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1
1月8日晚, “眾里尋你”20_“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由中共蚌埠市委宣傳部、蚌埠市文明辦推薦的14歲少年宮井豪榮膺全國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稱號。
宮井豪家住蚌埠市秦集鎮高埂村,現就讀于仁和中學。三年前,母親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癥,高昂的治療費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禍不單行,2018年年初,父親因患急性白血病離開人世。家里唯一的頂梁柱倒了,媽媽又喪失了勞動力,從那以后,宮井豪成為家里的“小巨人”。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和姐姐一起照顧年幼的弟弟,宮井豪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幫助弟弟穿衣、洗臉、刷牙、吃早餐,自己簡單吃上兩口,便匆匆忙忙出門把弟弟送到幼兒園,自己再趕往學校;晚上,他一邊照看弟弟一邊做晚飯、溫習功課,等待姐姐放學回家一起用餐;下面條時,他會將唯一的一個雞蛋留給弟弟,自己則用白水煮面……就這樣,宮井豪用最簡單而溫暖的方式詮釋著“孝”的真諦。
曾經,宮井豪說過:“爸爸已經不在了,我要代替爸爸去照顧媽媽,照顧弟弟。”在頒獎典禮的現場,當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問他,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樣想法和責任感越來越強烈了呢?宮井豪回答:“爸爸不在的時候,我就想為家里多做一點事情,帶著弟弟,好讓媽媽放心。”他還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媽媽的病治好,他不想依賴姐姐,因為姐姐是女孩子,自己是男孩子,應該多做一點事。質樸的話語、真摯的情感打動了在場觀眾,現場一次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從蚌埠市文明辦獲悉,近年來,蚌埠市始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努力提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水平,在陣地建設、家庭教育、打造精品、凈化環境、幫扶關愛上下功夫、花力氣、出實招,未成年人成長環境逐步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與此同時,相關單位積極行動、通力合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進一步推動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據了解,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少年兒童核心價值觀培養,經中央文明委、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中華慈善總會聯合推選,最終確定獲得“最美孝心少年”稱號的人選名單。本屆全國“最美孝心少年”候選人共有408名,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位最美孝心少年受邀登臺,宮井豪位列其中,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名十佳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2
我今天觀看了《孝心少年》,里面都是十三到十五歲的少年,雖然他們每頓吃不飽,雖然他們很窮苦,買不起想要的衣服,玩具,但在他們家人生病的時候,他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不是選擇放棄。
《孝心少年》的主持人也說到“孝”這個字,“孝”上面是“老”字旁,表示老人,下面是“子”表示孩子,這個字告訴我們小孩要孝敬老人,古人發明了這個字不僅告訴我們了道理,也立下了規矩。
徐沁燁是其中一位孝心少年,她的媽媽得了大病,她說了一句話讓我感到她的樂觀:以前的幸福是有吃的,玩的,現在的幸福是,還好,媽媽還在我的身邊。
還有兩位孝心少年,他們的名字叫:林章羽和何秀巡,林章羽是姐姐,何秀巡是弟弟,他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他們一起照顧風燭殘年的奶奶。
他們每天起來,去采茶葉,中午摘玉米,這是弟弟說:“看,看飛機。”就在姐姐抬頭的一瞬間,弟弟從姐姐的筐里拿了幾個玉米放進自己筐里,上坡時,姐姐在后面,她總是說:“慢點!”說完就從弟弟筐里拿了些玉米扔進自己筐。
觀看了《孝心少年》后,我認識到了生命的可貴,也知道要孝敬長輩。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3
5月29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我省最美孝心少年王澤盼,收到了很多素不相識的好心人們捐贈的“六一”禮物。經海南省貴州商會副會長楊成芬組織的此次愛心捐助,共收到好心人愛心捐款9000元。今年4月12日,貴州商會(三亞分會)副會長楊成芬,專程從海南三亞驅車20多個小時,趕到畢節市阿市鄉,看望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王澤盼,并送來3000元慰問金(貴州都市報4月13日曾作報道),鼓勵王澤盼和姐姐好好學習。
回到海南后,楊成芬把王澤盼的事跡轉發在朋友圈、球隊微信群及商會微信群,發動身邊的朋友為王澤盼姐弟捐款。她率先捐款700元,并呼吁:不需要大愛無疆,只需要一點愛心……
許多微友非常感動,在群里詢問王澤盼姐弟倆的生活及學習情況,積極捐款。5月29日,楊成芬將愛心款和好心人名單一并轉給王澤盼姐弟。
“非常感謝叔叔阿姨們的幫助,我們會更加勤奮學習……”收到愛心捐款,王澤盼姐弟倆無比激動地說,他和姐姐特別感謝好心的叔叔阿姨,這些愛心捐款,能幫他和姐姐解決讀書及生活困難。
據介紹,王澤盼今年17歲,讀高一。姐姐王亞梅先天性殘疾,從小不能走路,今年讀初二。父親早年去世,母親忙著干農活養家。7年前,王澤盼為圓姐姐的上學夢,每天背著姐姐步行3里多山路去上學,這一背,就整整背了4年。他的事跡經貴州都市報及全國眾多媒體報道后,無數網友為之感動。2015年11月,王澤盼被畢節市教育局評為“美德少年”。
2017年,中央電視臺舉行的2017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上,他獲評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稱號。
2018年,由完美公益文化傳播基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禁毒基金會、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全國第三屆完美公益影像節在江蘇省揚州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0名候選人榮獲“最美善行者”稱號,當時15歲少年王澤盼位列其中,他是貴州省唯一獲此殊榮者。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4
今日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齊收看了中央衛視播放的大型公益活動,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一共評選出了十二位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軒、王薺悅、王帥康、劉倩······那些少年堅難而曲折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動,異常是王帥康的故事更是讓我淚流滿面。
今年11歲的王帥康過早的經歷了生活的不幸和磨難,他的爸爸英年早逝,隨后媽媽改嫁他鄉,奶奶患上了“心肺綜合癥”,家里僅有爺爺在幾十里外的工廠打工。王帥康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被醫生診斷患有“馬凡氏綜合癥”,不僅僅有先天性心臟病,視力也慢慢下降,身高也控制不住地長到了1.75米。即使是這樣,王帥康也沒有害怕退縮,反而選擇了堅強地應對生活。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王帥康每一天放學后都在外面撿廢品。雖然賣廢品的錢不多,但他還是很開心地用這些錢給爺爺和剛出院的奶奶買好吃的東西。還經常幫爺爺下地給麥苗拔草。
看完王帥康的事跡,我想到了自我,平時在家有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耐心指導著我;犯了錯誤,是爸爸媽媽嚴肅地批評我,督促我改正錯誤。這些都是失去爸爸媽媽的孩子所向往的,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經常和父母拌嘴,惹他們生氣。此刻想想真是太慚愧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在遠古時候就有“禮儀之邦”之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但世界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又有多少呢?“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愿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而我的感恩是:努力學習,實現夢想。當然,我們要孝順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他們我們也要盡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孝”這一偉大的民族傳統文化,讓她發揚光大吧!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5
在學校的號召下,我和媽媽觀看了央視的《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晚會在歌舞“眾里尋你”中拉開帷幕。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共選出十位,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經受過苦難,卻始終自強不息、陽光向上。來自我們包頭的孝心少年趙文龍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趙文龍八歲時,身患脊椎病的母親又得了尿毒癥,父親不堪生活的重負,與母親離婚。原本判給父親的趙文龍,明白母親病重,需要人照顧,就又回到母親身邊。當我們還在母親懷里撒嬌時,趙文龍卻還得獨自上街買菜做飯。想想九歲的我會做些什么呢,每一天有爸爸媽媽替我打理好了一切,除了上學,就是歡樂地玩,根本不用擔心買菜做飯,更甭說照顧別人了。趙文龍無意之中聽醫生說,蔬菜里的鉀、鈉對尿毒癥患者不利,他就提前兩小時把蔬菜泡好,消除有害物質。媽媽不能吃西瓜,他就盡量少吃。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炎熱的夏天,涼爽的西瓜的誘惑力該是多大啊,可是趙文龍愛他的媽媽,他能忍受。
每周有三天,趙文龍都要推著輪椅,陪媽媽去做透析,往返六公里的路,三年來走了八千多公里,磨破了無數雙鞋。可是在趙文龍稚嫩的臉上卻看不出半點對生活磨難的抱怨。每次我去倒垃圾都得媽媽三番五次地催促,回來還得討價還價地要報酬。我生活在蜜罐里,媽媽接送我上、下學,我已經養成了習慣,完全看不到媽媽的辛苦,我是多么的不應當呀。趙文龍像一面鏡子,讓我看清我自我,我有父母的疼愛,我是多么幸福,我要好好地愛我的父母,愛周圍的人。
趙文龍為了給媽媽補充肉類營養,就撿了些塑料瓶去賣,買了二兩半肉做成肉丸給媽媽吃,母子倆你推我讓,都想讓對方多吃點,這是多溫馨的畫面呀,我真想讓趙文龍的生活停留在這一瞬,讓他少吃點苦,少受點磨難。
趙文龍、黃鳳、吳林香……他們這些新時代的孝心少年感動著無數的人,他們踐行著我們中華傳統孝道美德,他們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學習心得體會范文5
在繁花盛開的五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望著一束束康乃馨,仿佛看到了慈祥可愛的母親。
存真,存愛,存心意。是我們大家對待母親的態度,更是我對待母親的標準。
母親十月懷胎時,我們無以回報;母親將我們生下后,輕輕的哼唱著歌曲安撫我們入睡,那時我們無以回報;母親一口一口的喂我們吃飯,我們還是無以回報……
我們第一次學會說話少不了母親的教導;我們第一次學會自我吃飯,少不了母親的陪伴;我們第一次學會走路,少不了母親的呵護。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家長的教導。在我們成長的階段,母親一刻也沒有離開我們,她總是默默無聞的在我們身后,為我們保駕護航……
而我們呢?
我們沒有那個本事,在事業上保她事事順利。在人生的軌道上助她一臂之力……
但,我們能夠在家里,當她疲倦的時候,為她按摩舒緩疲勞。當她感冒的時候,為她獻上一杯暖茶……
正如《游子吟》中孟郊寫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當母親年邁的時候,子女那微弱如小草一般的孝心才開始覺醒。
如果那樣會有多少個子女會后悔。我們為什么要到那個時候才覺醒呢?我們為什么不好好把握此刻呢!
是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稍縱即逝,我們就應當把握此刻,對母親盡到我們力所能及的一切!
全國最美孝心少年中那對孿生姐弟做到了!他們奮力學舞,是為了媽媽開心;他們主動包攬一切家務活,是為了媽媽省心;他們努力擺地攤賺錢,是為了媽媽安心。
次旦拉姆做到了!她獨自一人照顧小兒麻痹癥,又有關節炎的媽媽,自我進貨,把重幾千克的貨物從商店運到家中,從不抱怨,嫌棄。
他們都有我們可敬可謂的特質:孝敬父母。
這一點正是我們需要做到的,必須做到的,也這是我們大部分子女稀缺的。
這世界上最稀缺的就是時間,時間容不得我們揮霍,我們必須把握這稀缺的時間,用孝心對待我們的父母,存真,存愛,存心意!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6
“孝”,何為孝?孝,乃敬父母長輩也。
孝,很難嗎?不難。陪著父母看一場電影是孝,吃一頓飯是孝,帶服務出去玩是孝,總之,孝的方式很多。為了更好地了解孝,今天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感觸很深。
《最美孝心少年》用了十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了孝,孝心少年的名字我已經記不得了,可是他的行為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有愛,有快樂,那使我最為感動的還是那個男孩……
他十分不幸,18歲時,他的媽媽從樓梯上不慎摔下,不能說話。他便擔負起了教媽媽重新說話的重任。盡管媽媽可能再也學不會,但是他有信心,有毅力,相信媽媽一定能學會。于是便一遍、十遍、百遍、千遍、萬遍地教媽媽,倘若媽媽一輩子也不會說,他也會毫不氣餒,因為他有信心!
《最美孝心少年》同時也讓我反省,他為父母家人做事,而我呢?也許我不能這樣。可是孝順,或許我根本沒有這種孝順父母的機會,可心中有孝,就一定有機會孝!
不過相比《最美孝心少年》中十個例子中的人,我做的太少了,并且還經常抱怨。我決心從今以后心中常記“孝”,行動常行“孝”。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7
16歲的王夢佳,身背一個茶筐,雙手穿梭于茶樹頂端的嫩芽,只顧低頭向前,殊不知,這個早已捻熟的動作至今已重復了10年。10年前父親意外離世,母親改嫁,面對破碎的家庭毅然選擇留下陪伴爺爺奶奶,她不忍心爺爺太辛苦,“那時候就每天給他們做飯、洗衣服、采茶,能幫他們分擔一點是一點”。
來自內蒙古包頭的徐佳琦姐弟8年如一日照顧患病母親,四川涼山的彝族兄妹邱小華和邱萍萍,用稚嫩的雙手為家庭奔小康貢獻力量;身殘志堅的7歲女孩楊峻熙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為一家人帶來了歡樂;11歲的甘肅男孩石培昊,用并不寬大的肩膀為爺爺奶奶扛起打理瓜田的重擔……
可以看到,“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就是要讓那些社會中傳遞和表達孝心的青少年們,能夠走到時代的聚光燈下,有機會講述自己的故事。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新時代的青少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據悉,此次頒獎典禮上除了12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逐一登臺接受頒獎,還有20位年度“特別關注孝心少年”一同走到臺前,展現他們的風采:有疫情期間用給新冠患者的一封公開信“哥們挺住!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而鼓舞了萬千網友的武漢女孩;有三年來陪伴照顧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爸爸的“小小編外扶貧隊員”;還有同母親挑起家庭重擔助力家庭脫貧致富,學習成績優異的少年……所有“孝心少年”用他們的孝心孝行,匯聚成一股溫暖向上的道德力量。
激勵青少年奮發圖強、孝老愛親,踐行中國夢、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倡導孝親善行、致敬道德楷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眾里尋你——20_“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展現感人事跡,彰顯榜樣力量的同時,對當代青少年、當下成年人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的體會篇8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儀式,讓我熱淚盈眶。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開始了,主持人是白巖松叔叔和歐陽夏丹阿姨,開始講述十位孝心少年的>故事了,他們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是家里的頂梁柱。
孝心少年黃鳳的爸爸在外打工時,從樓上摔了下來,從此永遠也站不起來了,六歲的黃鳳開始承擔起家里的一切重擔,十二歲那年黃鳳聽別人講上海有家醫院可以醫治她爸爸的病,于是她用掉家里的二十七元錢,找電焊工焊了一個能推著走的床,一路推著爸爸來到上海。住在街邊,每天都有好心的阿姨給她們送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海的一家軍區醫院免費給她爸爸做了手術。在黃鳳的艱苦努力下爸爸的病情有了好轉,十年來黃鳳的孝心感動了社會的所有人。
還有高雨欣、趙文龍、龍花、邵帥等,十位最美孝心少年,每一個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都感人肺腑、激勵人心,我和爸爸媽媽坐在電視機前是含著淚看完了他們的事跡。
他們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非常貧苦,父母都患重病,而他們都能夠擔當起家庭的重擔,不但戰勝了一切艱難困苦,而且不放棄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他們都過著窮苦的生活,但是身上都有可貴的品質孝心,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感動著大家。人的一生不可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邵帥。為了自己的媽媽,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媽媽的生命,為媽媽捐獻骨髓,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特別是高雨欣,母親有病,家里無經濟來源靠賣燒烤為生,雨欣每天放學后,幫助媽媽賣燒烤直到深夜。在艱苦的環境下刻苦學習,最后四科取得了滿分,成為全縣第一。
我想以后一定要向他們學習。我的媽媽每天既要上班,又要輔導我做功課。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媽媽的負擔。媽媽生病了,我也要好好照顧她。
看了他們的事跡我很感動,我一定要像那些孝心少年學習,學習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學習他們孝敬父母和敢于擔當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