之路,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去做代課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
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余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同生活,從小孤苦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是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困難,后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后,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不希望她參加革命活動,并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覺醒,決心離開自私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讀了這篇小說,我感覺林道靜是個熱愛祖國的人,林道靜就是塑造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給我的啟發就是要不斷改造自己,才能有前途,也才能有真正的美麗青春!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7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它感染、激勵、熏陶著我們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閱讀《青春之歌》,可以弘揚愛國的熱情,更讓我們懂得了今天優越生活的來之不易。
故事的主角林道靜生于一個平凡的農村家庭,她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一個人把她辛辛苦苦養大,可她父親執意要她嫁給一個國民黨軍官。林道靜不愿意嫁給國民黨軍人,就趁父親不注意,跑了出來,在一個農村當了一個小學老師。后來村里來了一群參加革命的青年人,他們和她十分談得來,漸漸地林道靜被領上了革命道路,她感到革命力量把她心中的火點燃了一樣,內心十分激動。但是,一天晚上林道靜在發革命傳單時,被敵人抓住了,關進了監獄。在監獄中,她認識了革命黨員林紅和小紅,雖然林紅受盡了敵人的屈打,但是她仍然很堅強,沒有向敵人透露一丁點的情報。林紅在監獄中跟林道靜講了很多革命道理,讓她懂得了很多。一天,林紅又被敵人帶走了,這一次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斗爭了。林紅在走之前,把梳子和毛衣留給了林道靜和小紅,并囑咐她們:“將革命進行到底!”然后英勇犧牲了。林紅的犧牲讓林道靜十分傷心、痛苦,并決心要投入于革命。當她被放出來之后,認識了一名叫江華的革命領導人,從此就加入了革命組織,并把自己的青春全部都獻給了革命事業。她的心里堅信著這一句話:“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一句話一直鼓舞她與敵人斗爭。讀完這本書,讓我感慨萬分。讓我深深懂得了要不是這些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革命烈士,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弘揚這種愛國精神,更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8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當美好的青春置于黑暗陰沉的背景下時,年輕的聲音唱響的是一曲鏗鏘嘹亮的青春之歌,沖破黎明前可怕的黑暗,懷著堅強不屈的靈魂迎接初升的太陽。《青春之歌》飽含著作者的感情,將那段不應忘懷的歷史賦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染滿記憶,用斗爭抒寫豪情,那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我們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勉勵著我不斷前行。
作者楊沫以林道靜,一位地主家庭出身的小姐,克服重重的苦難,掙脫精神的枷鎖,最終成為一名勇敢堅強的共產黨員為故事主線,描寫了從“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學生運動這段歷史時期北平一批有愛國熱情的青年人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長史。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煉獄般的考驗與折磨,促使道靜完成了一次痛并快樂著的蛻變,她挺住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
從林道靜所走過的曲折道路中,既看到黨的教育和革命理論的指引作用,又看她本人的主觀努力和自覺改造;正是這二者的結合,才使她成長為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作者善于通過富有個性特征的細節來展示林道靜的內心世界和她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善于把人物外貌描寫和人物內心世界的揭示巧妙地結合起來,這些方面都使林道靜的形象的性格鮮明感人。
當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共產主義戰士們放棄了幾乎所有的一切,奮不顧身的投入的救國救民的偉大事業上來,即使面對恐怖的白色威脅,面對著追殺與酷刑,他們都沒有后退,將一切痛苦和血淚深埋心底,用最頑強最堅毅的一面與敵人對峙,正是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精神讓一代代共產黨員,前仆后繼,最終戰勝侵略者,迎來新中國的成立。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
知識分子的精粹,是無產階級的先鋒,是中華民族的真正的希望。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不屈不撓的頑強的革命精神,有一種難能可貴的東西——無私的信仰,他們一直以奉獻者、殉道者的形象堅守著他們始終不渝的信念。他們可以為信仰失去所有,他們可以為信仰去死,他們不僅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了信仰,而且把自己的情感和靈魂也交給了信仰。
斗爭年代的血與淚,苦與樂,是那么深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抬頭看看窗外明媚的春光,聆聽嫩枝上那清脆的鳥鳴,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安詳,似乎這片安靜的土地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那慘痛的經歷……然而我們不能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那些英雄前輩用血肉拼出來的勝利。當我們再次迷茫,再次彷徨,再次萌生放棄希望的想法,讓青春之歌來喚起那封存的激情和活力!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9
鐘聲一次次在耳邊回響,又是一天過去了,看著眼前這本《青春之歌》,似乎親身經歷了一場場波瀾,追隨著那位叫林道靜的戰士,從懵懂無知,成長為一名革命者,一步步的學會對抗,學會堅強,追隨青春的腳步,從生命的冬天走到春天,經歷的,實在太多太多……
冬天總在不經意間到來,它留給你的,也許是冰冷,也許是畏懼,但是,面對生命的冬天,我們應該去戰斗,去對抗,就像林道靜那樣,學會去克服冬天的寒冷,去挑戰那沒有溫暖,只有私欲和利益的冬天!
還記得書里中有句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的,只要對抗生命的嚴冬,春天的希望就不會遙遠!
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啊,迎來的,是人生的春天,十五六歲的我們,生命中處處是花香四溢,也許,誰都不能體會到,同樣是花季少女的林道靜,在當時那種社會飽受的輕視與屈辱,但是我們看能感受到的,是她那追求生命希望的精神!她那種力求擺脫生命的枷鎖,實現生命價值的精神!
是的,沒有夏日炎炎酷暑的磨練,就不會有秋天碩果累累的喜悅——一邊是平庸安定的生活,一邊是困苦艱險的革命之路。我想,面對這個抉擇,很多人都會泰然地選擇安定的生活,但是,她,林道靜,這個懷揣夢想的女孩,毅然地選擇了那條風雨之路,也許是深受愛國思想的熏陶,也許是上天注定讓這個平凡而不平庸的女孩追逐她的青春夢想,在炎炎夏日,一個嬴弱的女孩,獨自對抗著電閃雷鳴,多少次的失望無助,多少次的痛苦淚水,練就了一個堅強的革命者!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人在痛苦的時候,是最容易回憶往事的。”誰又會知道,在多少個孤獨的夜晚,林道靜又有著多少思念與溫馨被回憶起——作為女兒,她有著對家鄉,對親人的牽掛,作為妻子,她有著對溫馨家庭的回憶,然而,她沒有忘記,她是一名革命者!她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她不能停下,她要追求希望,她要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3青春之歌心得感受篇10
有人說:一本好書,是文化的積淀,智慧的顯露,語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讀有益的書,才能增強自信心,更加勇敢頑強,才會使自己擁有一對永折不斷的翅膀。
近來我閱讀了《青春之歌》這部優秀紅色經典書籍。在積累自身素養的同時,也更深入了解黨在各個時 期的歷史和感人事跡。閱讀過程中,我始終被書中的先進人物導引著,陪他們在成長和征戰的道路上前行,感覺像在和林道靜這樣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通過仔細品我讀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運動,這些歷史時期的愛國學生為背景,描寫了以此大學生為中心的一批愛國進步青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 塑造了各種類型的知識分 子形象,反應了在階級矛盾日益尖銳激烈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的掘起和分化。表現中國的一代青年在黨的領導教育下,不斷更新自己,擺脫舊思想的束縛的曲折成長過程,說明了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只有在共產黨領 導下,積極投身于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確出路,才能擁抱起美好青春。主人公林道靜,她是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典型。她是一個成長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黨和革命斗爭中培育下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典型。林道靜具有執拗、倔強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勞動者的善良品質。她的家庭,使她受到了教育,也給她打上了一定的階級烙印,在她身上體現出小資產階級的溫情、狂熱,不切 實際的幻想。她離家后,走的是個人反抗的道路。她和余永澤分手,是對封建制度的大膽挑戰,表現了林道靜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參加革命后也熱情有余,冷靜不足,缺乏斗爭經驗。初見戴愉,僅憑一聲“同志”的稱呼便在驚奇之余講出了全部秘密,這都有說明她單純、幼稚、缺乏斗爭策略。入黨后以堅強的信念為黨忠實、頑強地工作,克服了自身弱點,成為一名先鋒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