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幼兒教育心得
簡短幼兒教育心得篇1
孩子成長中父母應扮演好的四個主角
守護者——照顧好孩子可是不能插手過多
作為孩子的守護者,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顧好孩子,在那里說的照顧并不是事事代勞。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遇到了一點困難就忍不住插手,這樣其實是讓孩子錯失了很多鍛煉自我的機會。那里并不要父母撒手不管,在管之前先對這件事情的難度有一個簡單的評估,如果確實是孩子自我無法完成的,父母能夠做一些指導。
伯樂——發現孩子身上的潛能
當今社會孩子成績優秀并不算的什么優勢,還要讓孩子有特長。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獨一無二的的特質,家長必須要認真觀察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特質,并且把這個變成孩子的優勢。家長能夠每一天都表揚自我的孩子,讓孩子有自信,這樣孩子們會變得更加優秀,可是表揚孩子的時候必須是發自內心的,不能讓孩子覺得大人表揚只是一種敷衍。
導師——給孩子生活的提議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也是孩子的生活導師。再做孩子的導師之前,家長必須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讓孩子明白,父母完全是為了自我好。做孩子的導師不能過于武斷,不要覺得自我有百分百的權威,就給孩子立規矩、定條件,我們就是給孩子供給提議的,和孩子是平等的,這樣孩子才能聽進去大人的提議。
伙伴——和孩子一齊應對成長路上的煩惱
大人也有小時候,回想一下我們自我是不是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呢?孩子也需要一個成長的伙伴和他一齊分擔成長中的煩惱。父母必須要扮演好孩子的伙伴,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和孩子一齊應對,共同商討應對策略。
簡短幼兒教育心得篇2
201x年10月2日港灣小學一年(3)班在黃埔公園組織親子活動,活動主題是:為了增進孩子之間的友情以及相互幫助,團結等方面的教育,還有家長們之間及與老師的互相了解。
在張老師及幾位家長的精心組織下,班里的同學都踴躍報名參加。這次活動里張老師付出了個人時間來陪孩子們及家長,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火車過橋、扔小老鼠、丟手娟、圍繞公園跑一圈等等。其中的丟手娟特別精彩,游戲規則是誰被抓住,就要唱歌或講故事等,在這個游戲過程中被抓住的小朋友有表演唱歌,也有講故事的,看著小朋友認真表演的樣子,真的好開心。
親子活動不同于春游或秋游。不是單純的小朋友之間的交流,是家長及老師之間相互交流、了解的平臺。感謝謝老師組織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家長可以交流育兒心得,讓小朋友可以盡情的撒歡??吹胶⒆觽兡敲撮_心,家長們也很開心,從這次的活動中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收獲不少。希望多些開展這樣的活動,作為家長我們將義無反顧地全力支持。這次活動中還有不少家長也幫了不少的忙,像翰林的媽媽呀等,在此由衷感謝那些家長及老師?;顒咏Y束后還來個大合影,給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簡短幼兒教育心得篇3
這段時間,無論是牽手結對的現場觀摩還是收到的老師們的咨詢問題,都會談到孩子們在戶外混齡的問題,老師們覺得孩子們并沒有按照理想中的樣子進行混齡活動,所以問我怎么才能讓孩子們“混”起來。
一開始看到這些個問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也是從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來進行思考的,但這幾天看著孩子們在戶外的活動狀態,我覺得我們還不能僅僅從這樣一個視角來考慮和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回到孩子們本身之上來。
孩子們為什么沒有“混”在一起玩,這背后其實有很多的因素,既有我們組織與安排的外部影響,也有孩子們原有的習慣和意識的內部控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外部環境的影響。就像前幾天在一個園所看到幼兒園里有一片場地,但并沒有孩子在里面進行活動,在和老師們交流分析原因時我們一起判斷:孩子是“不想去”還是“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對于好玩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幾乎沒有不想去的念頭,更多的是他們知道“不能去”或者是“不敢去”,追因分析就是我們常常出于安全和秩序的需求,在活動之初就已經給孩子們劃定了活動范圍和活動內容的界限,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意識和習慣,那就是必須要在自己老師的視線范圍內活動。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我們告訴他們,去吧,去其他地方玩吧,大部分的孩子一開始也未必會或者敢離開班級所在的活動的區域,至于什么原因,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再回到我們的戶外活動中來,我們對戶外活動調整、優化、改革到底追求的目標是什么?僅僅是為了混齡嗎?是不是孩子們“混”起來了,我們戶外活動的目標與價值就達到了呢?一定不是,因為混齡不一定就是在游戲,游戲也未必一定需要混齡。個人認為,混齡游戲是需要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圍繞同一個活動或材料,有著諸多的互動與作用的一個歷程或過程。
而只是在相同的&39;時間和空間內,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在一起活動,是不能簡單的稱之為混齡游戲的,充其量只是混齡的活動而已。目前很多園所的戶外活動現場來看,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們還是傾向于和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進行游戲,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混齡游戲。
在同一片場地上的戶外活動中,混齡或混班是孩子們在游戲狀態下自然而然的過程和呈現的狀態,因為當孩子們擁有了自主選擇、自由活動的權利和空間后,自然會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材料、場地、玩伴和玩法,當孩子們在場地上自由流動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混齡或混班的游戲或活動?;诋斚轮T多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建設和戶外活動安排的實際情況,只要戶外活動真正變成了孩子們的戶外游戲,混齡或者混班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生,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孩子們由原來被安排、被主導的意識逐漸轉變成為主動的、積極的意識和行為的一個過程。
所以,混齡的形式或狀態,應該是孩子們游戲形態轉變后的自然呈現,切忌不要把它又變成了一件被教師主導和安排的事物?;忑g還是不混齡,僅僅只是一個外顯的形式而已,讓孩子們游戲起來并在游戲中有所發展,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戶外活動優化的開始和過程之中,我們所關注的重點還是應該考慮怎樣更好的把游戲的時間、空間、材料還給孩子,更好滿足每一個孩子每一天不同的游戲需求。至于形式,那是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周期,根據園所實際條件和幼兒、教師、家長們的認識與經驗的提升,在實踐和優化中慢慢形成并最終確定的最優方案。
簡短幼兒教育心得篇4
以前最怕兒子生病打針吃藥。如果打針簡直就無法把他抱進診所的門,任憑怎么哄,怎么嚇唬都不管用。打針時只能讓一個醫生連夾再按的,另一個醫生打針,那情形看了真是心疼。吃藥也好不到哪里去,每次都強捏著兒子鼻子灌,看著他拒絕的樣子又痛苦,又怕一不小心嗆著,每次喂苦藥我就膽戰心驚。
可幼兒園的一次體檢卻讓我收獲不少。
兒子入園一個月左右,幼兒園要體檢,聽說還要抽血,這可嚇壞了我,當然不僅是心疼兒子要挨扎、要流那點血,最主要的是,我怕兒子不配合醫生。
沒想到老師告訴我,兒子不僅沒有大吵大鬧而且表現很好,大家都夸他聽話。我問老師如何做到的,老師說:順桿爬,按著他的思維去哄他。我茅塞頓開。
不久,兒子肚子疼,在醫院里拿的藥是苦藥,我正皺著眉頭想對策時,兒子問我:“媽媽,是甜藥還是苦藥?”我說:“苦的,寶寶肯定不怕對不對?”兒子說:“我怕?!比缓笥终f:“媽媽,肚子疼是不是里面有蟲子呀?!蔽艺f:“對呀?!眱鹤咏又f:“是不是吃了苦藥就能把蟲子苦死?”
我突然來了靈感:順桿爬。于是對兒子說:“是呀,你吃藥,蟲子就張著嘴在你肚子里等著,如果你吃甜的,它也會吃到,然后會長很胖,有勁咬你了,你的肚子就更疼了。如果吃苦藥呢,就把蟲子苦死了。你說,我們是不是該吃苦藥來苦死它呢?”
兒子哈哈大笑:“對,就吃苦藥,我要把它苦死?!苯Y果,兒子很順從地吃了苦藥。
看來,作為家長,不應該去強迫孩子,而應學會順著他的思維去正確引導。
簡短幼兒教育心得篇5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臺灣是一個人美聲甜,風景宜人的地方。傳奇的日月潭,美麗的阿里山,雄偉壯麗的臺灣故宮博物館等旅游勝地引無數人前往觀景,流連忘返。
臺灣不止風景獨特,學前教育更是別具一格,雖然只有一峽之隔但兩地間卻孕育出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文化。
海峽兩岸的學前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很榮幸,在20__.7月份能夠來到美麗的臺灣學習,更深入的了解寶島的幼兒教育。
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小熊托嬰教育,這里的孩子都是兩個月到3周歲以內的寶寶,在臺灣這樣的機構既減輕了父母的教養負擔同時開發幼兒智力,擴散思維。并且通過園長的講解,我們也對機構的課程有了很深的理解!
第二站,瑞恩帝兒幼兒園
對于這所幼兒園最深的印象就是與自然想融合的環境,借助地理優勢及生態環境,為幼兒創設了寬松愉快的生活學習環境,真正的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并且通過園長對環境的介紹,驚嘆于創建者的用心,于細節之處體現園所文化,耐人尋味!
第三站,親仁幼兒園
走進親仁幼兒園,首先被吸引的是它的名字“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創建者也用這個名字,激勵著幼兒園的孩子們。
園長為我們介紹了幼兒園的課程以及孩子們在課程中的表現,感覺親仁幼兒園做到了以孩子為中心,完全滿足孩子的需求!
時間過得很快,8天的學習已經結束了。兩岸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價值取向。我會取其精華,求同存異,科學運用,借鑒臺灣學前教的先進理念,為自己的園所盡一份力,加油!
簡短幼兒教育心得篇6
閱讀是一種享受,閱讀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一本小小的書中蘊涵著很多豐富的營養,它滋補著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知識層次漸漸增高。
《幼兒教育》雖說是一本雜志,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這本雜志中有很多內容如:“方案研析”、“教養筆記”、“保育之窗”、“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很深動,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其中“教養筆記”內容中的一篇文章讓我很感動,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圖書架旁的碎紙片”,講述的是老師在教室的圖書角上擺了很多新的圖書,可是總是發現有書被破壞的現象,為此老師利用了晨間談話對孩子進行了愛護圖書的教育??墒菦]過幾天還是有這樣的現象,老師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孩子們為了折紙飛機玩,于是,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一些作業紙好方便孩子們折紙飛機??蛇^了幾天,圖書封面還是被撕壞了不少,老師再次找出了原因。原來孩子們有了紙飛機的需要后,看上去老師已經給予支持但是這種支持還是非常表面和初步的。在孩子們初步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會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愿望,而且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作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細致的思考,發現幼兒感興趣的“折飛機”活動中隱含的教育價值,及時提供不同質地、不同大小的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想想自己班的孩子,在看圖書的環節中有很多跟這里面的孩子很相象,但是我們老師處理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有時候由于心太急而忽略孩子的這些需求,看了這篇教育筆記后確實讓我們感觸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幼兒教育》雜志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