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
演講稿寫得要有層次感,一層層去揭開,環環相扣,將最高潮的部分要能做到感染聽眾,讓聽眾印象深刻。好的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實小蘇州路三(14)班的___。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伴我快樂成長》。
自古以來,書就是人類的好朋友。一本好書就如同一盞明燈,總是給人前進的方向。我們手捧書籍,就是手捧希望(動作);打開書本,就是打開世界的窗口。
記得小時候,晚上睡覺時,我總是纏著媽媽講故事,聽著聽著,我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在瓦藍瓦藍的天空中,我和蝴蝶、蜜蜂成了好朋友,和小鳥、云朵做游戲……。上學了,讀書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讀書時,我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隨著他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為小女孩的悲慘而難過;讀了《魯賓遜漂流記》,我被魯賓遜的毅力所感動;《丑小鴨》中那堅強的小鴨子又讓我肅然起敬。當看到《海的女兒》中,小人魚為了愛,毅然放棄自己的生命,化為大海的泡沫時,我忍不住哭了。小人魚的善良與美麗,讓我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感動(動作)。
讀書的感覺真好!(動作)每當我翻開一本好書,一股醉人的書香撲面而來,我的心中便會燃起閱讀的沖動。一行行文字像是一塊塊美味的巧克力,又仿佛是一串串跳動的音符,充滿了無窮的樂趣。在書中我忘記了一切,心頭充滿了溫暖和快樂。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我在書香中漸漸成長。
是書讓我懂得了真、善、美,讓我從一個懵měng然無知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小學生。讀書。讓我健康成長;讀書,讓我更加成熟。是書讓我的童年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正所謂: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生活中又有誰能離得開書,又有誰能不讀書呢?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盡情享受讀書的快樂,一起在知識的天空中展翅飛翔吧!(動作)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漫漫人生路,書香伴我行》。
高爾基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可見,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多讀書、讀好書息息相關的。
我是一個起點很低的老師。我的起始學歷只是中師。但從教18年以來,無論是教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無論是擔任語文、歷史和音樂教學,還是班主任工作,我都能得心應手,應付自如,最近承蒙領導看重,我兩次走上師訓講臺,也沒被學員轟下臺來,這一切,都得益于我愛讀書。可以說,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是讀書堅強了我的意志,是讀書開闊了我的心胸,是讀書成就了我在教書育人上的追求。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過與我一樣的困惑:教師工作辛苦,教師工資低廉,學生象皇帝一樣難伺候,家長象上帝一樣挑剔,壓力象大軍壓境一樣嚴峻不瞞大家說我當年痛感痛感人生暗淡,教育無望。特別是初到實驗學校,要不是意志還算堅定,理想還沒破滅,我也早跟那些老師一樣,打點行裝,打道回府了。什么省優秀民辦學校,什么市素質教育示范學校,簡直就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煉獄嘛。
魏書生的〈教學工作漫談〉深深地打動了我。從他瑣瑣碎碎的敘述中,我明白對現實的抱怨是弱者的象征,真正的強者是積極想辦法的。命運把他仍到天空,他就做鷹;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把他扔到大海,他就做鯊。他的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猶如一泓清泉,流入我久旱的心田,從此,我知道 ,要做一個好老師,從好心態開始。方法可以學,擺正心態是關鍵。
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交談。從此,教學之余,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跟大師交談。我在《愛心與教育》里與李鎮西老師交談,李老師的對學生傾灑的拳拳愛心讓我明白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我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里與蘇霍姆林斯基交談,那生動的實際事例,那精辟的理論分析,使我若醍醐灌頂,甘露灑心。讓我明白,教書育人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值得用畢生心血經營的大事業;我在《教育文集》里與朱永新教授交談,他對教育的詩性論述讓我心潮澎湃,深情向往: 教育是一首詩 ,詩的名字叫熱愛 / 在每個孩子的瞳孔里 / 有一顆母親的心詩的名字叫未來 / 在傳承文明的長河里 / 有一條破浪的船。
無數次的閱讀,無數次的交談,我懂了,教育,就是要讓教師和他的學生感覺到教育的幸福;教師,就是那個積極引導學生、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我豁然開朗了,我不再為分到差班而沮喪,因為我會把分到的差班當作好班來經營;我不在為學生淘氣而生氣,因為學生的淘氣恰恰是給我提供一個教育他的機會;我不再為工作繁重而憂愁,因為我明白,工作著并努力工作 著的人是美麗的。你有在僅有的一天周假中作過家訪嗎?我有。你有在學生與家長鬧矛盾時既教育學生與教育家長的經歷嗎?我有。你有學生自己戀愛了或是家長要離婚了也告訴你的嗎?我有。你有學生吸煙、打架、逃學、把尿撒到別人熱水瓶里還會一如既往關注他、甚至給他煮雞蛋的經歷嗎?我有我之所以能做到這樣,全是因為受了大師的感召。我前年發表在《湘中教研》上愛學生,先要懂學生》就說明了這一點。我在實驗學校當過六年班主任,酸甜苦辣我都嘗過,但我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愛戴,這是真的。現在不當班主任了,還有很多學生來找我,告訴我他們的秘密,向我傾訴,請我指路。今年四月,我有幸在安徽安慶,參加了全國班主任創新論壇,有幸聆聽了全國模范班主任高金英、竇桂梅、黃靜華、任小艾等老師的精彩報告,其中《人民教育》副主編任小艾老師講到名師成長的七個學會,就熱情洋溢地呼吁全國教師學會讀書,并推薦了一長串書目。
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任教高中語文以來,我就更加認識到:書,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莊子的逍遙云游,是孔子的顛沛流離;是謫仙的杯中酒,是雪芹的夢中淚;是千古絕唱的詩詞曲賦,是名垂青史的《四庫全書》于是,和學生一起讀書,是我每日的精神食糧和樂趣所在。讀莊子,是領悟大道無形、遺世獨立的無窮智慧;讀蘇軾,是領悟他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先賢留下的文字是一盞盞美妙的明燈,溫暖著我和學生的眼睛和心靈。每個學期,我都會向學生推薦書目,鼓勵他們通過學習一篇課文進而閱讀相關作者的一部作品,然后開展讀書匯報會,寫成閱讀心得。大部頭的閱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心靈受到震動,思維得到開發,文學修養水到渠成地得到提高。去年10月16日,湖南省書冊閱讀教學研討會在雙峰一中召開。得知自己的做法和專家的提倡如出一轍,不禁樂而開懷。11月參加實驗學校全員教學比武,我執教的〈秋水〉榮獲一等獎。教研室李英姿老師在評課時,充分肯定我引導學生由學一篇課文到閱讀一本書的做法。12月我撰寫的論文〈把高中學生引入課外閱讀的健康軌道〉榮獲縣一等獎。
與書為伍,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與書為伍,我驚嘆整個世界就是一本書;與書為伍,我頓悟我們的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項偉大的工程。與書為舞,我一天天變得充實,一天天懂得人生的真諦,一天天實現我的追求。但我也清楚的知道,此時的我,讀過的書還很少,要讀的書還很多。要讀的不僅有沈從文,有海明威,川端康成,有孔子、陶行知,更有夸美紐斯、蘇霍姆林斯基。因為作為一名教師,我不僅要學習教育大師的理論精髓、實踐經驗,而且要不斷充實語文學科知識。 只有這樣,我才能做到知識淵博深廣,資源滾滾而來,教學富有新意。我才能實現自我超越,才能抵達我教育理想的彼岸!
漫漫人生路,書香伴我行!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請讓我們一起來紀念這個讀書人的節日。4月23日是世界文學的象征日,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維加等很多世界著名作家在這一天出生或逝世。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世界讀書日”,鼓勵人們發現讀書的樂趣。
幾年來,“世界讀書日”已成為很多國家讀者的一個節日。培根說:“讀書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正因如此,所有發達國家不論高層還是平民,都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在網絡高度發達的美國,公共圖書館的持卡人數仍高達1。48億,即每兩個美國人就有一人持有讀者證;據統計,美國國民去公共圖書館的人次數是觀看足球、籃球、棒球、曲棍球合計總人次數的5倍多。
俄國人之酷愛讀書舉世聞名,在莫斯科的地鐵上,隨時可見知識分子模樣的人在專心捧讀。并且,這些捧讀者中讀的都是大部頭的托翁、陀翁等蘇俄大師的名著。
日本人愛讀書也是舉世公認的,在日本的電車、巴士上,無論是衣冠楚楚的上班族還是身穿校服的學子,差不多都在專心看書。
猶太人更愛讀書。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猶太人的墓地里常常放有書本,因為“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出來看書的”。當然,這種做法有一些象征意義,即生命有結束的時候,求知卻永無止境。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
我國是舉世聞名的文化大國,歷代重視教育與讀書。古代有很多刻苦讀書的感人故事,比如“鑿壁偷光”的匡衡、“囊螢映雪”的車胤、懸梁刺股的孫敬和蘇秦、歐陽修的“三上”讀書、范仲淹苦讀的佳話等等,他們為書而生,為書而死,為書而樂,為書而苦,為書而貧,為書而瘦,幾千年來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又一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了,讀書日顧名思義就是要引導人們自覺讀書,并養成讀書的習慣。讀書不僅僅是提高個人修養和健全人格的事,而應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修養的大事。
為此,我們學校這樣倡議:打開書,讀吧;讀了書,聊吧!希望全校學生積極行動起來,使自己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看成是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一個名叫喬治的騎士,在4月23日這天,與惡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屠龍救出了被困深山的公主。公主沒有像一般童話故事那樣以身相許,而是贈了一本書給喬治。在公主看來,書比美色更重要,因為書是智慧與力量的化身。從此以后,這個國家每年的4月23日,女人們會贈一本書給自己的愛人,男士則回贈一束玫瑰。
直到1995年,這一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作了世界讀書日。此后,每年的4月23日,全球各國愛書的人們已將這一天演變成了一個熱鬧的節日。
故事中的“這個國家”就是西班牙。在世界閱讀日那天,人們手持玫瑰翻閱書籍,成了街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大有與2月14日情人節一決高下的味道。
國外如此熱鬧,國內如何呢?借用朱自清的話“熱鬧是他們的”。
在世界讀書日,我隨意詢問了身邊的幾個人:今天是什么日子?他們大都一臉茫然,不知答案。可以說,大多數國人是“不知讀書日,閑書無暇讀”。
我給大家報告一組數據。我國國民有讀書習慣的人僅占總人口的5%左右,國民一年的讀書量是0。7本。有的報告多一點,但也不到3本。對比一下其他國家。美國人每人每年看書21本,日本人40本,俄羅斯人56本,以色列人每人每年讀書高達64本,也就是說,每人每月平均閱讀5.3本,比中國人一年的讀書量還要多很多。
一項針對上海部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調查說,43%的孩子寫不出中國和外國著名作家各一位的名字,另有5%表示知道的孩子,填出的卻是愛迪生、徐根寶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的名字。即使填寫正確的孩子,也只是從課本上而不是從自己的閱讀經驗中了解大師之名。其實,現在的高中生也樂觀不到哪里去,作為一位高中教師的我,失望之情無以言表。
4月23日,這個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受到禮遇的日子,在中國,她卻成為了憂傷的日子!
這不能不令我們全體國人深刻反思!
假如你是一位當權者,請捫心自問,我們真的重視文化教育嗎?為什么大多數圖書館經費長期不能全部到位?請反思!
假如你是普通市民,請捫心自問,今天我讀書了嗎?這月我買書了嗎?今年我讀了幾本書呢?請反思!
假如你是一位學生,請捫心自問,我是否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為功利只讀那些教輔書而冷淡其他書籍?我是否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只有抱有一種視讀書如生命的堅定信念,保持不斷思考的無限熱情,才會去理解人文的真正含義,才會去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正義、人道等等這些人類的普世價值與理想。請反思!
我從小喜愛讀書,曾給自己定下了平均每周閱讀一本書的計劃,書房滿墻的藏書見證了我對書的執著。
說來慚愧,由于近期雜務繁忙,我已很少花時間去讀讀教輔書之外的閑書了。記得宋人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我感覺自己快要變成丑人卡西莫多了。一旦遇見美女,為了不驚嚇到她,我只好向李敖先生學習,臉背對著女孩走路,還得發出一聲感嘆:“老天爺呀!我是‘不堪回首’的呀!”
一個人再忙也要讀書!這是我在世界讀書日的反思。
我在開頭講故事的用意,不只是想介紹世界讀書日的由來,更重要的是想和大家一起重溫“讀書改變世界,讀書改變人生”的夢想,希望國人學做勇敢的騎士喬治,去扼制功利的心魔,重燃淡去的書香。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是五年級四班的__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今年的4月23日是聯合國確定的第__個“世界讀書日”。讀書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它積累了人類無窮的智慧和想象力的傳承媒體,給予了人們眾多情感的交集。讀書,不僅能擴展現在的空間,還能給人們指明未來的方向。讓我們現在就開始拿起手邊擱置已久的,或厚或薄的動力源泉開始閱讀。
我們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明辨是非,行為舉止文明得體。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恒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態的平和,精神的慰籍。經典詩句,讓我們充滿智慧;童話故事,讓我們浮想聯翩;歷史巨著,讓我們博古知今;科普書籍,讓我們思維縝密……
同學們,我們正處在讀書、求知的黃金階段。學校提供了良好的讀書條件。通過學校里的圖書室,可以增加同學們的閱讀量,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培養同學的閱讀習慣,使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娛樂和提高,營造了優良的校園文化氛圍。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6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 《讓書香溢滿人生》。
世紀老人冰心曾教導我們要“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明辨是非,行為舉止文明得體。世界著名文學家高爾基就曾借著月光讀書,在樓頂讀書,在老板的皮鞭下讀書。對讀書的癡迷,終于把他造就為世界文學巨匠。正如高爾基自己所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人要維持自己的生命,必須按時補充生命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人要保持精神世界的富足,也需要時時處處為精神補充各種“營養”。“精神營養”來自哪兒?如何補充“精神營養”?其實“精神營養”來源于浩如煙海的書世界,吸取“精神營養”的渠道就是孜孜不倦地閱讀。
讀書帶給我們最雋永的樂趣,最恒久的動力;讀書帶給我們心態的平和,精神的慰籍。經典詩句,讓我們充滿智慧;童話故事,讓我們浮想聯翩;歷史巨著,讓我們博古知今;科普書籍,讓我們思維縝密
同學們,我們正處在讀書、求知的黃金階段。大家知道應該選擇哪些書來讀,利用哪種方式讀書最科學嗎?首先,要精讀課堂上的書,尤其是文化課課本,特別是語文書,仔細品味文章的妙詞佳句,認真揣摩文章蘊涵的道理,感同身受文章表達的感情。其次,要泛讀課外書。從文學類到科技類,從中國作品到外國作品,從學校圖書室到校外書店,只要是有圖書的地方,就要有我們的身影。
讀書本身是一種習慣;讀書過程中,也伴隨著其它習慣的養成。那么,應該培養什么樣的閱讀習慣呢?比如,要愛護圖書,要持之以恒,要做好讀書筆記,要保持環境的安靜
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和書籍交朋友吧,讀書立志,讓書籍成為我們成長的基石,讓書香溢滿我們的童年!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在藍藍的天空中,是誰最快樂?是鳥兒,因為藍天給了鳥兒一雙堅硬的翅膀;在茫茫在大海中,是誰最歡暢?是魚兒,因為大海給了魚兒一片廣闊的世界;如果你問我做什么事最開心,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讀書!因為書給了我無窮的知識,書給了我智慧的頭腦,書給了我一個廣闊的世界。我認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就是讀書。書貴在讀,貴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開讀時的那一份虔誠。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神游,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書的魅力便在于此。
小時候,我是在媽媽的故事中長大的。在每個夜晚,在柔和的燈光下,媽媽開始給我講書上有趣的故事,聽著聽著,我慢慢地、不知不覺地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在悠藍色的夜空中,我仿佛成了一顆長著翅膀的小星星,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忽然,我夢見自己變成了故事中的小鹿斑比、善良的小矮人、可憐的流浪狗、流浪貓……聽著媽媽那些神奇美麗的故事,盯著媽媽手中的書,我開始知道,原來書中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呢!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喜愛書籍了,閑暇時,我喜歡一個人沉浸在書的海洋里,靜靜品味書中的故事。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流下同情的淚花;也曾為《皇帝的新衣》中愚蠢的皇帝而捧腹大笑;更為居里夫人、諾貝爾他們追求科學,堅強執著的精神而感動。我就像一只勤勞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書的百花園采集花粉,又好像一塊海綿,日夜不停地在知識的海洋中吸水。我從書中吸取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長大后,我對書中的故事含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詩人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的書,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對話。”是的,一本好的書,能給予我們精神的力量。文學大師們有著敏銳的、洞察的目光,將自己的所見滲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與讀者們在書本中交流,因此,書中便有了大師們的精神。《巴黎圣母院》充滿著雨果對腐朽社會教會的憤怒,洋溢著他對愛,對人道主義的向往,書中始終閃爍著人性的光芒;《阿Q正傳》如同針一般刺入國人麻木不仁的肌膚;《論語》中流露出孔子誨人不倦的身影;普希金的詩歌中洋溢著對邪惡統治的痛恨……它們教會了我識別善與惡,教會了我去行善,去痛恨邪惡。我從書中學會了欣賞,學會了真、善、美,我從書中體會到了博愛,了解了作惡的下場。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種種困難。當我讀書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時,老師教導我: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當我對書中的話語百思不得其解時,媽媽鼓勵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我寫日記寫作文感到筆下枯竭時,老師告訴我:讀書而不積累,就象一個人身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當我在書店不加選擇隨意借看時,媽媽建議我: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反之還不如不讀。漸漸地我明白了,讀書要讀好書,讀書要積累,讀書更要思考。
我愛讀書。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她,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生活;書是人類的階梯,是她,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書是快樂的源泉,是她,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讀書,真好!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暢飲這“源頭活水”,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美好的明天! 同學們,和我一起熱愛讀書吧!讓書香伴我們快樂成長,讓書籍滋潤我們的人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8
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老師要出個考題考考同學們,要是有哪位同學們答得上來,老師有個獎品要獎勵給他。你們愿意參加嗎?好,現在老師開始出題了。老師的題目是根據我朗誦的詩,請你說出詩的作者是誰?請聽好了,這首是這樣寫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有哪位同學知道,請上臺來。請你大聲地告訴同學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告訴同學們陳毅是誰嗎?(與學生互動)
(真遺憾,看來老師準備的獎品送不出去了。不過沒有關系,只要你努力學習,平常多看書,養成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老師相信獎品肯定是你的。不過我們讀書可不是為了獎品。讀書可以養心、正德、啟智,可以讓你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現在,老師告訴同學們,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陳毅寫的。陳毅從小就喜歡讀書,這里老師給同學們講個陳毅小時候讀書的故事。老師希望同學們認真聽,積極參與有關話題的互動,老師同樣有獎品要獎勵給他。)
【陳毅讀書的故事】
有一次,陳毅到一個親戚家過端午節,進門后,看見桌子上有一本自己找了很久都沒找到的書,于是,他忘了走幾十里路的疲勞,立即躲到一個空房里專心致志地讀起來。他一邊看,一邊用筆摘錄重要章節,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幾次來請他,他都舍不得把書放下。親戚見他這樣用功就不忍再打擾他了,就把糖和粽子給他端去。陳毅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書本和摘錄上,粽子本來是蘸糖吃的,可他竟把粽子伸到書桌上的墨硯里蘸著墨汁往嘴里送,一連吃了兩個粽子,竟然沒有品出異味來。過了一會兒,親戚又給他端來面條,見他滿嘴是墨,便召來家人看,大家見了都忍不住大笑起來。陳毅起初還不知眾人在笑什么,他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見手上沾了很多墨汁,才知道自己誤吃了墨汁,他詼諧地對大家說:"吃了墨沒關系,我正覺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
故事講完了,誰能告訴我陳毅那句"我正覺得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呢!"中的"墨水太少"是什么意思?(與學生互動)同學們,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越來越多呢?對,只有加強學習,多讀書,讀好書。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你們平常都讀些什么書?有哪些讀書的好方法呢?誰愿意上來和同學們分享一下?(與學生互動)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年的4月23日是什么日子嗎?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設立世界讀書日,就是要號召全世界的人們一起來閱讀,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我們梅列區從今年開始要在全區中小學開展"快樂閱讀、幸福成長"讀書活動,將每年的4月和9月定為讀書月。活動期間,要開展讀書改變了我"(我和書的故事)征文活動,"書香人生路"演講比賽,"我的讀書名言"征集、"十佳書香少年"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同學們踴躍參與。同時,梅列區開通了"一起閱讀網",網站上有豐富的電子圖書,同學們可以登錄在線閱讀。此外,我們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里有大量的圖書,希望同學們在班主任、語文老師的指引下踴躍借閱,積極閱讀,同時也希望同學們將家里的藏書拿出來與同學交換閱讀。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會有的。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他還說"讀書就像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因此,我們既要合理安排時間來讀書,處理好學習與玩的關系,同時要講究讀書的方式方法,提高讀書的效率。
我國的作家臧克家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毛澤東主席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閱讀吧!老師希望同學們把今天的故事帶回去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并和你們的父母一起交流討論該如何讀書?老師期待著下一次國旗下的講話,同學們能有精彩的讀書故事與我及同學們分享。
今天,我國旗下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世界讀書日有關的演講稿篇9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
在我講話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那我告訴大家,今天是四月二十三日——世界讀書日。我們都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勞動節充滿了期待,有些同學的心早就飛走了,可是對于正在到來的節日,也就是今天卻沒有什么感覺。這說明什么問題呢?說明我們太不愛讀書了。
為什么世界讀書日會設定在每年的4月23日呢?這是因為4月23日,在世界文學領域具有特殊的意義。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維加都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1995年聯合國將每年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此后,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廣泛開展各種與閱讀相關的活動,以鼓勵全世界的人們多讀書,并以此紀念那些為促進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巨匠。
那么,人為什么要讀書呢?周總理讀書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大山里的孩子讀書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讀書是為了什么呢?為了使自己變得充實快樂!在學校里,我們大部分同學總是忙著交朋友,忙著和所謂的朋友在一起瘋玩,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反而嘲笑那些喜歡靜下心來看書的同學,認為他們都是孤獨的,沒有朋友的人。其實喜歡讀書的同學是快樂的,不需要大家的同情,他們一點也不孤單,正如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孟德斯鳩也說“讀書對于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讀書不僅讓人變得充實快樂,也能讓我們變得博學多才。上上周,我們的鄭老師去_小學參加教學比賽,上的是高年級的內容,但是因為特殊原因,最終臨時借用了_小學四年級一個班級的學生。但是這并沒有妨礙鄭老師上課,就是這些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非常出色,一個個站起來落落大方,開口說話時言之有物。我在回來的路上不禁感概萬千,看看我們七年級的部分同學吧,課堂上,不敢回答問題,起來之后丑態百出,半天憋不出一個字,畏畏縮縮,如同罪犯一般,膽子大一點的往往又答非所問,不知所云。平時寫作文,搜腸刮肚,連最基本的字數要求都達不到。什么原因讓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因為我們從來都不去讀書。
讀書不僅讓人變得博學多才,還能讓人變得氣質高貴。我們有些同學喜歡讓自己更漂亮一些,更帥氣一些,于是不穿校服,整天把心思花在裝飾外表上。一些女同學背地里梳妝打扮,涂脂抹粉,殊不知,“腹有詩書氣自華”,世上最令人心動的不是脂粉味,而是書香味。
有同學說,我也知道讀書是有好處的。但我沒有書,沒時間,老師不讓我們讀。這些,都是借口!各班教室的書架上擺滿了書,你都讀過了嗎?一本200頁的書最多只需要4天就可以讀完你知道嗎?老師們并不反對在課外時間看課外書你明白嗎?當我們還沒有捧起書本時,我們就為自己的懶惰找來各種理由,又怎么能讀好書呢?讀課外書重點在于涉獵,喜歡讀的就讀細一些,有幫助的就摘錄一點,沒興趣的,就一掃而過,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
同學們,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使人善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會受到砥礪,我們的品性會得到磨煉。
我們應該感謝在期中考試即將到來之際,學校還能停下腳步組織這么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珍惜今天這個日子,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這一天當中遠離喧囂,放棄追逐打鬧,平靜地坐下來,認真地讀一本書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從今天起,愛上讀書。讀書到底能帶給我們什么?你總要試一試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