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1
先進典型人物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7月27日,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守島人王繼才在執勤期間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去世,生命定格在59歲。王繼才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永遠留在了開山島。
王繼才同志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雙擁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甘灑熱血固海防,我與海島共存亡”的號召,用生命詮釋了_員的使命與擔當。王繼才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中的先鋒模范,是甘奉獻、愛國防、敢擔當的優秀黨員代表。他的先進事跡,鮮明體現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干事創業、主動作為的擔當精神,心系國防、獻身國家的赤子情懷,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
要學習王繼才的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_人必備的政治本色。王繼才用30余年的無怨無悔、滿腔熱情守護著祖國的邊陲。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實現中國夢須矢志艱苦奮斗”,王繼才同志就是當代艱苦奮斗的典型,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鑄就不平凡的人生事業。
要學習王繼才的堅定信念精神。王繼才心中有一個信念: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衛國。一個人一生做很多事很難,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同樣也很難。,在茫茫大海上,這所小島是家,也是國,在這彈丸之地上,平凡人演繹著生命最持久的綻放!
要學習王繼才的精業樂業精神。王繼才說:“開山島雖小,卻是國家領土,必須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只有看著國旗在海風中飄展,我才覺著這個島是有顏色的。”敬業不如樂業,把平凡的一生每件尋常的小事都做到精業樂業,那么這種平凡也煥發出了不一般的力量。
32年的孤島生涯,他把整個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用堅守譜寫了他堅毅的人生。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立足崗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奉獻了一身,他們不偉大,甚至是渺小,可事實證明,正是有這各行各業的人員堅守崗位,我們的生活才這么便捷。
黃海滔滔,英雄已離去。佇立在新時代的陽光下,仰望黨旗、國旗和軍旗的高高飄揚,我們唯有進一步振奮精神,像王繼才同志那樣,以_人的本色、_員的忠誠,在推進高質發展的新時代征途上續寫新的歷史輝煌。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2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愛國奉獻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重要部分,如“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陸游,“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等等。正因信奉和崇尚愛國奉獻,無數先賢仁人才甘愿為國捐軀赴難、慷慨凌然、視死如歸。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視為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前途的曙光,定要“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銘記報國情懷、砥礪奮斗精神、激發創造活力,擦亮愛國奉獻的“名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注入新血液、貢獻新力量。
“得其大者兼其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青年干部堅守愛國奉獻,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緊扣時代主題,把握時代脈搏,定能奏響時代凱歌、擁有更加璀璨未來。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3
近日讀了幾篇報道,內心感觸頗多。既被時代楷模、守島英雄王繼才的先進事跡和愛國奉獻精神所感動,也被《人民日報》宣揚的9位“中華脊梁”的卓越貢獻所震撼。他們淡泊名利、大忠大義,敢為人先、可歌可泣,矢志不移、鏗鏘前行,以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是新時代的旗幟和標桿,是奮斗者最美的樣子。
扛起崗位與責任的擔子。天地生人,有一人當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世上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態度。古往今來,干事創業都得有那么一股干勁和拼勁。優秀的人往往是肩膀最硬的人,敢于亮明態度、承擔責任,處處體現氣魄和擔當。要有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的崇高使命與擔當,樹立崗位光榮、崗位作為、崗位奉獻的思想,把工作當事業干、把單位當家來建,鞠躬盡瘁、永不懈怠,敢于扛重擔、挑大梁、打硬仗,任務面前不推托、困難面前不退縮,不斷積累新經驗、走出新路子、取得新進步。
厘清付出與收獲的關系。“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想到”與“得到”之間還有一個詞叫“做到”。美好愿望的實現,都是由無數平凡和細小的努力積累而成;任何一個成功者,都是從一件件具體事干起的。人生既要有目標追求,更要腳踏實地。簡單的事情不停地做,就能成為行家;做簡單的事情也特別專注,就能成為專家;把簡單的事情始終做好,就能成為大家。人生要學會算長遠賬,算國家和人民的大賬,把目光從一時一域的得失上挪開。須知,甘愿吃苦,勇于付出,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只有敢吃苦,才能洗盡鉛華;只有能吃苦,才能戰勝險惡;只有吃過苦,才能真正懂得珍惜和幸福;只有比別人吃更多苦、流更多汗,才能不斷超越自我、綻放光彩。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更應該大力傳承愛國奉獻、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自覺讓理想揚帆、給本領升級、為擔當加碼,以舍我其誰、敢闖敢干的青春熱血和勇氣豪情,爭做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實踐者、奮進者、推動者。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4
王繼才同志為黨和人民的國防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是雙擁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甘灑熱血固海防,我與海島共存亡”的號召,用生命詮釋了_員的使命與擔當。王繼才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中的先鋒模范,是甘奉獻、愛國防、敢擔當的優秀黨員代表。他的先進事跡,鮮明體現了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干事創業、主動作為的擔當精神,心系國防、獻身國家的赤子情懷,以身作則、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
要學習王繼才的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_人必備的政治本色。王繼才用30余年的無怨無悔、滿腔熱情守護著祖國的邊陲。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實現中國夢須矢志艱苦奮斗”,王繼才同志就是當代艱苦奮斗的典型,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鑄就不平凡的人生事業。
要學習王繼才的堅定信念精神。王繼才心中有一個信念: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衛國。一個人一生做很多事很難,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同樣也很難。,在茫茫大海上,這所小島是家,也是國,在這彈丸之地上,平凡人演繹著生命最持久的綻放!
要學習王繼才的精業樂業精神。王繼才說:“開山島雖小,卻是國家領土,必須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只有看著國旗在海風中飄展,我才覺著這個島是有顏色的。”敬業不如樂業,把平凡的一生每件尋常的小事都做到精業樂業,那么這種平凡也煥發出了不一般的力量。
32年的孤島生涯,他把整個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用堅守譜寫了他堅毅的人生。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立足崗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奉獻了一身,他們不偉大,甚至是渺小,可事實證明,正是有這各行各業的人員堅守崗位,我們的生活才這么便捷。
黃海滔滔,英雄已離去。佇立在新時代的陽光下,仰望黨旗、國旗和軍旗的高高飄揚,我們唯有進一步振奮精神,像王繼才同志那樣,以_人的本色、_員的忠誠,在推進高質發展的新時代征途上續寫新的歷史輝煌。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5
近日讀了幾篇報道,內心感觸頗多。既被時代楷模、守島英雄王繼才的先進事跡和愛國奉獻精神所感動,也被《人民日報》宣揚的9位“中華脊梁”的卓越貢獻所震撼。他們淡泊名利、大忠大義,敢為人先、可歌可泣,矢志不移、鏗鏘前行,以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是新時代的旗幟和標桿,是奮斗者最美的樣子。
這些先進典型的堅守和付出,猶如航行中的燈塔光芒萬丈。有人說,生命有了奮斗,靈魂才有重量,每一個領域、每一個崗位都能書寫不平凡的華章;也有人說,奮斗的初心就是為國為民。新時代的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靠的就是無數革命先輩舍生忘死、前仆后繼,靠的就是幾代建設者們篳路藍縷、奮發圖強……中國傳統文化充滿家國情懷,在今天這個新時代,我們更需要有大情懷大追求,更需要確立奮斗者的價值追求:無私無畏、頂天立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努力。
架起理想與現實的橋梁。人生如屋,信念如柱。崇高的理想信念,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共產黨人保持先進性的精神動力,也是革命軍人成就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追求。心有多寬、舞臺就有多闊,格局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廣。沒有理想的人生,就像“空口袋”,立不起來;如果理想是小的,人生“口袋”也立不住。唯有樹立遠大理想,強化精神堅守,牢記出發的原點和來時的路,才能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始終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考驗,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滿懷激情走好奮斗之路。
搞好小我與大我的融合。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和集體里,都有一個自我定位和發展的問題。劉伯承元帥曾講,“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么名堂的”。奮斗者如果離開黨、國家和軍隊建設事業,一樣也搞不出名堂。“計利當計天下利”,要努力培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情懷。只有時刻憂黨、憂國、憂軍、憂民,在個人理想、職位、價值與黨和人民的事業之間,理性找準自己的位置,奮斗之路才能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寬闊。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6
張桂梅的事跡不僅僅感動著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也激發了他們為實現教育公平不斷努力奮斗的決心。
長年在鄉村學校工作的何宇表示:“正如張桂梅老師所說,要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只能靠教育。她的感人事跡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學習,但如何把感動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我還會繼續堅守在農村這塊土地上,盡自己之力,讓農村娃娃能走出去,看一看他們不曾看過的世界!”
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2018級公費師范生蔣山表示:“張桂梅老師把希望傳遞給了女中的學生,也用自己的無悔與擔當提振了我們有志于投身教育事業的年輕人的士氣,鞭策我們奮勇前進。作為一名公費師范生,我志愿投身西部基礎教育事業,張桂梅老師就是我的榜樣。我將踐行學校‘扎根西部、甘于奉獻、追求卓越、教育報國’的西部紅燭精神,教書育人、腳踏實地,讓青春綻放在西部教育的熱土上。”
陸云泉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學將繼續盡最大努力幫扶與學校結對的涼山學校。回憶起帶著老師前往大涼山深處幫扶的情景,他感慨良多:“當看到當地落后的教育硬件設施,學生們薄弱的教育基礎,我覺得在當地做老師真的太難了。可是那些老師仍然默默堅守著講臺,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初心,我和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深深為之感動,發自內心地覺得,與他們相比,平時自己工作中的困難都算不了什么,努力奉獻也還不夠。我們決定長期幫扶涼山的兩所學校,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朱建民表示:“對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而言,只有教育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改變他們的人生,改變祖祖輩輩、世世代代人的命運。張桂梅老師舍棄了個人‘小我’,專心為邊遠地區的孩子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是千千萬萬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樣。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盡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學校與中科院、北航、清華大學合作,建立了10個國家級實驗室,開放在線課程,通過互聯網平臺為西部地區的孩子提供課程資源;此外,還為廣西、云南、貴州、甘肅、青海等地培養了200余名中小學音樂教師。我想,‘有歌聲的地方就有希望’,希望他們能用歌聲喚起孩子們對未來的希望。”
關于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篇7
王繼才同志是新時代民兵守島衛國的一面旗幟。他與妻子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為我國海防事業蓬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他32年的默默堅守歷程,是新時代黨員民兵踐行愛國奉獻精神的縮影。
王繼才同志把人生與守島融為一體“家就是島,島就是家,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開山島是我國的領土,我一定要把它守好”的莊嚴承諾。他的人生境界里,只有祖國和人民的海防事業;他的榮譽里,只有一心為祖國和人民守好海島。學習王繼才同志,就是學習他扎扎實實干工作,默默無聞作貢獻,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全心全意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
愛國需要奉獻,人生需要信仰。王繼才同志愛國奉獻的時代楷模,更是國家的棟梁、民族的脊梁,愛國奉獻的崇高信仰,始終是他人生的堅固基石。當我們每個人追尋新時代人生的意義、當民族偉大復興需要脊梁挺起,樹立愛國奉獻的理念是一切的最好起點。這是王繼才同志留給我們最珍貴的啟示。
王繼才在艱苦卓絕的困難面前不低頭,在邪惡勢力面前更表現出了一位守島衛士的凜然正氣。他們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作為青年黨員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勇于擔當、吃苦耐勞的精神。1986年,江蘇省軍區成立開山島民兵哨所,當地人武部找到了灌云縣民兵王繼才,讓他擔起守島重任,王繼才一口答應,瞞著家人登上開山島,一守就是32年這樣的當擔只因他是一名黨員、一名軍人。其實王繼才是開山島的第五任“島主”。此前幾任呆的時間都不長,最長的13天,最短的3天。島上條件的艱苦程度令人難以想象。淡水、糧食、蔬菜、蠟燭等生活用品都要花錢從岸上購買托人捎帶過來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必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勝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