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10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1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偉大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和北京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視為中國的象征。同時,長城于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登上長城,你會為它綿延萬里的氣勢所折服,你會為它雄偉壯麗的身姿所震撼。
登上了長城高處——烽火臺。這是古代秦朝,為防御匈奴的入侵,勞動人民用肩挑用手扛,用磚頭石頭砌成的,逐漸練成了萬里長城。我想:在那么惡劣的條件下,勞動人民能做出質(zhì)好量多的火磚,砌成了堅實的城墻,實在是太了不起了!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把祖國的各個行業(yè)建設的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了軍事價值,但以其特的魄力,吸引廣大中外游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奇跡。自秦始皇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根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來修筑長城。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2
秦時明月,雖已逝去千年,而這皇陵中的兵馬俑仍屹立著;漢書筆墨,雖已破舊不堪,而這漢服上的五彩繡仍存在著。
青銅秦俑凝望著……
它們正看著我們——他們的后人——中華五千年文化的新一代傳人!
步入葬坑,一支威武之師儼然映入眼簾,在一層層隔墻間,在粒粒沙土旁,不同的石俑各具神態(tài),它們臉上的紋路、手指被刻畫地栩栩如生。在這偌大的幾個坑中,竟沒有兩個俑是相同的。多么神奇呀!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啊!
恍惚中似乎見到千年之前,秦始皇身著龍袍,威武站立在三軍之前的大殿上,他用力擂著大鼓居高臨下,面向秦嶺深處,拔出腰間的寶刀指向遠方——“殺!”。聲音回蕩在天地間,百萬大軍斗志昂揚!舉起兵器,邁開雙腿,即刻出征!
將軍、士兵們挺直了腰板,不畏敵人、困苦,在長安矗立著;而我們,也應挺起身板,勇敢面對坎坷,揚起頭,雙眼向遠方望去,向成功望去,向目標前進!
千年兵馬,秦漢黃沙,青銅秦俑,漢馬馳疆,唐瓷映彩,鐵騎錚蹚,七尺男兒,縱馬飛揚,沙塵滾滾,浪濤天涯!
我們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我們會讓那只雄雞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3
秦始皇陵兵馬俑受過歷史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20780平方米,內(nèi)有8000多個兵馬俑呢,大家可看一下,現(xiàn)在我們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坑勇的上面,大家看這里。
1974到1977年,在秦始皇陵東一千米處,我們發(fā)掘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馬俑坑一號坑,再難東西長210寬62米,面積約13260平方米,一個坑坑共出土武士傭800多件,木質(zhì)戰(zhàn)車18輛,陶馬100多匹按這樣估算,一共有8000多個兵馬俑,這些身披鎧甲的叫將軍俑,這些右手提著寶劍的叫騎兵俑馬俑,我就不多說了,這里的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大家可以仔細端詳兵馬俑的雄偉氣勢。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4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有13000多里。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北京出發(fā),不過100多里,我們就來到長城腳下。
最早的長城是楚國建的,叫做方城。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和其它敵人,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派著名的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到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qū)市。其中:陜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nèi)長城長度達1838公里。
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墻頂山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寬闊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一起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每個300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不由自主的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雙手和肩膀,一步一步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才鑄就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中國人在人類文明史上建造的一座大豐碑!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5
又是新的一日,我們一路前行,慕名來到了歷史的瑰寶、世界的奇跡——秦兵馬俑。
遠觀,氣勢雄偉,震撼萬分,方圓百米;近觀,精致生動,刻畫精美,各具情態(tài)。有長胡的老兵,有厚實的壯漢,更有健壯的后生,形態(tài)各異,生動楚楚。再觀他們動作,有手持長刀,滿面嚴肅;有外披鎧甲,頭戴巾幘,神采奕奕;有手持彎弓,束發(fā)挽髻,腰系革帶,精神凝重。
再仔細觀察其中一位,身著戰(zhàn)服,頭上帶冠,身高體寬,腰間佩戴一柄短劍,氣勢凌人,好一軍吏武將,好一秦兵馬俑!
靜下來,眼前浮現(xiàn)了秦國當年的繁盛。百萬秦軍馳騁在沙場上,引得黃土飛揚,塵土四起,戰(zhàn)車飛馳,陣陣馬蹄踏破天邊的云霄。一轉(zhuǎn)身,一聲呵下,萬箭齊發(fā),密雨般落下,氣勢恢宏,震撼人心。
再看一柄青銅寶劍,劍身通黑,冷酷的外表。遙想當年,秦皇手持佩刀,霸氣外露,雖過千年,但還是難隱它的鋒芒。更另人驚訝的是它表面光亮如新,劍刃非常鋒利,一劍可劃透12層報紙。兵器的表面有一層含鉻化合物的氧化層,具有防腐抗銹的良好性能。這些兵器雖藏在地下2000余年仍然無銹,光亮如新。
看著窗外的夕陽,無限感慨,繼續(xù)前行吧,朋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6
到了西安,你會想到什么呢?當然是鐘鼓樓,羊肉饅當然還有兵馬俑啦!
今天我就去了兵馬俑博物館。兵馬俑都是泥巴,陶片做的嗎?當然不是!他們身上原本顏色艷麗,不過因為出土時技術不行,不到一分鐘就氧化了實在可惜,但二號坑出現(xiàn)了奇跡;在一只跪?qū)④娰副澈罅糁募t色,保存很不易!自從出土到今天,沒有一個兵馬俑神色一模一樣,可謂古人的腦洞大開!所有兵能俑的手都呈空心拳式,為什么會這樣呢?考古學家推斷,兵馬俑的手里應該有兵器,而這些兵器是木做的,因為年代久遠,已全部腐化了,如果兵器還存在,我們還能一覽秦王朝兵器呢!特別的還有兵馬俑三號坑,因為這里的兵馬俑手里拿著禮儀制度的兵器,所以考古學家推測這應該是指揮部。
那特別小,只有五百二十平方米,在指揮部的正前方還有指揮用的四馬一車,給我們呈現(xiàn)了秦王朝完整的指揮部形象。
秦王朝時,兵馬俑能做得這樣活靈活現(xiàn),可想當時的科技,藝術的發(fā)達,中國作為千年文明古國,當之無愧!我為我是中華子孫而驕傲!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7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自北魏孝文帝年間起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四百余年之久,南北長達一公里,今存有窟龕二千三百四十五個,造像十萬余尊,碑刻題記二千八百余品,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guī)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于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得名。那里的主佛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高約十七米,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fā)紋,雙眉彎如新月,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雙耳長近兩米,略向下垂。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
萬佛洞是龍門石窟佛像最多的洞窟。洞內(nèi)主佛阿彌陀佛端坐于雙層蓮花座上。在他背后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著一尊供養(yǎng)菩薩,她們或坐或側(cè),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洞內(nèi)南北兩壁還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僅有四厘米高。整個洞窟金碧輝煌,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
最趣味的當屬賓陽北洞正壁的主尊佛像。這尊佛像因拇指風化,而食指、中指間隙過大,頗似大家習慣擺出的剪刀手,所以被網(wǎng)友戲稱為“剪刀手”佛。其實,特殊的“剪刀手”手勢是一種極少見的佛教手印。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清末和民國初年的石窟造像被盜……再加上戰(zhàn)亂管理空虛,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直到1961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才得以保護,20__年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龍門石窟展現(xiàn)了中國北魏晩期至唐代最具規(guī)模和最為優(yōu)秀的造型藝術,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jié)晶。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8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__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統(tǒng)一中國之后聯(lián)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guī)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歷史的大智大勇。
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持續(xù)了兩千多年,根據(jù)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筑“方城”開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筑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墻,這道墻可以環(huán)繞地球一周有余。
長城的主體工程是綿延萬里的高大城墻,大都建在山嶺最高處,沿著山脊把蜿蜒無盡的山勢勾畫出清晰的輪廓,塑造出奔騰飛躍、氣勢磅礴的巨龍,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在萬里城墻上,分布著百座雄關、隘口,成千上萬座敵臺、烽火臺,打破了城墻的單調(diào)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顯得雄奇險峻,充滿巨大的藝術魅力。
各地的長城景觀中,北京八達嶺長城建筑得特別堅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觀賞長城的最好地方。此外還有金山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臺長城、古北口長城等。天津黃崖關長城、河北山海關、甘肅嘉峪關也都是著名的長城游覽勝地。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zhàn)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根據(jù)歷史記載,從戰(zhàn)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筑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后,齊、燕、魏、趙、秦等國基于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筑自己的長城。秦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筑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chuàng)造了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于后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代繼續(xù)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到了明代,為了防御韃靼、瓦刺族的侵擾,從沒間斷過長城的修建,從洪武至萬歷,其間經(jīng)過20次大規(guī)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條西起甘肅的嘉峪關,東到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邊墻。(但據(jù)報道,1990年一個徒步走完長城全長的中國人的計步器顯示的是6700公里。)
長城有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F(xiàn)在經(jīng)過精心開發(fā)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臺、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zhàn)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意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jié)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9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筑群,是中國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體現(xiàn)。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周圍有十米高的城墻環(huán)繞,還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故宮有大小院落九十多座,房屋九百八十間。故宮大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后寢。故宮共有四道門,分別是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而故宮的正門就是午門。
進入午門,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內(nèi)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內(nèi)金水河的作用不僅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滅火的主要水源。它的上邊還有五座漢白玉石橋,這就是內(nèi)金水橋了。
穿過內(nèi)金水橋往前走就來到了太和門,每逢皇帝出宮,都要在太和門換車,并且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也要從太和門進入皇宮。
過了太和門,我們就進入了太和殿廣場,它面積有三萬多平方米。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面積有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通高三十五點五米。那里還有中和殿和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趕赴太和殿之前稍作休息,理解官員朝賀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更衣之處,年底時在此宴請文武百官。
過了前三殿,就來到了后寢區(qū)的正門——乾清門。在后寢區(qū)中共有十五宮?!扒濉倍忠馑际翘煜虑搴?,各地平安。乾清宮的后邊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經(jīng)》中的天地交泰,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在殿中央放有二十五顆寶璽,上方高懸著康熙皇帝御書、乾隆臨摹的“無為”匾額。
故宮建筑氣勢雄偉、豪華壯麗,里頭還保存了很多珍貴文物,是歷史和藝術的重要資料庫,是中國古文化的顆璀璨明珠。故宮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優(yōu)秀作文篇10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有許多著名的文化遺產(chǎn)。比如:陜西兵馬俑、長城、云南麗江故城……今天,我重點介紹北京的故宮。
故宮,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軸線的中心。它從公元1406年開始建造,到公元1420年完工。宮殿七十多座,是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是一座長方形城池,9故宮周圍建有十多米高的城墻,外加一條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構(gòu)成了城中之城。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帝的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的建筑精華,也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古建筑之一。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強大啊。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于故宮南北中軸線最顯要的位置。它是皇權的象征,皇帝在這舉行典禮,如皇上登基,冊封皇后等等。太和殿建造完后,被毀了好多次,20__年因骨架不穩(wěn)而重修,兩年后又重新嶄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來到故宮,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屋脊上都裝飾小獸,而且每個宮殿的小獸都不一樣。最多10,最少也有一個。數(shù)量最多的是太和殿。太和殿的小獸從前到后的順序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anni)、押魚、獬豸(xiezhi)、斗牛、行什。這些小獸都有什么用?總不能是為了好看吧?
古代的建筑物全是以木材為骨架,遇到火就燒掉了,所以人們想到在屋頂上放鎮(zhèn)壓之物來防火。屋脊兩端的小獸被稱為“吻獸”,傳說它有降雨的本事,一旦走水(古時候發(fā)生火災叫作走水)就會有雨來滅火。它還能起到連屋頂瓦片的作用。
聽完我的介紹,你是不是有一股想去北京故宮的沖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