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心得感悟
我們女兒是人和街小學4年級的學生,一天,她從學校回來后和我們說:“爸爸媽媽,你們寫篇文章吧,就是怎么教育我的,老師說了,我表現好,我也覺得自己挺不錯的。”這算是女兒給我們的命題,說實話,自從工作以后,讀的寫的大多都是專業文章,還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不過,感到“負擔”同時,也覺得這是孩子有自信的表現,應該鼓勵。
一、平等溝通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那么一點點大,懂啥啊?其實,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思想,大人劃定的路線,他可能聽從了,心里卻未必服氣。我們的經驗是把自己擺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溝通和交流,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吃飯、散步、坐車等時間,都可以隨意和他聊聊天,對孩子所說的一切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有時也讓孩子參加大人的一些活動。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孩子的動態,更重要的是通過平等對話喚起了孩子心靈深處做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二、以身作則
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家長自我提高的過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為了教育好后代,我們努力校正自己的行為,不斷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無意中會引導孩子對其注意,進而模仿、嘗試。所以家長要率先垂范,從自身做起,平時做人做事都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使孩子的品德與智力良性發展。
三、自己做出選擇
在女兒剛剛會說話的時候,我們就嘗試讓她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做出選擇,并要承擔選擇的“后果”。比如,我們常常和她商量,是愿意睡懶覺,還是早起吃早飯;是愿意買一袋零食還是一個月不準吃糖果……,有時她可能沒有多想就決定了,但是既然決定了,就一定要嚴格執行,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她現在把“說話算數”當做是一件很驕傲的事,而且從來不撒謊。
四、自信心的培養
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一是要巧妙利用兒童特有的好勝心,用周圍的人和事來“刺激”他;二是要適時給予恰當的鼓勵;三是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盡量給孩子鍛煉的機會,當她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能力時,自然也就提高了自信心。2009年春節前,我們打算把5歲多的女兒送回山東老家,她起初還有些恐懼。后來,她7歲的表哥一人坐長途車到萬州爺爺奶奶家,我們就有意在她面前大加贊揚一番,她自然不甘落后地說:“我也能行!”,我們又不失時機地對她也夸獎和鼓勵了一番,使她急不可耐地想表現自己的能力。于是我們給她預訂了機票并辦理了兒童單獨乘機的手續。春節過后,她自然又是一個人坐飛機回到了重慶,感覺她長大懂事了許多。這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她經常和小朋友們說:“我是一個坐飛機回老家的!”眼睛里充滿了自信和驕傲的神情。當她遇事有畏難退縮的時候,我們也時常拿這件事情來鼓勵她。
五、學會寬容和忍讓,善待別人。
寬容就是能夠原諒別人缺點和錯誤。經常她會告訴我們發生在她自己或者她身邊小朋友之間的一些事情,我們先了解她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與她一起分析,肯定她正確的想法,糾正她不合適的觀點,希望她將來能成為一個內心充滿愛、心胸開闊的人,不要生活在刻薄、嫉妒和仇恨里。
六、讀書
讀書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手段,可她小的時候不喜歡閱讀,我們就非常耐心地給她讀書,講故事,讓她一點點感覺到書中世界的精彩,從排斥變為渴望。慢慢大了,就對讀書的內容做出些引導。她喜歡文學類書,我們就盡量選擇世界名著,從拼音本到原著,她慢慢知道了三國、魯濱孫、福爾摩斯……。她不大喜歡讀科普書,為了開拓視野,對將來的學習有所裨益,我們一方面從書的內容、形式上選擇,另一方面將讀書獎勵適當向科普傾斜,現在她也慢慢開始喜歡了。現在為了保證睡眠時間,常常不能保持睡前閱讀的習慣,入睡前如果能同意她讀10分鐘課外書,她會非常高興,像得到很大獎勵一樣。
七、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學生,學習固然很重要,但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尊心,成績不理想她自己心里已經很難過,如果父母太關注將更增加孩子的壓力、心情緊張,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點、樹立孩子改正缺點的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可能更重要。
以上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一點粗淺的見解和做法,我們也知道,我們的孩子還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和個性,比如有畏難心理,控制能力、自理能力還較差等等,在孩子今后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會和孩子一起努力,逐步加以克服。
家長教育心得感悟篇2
通過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我深切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身為家長肩上的任務重大,必須不斷學習,改善自己的育兒經驗。
我覺得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以身作則,尊重孩子;
二是學會信任,培養孩子的興趣;
三是共同閱讀,學會傾聽。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對家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我們家長與學校協作配合,共努力,共奮進,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底氣!
家長教育心得感悟篇3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家長學校學習,通過在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我會好好配合學校和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在家長學校上了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課,我深感受益匪淺。在每位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重要,同時也使我更加親切地體會到,當教師難,做家長也難,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更難。做一個好的家長真是任重而道遠,幸好有家長學校,通過她,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在盡力做好家長的同時,使我在各方面也有了一些不同程度地改變和提高,現將粗淺體會淺述如下:
第一是掌握了培養良好的習慣比分數更重要。
通過學習,明白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養成良
好的習慣,首先要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能做到,再者是培養孩子的習慣這句話比較空,你要落實,針對自己的孩子要培養什么習慣,首要的是哪個方面,再來慢慢實施,否則也是空談而已。
第二是教育觀念的改變。
通過老師的講座,使我了解了學校對孩子的要求,知道了如何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因為我感覺孩子最聽老師的話,以前,我甚至這)樣認為,我將孩子送進學校,學好學壞就靠學校老師了,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家長要積極投入到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之中,要和老師多溝通、多交流,從而在學校和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夠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通過老師的講座,使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培養孩子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第三提高自身的素質。
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就時刻充當著老師的角色,通過聽老師的講座,讓我掌握了一些親子溝通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給孩子布置任務,如何處理孩子的要求和拒絕,如何處理孩子的憤怒等。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從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入手,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同樣要為人師表,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家長教育心得感悟篇4
與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問題,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模式,千萬家庭有著千萬種形式,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家庭的方式,成功與否在于孩子是否認同。
一、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繼承和發揚中華優良傳統
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看學習、看特長,健康成長的心理,才是應對將來日益復雜的社會競爭的保障。自從孩子懂事起,我們就刻意教育孩子要學會寬容、懂得禮貌,對一些做法能簡單的判斷出對與錯。做一個熱愛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以及遵守規章制度的典范。
二、充分發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
孩子的模仿性很高,很多性格和做法都是從自己的家長身上去學習、模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出生到上學,孩子接觸最多的是家長,他們自覺與不自覺在模仿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俗話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神仙跳大神。因此,家長要做好表率作用。決不能在孩子面前隨意,把社會上的不良習俗帶到家庭中來,影響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增強孩子的專注性,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再高。孩子的隨意性也顯現出來,做事不專注,常常半途而廢,家長一定要督促孩子自己做的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完,形成習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報道,大學生生活不會自理等等,無不給我們提醒,孩子不能獨立,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自覺,我們家長就把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完成,絕不包干代辦,逐漸養成自覺完成的習慣。
四、學會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朋友
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或多或少的難題,在他向你求救或者準備放棄的時候,盡量不要批評、抱怨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信任孩子,給他時間,勉勵他、鼓勵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我們從旁助他分析原因,查找問題的所在,從側面啟發他、引導他,激發他解決問題的欲望,和他一起享受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心情。對孩子的不同意見要認真聽完,不能隨意打斷,等他說完再告訴孩子你的想法,一定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一味的居高臨下,去提要求、下命令,否則你以后真的再也沒法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和現實情況了。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聊聊,無管內容,可以海闊天空,保持你和孩子的聯系暢通,讓我們的孩子身體和心里健康的成長。
這是我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一點簡單體會,希望能通過交流,大家都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長教育心得感悟篇5
透過一年的家長學校的學習,可謂受益頗多,深深體會到隆化一校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也更深的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現就自己聽課后的感受談點體會: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受益終身,一個壞的習慣,會徒增許多彎路和挫折。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僅僅要讓孩子在人生的最初構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比如:孩子回家后自覺完成作業,不拖拉,完成后認真檢查作業。要讓孩子在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構成良好的習慣。都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期望透過努力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二、培養孩子成功的自信
在現實中,要不斷地鼓勵孩子,給孩子以自信,讓她找到學習的樂趣,嘗到學習帶來的甜果。孩子有許多事情做得不好,我們要適時地幫忙孩子并以欣賞的目光來看孩子的成功點,使其不斷自信。
三、尊重理解相信孩子
此刻孩子的學習任務和壓力比我們那時多得多,作為一名好家長,要多陪陪孩子,陪孩子看書、學習,多與孩子溝通,坐下來與孩子一齊分享學習的快樂。對于孩子合理的愿望與要求,家長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盡量予以滿足。答應孩子的事,無論如何都要守信,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要理性分析,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潛力的培養。
雖然這樣說,但在實際中,以上的這些我都做得不是很好,在必須程度上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我會在下一學期注意的,期望學校能繼續搭建家校溝通的平臺,構成合力,共同實現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
家長教育心得感悟篇6
觀看了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鄭州市精神衛生中心孔德榮老師的《疫情期間兒童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的識別和干預》這節課。我從中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道理。知道在育人道路上家長應做好孩子的引領、示范、榜樣作用。父母應用娟娟細流滋潤孩子的心靈,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一、溫柔接納,耐心溝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對孩子潤物無聲的愛更能滋潤孩子的心田。澆灌孩子的心靈。當孩子出現煩躁情緒,易怒,沮喪時,父母需要反復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告訴他這段時間確實艱難,煩躁是正常反應,要正確面對。您的接納會像一面鏡子一樣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逐漸恢復平靜。如果父母不能耐心傾聽,而是急于去反駁、講道理、甚至訓斥,這樣只會升級孩子的負面情緒。例如,小明因為不能出門感到煩躁,跟媽媽抱怨,媽媽耐心傾聽他的抱怨后,這樣反問:“你感覺很心煩對嗎?(理解對方的感受〉這段特殊時期,一直不能出門是挺讓人心煩難受的接納對方的感受),媽媽能做點什么幫到你嗎?一起討論解決方案)”,在媽媽的溫柔話語下,孩子敞開了心扉v疏解了不能出門的煩躁情緒,孩子性格開朗起來,安心呆在家里,與父母的關系也親近起來。
二、識別心理,合理干預
家長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當你發現孩子全身不適,出現模糊的恐懼感,莫名的緊張和擔憂,這就是孩子出現了焦慮障礙。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一些孩子喜歡的電視節目,在和孩子溝通交流中,不再緊張而是開心起來。如果孩子心情低沉、擔心恐慌、無緣無故對家人發脾氣,這就是孩子出現了抑郁障礙。這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些孩子喜歡的體育運動,出出汗,排排毒,從而緩解孩子低沉的心情。家長在和孩子-起活動中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真實的感受,通過交流幫孩子宣泄內心的壓力。同時明確孩子需求,引導孩子多流露正性情緒,并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不是簡單地壓抑,而是要在正確理解情緒、體察接納自身真實情緒的基礎上,掌握調適不良情緒的有效方法與技巧,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管理情滿分/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給每一個情緒準確地貼上標簽。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家長要給孩子-些情感上的支持,告訴孩子適度的緊張有助于防御,而過度'緊張就需要通過運動減壓。承認合理性,表達出你認為孩子的想法,感受和動作的合理性,平等對待孩子,不要把孩子當作脆弱的或者無能的。而是和孩子-起打掃衛生,讓孩子用最喜歡的裝飾裝扮自己的臥室,一起看日出日落,和孩子關注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感受其進出耳朵的過程。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分享給父母聽。
三、規律生活,制定方法
百川歸大海,何日復西歸。危機事件讓人恐慌的重要原因是它堿壞了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也就是堿壞了人的安全感。李元媛建議,首要保證安全,如少出門,或者不出門,勤洗手,戴口罩等。在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這些防護之后,就不要繼續沉溺于疫情之中了。家長盡里保留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如飲食、運動、看書、游戲等,都可以有效放松心情和大腦。疾病帶來的恐慌源于它未知、不可預測的部分,但目前的信息中,我們對疾病的了解和預防知識遠多于那些未知的部分。根據已有的科學信息,和孩子一起列出“預防疾病”的具體做法,可以詳細至什么情況下需要洗手,外出后如何消毒,每天運動多久、喝水吃飯情況……這個過程可以讓家長和孩子發現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也還能做很多更具體的預防疾病的事情,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增加他們自我效能感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無謂的恐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父母應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解決。愿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y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的成長。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伏爾泰說,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抗擊疫情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祖國的未來—一孩子!讓我們一起守護這顆美麗的星球吧!
小編精心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