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制度文本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1
第一條學校學生健康,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智體全面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保障學生受教育的權益,明確學校在學生健康管理方面的責任,深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學生在校期間的健康管理,消除安全隱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依據的國家、教育法規、地方法規、部門規章依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預防性健康檢查管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招生體檢制度》等。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的學生范圍:我校在校學生。
第四條學校設立由主管校長負責的學生醫療保障管理部門,負責制定服務,指導、協調各部門工作,建立相關部門協調管理機制。
第五條學生入學后,學校應當建立在校學生個人健康檔案,以寫實的形式記錄學生在校期間體能測試,重大疾病,因病休學、復學情況,體檢資料等內容。并把檢查情況及時用書面形式告知家長。根據上級要求認真完成各項預防接種工作。
第六條學校衛生室和各班應定期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根據季節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常見病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
第七條廣泛開展形式靈活的健康教育,加強常見病、傳染病、及的預防與了解。
第八條加強學生食品衛生的管理,教育學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掌握預防營養性疾病的基本知識,了解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第九條科學制定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大腦的活動特點,注意用腦衛生,合理安排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第十條學校和各班要切實做好學校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工作,定期組織衛生檢查評比活動,使學校環境整潔美觀,學生人人講衛生。
第十一條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兩操,每個科任老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坐、立、讀、寫的姿勢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第十二條建立預防疾病應急制度。發現學生有病及時讓學生到衛生室就醫,若發現重大疾病或傳染病應在十分鐘內上報學校主要領導。衛生室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病人得到及時科學的治療,防止疾病傳播。
第十三條每周對學校內食堂、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進行檢查。第十四條應勸告患病學生及時治療,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發熱等傳染病的學生帶病來校學習。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2
一、學校健康教育制度
1.學校要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確保班班開課、人人有書,做到有課時、有課本、有教案、有考核、有評價。
2.宣傳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心理衛生。
3.結合季節特點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學校、班級設衛生宣傳欄(角),定期刊登有關衛生的知識。
4.宣傳形式力爭豐富多彩。每季度出黑板報1至2期,每月廣播播1至2次;
5.做好學校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使常見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
6.對學校發生的傳染病要“管起來”,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領導。同時尊醫囑對患者隔離或休學。
二、學生健康教育制度
1.定時作息,每天學習與課外活動時間不超過八小時,課外作業量不超過國家教委和省教委的規定,保證學生睡眠不少于八小時。
2.自覺養成坐正、立直的良好習慣。
3.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做到“六勤”、“六不”。
勤刷牙、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洗澡、勤洗衣、勤曬被褥,不喝生水,不吃不潔變質食物,不吸煙飲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瓜皮果殼紙屑雜物。
4.保護視力,做到“五要”、“五不要”。
5.不用手指沾唾液翻課本,不把筆銜在嘴里。
6.飯前,飯后要洗手。
7.飯前,飯后不做劇烈活動。
8.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學習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達到100%,行為形成率達到95%以上。
三、教師健康教育制度
1.衣著整潔、儀表端莊、公共場合不準穿拖鞋、平腳短褲、背心。
2.上課時不對著學生咳嗽、打噴嚏,不抽煙,不與學生口對口近距離講話。
3.保持教室門窗玻璃齊全,窗明幾凈,墻壁無污跡、灰塵,地面無紙屑、雜物,課桌椅排列整齊。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注意飲食,預防疾病。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3
為了及時有效遏制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有關要求,特制定我園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一、幼兒園疫情報告人的設置
周麗梅主任為我園責任疫情報告人,幼兒園其他教職員工、幼兒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義務向責任疫情報告人和園長提供情況。
二、責任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園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定期對全園幼兒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園幼兒的晨檢工作。
三、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幼兒(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2、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信息。
3、個別幼兒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4、幼兒園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四、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制度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方便的通訊方式向鎮教辦報告。
五、幼兒園疫情監測報告制度
幼兒園建立幼兒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幼兒園的老師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應及時進行排查,并記錄排查情況。
1、晨檢應由班主任或當班教師對早晨到園的每個幼兒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幼兒出勤、健康狀況,并做好晨檢記錄。如發現幼兒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2、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幼兒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幼兒,應當了解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幼兒園疫情報告人。幼兒園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幼兒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4
一、學校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組,并貫徹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等有關部門關于健康教育的各項工作要求。并結合學校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制定和實施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二、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小組主管;學校全體師生、其他員工有參與和配合執行各項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責任和義務。配備1名以上兼職健康教育人員
三、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包括健康體檢和隨訪制度、健康信息傳播制度、健康環境促進制度等。
四、學校實行健康體檢和隨訪制度。至少每年對全體學生、教職工進行健康普查,建立健康檔案并科學管理。對存在健康缺陷或疾病的學生、教職工進行跟蹤隨訪,督促他們盡早矯正和診治。主要由后勤處負責。
五、學校要結合師生健康狀況及各時期防病工作重點,通過課內外教育活動,利用網站、宣傳欄、廣播、讀物、報刊、雜志等載體,定期向師生傳授身心發育發展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傳染病、學生常見病、食品衛生與營養、慢性疾病預防、安全與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并做好健康教育檔案工作。同時,要通過參與式、體驗式的各種活動,讓師生掌握各種維護自身健康的生活技能。
六、每學期要對學校環境噪聲,室內空氣質量、采光、照明,黑板、課桌椅的設置按國家有關標準進行定期檢查監測。要按能滿足師生需要的原則設置足夠的廁所和洗手設施,并定期清潔消毒。健康教育課要納入學校工作計劃、里面。
七、學校年工作計劃、年中要有一定篇幅的健康教育工作內容,要詳細、具體,能反映開課率及學生知行情況。學校要有專、兼職教師授課,有教案,教案內容與教材同步,教導處定期檢查教師教案。
八、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利用班、隊會學習和鞏固健康知識。各班級能認真積極配合衛生室開展活動者,期末給予獎勵。未按要求開展活動的班級,在期末評估時視程度不同而降等。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5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當代獨生子女特有的心理特點,面臨更嚴峻的形勢。因此,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相關制度如下:
1、認真貫徹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精神,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結合實際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組織建設。逐步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專兼職心理輔導員和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加強對師資隊伍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素質。
3、立足校本特色教育,堅持預防為主,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4、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有效的滲透到學科教育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課或專題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5、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健全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設立心理健康預約信箱和網上咨詢,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嬌治的有效途徑。對于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院或心理診所。
6、依托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軟件,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建立好學生心理檔案。
7、重視網上家長學校建設,強化家校聯系,指導家長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建設好校園環境,使學生有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
9、注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并有效的指導實踐。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6
為了全面貫徹《幼兒園衛生工作條例》,對全體師幼進行衛生知識、衛生習慣的規范教育,提高全體幼兒身體素質,特制訂幼兒園健康管理制度。
一、每天對幼兒、食堂人員進行晨檢;
二、每天供應充足的幼兒飲用水,并對鍋爐、水桶、水壺等進行定期消毒;
三、每周進行一次師幼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
四、專人負責管理幼兒園環境衛生工作;
五、建立專用保健長廊,及時宣傳有關健康教育內容;
六、成立傳染病防止領導小組,制定傳染病應急預案,嚴密關注傳染病發生;
七、健全幼兒接種卡和健康卡,及時記載各項內容。
健康管理制度文本篇7
為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大課間跑操、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班隊活動、家校協同聯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加強體育健康教育宣傳引導,讓家長和中小學生了解運動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預防肥胖與近視、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增強體質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二、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
學校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剛性要求,小學一至二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周3課時,確保任何教師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三、保證體育活動時間。
全面落實大課間制度,每天安排1小時的大課間活動,每節課間要求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檢查。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要求班主任和體育老師利用微信平臺等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有鍛煉內容、鍛煉強度和時長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強度練習。體育老師和班主任對體育家庭作業加強指導,提供優質的鍛煉資源,及時和家長保持溝通。
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要求體育教師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課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要開設武術、田徑、足球等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足球、武術、田徑等項目的訓練;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員體育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教研組要定期進行集體備課和集體研學,適時對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五、完善體質健康管理評價考核體系。
學校把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體系。高度重視體質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參與、體育鍛煉和競賽、健康知識、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積極探索將體育競賽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參加體育競賽的,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進行評價。健全家校溝通機制,及時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和健康體檢結果反饋家長,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體質健康監測。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對體質健康管理內容定期進行全面監測,建立完善以體質健康水平為重點的“監測—評估—反饋—干預—保障”閉環體系。
七、健全責任機制。
要統籌安排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督促細化體質健康管理規定,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建立健康促進校長、班主任負責制,通過家長會、家長信、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八、強化檢查評估。
學校將學生體質管理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開展動態監測和經常性檢查評估,評估結果將作為考核體育教研組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