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小編帶來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1
《城南舊事》這本書講述了以作者本人為原形的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生活經歷和故事,讓我認識了天真爛漫的小英子,美麗溫柔的蘭姨娘,經歷悲慘的瘋女人,善良忠誠的宋媽。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小英子。小英子有著既幸福又充滿悲傷的童年生活,本來她應該是無憂無慮地生活,她們家的生活富足,她還有許多的兄弟姐妹,小伙伴也不少,可是她經歷了許多的事情:她幫助伙伴與其瘋媽媽相認并親眼看見她們被火車撞死,她在無意中使一名“善良”的小偷被抓并被處死……最后,她的爸爸在她童年快要結束時死去了,從此,她成為了一家之主并過上了清貧的生活。她經歷了許多同齡孩子所沒有經歷過的事,也許,這就是她擁有了一個特殊童年的原因,這些事也使她擁有了她許多同齡孩子所沒有的,隱隱之中透露出來的狡黠和成熟。
讀了《城南舊事》后,感覺到有一種現實世界所缺少的東西——真善美。這本書不但道盡了小孩子間純真的友誼,家人間誠摯的親情,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親切動人。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窮苦,人與人之間各種瑣事、隔閡,還有社會封建制度的黑暗。
但綜合各方面,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英子和她爸爸之間的深厚感情。在小學畢業的時候,爸爸的去世對英子的打擊很大,但也使英子懂得了長大的意義,了解了自己對媽媽和弟弟妹妹的一份責任。可見,爸爸對英子的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鞍职值幕▋郝淞耍乙膊辉偈切『⒆印!?/p>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我的爸爸,雖然爸爸只有初中的文化程度,沒有受過什么特別的教育,但他總能用他的一言一行教育我們,影響我們。爸爸雖然嘴上不怎么會關心人,但從他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家的默默付出。他對奶奶的關心可謂是無微不至,只要奶奶開口想吃點什么,想買點什么,他能做到的,都會竭盡所能。對于我們幾個小孩,他不會對我們有求必應,而是堅持讓我們吃飽穿暖的原則,他強調的是“健康第一,其它的都是其次?!卑职值脑挷欢啵看挝掖螂娫捇丶?,我都能猜到他要說的話,爸爸是不會像媽媽一樣跟你家長里短,每次都是簡單扼要那幾句,要吃飽,穿暖,家里不用掛心,安心學習,自己一個人出門在外凡事都要留心。雖然每次都是這樣的話,但我聽到這些還是感覺鼻子有點酸酸的,說不上來的感覺。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大學開學的第一天。那一天做了六個多小時的車,第一次離開了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從下車的那一刻起到那天晚上,爸爸的背就沒有干過,一直被汗水浸透著,拖著幾大袋行李,買日常用品,幫忙打掃宿舍衛生,充值,就這樣來回奔波著,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和濕漉漉的背影,那種心情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那天晚上爸爸的一番話我至今猶記在心,他說:現在你一個人在外,家里人看不到也不能給你任何意見或建議,你將會面臨許多選擇,決定權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所以做什么決定之前都要多想想。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要以為來到大學就可以放松,很多時候雖然成績不是起決定作用,但還是很重要的,趁現在多學點知識,等到以后踏上社會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現在,盡管很多時候我也想偷懶,覺得書本的知識真正應用到生活上的`很少,加之現在所學專業我學起來不是很容易上手,但想到爸爸的話,我就會盡力做下去,就算不能做到最好,也要做到問心無愧。所以,盡管爸爸只是蕓蕓眾生中平凡的一個,但他對于我而言就是獨一無二,是我生命里重要的一部分。雖然我也不是最出色的那一個,深知那是我永遠也還不盡的恩情,但我只希望能夠盡我所能的去回報他,至少讓他覺得欣慰??础冻悄吓f事》,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為已經很少看見這樣精致的東西,因為她不刻意表達什么,只一幅場景一幅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那樣地不疾不徐,溫厚淳和,那樣地純凈淡泊,彌久恒馨,那樣地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雜意,總能讓我在一些不經意的瞬間聯想到自身,不管是身邊的人還是事,抑或是曾經走過的童年,踏過的足跡?,F在不時地撿拾這點點滴滴,確實別有一番獨特的韻味。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2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是一首淡淡的歌。輕吟淺唱間,那似水的年華,那流金的歲月,那只可追憶不能再見的哀婉痛徹,在夏日的午后,在我的心間流淌著、蕩漾著,激起了小小的波瀾,泛起了陣陣的惆悵,更喚醒了我對那個年代、那些舊事的“沉沉的思念”。
這本書是書架上我最為珍惜的。翻開書,一股淡淡的清香彌漫到我的心間。那一行行的文字,那彌漫著的清香,瞬間吸引了我。我在那文字之間仿佛看見了一個扎著小羊角辮兒、調皮、單純的小女孩……故事以孩童英子的視角,追憶了英子6歲到13歲的童年生活,并分為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幾個故事。
打開書本,這童年的氣息便溢滿了書本,更蔓延至書外,淡淡遠遠、真真切切。英子的童年是快樂的,“西廂房”就是她的“快樂窩”。英子的童年是懵懂的,她分不清海和天,分不出好人和壞人,也分不清瘋子和賊子。英子的童年是勇敢的,她敢于和“瘋子”交朋友,敢于去探索未知的領域。英子的童年更充滿了深深的沉思。她以一顆童心凝視著這個世界,思索著未知的答案……然而,童年終究是一去不復返了。
自古多情傷離別?;貞涀髌肥且淮未蔚碾x別,癡情的秀貞走了,大眼睛的妞兒走了,敦敦厚厚的賊子走了,喜歡歪著嘴笑的蘭姨娘走了,勤勞淳樸的宋媽走了,就連爸爸也就遠地離去了!伴隨著親友的一次次離去,作者用淡遠而深情文字,將這離情別緒渲染得詩意、惆悵與哀婉。書中一句句傷心的話語,一幅幅離別的畫面,就這樣在文中反復地出現,傳達出多少“唯有離別多”的惆悵與傷痛。小說結束時,英子多么不舍,多么不愿,她最終還是接受了已經長大的事實,也學會了勇敢地去面對和擔當。面對爸爸的離去,她沒有哭泣,沒有落淚,她以從來沒有過的鎮定與安靜向這個世界宣告,她已經長大,她能承擔。我們總是既渴望長大,又害怕長大。
最后,英子穿過童年,走向了成長,也成功地將一曲童年的驪歌演繹為一首成長的贊歌。但成長并不總是那么風平浪靜,就如英子。正是在一次次的經歷,一次次的離別,一次次的思索中,英子一步步地成長著,最終完成了由兒童向“大人”的蛻變。
面對成長中的悲歡離合、磕磕絆絆,我們又該如何處置?不若學學駱駝“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或者像書中的林英子那樣,一路高歌,一路成長!
合上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樣一部安靜的小說,一部關于成長的寓言,那些點綴在英子人生旅途中的人和事的匆匆遠離,讓我學會了堅強,就像英子那樣。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3
這真是一本值得回味的好書。
老屋的瓦片,河畔上的青石板,圍墻邊的破酒壇子……這是我對“舊”的概念。而在林海英筆下,“舊”指的是深藏在內心中的那些回憶,它們就像一條涓涓的細流從她腦中滲過:惠安館、僻巷、草垛、妞兒、瘋女人秀貞……不論是景還是人,都在英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當讀到英子和秀貞一起玩鬧時,我不禁為英子擔憂,但看到她幫助妞兒和秀貞母女重逢,我又感到發自內心的喜悅。一個六歲的孩子,懂得友誼,懂得愛,這也許是她生來所具有的純真與善良;當她度過了歡鬧的童年,伴隨著爸爸去世,花兒落下,英子也意識到自己已不再是個孩子。
合上書的最后一頁時,雖然沒有潸然淚下,但我隱約感覺到周圍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憂傷,或許該說是惆悵。
比起英子坎坷而又戲劇化的童年,我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在貫穿童年時代的香甜中很少嘗到苦澀的滋味?;▋褐x了可以再開,一曲終了可以再來,而童年一去再無回。英子在兒時接受的磨練,終將會成為以后在人生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相反,如果在優越的環境下,享受著“掌上明珠”一般的待遇,也許就會像溫室中的花朵,一旦暴風雨來臨,只能任其摧殘。
《城南舊事》是一本懷舊基調的回憶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連緩緩流逝的歲月都那樣安然。一個個溫馨感人的故事,都洋溢著友情與親情。單調的場景描繪出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滿是人間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之心。
我相信一本好書可以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書,讓我學會了愛與珍惜。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4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是我手中放不下的寶貝。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英子從七歲到十三歲在北京城南的生活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展現了一幅上個世紀初北京人的生活畫卷。書中,林海音化身英子,以一個孩子純凈的眼眸,以清新,雋永的筆觸,將北京城南的風光自然地融入字里行間。
《冬陽·童年·駱駝隊》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調皮可愛的英子做著一件傻事,在駱駝面前,她學駱駝咀嚼吃草的模樣,認為鈴鐺是給駱駝和牽駱駝的人在炎熱的沙漠中增加樂趣的;手癢,想給駱駝們剪剪不整齊的駝毛……英子的這些傻事,如一幅幅天真爛漫的畫卷展現在我眼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城南舊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時光。魯迅的童年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經歷中,在魯鎮看社戲的熱鬧場面里,在與少年閏土一起看瓜地,刺猹的回憶里;冰心的童年在煙臺海邊的炮臺,在與繁星·春水的對話中,在寄給母親的那只愛的紙船里。轉眼間,我的童年將要化為夢中的一個符號了,對童年的事情依然會時常浮現腦海。我依稀記得對門大爺家的杏,不知被誰摘了去,菜地不知被誰踏平了……我也曾做出一些好笑的事,如用溫水澆花,給小貓剪胡子,給小魚兒治病……這些傻事,現在想起還是忍俊不禁!
童年就像一首動聽的歌謠,無論何時回憶起來都是那么溫暖,童年猶如一棵盛開的丁香花,不管何時都能散發出淡淡的幽香。讓我們徜徉在童年給予的幸福時光里,感受人生的真諦,聆聽真善美的聲音吧!讓童年的快樂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5
本書的主人公林英子,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城的小女孩兒。也是個善良、天真、機智、富有同情心、有點兒小狡猾的孩子。
小英子是善良的。她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讓秀貞和妞兒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做盤纏。體現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小英子是天真的。她和小偷坦誠相待,聽他講自己的故事,還和小偷一起讀《我們去看?!?。小英子又是機智狡猾的。小英子在秀貞那里染了指甲,回家后遭到了媽媽的盤問,她機智的回答說“思康三嫂”給我染的,媽媽不曉得“思康三嫂”是誰,只好作罷。除了這些,秀貞與妞兒的重逢最讓我感動。秀貞與妞兒重逢后,一刻也不想再等,便連夜收拾行李,帶著妞兒去尋找她的丈夫,也就是妞兒的親生父親,結果在深夜的途中慘死在火車輪下......讀到這里,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倒谷底,我甚至抱怨她們為什么深夜趕路,為什么老天對她們如此不公,為什么她們的命運那么悲慘呢?相比之下,我的童年更多的是純真與快樂,雖然普普通通,但是依舊要珍惜童年的每一天。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6
《城南舊事》這本書是著名的作家林海音寫的,這是她以自己(7)歲(到)13歲,這6年的生活作為題材的一部字傳體小說集。通過林海音純真的眼睛,折射出20世紀20年代北京胡同里各色小人物的不同命運。這本書述說了小英子一家的故事,不僅展現了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筆調淡雅,余韻悠長,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還從(英子)那說不出的天真與單純,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人世間復雜的情感糾紛。
《城南舊事》中每一件事情都很有趣,句句言語都深深感染著我,如《惠安館傳奇》中,小英子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而是和秀貞成為了好朋友。從這點中可以看出小英子她善良、淳樸、善有同情心的本質,都讓人羨慕不已,讓我受到教育的啟發(那么你的啟發是什么呢?);《蘭姨娘》這件事中,在小英子的種種設計與牽線搭橋下,蘭姨娘和德叔從彼此有好感到手拉手,這種順利的進?展緩解了爸爸媽媽因蘭姨娘而出現的糾紛,令媽媽展露笑顏。小英子的機智、對家庭的愛、孩子氣的特征,都在這一節中展現得淋漓盡致。文章并不長,卻寫得很溫暖感人。這讓我非常感動,也讓我非賞羨慕小英子那股勇敢。
(如何能夠聯系自身實際去談感受呢?比如英子的同情心、善良的品質讓你知道了什么;對你以后的生活或者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有什么幫助嗎?)
《城南舊事》這本書讓我流連忘返,文中的小英子讓我特別羨慕。從中我感悟到童年是人生當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最值得珍惜回味的一段時光。童年就似人一樣,充滿了喜怒哀樂又似一個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這種種感覺都讓你品嘗人生的“第一步?!?/p>
關于《城南舊事》讀后感篇7
從此文章中的第一章中的第一段那打掃了也像沒掃一樣的北京打掃風格,北京人的不一樣,從”北京老媽子很會偷東西,它們偷的米就一把一把地裝進褲兜里,剛好落到綁著褲腳的褲管里,不知宋媽有沒有把我家的白米放進她自己的肥褲里?!皬闹形铱闯隽诵∮⒆有r候的想象力很豐富,別人說什么就想到什么古怪的。我覺得英子家中好笑的是媽媽買一斤豬肉,不要太肥。變成;”買一斤租漏,不要太回?!拔覐闹锌闯隽肆旨页醯奖本┑膴蕵?。
林家的事不少,每篇文章都有事發生,這章有寫宋媽說惠安館成”惠難館“,媽媽”灰娃館“,爸爸”飛安館“胡同里的孩子”惠安館“,這幾種叫法讓英子不知該這么叫,只好跟著誰就和誰叫。英子跟著宋媽去買菜時遇見”瘋子“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次,”瘋子“招了招手英子就過去了,而胡同里的孩子也不一定會過去,英子還和”瘋子“成了朋友,這說明了英子的勇敢。后來在井窩旁和油鹽店認識的好朋友——妞兒。
林海音小時候每天干的事情幾乎都一樣,早上的惠安館找”瘋子“,順便帶瓶吊死鬼回家。下午在西廂房等妞兒一起玩,還把吊死鬼喂給小油雞們吃。后來晚上就練字。我第一遍看吊死鬼以為是指蠶寶寶,以因為”那些吊死鬼好像秀貞的那盒蠶“但后來我看來幾遍后才發現吊死鬼是指尺蠖。
但在一個下雨天,英子生病了,妞兒來了,站在窗外,英子拿著媽媽的金鐲子和妞兒來的了秀貞的房間里秀貞對英子很冷漠,只顧著收拾東西,一點也不像是朋友。秀貞收拾好后,也只對英子說:”天晚了,回家去吧?!熬桶焰豪松宪嚕昧擞⒆咏o的金鐲就走,英子帶病走出了惠安館的門,又吹冷風,一下就倒了。醒后,宋媽和英子媽媽把以前的事掩蓋。
讀完了惠安館這篇文章后,我覺得十分傷心,兩個朋友一起離開自己,誰都會傷心,但看了后面的幾篇文章,英子已經把之前好與不好的事情忘了,新的朋友給予了英子快樂,后面的文章也沒提起這些事。
傷心的事開心不了,開心的事傷心不了。