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五百字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五百字心得體會篇1
區教師進修學校于20__年暑假舉辦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本人有幸參加了三天的學習。雖然時間不長,卻從中收獲了一些實用的知識。對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頗有益處。在此闡述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專業常識。作為一名班主任,經常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以前,我也知道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時關注,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本人學的并不是心理健康專業,平時與學生接觸時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處理一些問題。并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專業性的高度上。而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要想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不能靠直覺,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過對兒童的性心理學習,我釋然了平時的一些困惑。我對兒童性心理這堂課受益匪淺。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學習,讓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孩子談論性知識。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二是,通過學習,我能夠解釋一些在平時的教學中碰到的發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現象。
三、通過室外心理活動實踐,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的活動開展方式。
這次學習不僅有理論傳授,還有心理活動實踐。通過一些具體的室外活動,讓老師們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進友情。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游戲,可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非常感謝__區進修學校為我提供了這樣一次學習機會。讓我在擔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長了一次。
心理健康五百字心得體會篇2
1、在定期心理咨詢的基礎上,重點關注“確立人生目標”、“職業選擇”、“職業設計”、“學習方法指導”、“心理調適”等貼近學生需求的專題,消除和緩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2、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心理測量和人格分析。
3、建立心理委員聯系制度,定期組織培訓輔導。
4、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組織開展團體訓練和團體心理矯治,防止其發展蔓延。
5、完善“校園心理熱線”和“心理信箱”,并以此為紐帶加強與學生的聯系。
6、堅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努力使內容貼近學生思想心理實際,注重實效,同時針對學生突出的心理問題開設心理健康專題講座,確保全年不少于5場。
7、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通過自學、參加行業人員培訓和定期內部業務學習討論等形式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服務意識。
8、為了滿足學生心理成長的需要,我們繼續定期編寫和分發“學生心理自助材料”,同時編寫“心理健康輔導材料”等系列材料,爭取在年內完成《高學生心理信箱》、《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案例解析》、《專家談心理健康》三種“心理健康輔導材料”并投放到學生手中。
9、做好新生心理調查,加強對個別心理問題嚴重學生的后續治療和監測,努力建立穩定長效的心理監測體系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10、認真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11、開展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研究,加強對學生人生目標和職業生涯的教育和指導。
心理健康五百字心得體會篇3
通過葉秋梅主任的《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我受益匪淺。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素質全面發展中具有基礎與核心的作用。
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教師要學會在競爭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否則,教師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必然會引起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如態度粗暴、挖苦諷刺學生和對學生冷漠等,這些不良的`教育行為對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只有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觀,較強的業務素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
此次講座,使我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為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斗。
心理健康五百字心得體會篇4
以前小朋友錯題、字丑時,心中總是騰起一股無名火“這么簡單也會錯”“做過一遍的,怎么又錯了”卻忘了小朋友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知識點,只有反復練習后才能不犯錯。試想家長自己在接觸一門全新知識時是否也能學一遍就會,聯想到自身體驗后,慢慢就變得耐心了。“不會的話媽媽再教一遍,”“不急,慢慢想一想。”家長的態度變得隨和之后,小朋友也愿意與家長吐露心聲“我就是有點懶得動腦筋”家長于是順勢教導一番“就如你的自行車,一個學期沒騎就騎不了了,如果天天都騎了的`話就會越來越好騎,腦也是一樣。”
每到周末,小朋友總是玩到最后一刻才想起作業未收工,這里要補,那里要做。一問她為什么不早早做完再去玩,她的回答令人意料不到:“我以為只一點點了,沒想到還要做這么久。”在幾次發火無效后,家長嘗試地問:“那個一點點作業,你能在二十分鐘內做完么?”小朋友感覺應該不能,便提早了作業的進程,家長又補充。“早點上床還能聽會故事多好呀!”于是小朋友又主動地加快了進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少一些責怪,多一點鼓勵,將讓孩子成長得更積極、陽光。
心理健康五百字心得體會篇5
做幸福的老師,擁有健康的心態是關鍵。
心理健康的指標是無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積極的心態。“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態”,“當現實無法改變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想:決定幸福的健康心態應該是陽光般的吧。陽光普照大地,溫暖每一個人,也是寬容平等的。教師的心態也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只有擁有這樣的健康心態,才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師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的心態。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就比如我們經營一個班級,總是希望班級樣樣都好,不知不覺地用尖子生的標準來要求全班學生,這樣一來不僅教師累、學生累,而且做老師的越累,學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師不禁會陷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困惑,學生也會越來越失去學習的信心,怎么談得上幸福快樂呢?這一點又與前面劉老師介紹的優化一般心理素質的方法相吻合——“將‘應該’變成‘希望’”。我們可以希望班級各個學生都品學兼優,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