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1
作為孩子的家長,很榮幸老師挑選我們家長寫一篇教育孩子的一點心得體會。今天很靜心的坐下來寫一點體會。
孩子上小學二年級了,作為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實也是一門課程。以前總覺得孩子長大一些就好了,現在覺得“萬里長征”才開始。下面就談談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睆男∽屗B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交際習慣、道德行為習慣,意志品質習慣及個性品質習慣。不斷的糾正其不好的生活習性,引導他知道怎樣處理簡單的事情,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2、“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壞孩子是慣出來的”,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同時有利于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他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堅持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
3、對孩子不要輕易的發火。我覺得,經常對孩子發火,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他習以為常了,覺得你發火沒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會因為他膽小而懼怕你,使他對你望而卻步。如果經常發火,他就會報喜不報憂,家長就了解不到孩子真實的情況,這樣教育起來就會被動。
4、要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話。誠信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體現。一、父母應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無論這種體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按孩子感受到的去說,而不是按父母的意思來說。二、父母應樹立好的榜樣。有時家長讓孩子做一件事就輕易許諾,但過后又忘了,孩子的希望落空了,會認為父母在騙他,從中認識到撒謊是允許的。三、父母盡量做到獎罰適度。獎勵有以使孩子有一種自豪感,懲罰要適度,不要采取分嚴厲和粗暴的態度,這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5、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學習上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有很強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爭強好勝,這是孩子成長的三大要素。同時結合該年齡段的孩子年齡特點:天性好玩。在這方面就要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機動時間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千萬不要憑家長的主觀意識去左右孩子的發展方向。
俗語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確實是這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為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大成才,但教育孩子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這需要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加強與老師的日常溝通。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希望和寄托。教育孩子不光是老師、父母的責任,也是每一個人和全社會的責任。希望我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能帶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印象和記憶,能為他們營造一個祥和的氛圍,能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共同努力吧!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2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是以一顆童心來觀察世界的,也以一顆童心來面對和解讀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父母們卻總習慣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標準去揣度和約束孩子,這往往使雙方之間產生隔閡,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靈傷害,也讓父母們失去了很多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傾聽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樂認為,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北憩F的背后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們是在宣泄精神或身體上的創傷所引起的負面情緒,是在呼喚成年人的關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宣泄,從而獲得最終的康復。為了讓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長,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
這本書結合大量案例,通過“專門時間”“游戲中的傾聽”“孩子哭泣的時候”“孩子恐懼的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孩子憤怒的時候”“對孩子說‘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等專題和情境細分,對如何傾聽孩子作出了詳細探討。
本書亦運用大量筆墨,從傾聽者和傾訴者兩個角度,對如何與別人建立良好的傾聽伙伴關系進行了闡述。例如在游戲一節,父母要在和孩子的游戲中傾聽孩子的心聲。
游戲中的傾聽的效力取決于孩子的笑。孩子的困窘、畏懼與膽怯會隨著笑聲消失。一場充滿笑聲的游戲會給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人之間創造出相互親近與理解的氣氛。
另外,父母應讓孩子在游戲中始終快活和有優勝感,甚至扮演一個很無能的角色來引孩子發笑。孩子會把父母的積極熱情視為對自己的肯定。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3
各位家長:
晚上好。
在這個學期的期中考試中,文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與老師的精心教育教導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這里我向各位家長介紹一下莊文軒的學習情況和我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與大家一起交流。
其實教育孩子并不是家長單方面的工作,而是家長與孩子之間交流、互動、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家長所扮演的并不是一個命令者,而是一個引航人,一名護衛者和一個好朋友。
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平時文軒放學回家后,都能自覺地寫作業,我們極少陪同他寫,一般情況都讓他一個人在房間里獨立完成作業,我認為不需要“陪”孩子寫作業,因為家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近監工,而孩子從骨子里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暫時屈從你,內心絕不會聽你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文軒寫完作業后,我們都會讓他自己先檢查,鼓勵他多問為什么,自己發現錯誤,自己糾正,從而培養他的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對于孩子的學習要盡量以表揚為主,讓他感覺到
自己的進步,從而擁有學習的動力和熱情,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文軒每次考試考得很好,孩子高興,我們也正常表達高興;考不好,孩子可能會有些沮喪,我們就告訴他:沒考好,正好可以發現自己哪些地方學得不夠好,要是老師的卷子恰好都是你會的,雖然得了高分但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那不也很遺憾嘛。這樣說能引導他踏實下來,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另外,關心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和程度,多與孩子交流,掌握他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確立合適的學習目標,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分階段,分層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孩子逐個完成預先制定的目標,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最后,說到考試,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包括我自己,也很在意孩子的成績。正因為我特別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績,我才絕不向他要分數。任何單純要分數的行為都是淺薄的,都是破壞性的。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鉆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這些才能成全孩子的成績,才是在各種考試中勝出的決定性條件。我們家長要建立這樣一種信心,不提分數或名次要求,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從家長的態度中知道,學習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和別人比,而是為了自己學會知識。只有不對分數斤斤計較,才會最終獲得好成績。
綜上所述,僅是我們家庭教育孩子問題上的一些體會,希望與各位家長共勉,謝謝大家!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4
愛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表達,可是只有適當的愛孩子才能呵護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對孩子的愛以分離為主,孩子長大了有一天會離開父母,走出去獨自面對紛繁的世界。
上周五開完家長會,家長陸續離開,飛飛(化名)媽媽留下和我聊孩子的情況,她說:“飛飛性格內向、膽小,不愛表現自己。”我建議她不要著急,慢慢來給孩子時間。有空多帶孩子去《新濱公園》,爬爬城墻、攀攀巖、玩玩沙子。放開手讓孩子自由去玩,去多接觸一下同齡的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他就會學會與小朋友交往,你說的這個問題也會自然解覺。家長輕輕點了點頭,我相信孩子會變得活潑開朗!
家長和我談完,我想了很久。其實孩子用什么方式對待他人,如何交往和表達情感,主要取決于家長的言傳身教。有為專家說過:“對孩子要有求必應”,這里的“應”不是讓我們成人無條件答應孩子的要求,而是對孩子的要求做出正確反映,關注孩子的言行。說到放手肯定有人反對,孩子太小還不懂事,可這不是理由!在美國孩子十個月媽媽就綁著他的手讓他們自己吃飯了,他們大嗎?家長越早放手讓孩子離開父母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對他們成長越有利!
當我們不能陪孩子走完一生時,那么就該為愛放手,別讓愛成了傷害。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5
古往今來的有關家教的成功事例告訴我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要受家長的影響。因此,做家長的平時必須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有所作為。
我們家孫悅今年三年級了,他從入學以來,在老師和學校的共同幫助下,很快的適應了學校生活,漸漸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了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在著3年多的時間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好的習慣,他將使人終身受益。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字我教育開始
父母喜歡看書,忘情工作,都回給孩子六下深刻印象。同是給她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的學習,
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作好?,F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是衙門提的問
提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所以我們會經常會買書看書。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孩子去運動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這樣即鍛煉身體又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一舉兩得。我們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認真。孩子做完作業,我們會給他檢查一遍,發現他字寫的很潦草,會要求她擦了從寫。有時候,他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軟,得讓他記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認真,應該盡自己更多的努力。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現在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為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為上難以約束自己,最中導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缺乏戰勝肯難的勇氣和利益。孩子很喜歡唱歌跳舞,也有寫作天分,因此我們就給他創造條件去跳舞,記得第一次學習的時候他哭了,因為學跳舞是一件很吃苦的事情,第二天,他渾身覺得酸痛手舉起來也疼,我問他還學不學,他說還要去學,要把身體鍛煉的棒棒的一定就會成功。這次花的時間長一些,看著他大汗淋漓的練著老師教的每一個動作,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成功的做好每一個動作我都會對他加油鼓勁。孩子也是越來越認真,孩子小著多我說:爸爸我成功了!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我從心底為他感到自豪,悅悅很喜歡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現在上學,如工他特別喜歡,我就給他預定一個目標,完成的好就可以買。這樣可以激勵他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壞習慣。孩子的書包是自己整理的。他睡覺以后,我有時會檢查一下是否整齊,學習用品是否齊全,若夠沒誒有帶我會給他放進去。事后我會提醒他要注意。隨著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會讓他去做。有時也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他明白不但要讀好書,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每一個人。
三、期望值不過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們同樣有這種心理,但我們不會強迫她學他不喜歡的事情。如畫畫他非常
喜歡 從幾歲時到現在很多年他不但興趣未減,反而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分割,這是他純真,稚氣的思想
最好宣揚的圣地,看著孩子畫的動物,花草樹木,神志各異,表現方式靈活表達意思明確。 我會有一 種開心的喜悅。我的想法是讓孩子能夠干他喜歡做的事情就夠了,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與孩子一起學習。
老師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長配合的作業,我都要認認真真地與孩子一起完成。需要翻閱書籍的就去看書,需要上網搜集或是下載的資料也都按時完成。女兒要做手抄報,我就上網幫助她搜集資料,與她一起設計版面,陪著她一直做完。學校里的書香校園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我就每天床頭上放上一本書,孩子也跟著學,睡覺前我們母女倆一起讀上一會書,從此賈長逸也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暑假里的每天早晨,我和女兒帶上一本《100名人成人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去大化公園,在山頂上,我給女兒讀上一個名人故事再回家。
五、多方面培養,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從孩子四歲起,我就讓她學習舞蹈,目的不是讓她長大成為一個舞蹈家,而是要培養她的氣質。孩子從小愛圖圖畫畫,我們就給她準備好水彩筆、油畫棒、彩鉛和圖畫本,買了與繪畫有關的書,并且給她報了美術繪畫班。在她六歲的時候開始學電子琴,去年她又非常希望學鋼琴,于是我又給她找了鋼琴老師,家里買了一架鋼琴。多方面的培養使賈長逸有很多展示才藝的機會,學校舉辦才藝大賽時她一個人就報過六項,而且都獲了獎,這讓她越來越自信,學習的勁頭也越來越足。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6
首先感謝老師和學校幾年來對我孩子的培養和教育,教育是一個社會工程,沒有學校和家長以及社會方方面面對于孩子的關注,孩子們也就不可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年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部,因此今天受學校之邀談個人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說實在的本人感到即榮幸又很慚愧,我其實做得是很不好的。孩子的成績是他自己努力和老師辛勤培養的結果。
孩子總是父母一輩子最執著的希望。父母們對孩子的愛總是最直接最無私最博大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健康快樂成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所以怎樣教育和培養孩子總是每個父母最關心的課題,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們都在摸索、總結和創新。我們家庭在教育和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始終在不斷地思考和學習。我們思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是什么?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去教育和培養孩子?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如何讓孩子充分信任我們?我們教育孩子成功的標準是什么?當我們將這些問題都想得很深入時,就開始覺得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基本每個問題的答案在思考中都躍然于眼前,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及相關問題也就越來越清晰。正因為如此,我一直在想,教育最終成功與否是要社會這個大環境來檢驗的,人能否適應這個社會,并且能把事情做好,我認為這是衡量成人成才最基本的標準,那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就應該圍繞這樣一個目標來實施呢?針對我的孩子,從他的成長過程來看,我個人認為做得較好的有這么幾點,與大家共同交流一下。
一、平等相處,建立友好互信的朋友關系
建立和孩子平等相處、和諧互信的良好關系是現代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礎。從孩子兩歲左右開始懂事起,我們就非常注意和孩子交流、互通的方式,包括語氣、態度、表情、技巧等方面,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1、經常灌輸“爸爸媽媽和你是好朋友”的觀念,并充分利用每一個可能的具體行動和事例讓孩子覺得父母真的是他的好朋友,從而建立起友好互信的良好關系。這是父母和孩子一輩子相處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基礎。這樣,孩子就會和你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也會為他日后建立通達的人際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不要讓孩子怕你而是愿意親近你,是每個爸爸媽媽都要應該做到的。
2、充分尊重孩子的自由和權利,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次言論,不輕易打斷孩子的講話,鼓勵孩子大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分析,并加以引導;但我們從不將大人的觀點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快樂地生活在思想和言論絕對自由的王國里。我們認為充分尊重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重要。
3、當你認為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先冷靜、努力平息自己可能會膨脹的情緒,切忌大聲呵斥或打罵。要多與孩子講道理、耐心分析,將孩子引導到正確的認識上來,從而讓他自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要比強行讓孩子承認錯誤要好得多,何況有時我們大人認為錯誤的東西不見得真的是錯誤的呢。我們還特別注意,任何時刻決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如有些家長不自覺地責備孩子撒謊等。家長們千萬不要輕易用一些大人們看似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詞語去無意中傷害到孩子純潔而脆弱的心靈。
4、要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每一份快樂和進步,有時也讓他和你分享你的快樂。
二、順其自然,要遵循小孩心智成長的規律
在我的孩子上小學之前,我沒有刻意給他補數學語文等,總是陪他玩,陪他看書,做各種促進智力發展和語言發展的游戲等等。別的家長怕孩子臟啊,危險哪,不讓玩這個,不讓他玩那個,而我們總是盡可能讓他接觸更多的東西,讓他去了解,培養他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甚至到六年級了,在很多家長認為要全力以赴學習了,我們還給他買那些拼裝玩具。好多很復雜的東西,他能根據提供的圖紙很快組裝起來,在玩的過程中他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他的注意力也會高度集中。這樣的玩對于他以后的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后來的學習中,他也會很主動地去面對要解決的問題,樂觀地面對現實。但現實的這種應試教育其實已經很大程度影響到孩子的這種成長規律,但作為家長我只能去引導,把這種不利和影響盡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三、璞玉渾金,培養自信、陽光、健康的性格
作為一個將來要走上社會的人來說,自信、陽光、健康的性格,對于他以后的工作,生活、學習影響非常大。自信可以讓他敢于面對困難而不膽怯,陽光會讓他在受到挫折的時候能看到積極的一面,把握住生活的大方向,心理健康讓他能平和而寬容地面對生活中很多不公正,積極地面對人生。這些素質只有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慢慢培養。比如,我鼓勵他積極地與同學老師交往,不怕人,敢于表達自我。在小學低年級時,不少家長可能很關心自己的孩子成績如何,上課認真不認真。我除了關心他的學習之外,我更關注他能否和老師小朋友正常交流和交往。能和其他人正常交往,他在這個環境才是愉快的,那其他事情只要努力自然也就能做好。自信還來源于孩子的做事。因此,我總是鼓勵他積極地參與很多集體活動,讓他積累很多做事處理問題的經驗,成功了,他會有成就感,失敗了,他最起碼能積累經驗教訓,增強對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后在做事的.時候也知道怎樣做了。至于榮譽我認為不要看得太重,否則孩子會變得虛榮和有壓力。做為家長要注重做事的過程,不要太看重結果,只要孩子努力了,我們就要給于他鼓勵。任何時候不要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哪怕他做得不好。
一個人不管他成長后的境遇如何,家庭都是他性格著色的第一個染缸,父母家人都是他行為塑造的第一任教師。如果每天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暴力解決問題的父母,孩子學到的便是攻擊和怨恨;如果每天孩子在家里看到的是恩愛有加的父母,孩子學到的便是尊敬和關愛。在家庭環境中形成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就漸漸演變成日后的性格,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在了未來的生活中。因此,我們在家里很注意給孩子營造一種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氛圍,讓他有一個開朗、陽光、健康的性格。
四、勇于擔當,獨立能力的培養
人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以后的生活。在我們單位,我親眼目睹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上班第一天,父親陪著,還沒有上兩天班,卻說上不了,太累!有事自己不來請假,而讓他父親來替他請假!這樣的人,雖然他大學畢業了,二十多歲了看起來是成年人,但從心理上他還沒有完全脫離對父母的依賴,還沒有完全“斷奶”,人還沒有真正獨立。這樣的人,你能指望他做什么呢?沒有真正獨立的人,遇到困難,他首先想到是要父母幫忙解決,而不是“我”怎么來做,他也就不可能真正負起責任來。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我認為很重要。獨立并不局限于孩子非要單獨做什么,而是要讓他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獨立判斷。現在,沒有特別的事情,我只是在電話里跟老師交流了解他的情況,學校的任何事情由他自己解決,哪怕是委曲。當然,做為家長平時要注意與他的思想溝通,關注他的思想動態。放手不是不管,作為父母我們還要在背后一直默默地關注著他,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他指導和鼓勵。
五、授人以漁,培養孩子學會學習的能力
對于孩子來說,獨立學習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前提條件是家長要教會他怎樣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一直不太給孩子檢查作業,而是讓他自己查,培養他自檢自查的習慣。但我會不定期地抽查他的作業,看他的作業質量如何,作業正確率如何,以此判斷他的學習態度是否正常。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們做得不好,也許因為在低年級時不太關注學習成績,對于一些細節沒有抓實,這樣導致我的孩子有些學習習慣不是太好,從而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的穩定性。在平時要加強注意啟發孩子思考,掌握學習方法。幫助孩子解答學習中遇到的所有難題,這不是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家長力所能及的,而啟發孩子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倒是家長應該做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維習慣?簡言之,就是在學習時能思考,思考每個知識問題的三個方面——"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因為這種思考,能幫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會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預習的、復習的、聽課的、背記的、思考的、解題的、考試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孩子的學習就游刃有余了,學習也不會成為孩子的難事了。要及時發現孩子成長中的問題,適時的進行引導和幫助,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在孩子失利的時候要從精神上多給孩子們一些激勵,成長的道路很漫長而且很不平坦,家長應該給孩于們加倍的溫暖和關愛,才能使他們有戰勝失敗的信心。孩子的學習能力是伴隨他終身的,不要只關注他學生時代的這點成績,更要關心他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要為了成績而使他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總之,孩子的教育方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孩子個性不同,針對方法也不同。但總的來說,家長在任何時候要多點理性,不要只關注學習成績。學習固然很重要,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要讓孩子在重壓下失去信心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多關注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只要他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是一個陽光自信的、心理健康的、敢于面對困難的孩子,學習成績的優秀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具備了良好的綜合素質,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們也將能勇敢而自信地面對各種困難,適應社會,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教育孩子的體會和感想心得篇7
教師應該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在寬容的庇佑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
在英國亞皮凡博物館中,有兩幅藏畫格外引人注目,一幅是人體骨骼圖,另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
這兩幅畫的作者都是一個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麥克勞德從小充滿好奇心,凡事總喜歡尋根究底,不找出答案誓不罷休。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想看看狗的內臟到底是什么樣的,于是便和幾個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將其宰殺后,把內臟一個一個割離,仔細觀察。沒想到這只狗正是校長的寵物犬。對這事,校長十分惱火,感到如果不嚴加懲罰以后還不知道他們會干出什么出格的事。經過反復思考,校長做出了這樣的處罰決定:罰麥克勞德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圖。知道惹下大禍的麥克勞德決心改過自新,于是按照校長的要求,認真仔細地畫好兩幅圖,大度的校長看后很滿意,不但對殺狗之事既往不咎,還大大夸獎了麥克勞德一番。后來,麥克勞德成為一位著名的解剖學家,還與班廷醫生一道研究發現了以前人們認為不可醫治的糖尿病的胰島素治療方法,獲得1920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校長對麥克勞德的處罰很特別,以寬容對待錯誤,既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還給了他一次學習生理知識的機會。是老校長用他的寬容,將一個“特別學生”教育成日后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特別學生總是給我們惹麻煩,但是他們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能,也許有著某些方面的天才,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寬容之心慢慢挖掘。
全國優秀教師孫建鋒老師說:“與這樣的孩子相遇,或者說這樣的孩子與你相遇是一種緣。太陽普照,但不要求植物都開一樣的花,都結一樣的果?!蔽覀儾粦髮W生盡善盡美,但一定要盡我們所能讓他們成為完整的人,讓他們在愛中成長。師愛如陽光,讓我們把陽光播灑在學生的心田,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